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短談墨西哥的獨裁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寫了篇文,提到墨西哥大使跟他講,該國不准總統連任以防止獨裁和民粹,很多香港傳媒認為文章是否諷刺有意連任的特首梁振英。但筆者作為讀政治學的人,又碰巧在大學 sit 過幾堂拉美政治,比較想講回墨西哥本身。可能大使貪香港沒甚麼人知道墨西哥政治,但事實是,即使該國有這個限制,仍然長年是獨裁國家。

大使說這個限制是因應獨裁者 Porfirio Díaz 而生。Porfirio Díaz 是個軍事強人,在1884年開始連任多屆墨西哥總統,直至1910年墨西哥革命 (Mexican Revolution) 將他推下台。之後10年,墨西哥處於內戰,直至1920年另一位軍事強人 Álvaro Obregón 上台,他在1920-24年擔任總統。後來 Álvaro Obregón 的派系在1929年成立了 PNR 國家革命黨,PNR 又在1938年改名 PRM 墨西哥革命黨,PRM 又在1946年改名 PRI 革命制度黨,PRI 到2000年才首次在總統選舉中落敗。

雖然中間因為總統不可連任換了很多次人,但從1920到2000年,PNR-PRM-PRI 這一派系無間斷地統治了墨西哥80年,其一黨獨裁時間比中共由1949年至今還要長。我想,沒甚麼人會說,因為中共一路有換主席,所以就不是獨裁罷?因其獨裁統治效率極高,PRI 還被稱為「無敵獨裁者」the Perfect Dictatorship / la dictadura perfecta。

PRI 在2000年落敗後進行改革,在2012年捲土重來奪回總統寶座,現任總統 Enrique Peña Nieto 就是 PRI 黨員。外界一般都不再將現時的墨西哥列為獨裁國家。

這段期間 PRI 最有名的打壓異見事件是1968年的墨西哥城奧運。當年墨西哥的大學界趁國際媒體來到,上街示威,政府卻開槍鎮壓,造成過百名學生死亡,上千人被捕,被稱為特拉特洛爾科屠殺 Tlatelolco massacre (Tlatelolco 是事發的墨西哥城地段)。在 youtube 上找到這條片講特拉特洛爾科屠殺,有興趣可看看。


2015年10月20日

新一屆和平獎對民主發展的啟示

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85454


新一屆諾貝爾和平獎,由突尼斯四個公民社會組織共同奪得。和平獎委員會解釋,這是為了表揚他們成功促進國內政治和平對話,希望藉此鼓勵阿拉伯之春後唯一成功維持多黨民主體制的突尼斯,也希望其他國家也走上和平民主發展之路。在很多人印象中,敘利亞、利比亞等地相繼陷入戰亂,阿拉伯之春已失敗收場,證明西方民主不是靈丹妙藥云云。但仔細地看,阿拉伯之春的影響在每個國家都不同,實應分開分析。

我們暫且將民主發展路分成三段。一是結束獨裁統治,二是建立民主體制,三是深化民主體制。這條路不是人人都能順利走過。結束獨裁統治並不等於能夠建立民主體制,因為推翻獨裁者的人,有可能是另一個獨裁者。建立民主體制後亦不一定能夠維持,因為社會上可能仍有很多勢力不認同民主,或只想著爭權奪利,民主體制仍有可能四分五裂,甚至倒退回獨裁統治。

利比亞推翻卡達菲後就曾舉行過多黨參與選舉,但各派很快就因權力分配不勻,改為以強硬手段爭取,加上外國勢力背後搞局,國家再度陷入內戰。埃及推翻穆巴拉克後亦曾舉行過多黨參與選舉,但勝出的穆斯林兄弟會獨攬權力,令其他勢力不滿,軍方乘機發動政變奪權,埃及倒退回獨裁統治。敘利亞則連第一步推翻獨裁統治都未做到。

至於突尼斯,推翻獨裁者本阿里後至今並未陷入內戰,亦沒倒退回獨裁,成功舉行過三次多黨選舉,現屆政府獲多數政黨支持和民意授權。有人指突尼斯仍有恐怖襲擊發生,證明當地民主失敗,但恐怖襲擊只有少數人即可發動,未必反映主流民意,美國和法國等先進國都偶有恐怖襲擊,是否可因此說美國和法國失敗呢?突尼斯整體上仍較一些鄰國穩定,民主發展也走得比較前。

那為何突尼斯的民主發展比較順利呢?或者調轉頭問,為何沒有變成利比亞或埃及那樣呢?和平獎委員會認為,其中一個因素是今次獲獎的四個公民社會組織。突尼斯在革命後亦一度因社會不穩和各黨派僵持,瀕臨崩潰,此時四個代表社會各界的組織,包括突尼斯總工會、工商聯會、人權聯盟、律師會,成功促成各黨派坐下來談判找出共識,並且運用社會影響力令大眾也接受,令突尼斯的民主走上軌道。委員會指,四個組織促進了突尼斯民主發展,亦幫助了維持和平,因此向他們頒發和平獎。

我們可得出至少兩項啟示。首先,民主發展不是推翻了獨裁者,新聞標題說「變天」就完結。推翻獨裁者和建立民主體制並將之維持,是不同的步驟,也有不同的因素。即使趕了獨裁者下台,如果社會上仍有很多勢力不認同新體制,或者各方無法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那新建立的民主都是很脆弱,隨時有被推倒的可能。同時,觀察一個地方的民主發展也要放長雙眼看,突尼斯現在只是相對其他阿拉伯之春國家成功,還未算可以完全放心。

第二,要各方都認同民主和新體制,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不一定能旨意檯面上的政客,或者鎂光燈下的民主男神女神,也有賴那些在在各方之間協調尋找共識的中間人,還有向大眾默默耕耘宣揚民主的公民社會組織。

有些人會說,既然和平解決那麼重要,推進民主就應該和平理性坐下來慢慢傾,不應該上街示威那麼激進啦。但兩者是沒衝突的。上面都提過了,推進民主有不同步驟,坐下來傾是其中之一,但先決條件是要結束獨裁統治,如果不能結束獨裁統治,那傾甚麼發展民主?而當權者是不會無端端肯放棄權力的,推進民主一方必須向當權者施壓,發動群眾運動是必然的做法。突尼斯也是先有大規模示威逼本阿里下台,才有之後的民主發展。

既然群眾運動是必然會有的,那決定結果的並不只在有無示威,還在當權者和民主派之後的互動。互動不一定是正面的,談判可以破局,此時有無中間人居中協調,促使各派繼續尋求共識下去,就很重要。今次獲獎的突尼斯四個公民社會組織正是發揮了這個角色。

回到香港。現在的香港地也有很多社團呀、工會呀、商會呀、學者呀,整天講要溫和、要理性、要對話,但他們實際上做了些甚麼?有沒有實際行動調解不同派別矛盾?還是嘴上說中立和要拉近距離,其實就偏向某一邊而且在做一些扯遠距離的事?又或者,有些人一邊講不要搞政治爭拗,要集中關顧經濟民生,轉個頭又去搞大學校委會和郵筒去殖民地化,到底誰在挑起政治爭拗?說好的集中關顧經濟民生呢?

2015年10月19日

多國選舉 update

又是時候談一下各地的選舉,上次 update 已經是3個月前。今次會談談已舉行的斯里蘭卡、新加坡、希臘、葡萄牙選舉,還有將會舉行的加拿大、土耳其、緬甸、西班牙選舉。

上次 http://nonintellect.blogspot.hk/2015/07/update.html

8月17日 斯里蘭卡國會選舉

斯里蘭卡今年舉行了2場選舉,一場是1月8日的總統選舉,另一場是8月17日的國會選舉。為何講斯里蘭卡呢?一是因為我以前有大學同學是斯里蘭卡人,所以聽他講過一點當地政治,二是斯里蘭卡位於印度洋中間,在中國和香港政府日講夜講的「一帶一路」中有著重要位置,但在這兩場選舉中,原本執政的親中派都落敗,由親印派上台,並且立即叫停了多項中國出資的「一帶一路」大型基建工程。


先從背景講起。斯里蘭卡總統從2005年起由 SLFP 的 Mahinda Rajapaksa 出任,他任內打敗了「泰米爾之虎」(Tamil Tigers) 游擊隊結束內戰,但同時行事越趨獨裁和亂來,貪腐醜聞不斷,尤其是人事任命「近親繁殖」為人咎病。例如他的哥哥 Chamal Rajapaksa 當上了國會議長,弟弟 Gotabhaya Rajapaksa 成為國防部常任秘書長 (國防部長由 Rajapaksa 自己兼任),另一個弟弟 Basil Rajapaksa 則是經濟部長,即無論議會、國防、財政都由一家人掌管。外交上,Rajapaksa 跟印度和美國交惡,轉投中國懷抱,同意跟中國合作展開多項大型基建工程。

今年1月的總統選舉,各方原本以為 Rajapaksa 為輕易連任,卻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他屬下的衛生部長 Maithripala Sirisena,在總前2個月 (去年11月) 突然辭職宣布參選,還跟反對派 UNP 領袖 Ranil Wickremesinghe 舉行聯合記者會,聲言要齊心推倒 Rajapaksa ,其後亦有其他 SLFP 幹部表態支持 Sirisena。最終 Sirisena 以 51.3% 的些少優勢擊敗 Rajapaksa (47.6%)。

Sirisena 當選後推出「百日維新」(100-day reform),任命 Wickremesinghe 出任總理,開始修改憲法下放部份權力 (斯里蘭卡採總統制,總統集大權於一身,總理只是輔助性的第二號人物),又停止干預傳媒,重新任命被 Rajapaksa 炒掉的大法官 (因他常判政府敗訴),開展針對 Rajapaksa 貪腐醜聞的調查等等。

對外,斯里蘭卡外交政策出現180度轉彎,Sirisena 馬上叫停跟中國合作的大型基建,在當選後的一個月 (今年2月) 極速訪問印度修補關係。中方也立即邀請 Sirisena 訪問補鑊,Sirisena 在今年3月到訪北京跟習總見面,說會重新考慮開展基建工程,但工程至今未都未重開。總理 Wickremesinghe 最近也訪問完日本簽署多項合作協議。

可是,國內政治方面仍有暗湧,因 SLFP 黨內的 Rajapaksa 派勢力仍大。8月的國會選舉前夕,Rajapaksa 突然宣布參選,還說如果 SLFP 勝出會要求擔任總理,引發政界騷動。可是結果是 UNP 議席大增,SLFP 大減,而這結果被分析成是 Sirisena 壓倒 Rajapaksa,因 UNP 加上 SLFP 的 Sirisena 派後,Sirisena 和 Wickremesinghe 的聯盟仍足以控制過半議席,料可繼續推行他的「百日新政」(包括外交新政)。

9月11日 新加坡國會選舉

新加坡在9月11日舉行完大選,執政人民行動黨以69.9%票取得國會89席中的83席。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提過,不少外界分析將焦點集中於選制不公平,但無可否認的是69.9%票是非常高,無論採用何種選制,都一定能取得大多數議席。反對派更需要的是提高得票。

http://nonintellect.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76.html

話說那幾天我看電視節目,有位講者對新加坡反對派最初聲勢甚佳,最後卻是人民行動黨得勝有這樣解讀:很多人只是想反對派監察政府,不想真的有政黨輪替,於是見傳媒都說反對派會贏,他們怕人民行動黨真的會下台,就反過來投給人民行動黨了。反對派是敗在初頭聲勢太好。

這樣的講法聽起來很搞笑,但並非講不過去。在政治學上這可以歸類為「抗議票」protest vote。一般來說,這是指一些選民對政府不滿,卻又不支持最大反對派,或者不是真的想反對派取代執政黨,於是投給一些明知無機會執政的邊緣小黨以示「抗議」。例如在英國,保守黨和工黨都不喜歡,就投自民黨、綠黨、獨立黨之類。又例如,選議員時蘇格蘭黨贏很大,但在獨立公投的時候,支持蘇獨的比例又會下降。

所以部份新加坡人不喜歡執政黨又怕他們輸,是有可能的。事實上新加坡反對派一路也是強調自己工作是監察政府,不是要政黨輪替,間接顯示他們也明白想有政黨輪替的選民有限。

再舉個例子,就是2002年法國總統選舉。當時中間偏右總統 Jacques Chirac 民望不高,但中間偏左的主要反對派領袖 Lionel Jospin 同樣不受歡迎,兩個都不想投的民眾很多。法國總統選舉是兩輪投票制,第一輪投票如果無人得到50%票,會由最高票兩人進行第二輪決勝。於是很多選民就想,反正都是 Chirac 和 Jospin 進入第二輪投票的啦,那我第一輪亂投「抗議票」都沒所謂啦。

可是這樣想的人太多,太多小黨候選人分薄了票源,結果 Chirac 和 Jospin 只得20%和16%的低票,後者更意外敗給極右政客 Jean-Marie Le Pen (17%),是 Chirac 和 Le Pen 進入第二輪投票。然後法國社會就大恐慌了,「瘋子 Le Pen 有機會做總統呀」,於是在第二輪投票中,法國人一面倒投給 Chirac,他以82%的破紀錄高票連任。

Candidate
Party
1st round
2nd round
Jacques Chirac
RPR (右)
19.9%
82.2%
Jean-Marie Le Pen
FN (極右)
16.9%
17.8%
Lionel Jospin
PS (左)
16.2%

François Bayrou
UDF (中)
6.8%

Arlette Laguiller
LO (左)
5.7%

Jean-Pierre Chevènement
MDC (左)
5.3%

Noël Mamère
Les verts (左)
5.3%

Olivier Besancenot
LCR (左)
4.3%

Jean Saint-Josse
CPNT (右)
4.2%

Alain Madelin
DL (右)
3.9%

Robert Hue
PCF (左)
3.4%



9月20日 希臘國會選舉

希臘在9月20日舉行國會選舉,是該國今年第3次全國投票,之前兩次是1月的國會選舉和7月的公投。相信大家都記得,「激左聯盟」Syriza 的 Alexis Tsipras 在1月的選舉中,高舉反對緊縮經濟政策而當選總理,更在與歐盟談判途中舉行公投,讓人民表達反緊縮意見,卻在事後180度轉態向歐盟屈服實行緊縮。這樣跨張的違反承諾,實屬史詩級的經典,Syriza 還因此分裂,他卻宣布再次舉行大選,還神奇地成功連任。

http://nonintellect.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1.html

雖然我在選前已預計他應可連任,但他的實際得票仍高於預期。Syriza 在上次選舉得36.3%票和149席 (全國會300席),今次得到35.5%和145席,幾乎沒少過!反而脫離 Syriza,聲稱繼續反對緊縮的新黨,得票僅2.9%,未能通過3%的進入國會門檻,全軍覆沒。這可能顯示不少民眾都已經死心,接受緊縮政策是無法阻止,而在支持緊縮的政黨中,舊有政黨又不可信,唯有繼續投給 Syriza 支持 Tsipras。值得點出的是今次選舉投票率只有56.6%,比上屆低了7%,也是歷來最低。

10月4日 葡萄牙國會選舉

葡萄牙在10月4日舉行了國會選舉。雖然傳媒一般都說執政黨勝出,成功連任,證明推行緊縮有效,但這個講法其實有點問題。首先,執政黨有兩個,PSD (社民黨) 和 PP (人民黨),兩黨今次合組一張名單參選,勝過主要對手 PS (社會黨),但其實兩黨得票比上屆流失了12%,如果他們像上屆般分開兩個名單,逐張名單計是會低過社會黨的,所謂的得勝只是數字遊戲。他們也並未取得過半議席,是否成功連任,嚴格來說還要看其他政黨會否組成另一個執政聯盟。

今屆選舉結果
PSD+PP 38.5% / 104 seats
PS 32.4% / 85 seats
BE 10.2% / 19 seats
PCP-PEV 8.3% / 17 seats
PAN 1.4% / 1 seat

上屆選舉結果
PSD 38.7% / 108 seats
PS 28.0% / 74 seats
PP 11.7% / 24 seats
PCP-PEV 7.9% / 16 seats
BE 5.2% / 8 seats

多數分析認為反對派不會談得成,因為他們對歐盟和緊縮有分歧。PS 是傳統政黨,親歐盟,對緊縮也是嘴上說不腦袋很清楚不實行不行。但另外兩黨 BE (左翼聯盟) 和 PCP (共產黨) 都強烈反對緊縮,也因此傾向反歐盟。能否談得成,就看他們對執政的執著,是否能蓋過政見上的分歧了。

10月18日 瑞士國會選舉

暫時沒甚麼特別想說的,瑞士的選舉很少有大意外。

10月19日 加拿大國會選舉

加拿大將於10月19日舉行大選,自2006年擔任首相的 Stephen Harper 面臨挑戰。現時加拿大有3大政黨,一是 Stephen Harper 所屬的執政保守黨,另外是自由黨和新民主黨兩個主要在野黨。最新民調顯示自由黨民望稍勝保守黨,新民主黨落後,預料選舉結果會是三分天下,不會有政黨取得過半議席。Stephen Harper 有一定機會被自由黨黨魁 Justin Trudeau 取代。

左:保守黨 Stephen Harper
中:
自由黨 Justin Trudeau
右:新民主黨 
Tom Mulcair
弄完後才發覺,以政治立場計他們的左右被調轉了......
近日民調的平均數
Liberal 36%
Conservative 31%
NDP 22%
Greens 6%
Québécois 4%

上屆選舉結果
Conservative 39.6% / 163 seats
NDP 30.6% / 103 seats
Liberal 18.9% / 34 seats
Québécois 6.0% / 4 seats
Greens 3.9% / 1 seat

看回往績,雖然加拿大採用單議席單票制,但出現無政黨過半的「懸峙國會」情況還不少,近至2008、2006、2004就已經連續3次出現「懸峙國會」,多是由最大黨組成少數政府。

這可能跟加拿大採用聯邦制有關,令政黨較易建立地區勢力。例如新民主黨在今年5月勝出 Alberta 州議會選舉後,其全國支持度亦立即提升。

相比英國和美國,選民的流動性也較高,即願意支持不同政黨的人較多。例如我早前提及過的港人移民二代兼最年輕女性議員 Laurin Liu,她在上次選舉中在 Rivière-des-Mille-Îles 選區中取得49.2%票,但她所屬的新民主黨在再之前的那次選舉中,在區內只取得13.3%票,Laurin Liu 能當選主要是魁北克有很多選民看完選舉論壇後,支持新民主黨黨魁 Jack Layton。

至於少數政府,可能是因各政黨不願意為組成執政聯盟而妥協,但同時又不想重新大選,那就暫且讓最大黨組成政府。這些少數政府的任期一般也不長,加拿大國會正常任期可達4或5年,少數政府一般只能捱兩年。

10月25日 波蘭國會選舉

暫時沒甚麼特別想說的。

11月1日 土耳其國會選舉

這會是土耳其2年內第3場國政選舉。去年8月,執政黨AKP領袖兼前總理 Recep Tayyip Erdoğan 當選總統,表明想修改憲法和政制,增加總統權力,將總統從虛位元首改為實權者,即是說想自己一直掌權下去。但今年6月的國會選舉中,AKP不但未能取得修憲所需的6成議席,反而失去原有的過半優勢,令 Recep Tayyip Erdoğan 修憲夢受阻。由於國會無政黨有過半議席,其他政黨又拒絕跟 AKP 合作,無法組成新政府,Recep Tayyip Erdoğan 在8月宣布要再次舉行大選。

可是最新民調顯示,各黨支持度未有大變,可能只會重覆上次選舉結果。唯一有可能出現變數的是第四大黨 HDP。土耳其擁有很高的進入國會門檻,需要取得10%票才能進入國會,而 HDP 的支持度約12%,只比門檻高一點。如果他進不了國會,空出的一堆議席可能會由 AKP 奪走,令 AKP 可取得過半議席。但最近土耳其出現多宗襲擊事件,其影響可能未在民調中反映。

近日民調的平均數
AKP 42%
CHP 26%
MHP 15%
HDP 12%

上屆選舉結果
AKP 40.9% / 258 seats
CHP 25.0% / 132 seats
MHP 16.3% / 80 seats
HDP 13.1% / 80 seats

11月8日 緬甸國會選舉

緬甸會在11月8日舉行國會選舉。這將是一場國際關注的選舉,因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兼緬甸民主女神 Aung San Suu Kyi (昂山素姬) 終於要跟獨裁統治緬甸多年的軍政府來場全面較量。

緬甸軍政府在2008年宣布推行民主改革,在2010年舉行首場多黨參與選舉,當時昂山素姬和她領導的NLD指責制度不公平 (如1/4議席預留給軍方代表),杯葛選舉,令軍方控制的USDP奪得多數議席。但今次昂山素姬和NLD將全面參選。選出國會後,國會亦會再推選出新總統。

雖然緬甸現時政制中,總統擁有最大權力,而軍方撰寫的憲法條文令昂山素姬無法參選總統,但如 NLD 仍奪得國會過半議席,仍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增加昂山素姬跟軍方談判的籌碼,以推動更多民主改革。雖無民調數字在手,但以昂山素姬的聲望,NLD並非無機會取得過半議席。

第二個焦點是軍方或建制的內部分裂。早前USDP突然換走黨魁兼國會議長 Shwe Mann,外界推測是因 Shwe Mann 跟昂山素姬走得比較近。到底 USDP 往後將繼續逼走溫和派,走強硬路線,還是會有溫和派反撲?他們如果輸掉國會會有何反應?就要到時才知道。

第三個焦點是少數民族的動向。緬甸的主要民族緬族,佔人口六至七成,其餘的是不同少數民族,他們大都不滿國政由緬族壟斷,長年有分離活動甚至游擊戰。而為了保住緬族票,昂山素姬會避開少數民族議題,即使早前羅興亞族人 Rohingya 受到逼害,她都未有表態。今次選舉那些少數民族地區會有怎樣的結果,需要留意。

12月20日 西班牙國會選舉

繼希臘和葡萄牙之後,另一「歐豬」國西班牙也會在今年舉行大選。暫時民調顯示會是四分天下,傳統右派兼現時執政黨人民黨 (PP)、傳統左派社會黨 (PSOE)、新中間路線黨公民黨 (Ciudadanos)、新左派我們可以黨 (Podemos),將會各取得一至三成議席,也就是說一定要組成執政聯盟。由於各黨立場都有一定分別,暫時還很難看清未來合作方向,還是要看最終議席分布。

這可能是西班牙30年來最重大的選舉。西班牙在1977年首次恢復民主選舉,結束法西斯統治,而自從1982年,政局穩定下來,基本上是人民黨和社會黨在爭奪執政權,兩大黨能取得絕大多數票和議席。但今次選舉預計兩大黨只會有6至7成議席,得票更會降至5成,顯示經歷歐債危機後,很多選民都離開了兩大黨。政黨格局改變這一點,有點像希臘。不過兩個新冒起的政黨能否持續經營下去,還是人民很快又會厭倦他們,就還要觀察。

嗯......本來針對這兩個新政黨還有不少話題可以講的,但上面7個國家加起來已經很長了,就到西班牙選舉近一點的時候再談吧。

近日民調的平均數
PP 26%
PSOE 22%
C 20%
P 14%
IU 5%
CiU 2%
ERC 2%
UPyD 1%
A 1%
PNV 1%

上屆選舉結果
PP 44.6% / 186 seats
PSOE 28.8% / 110 seats
C --
P --
IU 6.9% / 11 seats
UPyD 4.7% / 5 seats
CiU 4.2% / 16 seats
A 1.4% / 7 seats
PNV 1.3% / 5 seats
ERC 1.0% / 3 seats
Others 7 seats

2015年10月16日

[簡談] 如果她生在香港可當不了議員

https://www.facebook.com/LaurinLiuNPD
昨天的文忘了加入這位。

24歲的劉舒雲 Laurin Liu 是加拿大史上最年輕的女性議員,4年前當選時只有20歲,還在就讀 McGill University。她出生在加拿大,父母在80年代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能操英語、法語、廣東話。加拿大將於下周一 (10月19日) 舉行大選,代表魁北克 Rivière-des-Mille-Îles 選區的她正在競逐連任。

如果她生在21歲才可參選的香港,可當不了議員。

ps 她屬於新民主黨 NDP,上屆以2.5萬票當選,主要對手得1.4萬票。


2015年10月15日

17歲可拿和平獎不可選議員

政客年紀又回事又上了新聞,其實以前我都寫過n次了,不過都再寫一次吧。

19歲的黃之鋒提出司法覆核,要求將參選權從21歲降至18歲,跟投票權看齊。建制派當然又潑冷水,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說18歲心智未成熟,應該「等佢成長啲、成熟啲,有埋工作經驗、社會經驗先去參選」。政制局長譚志源就說,市民對議員有較高期望和要求,應有較多經歷、參政議政方面的表現。政務司長林鄭則說社會「沒強烈訴求」要降低參選年齡。

那幾多歲才叫成熟,怎樣才叫夠經驗?不如規定60歲以上才可以做議員,70歲以上才可以做特首?如果一個人是第一次參選,以前都未參政過,又何來參政經驗?不如以後只准做過議員的人參選議員啦。看看五十幾歲、學歷超群、中英文皆上等的鍾tree根博士,當了廿幾年區議員,去到立法會又是甚麼表現?或者那些功能組別議員,在商界和立法會累積了幾多經驗,還不是鬧出「等埋發叔」的低B笑話。至於林鄭說「沒強烈訴求」,我又問那句問到爛的問題:然後呢?社會夠有強烈訴求要梁振英下台、有真普選、拉暗角七警,然後呢?

我看回以前寫的文,看到這麼一段,我都忘了自己這麼寫過:

「筆者上月寫過一篇「未夠秤的瑞典政治」講瑞典甚多年輕人從政,實在令人擔心他們到底是否認識政治、未夠秤、被政客利用、勾結外國勢力、沒有前途......(下刪n字)。當中提到:

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 (17),年紀輕輕就表現出成年人也難及的成熟思想,還有不畏強權的堅定決心,確實能夠讓人看到個人見識與年紀並無必然關係。蔣麗芸 (59) 之前在電台節目上與黃之鋒 (17) 對話,竟然批評對方未夠秤,沒有資格討論政治。黃之鋒的表現,我不評論,但年紀輕就一定沒資格談政治?如果蔣麗芸穿越了,見到一眾瑞典政黨年輕黨魁、馬拉拉,會否也說『你未夠秤、沒資格跟我討論政治』?

想不到隔了幾日,馬拉拉就拿了諾貝爾和平獎,雖然我相信在很多人眼中她仍然是未夠秤,不懂政治,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被政客利用,勾結外國勢力,讀書不好,沒有前途......」

17歲可拿諾貝爾和平獎,卻不可以選香港的議員。

然後另一篇文章又提過,香港規定特首要40歲,那有幾位西方國家領導人都沒資格當香港特首:

http://www.eunews.it/en/2014/09/12/renzi-we-will-respect-the-3-rule-europe-cannot-lecture-us/21488
意大利總理 Matteo Renzi (現時40,就任時39)

http://premier.fgov.be/en/timeline/pressreleases
比利時首相 Charles Michel (現時39,就任時3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avi_R%C3%B5ivas
愛莎尼亞總理 Taavi Rõivas (現時36,就任時34)

39歲可當意大利總理,卻不可以選香港的特首。

講到意大利呢,他們有一位前總理,年紀又大 (今年79),從政經驗又多 (當了近10年總理),商界經驗也豐富 (意大利頭幾名的富豪),CV這麼勁,肯定是一位非常好的總理啦。他叫貝盧斯科尼,執政期間意大利經濟倒退,政府更財赤爆燈瀕臨破產。年紀大、經驗豐富、生意成功,然後呢?然後就有一位39歲的史上最年輕總理上任囉。

有些國家更有人不足30歲已經做內閣高官,例子包括:

https://tr.wikipedia.org/wiki/Gabriel_Wikstr%C3%B6m
瑞典醫療及體育部長 Gabriel Wikström (現時30,就任時29)
http://www.government.se/government-of-sweden/ministry-of-education-and-research/aida-hadzialic/cv-aida-hadzialic/
瑞典高中教育與及成人進修部長 Aida Hadzialic (現時28,就任時27)

http://www.bmeia.gv.at/en/the-ministry/the-minister/
奧地利外交部長 Sebastian Kurz (現時29,就任時27)

因為是外交部長,經常跟外國政要見面呢......

http://theiranproject.com/blog/2015/02/21/kerry-heads-to-geneva-for-iran-nuclear-talks/
跟美國國務卿克里

https://twitter.com/lukereuters/status/463601869063876609
跟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http://www.heute.at/news/politik/art23660,1076020
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http://www.salzburg.com/nachrichten/welt/politik/sn/artikel/aussenminister-kurz-trifft-irans-praesident-rohani-104433/
跟伊朗總統魯哈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_AAMYigVgY
跟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http://www.uk.diplo.de/Vertretung/unitedkingdom/en/__pr/Latest__News/12/German-Speaking-Ministers-Meeting.html
跟列支敦士登、德國、瑞士外交部長 (左至右)

不過因為他只有29歲,相信在譚耀宗、譚志源、林鄭、蔣麗芸眼中都是未算成熟、缺乏經驗、未見過大場面。

2015年10月9日

簡單回應新一屆和平獎

新一屆諾貝爾和平獎,由「突尼西亞國內對話四大組織」(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 暫譯) 奪得。

這大概是要鼓勵阿拉伯之春至今唯一尚算成功的例子吧。觀乎其他阿拉伯之春國家,有的倒退回獨裁 (埃及),有的陷入內戰 (利比亞、也門、敘利亞),只有突尼西亞大致保持和平,舉行了3次多黨參與的國政選舉,民選國會和政府仍在運作。關鍵的,是突尼西亞國內大多數勢力支持繼續推行民主,政黨願意以談判應對紛爭,還有未有外國勢力搞局。現時突尼西亞政府是個聯合政府,大多數政黨支持,包括自由派和伊斯蘭派。

早前突尼西亞爆出幾宗恐襲,很多傳媒立即吹淡風說突尼西亞民主失敗了,但一兩宗的恐襲,並不代表整個制度失敗。恐襲跟內戰是不同規模,恐襲是由少數激進份子組織,可能幾個人就搞得到,即使國家多數人支持民主自由,要搞恐襲還是有機會搞得成。法國、英國、美國等等也偶有恐襲,怎麼不說他們民主失敗呢。

今次獲獎的國內對話四大組織,根據和平獎委員會的說法,鼓勵了多方對話和協調,幫助民主理念深入民間,透過公民社會協助建立民主。他們是:

突尼西亞總工會 Tunisian General Labour Union
突尼西亞工商聯會 Tunisian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y, Trade and Handicrafts
突尼西亞人權聯盟 Tunisian Human Rights League
突尼西亞律師會 Tunisian Order of Lawyers.

委員會代表這麼說:

"We hope it will inspire people to se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work together, that Islamic and secular political movements have managed to do so with the help of civil society in Tunisia, and that this is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everybody living in the country."

追加:委員會的新聞稿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laureates/2015/press.html

反思一下。香港也很多人,很多工會呀、商會呀、律師呀、博士呀,講要溫和、要理性、要對話、要討論。他們實際上做了些甚麼?是幫助市民拉近距離,還是扯遠距離?是想幫助人民,還是賺維穩費人民幣?

2015年10月6日

窮得只剩下博士銜頭

據說最近流行攻擊別人沒有博士銜頭、研究被引用次數不多、年紀輕。這可能是來自中國傳統吧,向來對學者或知識份子,即「士人」,看得高人一等,又愛敬老尊賢。但仔細一想,博士和年紀大講的說話就較權威,這道理何在呢?

現代社會學鼻祖 Max Weber (1864-1920)曾寫過文說,他認為「權威」(authority) 有3種來源:

1. 魅力型權威 charismatic authority,即憑感情的
2. 傳統型權威 traditional authority,憑「循例、以往都是這樣」的
3. 法理、理性型權威 legal (or rational) authority,是憑理性分析的

在現代受啟蒙的社會,權威應該是以理性型為主,大家憑理性討論分析,判斷一件事是否可信。但實際上魅力型和傳統型權威仍然很多,而且會將自己包裝成理性型權威。例如博士和長者,好像是理性型權威,他們應該是讀更多書有更多社會經驗,應該懂得較多。但實際上很多人是憑博士和長者這個身分去壓倒別人,多於憑知識和理據去辯倒別人。如果知識和理據是正確的,那應該不論講者的身份,即使你不提自己是博士和年紀多大,都是正確的,不是嗎?一來就用博士銜頭和年紀去「撻」人,憑這兩種身份予人的權威感去壓倒別人,實際論述內容和理據卻亂講一通蒙混過去,就是傳統型權威包裝成理性型權威,是反智和反理性的倒退表現。

再想一層,博士真的就是較博學嗎?

現實中,博士和學者的工作通常是限在某一科目,甚至是專研該科目中的某一議題。以我讀的政治學為例。最基本可以分比較政治、國際關係、政治哲學等幾個範疇。然後比較政治之內又可以分單一國家政治、比較政治制度、比較政治文化、比較政黨、比較選舉等。比較選舉又可以分單議席單票制、比例代表制、多議席單票制、排序複選制、混合制等。研究比例代表制,又可以分荷蘭比例代表制 (全國單一選區)、瑞典比例代表制 (調整議席)、希臘比例代表制 (額外議席)、比利時比例代表制 (開放式名單)......其實可以窄到不能再窄。真的符合一般人印象中博學多才的學者,恐怕是少數。

如果你叫一個只研究荷蘭比例代表制的人,評論日本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分別,可能已經超出他的研究範圍了,再要他評論公民抗命理論、經濟甚至醫學的,有自知之明的學者,是應該會拒絕評論的,或者表明,他的評論不是基於他學者的身分和研究所作的。

但有些人就是沒自知之明,或者是故意的,信口開河,沒查證過就說出口,總之就是要威,還愛搬博士銜頭出來「撻」人。好像我以前都寫過,看報紙有前大學政治系主任寫的文,連美國英國有幾多黨這些 facts 都可以寫錯,政治理論也是胡亂套用,跟現實根本不符,真是影衰了「政治學者」這銜頭。有這樣的人,就不要怪外界對這些身分越來越不尊重。

2015年10月3日

[閒聊] 港大‧父子‧對話‧續

昨晚吃飯爸爸又講起港大

爸「細佬,我諗落,發覺你講得真係岩」(*我有個阿哥,不在場)

我「講緊邊樣?」

爸「我自以為認識果D人,王易鳴又好,陳坤耀又好,佢地唔會咁無恥,但我睇錯晒,反而你地就睇岩左。我以為認識佢地,其實我係最不認識佢地」

我「咁...都...正常既,你見到佢地果陣,唔會講D咩政治野架嘛,咪都係傾D濕碎野」

爸「都係」

我「陳坤耀你都識?冇咩聽你講過」

爸「佢係我大學 tutor」

然後講了一些陳坤耀私生子的事,之後又講起陳坤耀太太

爸「港大有兩個女人都叫 Rose,一個係陳坤耀老婆,另一個叫楊紫芝...」

我「楊紫芝?好似聽過依個名wor,話佢會做校委」

爸「係?」

我「係呀果日聽同事講起......我搵下先......(拎出iphone上網),搵到啦,『校委會昨討論兩名委員增補事宜,醫學院榮休教授楊紫芝答應加入校委會,但另一獲邀的港大基金副主席潘燊昌則以未能抽空為由婉拒邀請』」

爸「潘燊昌?我都識佢丫,我地都係明原堂架」

我「嘩真係個個你都識wor」

媽「依個社會識多d人係有用既」

我「唔知啦,有時唔識佢地既人先睇得透,識佢地的反而當局者迷」


2015年10月2日

[閒聊] 港大‧父子‧對話

前晚食飯,港大校委會剛剛否決了陳文敏做副校的建議,以下是筆者跟我同樣是港大畢業的爸爸的一些對話。內容經斷章取義,斬頭去尾所得,加上我中英文都不好,記憶也有缺失,還可能加鹽加醋以達至節目效果,以下內容或跟實際的有一定出入,請當成純粹是個故事收看。

爸「點可以咁 shameless!」

我「依家既香港就係要咁先上到位嘛」

爸「真係估唔到班人可以咁無恥,明明成班社會精英......反而你一早睇到喎」

我「唔洗我睇啦,蘋果明報通街都寫晒會否決架啦。你話精英,唔係旨意果d李國章,紀文鳳,劉遵義老婆,王易鳴之流真係關心學術自由呀?連陳坤耀都比人列入反對果邊啦」
(*王易鳴的易字上面應有草花頭,但我打不到那個字)

媽「我記得你以前幾欣賞 Rosanna 架,依家?其實佢一向都有d牆頭草架啦!以前我聽佢響立法局講野,講完一大輪都唔知立場係乜!」

爸「金刀梁我都識得架,依家變成咁」

媽「紀文鳳係咪你同學?」

爸「唔係,好似大我一兩屆」

我「都幾好笑,你識得入面咁多人,仲對佢地有幻想,反而我地依d街外人,一早就睇穿晒佢地只係聽中共話」

爸「唉,我都好失望。以前港英年代佢地要上位,我都算幫過佢地」

我「係囉,講起港英,其實左耳話咩去殖民化,我睇就冇需要勒,王易鳴、范太、譚惠珠、羅范,邊個唔係港英餘孽?依家幾聽話,應該話最聽話就係佢地」

之後新聞講馮敬恩爆大獲

我「你頭先話王易鳴講野,聽完都唔知立場係乜,真係中左喎」

爸「咩擔心港大分裂,你地咁做咪搞到港大更加分裂囉!」

之後講到愛國的問題

爸「其實你會唔會覺得自己係愛國呢」

我「睇你點叫愛國啦,我就真係越來越對中國冇信心」

爸「可能年代唔同啦,我地依代人始終都係信中國會進步」

媽「依家好多中國人都會出國讀書,遲d中國人實會有改變既」

我「外國高深教育又點,李國章係啦掛,咪都係咁。丫仲有,梁振英全家都英國讀書添。越愛國,越係去中國化呀」



最後加多兩句,是跟同事的對話

同事「話時話,個洪丕正係咪都係師兄黎」

我「好似係」

同事「唉,拔萃真係出得多___ (兩個字,請自行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