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開年飯之食住先

新年快樂。今天分享一個數日前發生在筆者身上的真實故事。(港語注意)

話說筆者跟親戚在年初二一起到酒樓吃開年飯,一坐下當然是拿餐牌看,可是看來看去都只有「新年特惠套餐」,問經理拿點心紙,經理卻說:「今年新年我地怕廚房整唔切,只係整套餐呀,你地揀住先啦。」親戚就說:「嘩,得四個餐揀,咁都得呀?」經理:「唔好意思呀,老闆話今年係咁安排架。」之後就走開了。我就跟親戚講:「冇計啦,依排興事先篩選嘛。」

迫於無奈,在四個被篩選過後的套餐中選了一個,就等飯菜上啦。第一碟來到,只有一堆菜和冬菇,親戚問侍應:「依碟咩黎架?個套餐有依樣架咩?」侍應看了單,說:「發財好市大利。」親戚:「唔係掛?得菜同冬菇喎!發財、好市、大利,三樣都冇喎?」侍應:「er......我叫經理過黎。」我又跟親戚講:「依排唔止興篩選,仲興假貨。」

如果故事是雷同巧合,我親戚是劉皇叔,這時候他就會以一句「籤文都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家食住先啦!」就完事了。但當然他不是劉皇叔,經理一來到就跟他抗議:「喂,發財好市大利,三樣都冇喎!算點先!」經理看到也貌似嚇了一跳:「都真係幾奇怪...我入去廚房問下佢地。」

經理很快就回來,說:「唔好意思呀,原來三樣都冇晒貨啦。」親戚:「嘩你咁都得......知唔知你貨不對辦,我可以去消委會投訴你地架?」經理:「一係咁丫,我幫你地換過碟,或者碟菜加料整大碟啲丫,好嘛?」親戚:「拿你係至好呀...」

其實一間酒樓,明知新年就弄這幾個套餐,怎麼可以年初二午市就賣光發財好市大利?我是想極都想不通,而最終都是沒有真貨發財好市大利,只是碟菜和冬菇多了一倍,不能說是個完美的結果,但只能說,如果說好了要來個a,來到的卻只是a貨,你都還肯「食住先」不去跟經理抗議,還要照比錢,就真的跟自己過意不去囉。

2015年2月14日

歐洲歌唱大賽 feat. 澳洲?



歐洲歌唱大賽 Eurovision 官網數日前確認澳洲將會參加今年的比賽。沒錯,是澳大利亞 Australia,不是奧地利 Austria 喔 (順帶一提,今年大賽會在奧地利舉行)。為什麼位於地球另一邊、另一個七大洲的澳洲會參加歐洲歌唱大賽?官網說,這是紀念大賽來到第60屆的特別安排,澳洲明年將不會再獲准參加 (除非今年贏了):

"This year, the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celebrates its 60th anniversary. To give the anniversary celebrations an extra dimension and to walk the talk on this year’s theme Building Bridges, the EBU and host broadcaster ORF invited Australia to compete in the Grand Final of the 2015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This brings the total amount of represented countries to 40."

"Australia has a long tradition of broadcasting the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and a loyal fan base watching the event every year. Broadcaster SBS from Australia is also an Associate Member of the EBU."

事實上,歐洲歌唱大賽只要是 EBU (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成員就可以參加,而成員並不限要地理上在歐洲大陸,所以過去也有亞洲甚至非洲國家參加過喔,今次會回顧一下。

------

Eurovision 是在1956年第一次舉行,當時參賽的有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瑞士共7國。這也是二戰後西歐國家加強國民交流的活動之一,留意除了瑞士外的6國,正正是創立歐盟的6國。第一屆比賽在瑞士舉行,也由瑞士勝出。

1956年代表瑞士勝出的歌曲

之後幾年,英國、奧地利、丹麥、瑞典、摩納哥、挪威等也先後加入,而到了1961年,輪到芬蘭、西班牙、南斯拉夫加入,打破了比賽是由西歐民主/資本主義國家參加的局面。

1962年南斯拉夫歌曲

接下來的幾年,葡萄牙、愛爾蘭、馬爾他等也加入。1969年,由於之前一屆比賽由西班牙勝出,比賽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奧地利因抗議法西斯政權拒絕參加。


1969年西班牙歌曲

1973年,以色列參賽,是第一個不在歐洲大陸上的 EBU 成員參賽。由於這時以巴衝突仍激烈,之前一年的奧運會更發生巴勒斯坦激進組織襲擊以色列選手的事件,大賽需加強保安。

1974年希臘加入。1975年土耳其加入。土耳其勉強可以說是有一部份在歐洲大陸上啦......也成為第一個參賽的回教或非「西方」國家。同時,希臘因抗議土耳其而缺席1975年比賽 (為塞浦路斯爭議)。後來1979年比賽在耶路撒冷舉行 (前一年由以色列勝出),成為第一次不是在歐洲大陸上舉行的比較,而且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缺席 (抗議以巴衝突),還有些以往有轉播的中東國家拒絕再播。


1979年以色列歌曲,題為「哈利路亞」

1980年,比賽搬到荷蘭海牙舉行,摩洛哥成為第一個參賽的非洲國家,可是因只排尾二而之後沒再參加過。土耳其倒是屢敗屢戰,經常取得低分也繼續參加,可能是想藉參加「歐」字開頭的活動證明自己也能「脫亞入歐」......?


1980年摩洛哥歌曲 (尾二)

1980年土耳其歌曲 (尾四)

1981塞浦路斯 (希方) 加入,開始了惡名昭彰的希臘‧塞浦路斯配票行動。1986冰島加入。1990年比賽因前一年由南斯拉夫勝出,在薩格勒布 (克羅地亞) 舉行,成為第一次在共產主義國家舉行的比賽。雖然歌舞昇平的樣子,南斯拉夫很快就陷入內戰而分崩瓦解......

1990年南斯拉夫歌曲

1993年,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脫離南斯拉夫獨自參賽,塞爾維亞到2004年才以塞爾維亞及黑山名義參賽。由於這時波斯尼亞仍在內戰,點票輪到波斯尼亞時,跟薩拉熱窩的連線幾乎中斷......

1993年點票

1994年,各個東歐前共產國家一同參賽,令參賽國數目大增,包括:愛莎尼亞、立陶宛、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俄羅斯。

1994年波蘭歌曲

1998年,再次由以色列勝出,而且勝出的是位變性人 (男變女),引發的爭議不比去年「鬍子歌后」低喔。

1998年以色列歌曲

之後馬其頓、拉脫維亞也參賽......2001年愛莎尼亞勝出、2002年拉脫維亞勝出,可是因為歌曲實在不怎麼樣,開始有聲音質疑東歐國家是在互相配票提高勝算......2003年,參加多年的土耳其終於勝出,次年比賽搬到伊斯坦堡舉行,是比賽首次在回教國家舉行。

2003年土耳其歌曲 (留意這時開始舞台越來越華麗)

2003年烏克蘭加入,2004年白俄羅斯、阿爾巴尼亞、安道爾,2005年保加利亞、摩爾多瓦、2006年亞美尼亞、2007年捷克、格魯吉亞、塞爾維亞和黑山各自加入......

2008年,比賽在俄羅斯施展渾身解數,包括歌手在最尾撕爆上衣,和派出奧運金牌級溜冰選手表演下,成功勝出,次年大賽搬到莫斯科舉行。

2008年俄羅斯歌曲,
2006年冬奧男子花式滑冰金牌得主普魯申科在約2分的時候出現

2008年聖馬利諾、亞塞拜疆加入。後者在2011年勝出,因為唱得實在普普都能勝出,再次惹起買票爭議......


2011年亞塞拜疆歌曲

次年大賽在亞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多數地圖當是亞洲,但似乎也有當成歐洲的......

Anyway 來到今年,破天荒地輪到澳洲加入了,傳媒和網上都在揣測會否派些「猛人」出擊,如 Kylie Minogue 之類。不過個人估計是不會啦,因為以英國為例,「猛人」通常都不太肯出場,不然拿了低分會很難看的.......

也有英媒指出,澳洲歌手其實早就參加過,就是1974年代表英國參賽的 Olivia Newton-John 和1996年也是代表英國的 Gina G。這是因為大會並沒限定一定要由該國的國民做代表,所以請「外援」的情況其實蠻常見的,例如早年盧森堡就靠外援 (主要是法國歌手) 贏了5屆。

1965年盧森堡歌曲,歌手 France Gall 是法國人 (名字都叫 France 了...)

1988年瑞士歌曲,由加拿大法語歌手 Céline Dion 唱出,
就是電影 Titanic 那首歌的 Céline Dion 喔

1996年英國歌曲,由澳洲歌手 Gina G 唱出

連法國也請過外援,2001年由加拿大法語歌手 Natasha St-Pier 出賽

最後是語言問題。以前是規定一定要用本國的語言,是90年代才改做沒限制,結果一堆國家都改唱英文歌......去年的比賽就只有法國、意大利、葡萄牙、黑山4國的歌曲是歌詞完全沒英文。以前倒是有些國家會派出一些比較少聽到的語言出賽,如法國派過布列塔尼語 (Breton) 出賽,瑞士也派過羅曼什語 (Romansh) 出賽等等。

2014年黑山歌曲

1996年法國歌曲

不過最有創意的是2003年的比利時代表。因為沒限制嘛,所以就不選法語/荷語/德語甚至英語,而是用一個虛構的語言出賽!所以歌手實際上是一直在發出一些無意義的字詞......反正音樂無國界嘛,聽不聽得懂歌詞,未必是最重要的?比利時這首歌可是拿到第二名喔!

2003年比利時歌曲

2015年2月1日

意大利總統選舉之白票守前門

由於意大利總統 Giorgio Napolitano 提早退休,意大利選委會1009個選委星期四開始齊集國會,準備選出新總統。總理「倫齊」Matteo Renzi 在投票開始前夕宣布推薦憲法法院法官 Sergio Mattarella 出任新總統,但同時又下令同黨的選委全投白票,究竟所為何事?又是為什麼,星期四開票時足球員 Francesco Totti (托迪) 竟然無端端獲得5票?

意大利總統選舉複雜難測

意大利總統選舉向來以複雜、多變、難測、最終結果令人跌眼鏡聞名。意大利總統由選委會選出,而選委會由國會參眾兩院加地方議會代表組成,算有間接普選的民意基礎。特點一是有最低當選票數,如無人取得足夠票數就不斷重選,直至選出新總統為止 (有點像選教宗)。特點二是沒有提名程序,選委可直接在選票上寫上心儀人選的名字,事先無須提名,只要確認被點名的人是50歲以上意大利公民 (當總統的最低要求),就是有效投票。特點三是選委是投暗票,無須向外交代投了誰。

這個機制所造成的效果就是,選委不會被限制只可選某幾個候選人,政黨也無法操控或懲罰他們,可以完全隨個人意願地投票。即使政黨原先計過有足夠選委,也有機會因為選委造反而翻盤,需要不斷重選。例如1971年的選舉就投了23次票才選出新總統。

為什麼搞到這麼奇怪呢?意大利過去是君主立憲國家,但皇室因跟前獨裁者墨索里尼關係太密切,在1946年被公投廢除。此後總統就取代了國王的位置,成為「虛位國家元首」,只在公式場合代表國家,不會干涉實際政務 (由總理負責)。所以人們對總統的道德期望非常高,像國王和教宗那種級數,必須是有極強公信力的人才能擔任。讓選委們隨意投票,讓政黨無法操控結果,是為了確保當選人是得到大多數選委真心承認和支持。

當然,政黨仍會推薦總統候選人和呼籲選委支持,但就要小心部署,不然出現翻盤的話場面對政黨領導來說會很難看。最低當選票數,第一至三輪投票是2/3票,第四輪和之後是1/2票,所以如果第一輪沒有人當選,政黨會等到第四輪門檻降低後再推薦多一次,而如果第四輪都仍沒有人當選,各方就要重新討論有甚麼候選人會得到多方支持。

可是何時會想到個合適的名字是完全看運氣,在各方未有商議出名字期間,選委為了消磨時間會亂投票,例如隨便寫上一些社會名人的名字,甚至直接投白票。上屆選舉開票時出現過的名字包括:女演員 Sophia Loren (蘇菲亞羅蘭)、足球員 Giovanni Trapattoni (查帕東尼)、Roberto Mancini (文仙尼)、設計師 Miuccia Prada、Santo Versace、前AV男優 Rocco Siffredi 等。星期四舉行的第一輪投票中,足球員 Francesco Totti (托迪) 也取得了5票。

有時最終當選的人的名字也是忽然「爆冷」爆出來。例如1978年,由已經82歲的反法西斯鬥士 Sandro Pertini 在第16回投票以83.6%高票當選,但他在之前的15輪投票幾乎都是0票,沒人想起可以投他。歷屆總統選舉、所須回數、當選人在最終回和第一回得票:

Year
Round
Winner
Winner’s votes in final round
Winner’s votes in first round
1946
1
Enrico De Nicola
78.6%
--
1947
1
Enrico De Nicola
94.0%
--
1948
4
Luigi Einaudi
59.5%
2.3%
1955
4
Giovanni Gronchi
79.0%
3.7%
1962
9
Antonio Segni
52.6%
39.9%
1964
21
Giuseppe Saragat
69.7%
15.0%
1971
23
Giovanni Leone
52.0%
4.7%
1978
16
Sandro Pertini
83.6%
0.0%
1985
1
Francesco Cossiga
77.0%
--
1992
16
Oscar Luigi Scalfaro
67.1%
0.7%
1999
1
Carlo Azeglio
71.4%
--
2006
4
Giorgio Napolitano
54.9%
0.8%
2013
6
Giorgio Napolitano
74.1%
1.0%

倫齊的「白票守前門」

回來今次選舉。為什麼總理倫齊要下令黨員投白票呢?這是參考上屆選舉的經驗。當時倫齊仍未是他所屬的民主黨的黨魁和總理,黨魁是另一位叫 Pier Luigi Bersani 的大叔。Bersani 在第一次投票前跟其他政黨共同推薦前參議院議長 Franco Marini,但他只取得 521/1007 票,很明顯有大量選委造反。於是他們等到第四次投票,改為推薦前總理 Romano Prodi,但他只得 395/1007票,造反比第一輪投票時更嚴重。結果 Bersani 宣布辭去黨魁,已經做了一屆總統的 Giorgio Napolitano 同意再做多一屆,以738/1007的高票當選,才結束總統選舉。

倫齊是在 Bersani 離職後接任黨魁,他當然明白在總統選舉中推薦的人落選會嚴重打擊自己公信力 (事實上很多傳媒認為是倫齊帶頭造反令 Bersani 下台),所以他決定先不露出自己的底牌,在頭3輪投票「白票守前門」,讓各方就無法估計他推薦的法官 Sergio Mattarella 在選委間的支持度,直至門檻較低的第4輪投票才來真的,提高一發即中的機會。如果他在第一輪就來真的,結果 Sergio Mattarella 不夠票,各派就可以按第一輪結果估算有多少選委造反,令之後更易拉倒選舉。

根據傳媒報道,Sergio Mattarella 出生於西西里島,本來是學者,因其擔任西西里省長的哥哥 Piersanti Mattarella 被黑手黨謀殺而從政,以反黑反貪為己任,當過幾次內閣大臣,數年前獲任命為憲法法院法官,牌面上看似乎會是位有足夠公信力的候選人,數個小黨已經表示會在第四輪投票支持他。意媒指如無造反,他至少會有570-600票。可是領導最大反對黨的前總理「貝佬」貝盧斯科尼卻公開反對 Sergio Mattarella,因他曾公開批評貝佬做總理卻持有多間大企業是利益衝突。實際結果是怎樣呢?

星期四的第一輪投票,白票高達538票,只有5人投了 Sergio Mattarella,其他四百幾票也是隨意亂投居多。星期五再舉行第二輪投票,白票仍有531張,廢票26張,只有4人投了  Sergio Mattarella。同日下午再舉行第三輪投票,白票仍有513張,廢票27張,有4人投了  Sergio Mattarella。來到關鍵的第四輪關鍵投票,星期六早上舉行,結果是 Sergio Mattarella 取得超出預期的665票,高票當選總統。今次選舉總結 (只列出得票曾超過10票的候選人),可以見到在第4回投票時白票、亂投票、缺席等的數字都大跌:


Rd1
Rd2
Rd3
Rd4
Ferdinando Imposimato
120
123
126
127
Vittorio Feltri
49
51
56
46
Luciana Castellina
37
34
33
0
Emma Bonino
25
23
23
2
Stefano Rodota
23
22
22
17
Gabriele Albertini
14
0
0
0
Sabelli Fioretti
11
14
8
0
Marcello Gualdani
6
10
7
0
Sergio Mattarella
5
4
4
665
Lucio Barani
4
3
21
0
Giuseppe Pagano
3
7
11
0
Others / invalid
140
131
145
33
Blank votes
538
531
513
105
Not present
34
56
40
14
Total
1009
1009
1009
1009
Votes needed to win
673
673
673
505

今次結果將可鞏固倫齊的地位。他大約一年前上任,因年輕加改革的形象民望極高,但一年來經濟都無大起色,改革落實速度也緩慢,民望已開始下跌,黨內也有不少人不同意他的作風,不少分析擔心他成為又一個短命總理。可是今次他推薦的總統候選人取得超出預期的高票,不但代表他成功避免黨內造反,也成功得到了額外黨派的支持,「白票守前門」的策略也奏效,證明他仍有很大政治能量,不容小看。相反,選前公開反對 Sergio Mattarella 的貝佬,越來越「跌 WATT」,恐再過多幾年,他也終於要從意大利政壇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