中聯辦主任張小明說香港特首是「超然於三權之上」,評論和反駁的文章昨天都很多了,我提供一個好像沒人提過的角度。其實日本以前真的有「超然主義」這個辭彙,而且跟軍國主義有關。
日文維基的「超然主義」條目:https://ja.wikipedia.org/wiki/%E8%B6%85%E7%84%B6%E4%B8%BB%E7%BE%A9
時間回到明治時代,天皇親政,天皇和他身邊的親信形成小圈子壟斷政事,西方學者稱「明治寡頭」。外界不滿,要求廣開言路、全民制憲、民主選舉、議會制衡之聲不斷。明治政府於是在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国憲法」,訂下實質政制框架,並在次年舉行首場眾議院選舉。可是在此憲法下,天皇集大權於一身,可說是「超然於三權之上」。條文包括:
三、天皇神聖不可侵犯
四、天皇作為元首總攬統治權
五、天皇在議會協贊下行使立法權
六、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執行
十一、天皇統率陸海軍
五十五、國務大臣輔擁天皇而負其責任
五十七、司法權由法院以天皇之名義依法行使
首相及內閣只是「輔助」天皇統治,行政權屬於天皇,天皇有首相及內閣的實質任命權,無須像英國般任命政黨黨魁,首相及內閣亦無須向議會負責。議會只是「協助」天皇立法,法案須天皇簽名通過,立法權屬於天皇,天皇甚至可在緊急狀態時不經議會就宣布新法律。法院是以天皇名義司法,司法權也是屬於天皇。而對日後日本政治發展也有很大影響的,是軍權也屬於天皇,軍方直接向天皇負責,不向政府及議會負責,這造成日後軍方成為無法監管的獨立王國。
至於「超然主義」這個辭,是由明治政府提出。頒布憲法後,明治政府稱無須向議會問責是合理的,因為他們認為政黨只是利益集團,必須以「不偏向任何政黨之心」(不偏不党の心) 管治人民 ,「超然於政黨之外」(超然として政党の外に立ち)。親政府人士叫政府做「超然内閣」,反對派政黨們則批是「特権内閣」。
可是這個「超然政府」未能做到「行政主導」。在1890年舉行的第一屆眾議院選舉,反對派奪得大多數議席,政府提出的很多法案,特別是財政預算案,都被議會阻礙。1900年,前首相伊藤博文有感議會需要幫助政府的政黨,成立「政友會」參加選舉,變相否定「超然主義」。隨著明治天皇及他身邊的元老逐個離世 (明治天皇1912年逝世),小圈子亦不復存在。大正天皇終於在1918年任命政黨黨魁兼民選議員原敬出任首相,超然主義被政黨政治取代。
可是保守派、右翼派繼續批評政黨和民主無用。適逢1929年美國經濟泡沫爆破引發全球大衰退,民眾對政府和民選政黨信心大跌。1932年,民選議員出身的首相犬養毅被軍人刺殺後,天皇任命前海軍大將齋騰實為首相,並從社會各界招攬人才組成「挙国一致内閣」,希望可以穩定局勢。可是首相是前軍人,軍方影響力又不斷增強,所謂不偏不黨的超然主義正變成軍政合一的軍國主義。數年後中日戰爭爆發,政府又將所有政黨合併,要求社會各界共同協助政府和軍方打好這場仗,軍國主義正式降臨。
講到底,「超然於政黨之外」都只是小圈子將自己掌權合理化的講法,誰能證明沒有政黨背景就是不偏不倚大公無私?又,當外界無法制衡,政府做了發動世界大戰這種愚蠢決定,又有誰可以阻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