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

分析:日本2012大選觸目選區

1. 民主黨幹部多要靠「復活」機制

前文提到,民主黨民望低落,小選區方面估計只有十幾廿個有勝算,其他的都要看好不好運。這就表示,連黨幹部級的人員,也可能會守不住自己的小選區。

日本傳媒推算的民主黨幹部選情:



但在小選區中輸掉也不代表當不成國會議員,因為日本選制中有一個奇特的「復活」機制。前面也介紹過,日本眾議院選舉有2種選區,選民可分別在小選區和比例區各投一票。政客也可以在2種選區各參選一次,而且即使在其中一面輸了,仍可以在另一面當選。日本人叫同時在2邊參選的情況做「重複立候補」,而在一邊輸了又在另一邊贏返的情況做「復活當選」。以野田佳彥為例,他在「千葉4」(小選區) 和「南關東」(比例) 2個選區同時參選,也就是說即使他在「千葉4」區輸了,仍可能循「南關東」當選。今次民主黨很多幹部估計都要靠這個機制「復活當選」。事實上,民主黨今次很明顯是怕死得緊要,因為今屆參選的人當中有99%都是「重複立候補」。當然,復活次數不是無限的,如果政黨在比例區本身就沒贏到幾個議席,那即使有「復活」機制也不會有很多人真的能「復活」。



2. 石原肯定可以當選

維新會黨魁石原慎太郎,循「東京」比例選區出選。由於他曾任東京都知事 (類似省長),在當地有高支持度,要靠票當選 (大約只須 5% 以上?) 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3. 「大阪14」:唔知搞乜

「大阪14」區本身沒政治明星參選,也不是個很重要的選區,但今屆大選卻因為個很奇怪的理由而受到外界關注。我們先看看這個選區,今屆和上屆的參選人



有沒有留意,有兩名候選人,在兩屆選舉中是屬於不同的政黨?我沒有搞錯,而是這兩個人真的跳了黨。谷畑見維新的勢強,從勢弱的自民跳了過去;而長尾見自民出了個空缺,又趕緊從勢危的民主跳過去。這個選區突出了日本政壇亂象的其中一個特點:政黨林立,人來人往,但面孔依舊。



4. 「小澤王國」內戰

東北部的岩手縣,是日本政壇大老小澤一郎的鄉下兼票倉,有「小澤王國」之稱。(日本人會叫某某黨的票倉區做「某某王國」) 民主黨在上屆選舉中,全奪縣內4個小選區,但今次由於小澤脫離民主黨去了未來黨,分散了票,「小澤王國」的選情就複雜得多。日媒暫時預計今屆自民、民主、未來三黨會在岩手縣各取一席,剩下的一席則難分勝負。「小澤王國」的選舉結果,對小澤一郎以後的地位會有很大啟示。




5.  星級陣容保「自民王國」

安倍晉三的選區則位於山口縣。山口縣向來都是自民黨票倉,甚至可以全奪縣內4個小選區,有「自民王國」之稱。可是上屆由於民主黨聲勢浩大,「山口2」選區被奪走了。今次自民黨以星級陣容出戰山口縣,誓要保住這個地盤。



值得一提的是,新派上場,目標奪回「山口2」的岸信夫,其實是安倍晉三親生弟弟。兩人的生父都是前外相安倍晉太郎,生母則是前首相岸信介的女兒岸洋子 (題外話:日本60年代也有位女歌星叫岸洋子),但由於舅父岸信和(岸信介兒子)沒有孩子,岸信夫過繼了去岸家。

岸信介本人也是個大人物。他本身是公務員,二戰期間出任內閣大臣,戰後一度被列為甲級戰犯,但最終因美國需要拉攏日本保守派抗衡左派赤化,而被放過一馬。岸信介最終當上首相,任內最大工作就是向美國投桃報李,簽訂美日安保條約,將美日同盟制度化。期間左派發動百萬人圍堵首相府和國會,反對條約。岸信介下令軍警鎮壓,並要求國會無視左派議員拉布行動強行確認條約。岸信介於條約正式通過後即自行請辭。岸信介的弟弟,即安倍晉三和岸信介的...叔公?佐藤榮作之後亦曾擔任首相,任內外交政策亦是親美。

安倍晉三在外交上的右傾立場,據說跟這個家族歷史有關。



6. 自民黨「世襲」大隊列陣

自民黨從1955年數起,執政超過50年,出過多位首相及高官,他們的子女亦多從政,現已持為自民黨幹部。安倍晉三可說是其中的表表者。他不單是官二代,甚至是官三代,而且其背景之雄厚亦是其他官二代三代所難以比較的。

這種「世襲」現象本來被認為是反民主的,因為這代表了一個小圈子的人壟斷了政治地位,但在日本,這些批評並未能阻止「世襲」政客當選。根據日本傳媒統計,今屆大選中自民黨有近3成候選人都是「世襲」政客,有近親當過高官議員。而由於自民黨勢好,預料可以當選的「世襲」議員人數亦會較上屆大升。以下是今屆參選的一眾「世襲」政客之中,較知名的一批。其中,前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的兒子河野太郎,更有可能成為今屆選舉的票王。




為何日本「世襲」之風會如此盛行?一來日本社會本來就講人際關係,有人脈自然較其他人上位上得快。二來日本政客參加地區工作和活動時,亦喜歡跟選民直接面對面交流,建立關係,有了親近關係後選票亦較易傳到政客的下一代。三來如果日本政客知道孩子想從政,多數會安排他們當秘書或助理,讓他們參與議員和地區工作,令他們早一步跟選民接觸。所以雖然「世襲」現象本身是被社會主流批評的,但選民還是會投票給世襲政客。日本政界的守舊風格,跟社會整體的保守性絕對有關係。

分析:日本2012大選選情

日本相隔3年幾再次舉行大選,眾議院480席全部改選。現時執政黨「民主黨」預料會大敗,而最大在野黨「自民 黨」將再次復位。表面上來看是一次黨輪替,傳媒亦將焦點放在所謂的「第三勢力」,即非民主/自民的新興政黨上。但總體來說,結果可能是令人失望的,回復舊貌。先講講日本政局的背景。
背景

日本在2戰中雖然慘敗,但國內保守勢力仍然強大。美國為防止日本步中國後塵赤化,亦間接扶助日本右派繼續掌權。自民黨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於1955年,由成員出身不同但同樣是立場保守的「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併而成。在50和60年代,日本經濟奇蹟起飛,自民黨地位不可動搖,一直佔國會6成議席。但到了70和80年代,自民黨開始接連爆出貪腐醜聞,令公眾對其信任度開始下跌。到1993年,自民黨議席跌至破紀錄的4成,終於要下野,但仍保持第一大黨地位。自民黨其後以連橫計分化其他勢力,最終於1994年,即下野後年半左右,靠組織聯合政府再次上台。日本方面稱自民黨長期壟斷政壇的情況做「55體制」(因自民黨於1955年組成)。

自民黨於2009年再次落敗。今次可謂自民黨首次重挫:除了失去統治權,議席數亦從以往的200幾跌至不足100,多名資深幹部落馬。相反的,民主黨單獨過半,民眾支持度亦高,開局情況甚佳,表現出與自民黨執政時完全不同的風氣。外界似乎都以為「55體制」終於要結束,日本進入兩大黨林立的局面。可是在3年時間內,民主黨也因民望崩盤面臨下台,自民黨將會再次執政。為何大家都認為自民黨可以勝出?先看看

選前局勢:

(09年選舉時獲得議席 >> 今次選舉前夕時議席)
民主黨 308 >> 230
自民黨 119 >> 118
未來黨 未成立 >> 61
公明黨 21 >> 21
維新會 未成立 >> 11
共產黨 9 >> 9
大家的黨 5 >> 8
社民黨 7 >> 5
國民新黨3 >> 3
新黨大地 1 >> 3
新黨日本 1 >> 1
新黨改革 0 >> 0
無所屬 6 >> 9

雖然距離上屆選舉只是3年,但日本政治形勢已經改變了很多,最大差別是民主黨的分裂和新政黨的林立。民主黨在過去3年,因政策不得民心,及外交應對不當等,民望大跌,激發黨內內鬥。黨內元老「小澤一郎」,於今年宣佈脫黨,並帶領一眾支持者,組成了「未來黨」的骨幹;現時「未來黨」61個議員當 中,大部份都是前民主黨小澤派的人。更受關注的是「維新會」。「維新會」是由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和大阪市市長「橋下徹」所組成,兩人都主打反建制 (即自民/民主兩大黨)和愛國保守路線。

今次的選舉有12個政黨參加,是歷來最多(雖然超過一半政黨其實不理也罷)。但正如我在開頭已經講過,儘管外界將焦點放在崛起中的「第三勢力」上,結果卻是自民黨仍會大勝。其實如果仔細看民調,可以發現自民黨的支持度,雖然是一眾政黨之中最高,但這個數字本身亦不算特別高,甚至比起幾年前也無大長進。其實大多數日本民眾並非特別支持自民黨,自民黨總裁安倍的民望亦相當一般,可是在現行選舉制度下,加上適當的選舉策略和對手的不濟,自民黨在民望一般的情形下仍可大勝。

NHK 民調
2009年9月 (上次大選) vs 2012年12月 (今次大選)
民主黨 29.0 >> 16.1
自民黨 26.6 >> 26.6
自民黨民望低仍可大勝

日本眾議院有480席,當中180席以比例代表制選出(全國有11個「比例選區」),另外300席由單議席單票制選出(全國有300個「小選區」),選民可在2種議席各投1票,類似香港的1人2票。比例議席依得票分配,自民黨基本上沒甚麼雞可以偷,但單單議席就不同,可以跟另一政黨「公明黨」配票,組成所謂的「自公同盟」(不是會用神功的那種)。

公明黨是以宗教團體「創價學會」為主要贊助人(patron)所成立的政黨,雖然他們自己就否認有從屬關係,但「公明=創價」在日本基本上是一項常識。由於這個背景,公明黨很難向外擴展,爭取游離票,但它本身掌握的鐵票卻很多,因此成為自民黨的拉攏對象。這個同盟是怎樣運作的呢?我們可以用參考以往選舉做例子。基本上,日本的選民平均來計,是可以這樣分開的:

自民30%
公明10%
民主30%
左派 (社民/共產) 10%
游離票 20%

在單單制下,每個選區內最高票的一位候選人將會當選,即是其他候選人無論少幾多票,都是全部落敗,是一種「勝者全取」的制度。因此候選人要勝出,只需要比其 他候選人多票,不一定要達到過半票。在這個情況下,自民黨要勝出,跟公明黨的聯手就非常關鍵。自民黨本身的基本盤是30%,跟民主黨差不多,但如果跟公明 黨配票,則可以谷到40%,超越民主黨。過往自公都是靠著同盟,加上游離票分散,而壓倒民主黨,但民主黨在上屆選舉中,得到大部份游離票支持,整體支持度 去到47%,就反過來贏到多數議席了。

今次選舉中,自公再次進行配票。自民黨和公明黨不會在同一個選區內對砍,自民黨的候選人全部都獲公明黨推薦,而公明黨的候選人亦全數獲自民黨推薦。這樣就可以確保每個選區內,自公的候選人都可以得到約40%的基本盤。其他對手呢?民主黨民望低,加上分裂嚴重,基本支持度估計只會有20%左右。左派(社民/共產)是另一個世界,永遠跟主流搭不上線。而其他新興政黨,亦只能爭奪剩下游離票。在這個環境下,自公即使只確保住40%的基本盤,亦可在多數選區中成為最高票的一支對伍。只要再拿幾個%的游離票,即可贏到開巷。

自民30%+公明10% = 40%
民主20%
左派 (社民/共產) 10%
新政黨 ??
游離票 30%

選舉結果預測

我個人根據上屆選舉結果推算,自公同盟在至少166個小選區中有優勢,而比例方面亦可共得至少72席 (180席x40%)。加起來已經有238,可以肯定將會獲得眾議院過半數的240席,甚至自民黨本身就可以得到超過240席。如果好運的話,自公同盟可能可以谷到300席。

自民黨有優勢選區
北海道 4/12
青森 3/4 岩手 1/4
宮城 4/6 秋田 2/3
山形 2/3 福島 2/5
茨城 4/7 櫪木 3/5
群馬 5/5 琦玉 6/15
千葉 6/13 神奈川 8/18
東京 14/25
山梨 1/3 長野 1/5
新瀉 1/6 富山 3/3
石川 3/3 福井 3/3
靜岡 5/8 愛知 3/15
岐阜 5/5 三重 3/5
滋賀 1/4 京都 2/6
大阪 7/19
奈良 2/4 和歌山 2/3
兵庫 6/12 鳥取 2/2
島根 2/2 岡山 3/5
廣島 6/7 山口 4/4
德島 2/3 香川 2/3
愛媛 4/4 高知 3/3
福岡 8/11 佐賀 2/3
長崎 3/4 熊本 3/5
大分 2/3 宮崎 2/3
鹿兒島 4/5 沖繩 2/4
全國 166/300

其他政黨呢?民主黨由於小澤派出走,基本盤可能只剩20%多一點,比例議席就是36席左右 (180席x20%)。根據日本傳媒推算,民主黨亦至少能保住十幾個由幹部坐陣的小選區。估計民主黨最終仍會有超過50席,但不會比這個數超出太多。

維新會雖然也是新黨,但有一定人氣,雖然小選區不會贏到幾個,但可以靠比例區贏到議席。假設他們爭取到游離選民,拿到20%的比例票,就有36席 (180x20%)。估計維新會得到的議席,加上小選區後會有30至50左右,比民主黨少一點。

未來黨現時議席很多,但他們多是從民主黨分裂出來,政黨本身的實際支持度相當弱,估計大多數成員會無法維持住議席。未來黨的議席數恐怕會減至不足20。

大家的黨是從上屆選舉就已經有的「第三勢力」政黨,有地區工作經驗。但其黨魁「渡邊喜美」的個人魅力和知名度都低於維新會的雙雄,因此未能在一眾新政黨中突圍而出,估計只會有10~20席左右

共產黨和社民黨,是靠零散在各地的左派票來維持住,小選區向來都是近乎全軍覆沒,只能靠比例區拿到少數議席。

剩下的幾個小黨有可能連一席都沒有。

總結一下,今屆選舉結果預測如下:
自民黨+公明黨 240~300席
民主黨 50~100席
維新會 30~50席
未來黨 10~20席
大家的黨 10~20席
共產黨 <10 br="br">社民黨 <10 br="br">國民新黨
新黨大地
新黨日本
新黨改革

2012年9月8日

立法會選舉分析 (三)

事不宜遲,先看整體票數。





其實雙方得票比率和上屆相差不大,但仔細看各黨卻有大分別。

民主黨少了7萬票,也得票率大跌7%,被公民黨超前。

激進民主派 (人力+社民) 比例去到接近 15%,總得票多了10萬。

建制派各有進帳,尤其是梁美芬和謝偉俊兩位西環契仔女。

表面上看是激進民主派勝利,民主黨政改方案失策。是否如此?下面再分析。


雖然大家都說民主派是大敗,但嚴格來說民主派有不算是,畢竟其得票和議席都仍比建制派多。民主派是敗在配票效率;比建制派多15%票卻只多1席。關於配票的事相信大家都很有興趣,但我可能要擇日再詳細講。今天先出一張圖吊大家胃口。請留意民建聯各名單得票。


只能說對西環的配票機器佩服得五體投地!接下來看大環境的事。


今次選舉的背景是CY百日新政和國民教育風波。這些事件理應都對反對派的民主派有利,但泛民得票比例不升反別,這代表甚麼?

第一種看法是事件並未帶來預期中的效果。建制派在過去兩月都跟CY保持距離沒明顯支持,國教科又低調盡量不表態,加上CY臨尾"讓步",成功止血。這是樂觀的看法。

第二個看法,也是悲觀的看法,是上面得票已經反映了事件效果,民主派得票確已得到 bonus。 那怎麼得票率還是只有54%?那正是悲觀的地方:如果沒有這些事件,民主派的得票可能會遠低於54%!也就是說,建制派的鐵票在過去4年有大增長。信哪一種解讀就由你。

接下來詳細看一下各地區的選情。




港島區

如果民主黨真是因為政改這個大方向而得失選民,那它理應在每個地區都平均地流失支持者。但我們可以看到,民主黨在港島區的得票卻跟上屆差不多!民主派較大增長的只有新出現的人力,但其支持度也只是一般,差起碼一萬票才足以當選。

倒是民建聯總票數比上屆多一萬,加上過去他們應該已經包括了工聯會的票,則兩黨加起來多了快3萬票!葉劉就算數啦。

至於公民黨是否浪費了選票呢?如果分拆名單,我肯定他們不能像建制派那樣分勻票,所以陳家洛必要落選;那就反而失去了推出新人的意義了,所以他們擺同一張名單的理由不是不能理解的。而且陳淑莊"只要"再多5千票也能擊敗亡國興...告急是否全無根據大家自行判斷。相反地,其次最有機會當選的是人力,如果陳淑莊的票分了給他們......私心地說,我寧願要亡國興也不要劉up。

雖然我多次說陳淑莊當選機會不大,貌似在唱衰她,但我只是根據民調分析,實際上我認為她表現不錯,至少在一眾比較年輕的議員當中,她的口才和思考敏捷度絕對是最令人期待的,所以她落選我其實也感到很可惜。只能祝福她日後有機會重返議會了。

另外,視乎你將勞永樂歸做哪一派,我的計法是泛民得票低過50%。這也很值得關注。


九龍西

黃毓民竟然只多了1000票,反而民主黨是多了6千票!正如我上面所說的,如果政改方案是個重要因素,那應該是民主黨少票人力多票,但似乎又不是這樣呢......毛孟靜倒是多了不少票,可能是上屆輸了所以多同情票?最後是民協,其實他們失票不多,仍有一定基本盤,會輸是因為梁美芬得票大增長,令她可以爬過民協頭!當然泛民贏4vs1也不錯,但考慮到票數是64比,泛民要贏到咁盡可能是大想頭了一點。民協如果不是馮檢基靠嚇嚇到選民送他十幾廿萬票就已經滅黨了。


九龍東

最傷腦筋的一區......民主派明明多10%票,議席卻更少!充分顯示出泛民內鬥和內耗的一區。黃洋達只差2千票可贏謝偉俊,而陶君行亦只差1萬票,其中一方沒選,激進民主派肯定夠票贏一席,但人力和社民的內鬨,特別是毓民和阿陶的私怨,注定這是不可能。建制派的配票倒是剛剛好。

另外民主黨嘛,整個黨計是少了2萬票,是因為政改嗎?但我們又要考慮到李華明不選。胡志偉本人比上屆多了2萬7千票,是李華明票數的差不多6成,其實以胡志偉的能力,能拉到李華明這麼多票算是相當不錯了......實際因政改而流失的票可能很少。

說到流失,阿陶也沒甚麼流失票,倒是黃洋達真是拉了很多票......不過我對阿陶印象好過黃洋達。


新界西

又一個傷腦筋的區......建制輸16.5%仍然拿多一席!看看民建聯拆三張就贏三張,當然很佩服。但實際上我們還要留意,建制派本身的票也多了3萬幾票!特別是民建聯本身,多了2萬票。工聯會得票跟上屆一樣......田二少則接了周梁的票外加多了萬幾票。另外,雖然我標示為"其他",但陳強跟何君堯都是鄉事派,也就是說他們的支持者本來應該是偏建制派的。這麼一想的話建制派實際上多了很多票!

反而泛民得票率大跌了 7%!這是所有區之中最大的跌幅,值得留意。梁耀忠和李卓人的票跟上屆一樣......大舊多了一萬,民主黨少了3萬,公民黨多了4.5萬....民主黨是因為政改失票?還是因為走了AV仁而換來余女神?大家自己評估一下吧。

至於公民黨是否浪費票呢......差1.7萬票余女神才可以擠走梁志祥。而且余女神明明在參選前暗示過很多次自己沒心機再做議員。告急?不知道告甚麼。


新界東

名單多了很多呢.....唯一建制派配票失敗的地區。"dr."葛或克勤兄如果配了5千票給葉偉明或龐愛蘭,其實夠他們其中一人當選。如果閣下將方國珊也計入建制,則配票失敗就更明顯了,明明整體得票多了很多。

泛民方面,長毛跟上屆差不多。湯家驊少了一些票。民主黨則是最大轉變的一區。卿姐的票差不多,黃成智少了一半票,鄭家富的票幾乎完全消失。可以想像有些票是去了范國威跟張超雄處,這兩人都有一定實力。范國威的新民盟樁腳不少,反中立場亦很明確。張超雄是大學教授,知識、口才和思維都很不錯。倒是慢必的票真的是變出來的...?老實說很意外人力三個新人中是他當選......


超級區議會

沒得跟上屆比......不過可以跟地區直選比。

地區直選: 泛民 98 萬,建制 70 萬,其他 12 萬。
超區: 泛民 80 萬,建制 72 萬,其他 6 萬。
泛民少了 18 萬,建制+其他共少了4萬。

需要注意的是,傳統功能組別中,泛民共有 8 萬多票 (教育+社福等界別),建制+其他有 4 萬多票。由此推算泛民白票是約 10 萬票。考慮到激進民主派 (人力+社民) 有 25 萬票,呼籲白票行動的效果有限。

民主派當然是很意外地配票頗為平均;何仁少票應該是因為大家都覺得他穩陣投了其他人。那建制派有沒有可能配到劉江華入局?他要3萬票才能贏何俊仁。嫻姐的票已經很緊不能再少。李慧琼也只比何仁多5萬票。要配到劉華剛剛好,相當困難。 

那為什麼是犧牲劉江華?陳婉嫻要代表工聯會,而且早就表明目標是超級議席,當然不能放棄。劉華跟李慧琼子兩人當中,後者是將來要接班的人物,看為她鋪路做行會成員就知了,所以更不能墮馬。劉華則年紀有一把,而且始終不夠根正苗紅,前景有限。要棄誰保誰是很明顯。

另外,民主黨直選25萬票,超區54萬票:民協直選3萬,超區 26萬。只有28萬人是兩邊都投同一黨。

民建聯直選36萬,超區47萬:工聯會直選13萬,超區25萬。約50萬人兩邊投同一黨。

總的來說超過一半選民是分裂投票 (split-ticket voting),即同時舉行的不同選舉中是投了不同政黨。詳情跟配票一起之後再分析。

------

隔行

各政黨整體選情

整體上來說,民主黨失票,既因政改,亦因換人,所以兩方面都需要改善。溫和派並不是不能做,但必須跟市民溝通好,說服他們為什麼溫和派有存在價值,而非一味捱打。第二梯隊亦明顯培養不足。黃成智做了N年表現還是一般。陳樹英、胡志偉也仍然很區佬 feel。單仲偕則根本是翻炒。只有黃碧雲叫口才好一點點。選舉策略差就更不用提了。

公民黨搞了這麼久仍是靠明星效應+告急,地區實力不堅固。某程度上來說今次策略是成功的;議席多了一個,而且五區都有。但跟民主黨一樣,新人是否有足夠星味?毛孟靜是老牌傳媒人,郭家麒也是翻炒,實際上只有陳家洛是新一點,但暫時來看急才不及陳淑莊。另一樣成功的是有大狀以外人士加入,有助洗脫"大狀黨"之名。

人民力量,跟區議會選舉一樣,聲勢很大,但實際當選的只人有限。要說成功就是成功吸引了一批核心信眾吧,但仍不夠五區都當選。從冒起速度來看是驚人的,但轉化為議席的實際效率存疑。

工黨。意外地三個都低空閃過。其實以候選人的整體實力還說可能是最強的,特別是對基層議題的認識,可惜不太起眼。未來四年務必要加強鞏固實力。

社民連就......只靠長毛來撐場嘛......

街工沒甚麼特別的要講。

民協:馮檢基靠嚇嚇到香港人選他。

新民主:全區最低票當選,全港第二低票當選:仍需努力。

民建聯:總之聽西環話吧。

工聯會:風車陣明顯失敗,嫻姐選超級幫不到分區的候選人幾多。

新民黨:愛出風頭,但實際支持度成疑。

自由黨:田少其實在區內排第八......anyway 肯直選是個好嘗試.....吧



公共專業聯盟。一般人可能沒怎麼聽說,是泛民中的專業人士組織,主要負責選功能組別。今屆在IT、會計、工程、建築測量界都有人參選,當中IT跟會計界當選。個人認為大有可能擴充。畢竟選功能和選直選最大差別就是一個不可以民粹一個要民粹。功能組別可能有些界別的選民不介意普選,但怕直選的政黨太民粹。這時候換個牌頭選功能會比較好。我認為公共專業聯盟可以用來做一個"功能界別中的民主支持者聯盟"的性質。



今天講到這裡

立法會選舉分析(二)

更新了一下民調數字.

左面的是港大民調原本的數字,右面則是我 adjust 回 100% 外加替建制派加了 bonus point 的結果。想信哪一個就隨便閣下。不過提醒大家一下,民調謹供參考,這些數字都只是統計結果,有一定誤差 (約2~3%),而且選舉日可能有很多選民會因額外「收風」或特殊事件發生而改變主意。大家決定投誰時,依然應該以考慮哪一位候選人是值得投和值得幫為主。







港島區
陳家洛肯定可以當選。曾鈺成,葉劉也應該沒問題。鍾樹根因加了 bonus 而升了上來。實際上鍾樹根、劉嘉鴻、單仲偕、何秀蘭、王國興等人機會差不多,其中一人要落選。陳淑莊應該不會夠票當選。


九龍西
在幫梁美芬加了 bonus 後選情很明顯,應該沒甚麼要講解的。



九龍東
梁家傑肯定可以當選。陳鑑林和黃國健也應該沒問題。謝偉俊即使加了 bonus 仍未安全,要跟胡志偉、黃洋達三人一起爭最後兩席。


新界西
郭家麒和譚耀宗肯定沒問題。估計李卓人、梁耀忠、麥美娟、田二少、李永達、陳偉業可以當選。民建聯只能陳恆鑌 or 梁志梁選一個配票才可以安全當選。陳樹英要碰碰運氣。余若薇難當選。



新界東
長毛和卿姐安全。慢必意外地排得高。克勤、葛佩帆加了 bonus 後也沒問題。之後的基本上是混戰。田大少、湯家驊、方國珊、葉偉明、張超雄、龐愛蘭、范國威等都只差一線。黃成智和蔡耀昌機會當選不大。



超級
如果嫻姐真的不肯分票,劉江華和李慧琼恐怕其中一人會落選。但泛民配票會否像民調那麼成功也很關鍵。



總結
如果忽略統計誤差,假設選舉結果票數和以上分析一樣,那將會是這批人當選立法會議員。值得留意的是新增10席中,建制派竟然拿了 8 席。單以黨論,選舉最大贏家是人民力量,最大輸家是民主黨/民協;不計超級議席,只有他們兩黨在地區直選中失去席位。

2012年9月1日

立法會選舉分析(一)

還有一星期就是立法會選舉,總要分析一下。先旨聲明,叫(一)是因為我不知道今天可以打到幾多。

我今次的分析首先會看民調數字,來推算到底各候選人的當選機率高不高。先講一下怎麼看我弄的圖,因為都幾複雜。


採用的是NOW+港大民研的民調數字。

A行 是選區和候選人名稱

B行 上面是該選區的應選議席, 下面和候選人所屬政黨

C行 上面是基本門檻和安全線, 下面是候選人狀況
re=現任議員, old=前任議員, new=未做過議員

一般所講的基本門檻其實是指"黑爾數額",這是香港所採用的比例代表制下,用來計算席位的方程式,計法是 100/M (M=議席數),名單每拿到數目的票,名單就有一人可確定當選。(詳情之後再講) 雖然一般人都將此數字當作安全線來用,但其實這只是選制下用來計算議席的工具,並不代表候選人能安全當選的安全線。真正的安全線的計法是 100/(M+1)。要解釋為什麼安全線是這個方程式很麻煩,總之舉個例子來說,在只有一個議席的情況下,如果用100/M來計算,就是要100%票才安全,但用100/(M+1)來計算,則是要50%。在有兩席的情況下,100/M是50%票才安全,100/(M+1)是33%......大家看看明不明白吧。總之我是用100(M+1)來計算安全線的。

D至H行是民調數字
為了簡化我每星期只用一天的民調,不然會水蛇春咁長。

I行是當選機率 (依民調數字計算)
safe=安全;high=大機會;equal=機會均等;little=細機會;no=no chance

J行是預計當選者
*是估計會當選, ?代表要爭議席, 有幾個?就代表剩幾個議席可以爭。

講完怎麼看就直接看各區了...




首先是港島區。考慮到民調有差不多3%誤差,其實大部份候選人的支持度,意外地跟月初時差不多...?
曾鈺成,葉劉,陳家洛幾乎可以確定會當選。單仲偕雖然民望下跌,但催谷民主黨基本盤下應該還是足以當選。鍾樹根最大機會獲配給鐵票,雖然民調表現一般,但跑出機會較大。何秀蘭,劉嘉鴻,王國興也仍有機會當選。劉健儀和勞永樂要孤軍作戰,比較不看好。雖然公民黨不斷說要讓陳淑莊連任,但起碼要有22~23%才可以,所以相信陳淑莊會無法連任。
值得一提的是依最新數字來計算,如果不把勞永樂歸入民主派的話,建制派的支持度(48)較民主派(43)略為優勝。



九龍西。
相信無人會認為黃毓民會不能連任。蔣麗芸靠民建聯鐵票足可勝。梁美芬雖然民調一般,但如獲中聯辦配票,仍有很大機會當選。黃碧雲、毛孟靜和譚國僑,3個民主派爭餘下2席。值得一提的是譚國僑的民望明顯較早前提高,相信是跟動員了馮檢基和地區人員催票有關。
可以預期此區結果會是3民主vs2建制。民主派毫無疑問佔優 (支持度68vs30)。



 九龍東。民調變化比較大的一區。
陳鑑林雖然廢,但靠鐵票可以穩陣當選,真吹漲。梁家傑支持度略為下降,但仍足以當選。黃國健和謝偉俊支持度差不多,但到緊急關頭,相信有工聯會支持的黃國健會有較大機會獲得配票。胡志偉,黃洋達,陶君行最新民望差不多,3人都仍有機會當選,但民主黨在地區有一定動員力,而黃洋達則有黃毓民做後盾,陶君行在3人中比較不被看好。
整體上來說泛民支持度(54vs42)較高,正路來說結果本來應該也是3vs2的,但由於參選人間競爭較大,謝偉俊可能可以偷到雞。




新界西,議席較多,競爭也較激大。候選人支持度明顯被分薄。
譚耀宗,郭家麒沒有問題。田二少、李卓人、梁耀忠、陳偉業也應該可以當選。李永達要看動員結果如何,老婆則是機會較小。剩下只有2席,建制派不可能讓麥美娟、陳恆鑌和梁志祥3人同時當選,相信要放棄其中一人。
雖然競爭較激烈,但結果相信會是民主5vs建制4。整體支持度差距是54vs39。



新界東。真正的七國咁亂。選情最激烈,結果最難預測的一區。
只有長毛,卿姐,大少和克勤4人是明顯跑出,即共有5席是未能估計會由誰當選! 共有5個民主派和4個建制派競逐餘下席位。不過個人估計這5席較大機會是會由3個民主派和2個建制派瓜分,因為此區的整體支持度是民主56vs建制39,民主派應該較有機會奪得餘下議席。
民主派方面,湯家驊本應也是比較大機會當選的,但最近支持度不知何故低了很多,有一定危險。張超雄支持度是剩下的人當中較高的,但離安全線有一定差距。慢必陳志全支持度上升了不少,入局機會增加。民主黨為保黃成智要連任,可能要全面放棄蔡耀昌。范國威的背景較弱,不太看好。
建制派方面,方國珊背景最弱,當選機會最小。葛珮帆是民建聯,葉偉明是工聯會,龐愛蘭則早已投靠思歪梁/中聯辦,三人都各有背景可以要求配票。但正如我之前說的,建制派在此區的總票數不夠,相信最後其中一人會被放棄配票。



最後是新設的超級區議會。除了真心要為大家訴心聲的白姐姐之外,全部都是政治明星。(雖然白姐姐本身毫無疑問也是明星級)
陳婉嫻肯定能再贏得"票后"之名。何俊仁都應該沒問題。剩下四人支持度相若,民主建制兩派整體支持度也是49vs.47,很難說誰會當選。

先分析到這裡。

2012年6月17日

歐洲最新政局分析:希臘選舉II

因為各種原因又隔了很久才寫文......(好像已經這樣很多次了......) 無論如何, 先講正題吧.

希臘又國會選舉了. 我們先看看最新民調.

Greek legislative election, 6/2012, opinion poll (vs. previous election)
New Democracy (ND+DISY) 27~28% (21.4%)
Radical Left (SYRIZA) 26~27% (16.8%)
Socialist (PASOK) 13~14% (13.2%)
Democratic Left (DIMAR) 6~8% (6.1%)
Independent Greeks (ANEL) 6~7% (10.6%)
Communist (KKE) 5~6% (8.5%)
Golden Dawn (XA) 4~5% (7.0%)
Others 7~8% (16.5%)

我在分析上次選舉時討論過幾個要點.

一. 是今次選舉將出現所謂的 "西瓜效應". "西瓜效應" 是台灣政壇的講法, (根據維基) 來自閩南話俚語「西瓜偎大邊」. 簡單來說, 上次選舉中有近兩成選民的票是投了給一些未能晉身國會的小黨. 為了確保自己的票不會再被 "浪費" 在一些沒有影響力的政黨上, 這些選民將會轉投較大的政黨. 我們可以看到, 上次排第一的 ND 選票上升了約 6%, 而排第二的 Syriza 則上升了接近 10%! 其他的政黨, 除了 Pasok 和 Dimar, 則是全線報跌.

二. 由於希臘選舉制度的特性, 最大黨將獲得額外 50 席 bonus, 而這 50 席將幫助最大黨更容易組成政府. 今次這 50 席也將起到關鍵作用. 因為很明顯地, 希臘民意仍然相當分化. 雖然較大的 ND 和 Syriza 因為 "西瓜效應" 而令民意較集中, 但他們的支持度的也各只有兩成多; 今次恐怕仍會有 6~8 個政黨能夠晉身國會. 如果沒有這 50 席 bonus, 組織政府幾乎是不可能的.

同時, 我們可以看到今次選舉已經化身為 "緊縮 vs. 反緊縮" 的局面. "緊縮派" 的 ND 跟 "反緊縮派" 的 Syriza 兩黨支持度拋離其他政黨, 而且這兩黨之間支持度只相差 1%. 這 1% 將決定到底哪一個陣營將會有額外 50 席, 也將決定到底哪一派會組織新政府, 甚至是整個歐盟的前景.

三. 如果 "反緊縮派" 獲勝, 希臘將會無法跟歐盟中央再談判下去, 而歐盟中央將停止對希臘的援助. 失去援助的希臘勢必會宣佈賴債, 而為免希臘的行動拖累到整個歐元, 歐盟中央很大機會要將希臘踢出歐元區. 這在政治上是非常冒險的, 因為歐盟向來都是單向行車, 從來只有人加入沒有人退出, 甚至連退出機制都沒有. 所以即使要踢希臘出歐元, 也沒有人知道實際上要怎麼做. 同時, 希臘的國債一夜之間報廢也勢必會為市場帶來震盪, 即使將希臘踢出歐元, 也依然會打擊到其他歐元使用國家. 當然, 希臘政府破產也會令國內出現一片亂局......所以如果 "反緊縮派" 獲勝, 後果將不堪設想.

亦因如此, 最近歐洲的政要都在不斷放話, 希望能嚇到希臘人, 使他們投票給 "緊縮派". 重量級的如德國總理"默克爾"跟法國總統"奧朗德"都表明希臘一定要繼續合作才可以獲得援助, 而一些次要官員更是在謠傳歐盟中央已經在計劃推出希臘用的退出歐元機制.

但即使是 "緊縮派" 獲勝, 也不代表一切都會結束. "緊縮派" 獲勝只代表歐債危機不會即時爆破, 他們到底能否令希臘政局返回正軌還是未知之數. "緊縮派" 政客到底能推出多少項改革, 還有這些改革能有多大成效, 我們都不宜抱很大期望. 因為整體來說, 反緊縮的民眾還是佔多數的, 他們勢將在國內繼續搞示威罷工反對緊縮.

要作總結的話, 只能又用回一個月前的文章中的那一個......

"以一句英文詞語來形容, 就是希臘人民正在跳入黑暗 (a leap in the dark). 今次希臘政壇經歷天翻地覆之變, 要如何收拾殘局? 真是天曉得了."


 最後稍為談一下各種組織新政府的 scenario.

New Democracy (ND+DISY) 27~28% >> 支持緊縮, 但希望能減低力度
Radical Left (SYRIZA) 26~27% >> 反對緊縮, 不排除終止與歐盟協議
Socialist (PASOK) 13~14% >> 支持緊縮
Democratic Left (DIMAR) 6~8% >> 反對緊縮, 但主要希望能減低力度
Independent Greeks (ANEL) 6~7% >> 反對緊縮, 不排除終止與歐盟協議
Communist (KKE) 5~6% >> 反對緊縮, 反對資本主義
Golden Dawn (XA) 4~5% >> 反對緊縮, 反對外來移民

如果 ND 排第一, 並取得 50 席 bonus, 第一種情況也是最理想的情況, 就是 ND 跟 PASOK 加起來能取得過半數議席. 這麼一來"緊縮派"就能確保政權. 次理想的是 ND 跟 PASOK 差一點才取得過半數議席, 但 DIMAR 或 ANEL 在以跟歐盟中央重新協商的條件下支持 ND+PASOK 的政權. 雖然 DIMAR 或 ANEL 這樣做的機會較低, 但至少"緊縮派"仍能組成政府. 否則就又一次組不成新政府了. SYRIZA 和 KKE 不會跟 ND/PASOK 合作, 而 ND/PASOK 已經表明不會跟"法西斯"的 XA 合作.

如果 SYRIZA 排第一, 則頭痛得多. 即使 SYRIZA 得到 50 席 bonus, 因為 DIMAR 支持度偏低, 兩黨加起來相信不會過半, 只能向 ANEL 或 KKE 打主意. ANEL 是右派, 跟 SYRIZA/DIMAR 兩個左派合作的難度很高. KKE 雖然也是左派, 但立場較 SYRIZA/DIMAR 極端得多, 要合作同樣不容易. SYRIZA 表明不會跟 ND/PASOK 合作, 而XA是更加不能. 所以 SYRIZA 排首位也好, "反緊縮派"依然很難組織新政府.

整體來說, 除非 ND+PASOK 能即時取得過半議席, 否則組織新政府的工作將非常困難.

2012年5月10日

分析法國和希臘選舉結果

最近很多文章要寫. 法國, 希臘, 意大利, 德國, 荷蘭, 和回應留意關於"兩輪投票"制的做法等等......"兩輪投票"制正在做資料搜集, 已經有大概想法要怎麼寫. 意大利, 德國和荷蘭則待下星期德國再選舉後, 有時間再講.今次先講回法國和希臘的事.

分析希臘選舉結果

首先看看數據

Party / vote% / seats
New Democracy (ND) 18.9% / 58+50
Coalition of the Radical Left (Syriza) 16.8% / 52
Panhellenic Socialist Movement (PASOK) 13.2% / 41
Independent Greeks (AE) 10.6% / 33
Greek Communist Party (KKE) 8.5% / 26
Golden Dawn (XA) 7.0% / 21
Democratic Left (DIMAR) 6.1% / 19
Others 19.1% / 0

整體而言, ND+PASOK的"緊縮陣營"的票數只有 32.1%, 不但較上屆大幅的 77.4% 下跌, 連選舉前的民調也不及. 選票方面, 兩黨的總得票更從530萬暴跌至只有3成幾的202萬. 希臘民眾對這兩黨跟對緊縮政策有多反感, 已經非常清楚. 整體投票率也從上屆的70%跌至65%, 則有點令人意外, 畢竟這種國家危難之制, 應該會多些人出來投票才對. 投票票反而下跌, 顯示真的有不少民眾對整個政治局面失望, 連投給小黨的"抗議票" protest vote 也懶得投.

最新政治形勢的話, 我們可以再將以上政黨分做三類:
party / vote / seats
"緊縮陣營" ND+PASOK / 18.9%+13.2% = 32.1% / 58+41+50 = 149
"反緊縮陣營"(左翼) Syriza+KKE+DIMAR / 16.8%+8.5%+6.1% = 31.4% / 52+26+19 = 97
"反緊縮陣營"(右翼) AE+XA = 10.6%+7.0% = 17.6% / 33+21 = 54

可以看到, 如果"緊縮陣營"不是因為第一大黨所有的額外50席, 本來其票數跟議席數其實都是跟"反緊縮陣營(左)"相差甚少. 但即使加上該50席, "緊縮陣營"依然差一點兒才得到過半數議席. 民情如此清楚, 相信"反緊縮陣營(左+右)"的5個黨都不會夠膽倒戈加入"緊縮陣營"的聯合政府. 而"反緊縮陣營"自己又有左右之分的問題, 相信同樣不能組成過半數的執政聯盟. 整體而言, 我們已經幾乎可以確定希臘會無法組成政府. 根據希臘相關規矩, 總統會任命國會大黨的黨魁嘗試組織政府 (有些國家會將"組閣者"一職稱為"formateur"), 而當3大黨的黨魁均無法組成政府, 就會重新改選國會. 暫時來看, 重選似乎已經是無法避免.

那我們能否預測重選的情況? 我們可以先詳細分析今次的選情. 正如我所指出的, 如果我們撇開"緊縮陣營"的額外50席, 那其實票數和議席都跟"反緊縮陣營(左)"相差甚少. 因此只要有少許票數上的轉變, 就能左右大局發展, 決定下一屆政府由誰當. 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 我相信重選後政治局勢, 至少其大方向, 應該可以稍為明朗化. 今次選舉當中, 值得我們留意的是, 投票率較上屆低, 還有有19.1%的票是投了給一些因為太小而無法進入國會的政黨的. 因此重選的話, 可能出現的改變空間是很大的. 如果舉行重選, 這些票會否因為看到自己原本選的政黨失敗了, 而改為投給大黨呢? 而如果投給大黨, 這些票會流向哪一個陣營呢? 我個人估計, 重選之下, "反緊縮陣營(左)"會得益的機會較大. 而如果排第二大的"極左聯盟" Syriza 因為額外的票加入而爬過第一大的"新民主黨" ND 的頭, 那"反緊縮陣營(左)"就能得到額外50席, 並且有機會因此而贏得國會過半數! 當然, 如果運氣夠好, 希臘夠多人忽然回心轉意, 大意滅親支持緊縮, 那"緊縮陣營"將會成功過關, 但這個機會恐怕真是只是奇蹟地低.

如果希臘人真是如此不給歐盟中央面子, 堅持向"緊縮"說不, 相信雙方也很難談判下去, 甚至乎雙方都根本不會打算再談下去. 這麼一來, 希臘宣佈破產並被逐出歐元區的機會將會大增, 因為歐盟中央是不可能接受被一個這樣小國拖累其餘16個歐元用家的. 這樣做會牽涉到三大問題. 一, 要建立一個退出歐元機制 (現時並沒有的). 二, 歐盟要防止金融市場因此而產生的波動 (歐元/歐債再次被狙擊). 三, 希臘自己如何收拾國內殘局 (政府財政, 經濟民生問題). 只能說, 短期內說將會繼續呈一片混亂狀況. 但長遠來說, 這將幫助歐盟重整自己的架構, 並強逼各成員國認真對待財政問題. 希臘的混亂, 可能是促進歐洲重新發展的一個必要之痛.

ND 黨魁 Antonis Samaras
順便擺兩張照片來"攝"一"攝"字數. 第一位是"新民主黨" ND 的黨魁"薩馬拉斯" Antonis Samaras. 如果"緊縮陣營"能夠在重選中勝出, 他將會成為新總理. 可是老實說, 我個人並不看好此人的能力. 如果大家之前就有留意開希臘的事態發展, 就會知道這人也是"抽水精"一名. 他原本是反對緊縮的, 並大力攻擊當時仍是總理的社會黨"帕潘德里歐" George Papandreou, 希望可以推倒社會黨政府, 自己取而代之.可是之後因為歐盟中央開聲, 考慮到萬一自己上台也要面對這個困局, 才勉強同意搞緊縮. 事實上, 他現在也還在聲稱如果自己當選, 會重新審視歐盟援助協議的內容. 據聞他原本以為社會黨大敗, 新民主黨隨時能夠贏得過半數議席, 到時真是捨我其誰可以順利當選總理; 可惜呢, 現在如意算盤就打不響囉, 且看他還能怎樣.

Syriza 代表 Alexis Tsipras
第二位是"極左聯盟" Syriza 的代表"齊普拉斯" Alexis Tsipras. 如果重選下"反緊縮陣營(左)"得益, 則由他擔任新總理的機會極高. 如果他當選, 將會是1974年希臘恢復民主政府以來, 第一位並不是來自 ND 或 PASOK 傳統兩大黨的總理. 他亦會以38歲之齡成為希臘最年輕總理. 暫時來說我實在無法估計如果他上台表現會怎樣, 但單是他當選一事, 就已經是希臘史上一件大事, 對歐洲政界所造成的震盪亦會很大. 因為雖然歐洲內反歐盟的政客甚多, 但這樣公然反歐盟 (至少反歐元) 還當上政府元首, 甚至會推出開"倒頭車"政策者 (入了歐元又退出), 兼夾是極左的反資本主義份子, 則是少之又少. 歐洲一體化 (European integration) 在歐洲向來是被視為大勢所趨, 雖然近年走勢轉慢, 但"倒頭車"的情況則是還未出現過. 萬一希臘真的退出歐元區, 牽涉到的不僅有我上面所說過的三大實務性問題, 還牽涉到整個政治意識形態, 對整個歐洲一體化發展方向的問題. 震撼一定很大.

本人早在兩星期前就預視到希臘的情況會比法國更值得關注, 現在一看果然如此. 可惜香港的傳媒普遍礙於國際視野, 還有對歐洲政局認識, 的有限, 未有像本 blog 一樣早就講解其中奧妙......又忍受完這種張x常式自吹自擂言論後, 請看關於法國的分析.

分析法國選舉結果

 又是先擺個選舉結果.

French presidentail election 2012 (2ns round):
François Hollande (PS) 51.63%
Nicolas Sarkozy (UMP) 48.37%

順便擺個第一輪投票的結果作參考.

French presidentail election 2012 (1st round):
François Hollande (PS) 28.63%
Nicolas Sarkozy (UMP) 27.18%
Marine Le Pen (FN) 17.90%
Jean-Luc Mélenchon (FDG) 11.10%
François Bayrou (MoDem) 9.13%

一般傳媒都將結果報導為"法國向左轉". 的確, 表面上看是如此, 我也不否認結果是左派取勝, 但我認為這個"向左轉"的程度, 並沒有港媒所說的那麼大. 首先, 相比選前民調所說的"奧朗德"會贏"薩爾科齊" 5~10%, 結果只有贏到 3.26%, 較預期小. 我們也可以比較兩輪投票的結果. 第一輪雙方差 1.45%, 第二輪差 3.26%, "奧朗德"並未能成功地拉開差距. 我們還要考慮到, 對薩爾科齊不利的因素非常多. 法國經濟不好, 他的民望差, 第一輪投票中其他3個主要候選人都沒有支持他. 在這種情況下, 薩爾科齊仍然只輸 3%, 成績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出發, 則奧朗德贏的並不多, 法國人普遍對他的支持度依然有限.

另一樣要講的是投票率. 我在之前的文章說過, 要看反主流的"示威票"有多極端, 可以看有多少人因為拒絕投票給兩大黨而在第二輪投票中棄權. 第二輪投票的投票率有 80.35%, 有效票數有3486萬, 第一輪則各是 79.48%和3588萬, 差距有限. 極端票數並不算多.

至於接下來的國會選舉, 相信左派亦可以順利贏得過半數, 但這是整個左派陣營而言. "奧朗德"所屬的"社會黨'跟其他左派政黨, 如"左翼陣線"或"綠黨", 又會是何關係呢? 會否由"選舉聯盟"進一步成為"執政聯盟"? 這些立場較激進的政黨的幹部會否加入內閣? 會否影響到奧朗德施政? 就要到時候再看.

François Hollande, 候任法國總統
還有奧朗德當選會否如港媒所形容, 整個歐洲"左轉", 甚至緊縮政策也就此玩完? 我同樣認為這是過慮. 首先, 如我之前文章所說的, 歐洲大部份在位的領導人依然是屬於右派, 特別是最有份量的默克爾是堅定的緊縮政策支持者, 奧朗德現時只是剛剛當選, 影響有限. 事業上他也沒有說過自己不認為削赤和平衡財政重要, 只是強調現行做法太極端, 應該加入刺激經濟的部份. 單純就這一個層面而言, 我們可以理解為他要求的是緩和緊縮, 而非取消緊縮. 我相信歐盟層面也會以這一點分歧點作為討論的主軸; 要取消緊縮是不大可能的. 當然希臘是很明顯地反緊縮, 但如果反緊縮陣營真的上台, 希臘被逐出歐元區的機會就會大增, 而萬一真的逐他出歐元區, 那問題就反而解決了! 只要將希臘當成一個特例, 其他成員國繼續搞緊縮就可以了.

其次, 包括法國在內, 英國和意大利等的地方選舉由左派得利,有兩方面原因. 一, 的確是反緊縮; 二, 是不滿政府. 兩者可以重疊, 亦可以不重疊. 怎麼說呢? 因為有些人可能是支持緊縮但依然反政府, 例如不滿緊縮的程度, 或是純粹不滿領導人表現. 所以今次法國選舉, 到底投"奧朗德"票的人當中, 有多少人真的反緊縮, 有多少人純粹反薩爾科齊...其實很難計算. 所以在"奧朗德"只贏這麼少的情況下, 我們不宜太快下定論.

而且別忘了, 也有左派政黨是支持緊縮的! 最直接, 希臘的社會黨 PASOK 就是如此. 又例如, 報紙報導, 意大利區議會選舉中左派的"民主黨" PD 得票上升, 右派的"自由人民黨" PDL 則下跌. 表面上看, 是意大利左傾, 但是否反緊縮又不一定, 因為 PD 也是支持緊縮的!

正所謂"政治都是地區性的"  (all politics is local), 歐洲每個國家內部都各有獨特的國情, 我們分析歐洲的選情時, 應該先看回各國的國內政治局勢再作判斷. 成員國跟歐盟, 是兩個層面的政治, 雖然互相有關, 但這個互動性有多大就視情況而定. 例如我去年9月在本 blog 就講過丹麥也出現左傾 (雖然幾乎沒香港傳媒關注), 但之後又有幾場歐洲國家選舉是右傾. 到底這些代表甚麼, 要小心分析, 別太快下定論就說整個歐洲會怎樣怎樣.

意大利, 德國和荷蘭等的情況下次再講.

2012年5月5日

希臘國會選舉前瞻

上次提到, 星期日 (5月6日) 歐洲多國也會舉行選舉. 而除了法國總統選舉之外, 最受關注的相信就是希臘國會選舉, 畢竟今次的"歐債危機"的觸發點就是希臘. 先講解一下這個背景.

根據 IMF (國際貨幣基金會) 的數據, 希臘自2007 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就開始轉差.
Greece GDP change (%): 2008 -0.14% / 2009 -3.26% / 2010 -3.51% / 2011 -6.86%
Lucas Papademos, 希臘總理

去年其政府財政更是去到崩潰邊緣, 令國際市場對其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失去信心, 不斷拋售. 政府唯有向歐盟中央申請援助, 包括借錢給希臘還債, 並且與投資者談判請求延遲還債甚至取消部份債務. 而歐盟中央援助希臘的條件則是要推行所謂的"緊縮措施" austerity measures, 即大幅削減開支以讓政府收支平衡, 讓政府長遠財政回復正常和可持續的趨勢. 但這些政策當然不會受到民眾歡迎, 反對聲音非常高漲. 當時的總理, 社會黨的"帕潘德里歐" George Papandreou, 由於應付不到龐大的外間壓力, 最終要辭職, 由經濟學者"帕帕季莫斯" Lucas Papademos 取而代之, 推行緊縮政策. "帕帕季莫斯" 現時在國會內得到社會黨和新民主黨支持, 但在後者強烈要求下, 原本 2013 才舉行的選舉要提前至現在舉行.

希臘國會有 300 席, 其中 250 席是採用比例代表制, 剩下的 50 席是由最大黨自動獲得的特別議席. 這個安排是用來幫助最大黨組織政府. 我們來看看最新的民調

New Democracy (ND) 21-24% >> 約110
Panhellenic Socialist Movement (PSAOK) 14-17% >> 約40
Coalition of the Radical Left (SYRIZA)  11-13% >> 約33
Communist Party of Greece (KKE) 9-11% >> 約28
Independent Greeks (ANEL) 9-11% >> 約28
Democratic Left (DIMAR) 8-10% >> 約25
Golden Dawn (XA) 5-6% >> 約15
Ecologist Greens (G) 3-4% >> 約10
Popular Orthodox Rally (LAOS) 3-4% >> 約10
Democratic Alliance (DISY) 2-3% >> 10以下

現在外界最關注的是, 選舉後組成的新政府會否繼續推行"緊縮措施". 因為如果"緊縮措施"被推翻, 希臘跟歐盟中央跟金融市場的關係將會瓦解, 而歐債危機亦恐怕會再次降臨. 而外界的關心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以上10個政黨當中, 有7個是反對"緊縮措施"的. 只有兩個最大黨, 新民主黨和社會黨, 還有排最後的民主聯盟, 是支持繼續推行緊縮措施. 這三個黨合共的支持度只有約 40%, 而反對陣營則有超過 50%. 以正常情況來看, 緊縮陣營可以說是必敗無疑. 可是, 由於希臘選制下最大黨有50席的 bonus, 緊縮陣營仍有機會可以達到過半數的 150 席, 儘管現時形勢仍相當嚴峻. 而即使緊縮陣營勉強達 150 席, 只要有幾個議員因為壓力而倒戈, 陣營就會崩潰. 因此整體上來說, 今次希臘國會選舉實在是危急存亡之秋, 緊縮陣營隨時會被推倒. 也難怪連理論上應該是政治中立的希臘央行也要走出來呼籲民眾支持緊縮陣營.

"黃金黎明"的黨徽有令你聯想到納粹黨嗎?
緊縮陣營另外一個可以指望的, 就是反對陣營本身運作不到. 反對陣營內的政黨數目不少, 他們只有反緊縮是立場一致, 其他方面的差異應該可以防礙到他們組織聯合政府. 如果依左右來分, SYRIZA, KKE, DIMAR 跟 G 是左派, 而 ANEL, XA 跟 LAOS 則是右派. 最近引起國際媒體關注的, 則是 XA 黃金黎明, 一個被視為極右甚至是法西斯的政黨. 該黨不但反外來移民, 還鼓吹種族優劣思想, 甚至會組織支持者在街上襲擊外來人 (主要是中東裔), 其黨主席更會用希特拉式敬禮, 連黨徽也被指令人聯想到納粹黨. 法國的國民陣線和其領袖小勒龐, 雖然也被外界視為極右, 但她的主打是反伊斯蘭和反歐盟, 跟希臘的黃金黎明的激進程度可是不同層次. 黃金黎明在過去的選舉中連 1% 得票都沒有, 今次民調都顯示它將得到超過 5%, 並且會首次進入國會, 實在比起法國的情況更值得憂慮.

如果我們跟上一屆選舉作比較, 就更能看出今次選舉的激盪性.

Greek parliament election 2009 (vote% / seats)
Panhellenic Socialist Movement (PSAOK) 43.92% / 160
New Democracy (ND) 33.48% / 91
Communist Party of Greece (KKE) 7.54% / 21
Popular Orthodox Rally (LAOS) 5.63% / 15
Coalition of the Radical Left (SYRIZA)  4.60% / 13
Ecologist Greens (G) 2.53% / 0
Other Parties 2.30% / 0

George Papandreou, 希臘總理 (2009-11在任)
可以看到, 3年前社會黨和新民主黨這兩個最大黨, 獲得的票數可是高達 77%, 而議席亦達到 251/300 的絕對多數. 相對地, 細黨之中只有3個能夠進行國會, 而且整體上細黨的得票都非常低. 為什麼只是差個3年就有這麼大的轉變呢?

雖然去年的希臘政界風波被外界形容為 "歐債危機下首次政府倒台", 但如果我們再回頭看, 從 2007 年的金融海嘯開始算起, 那其實希臘已經是第2次更換政府. 因為上任總理, 社會黨的"帕潘德里歐", 其實是在 2009 年才上台的. 上台的背景是甚麼? 就是民眾不滿其前任, 新民主黨的"卡拉曼利斯" Kostas Karamanlis 當年應付金融海嘯不力! 我們可以做出這樣一個圖表:

簡單來說, 今次會是希臘自 07 年金融海嘯開始以來第3次換總理. 2009年時, 民眾認為新民主黨無能, 於是轉投社會黨. 今次, 民眾又改為認為社會黨無能, 但他們會轉投新民主黨嗎? 不會! 因為希臘人都已經認定, 無論是新民主黨還是社會黨, 其實都無能力處理危機. 所以, 在民眾對兩黨都失望, 還有對緊縮措施的反感, 的情況下, 很多票都走了去那些小政黨處. 如果我們看過往紀錄, 可以看到新民主黨和社會黨可是自希臘結果軍人統治, 恢復民主 (1974年) 以來就主控著希臘政壇的.

Votes of ND + PASOK in Greek elections
1974 / ND 54.4% + PASOK 13.6% = 68%
1977 / ND 41.8% + PASOK 25.3% = 67%
1981 / PASOK 48.1% + ND 35.9% = 84%
1985 / PASOK 45.8% + ND 40.8% = 86%
1990 / ND 46.9% + PASOK 38.6% = 85%
1993 / PASOK 46.9% + ND 39.3% = 86%
1996 / PASOK 41.5% + ND 38.1% = 79%
2000 / PASOK 43.8% + ND 42.7% = 86%
2004 / ND 45.4% + PASOK 40.5% = 85%
2007 / ND 41.8% + PASOK 38.1% = 79%
2009 / PASOK 43.9% + ND 33.5% = 77%
2012 / (expected) ND + PASOK < 40%?

今次選舉, 絕對會是希臘多年以來最混亂, 也最關鍵的一次. 因為如我之前所說的, 希臘是歐債危機中的核心. 如果希臘的"緊縮陣營"真的不能組成新政府, 那歐債危機將會重臨, 為希臘和整個歐洲帶來混亂. 希臘不再同意搞緊縮, 歐盟會否繼續援助? 如果歐盟停止援助, 那希臘要賴債嗎? 退出歐元嗎? 甚至退出歐盟嗎? 一堆本來已經被市場所忘記的惡夢式情景, 將會再次浮面. 而即使"緊縮陣營"勉強組成新政府, 在"反緊縮陣營"的強大壓力下, 亦必定不能穩定地執政.加上今次是希臘N年來最混亂的一次選舉, 未來希臘政壇會如何發展? 也是完全不知道. 希臘好歹在歷史上也算是民主的發祥地, 搞到這種田地, 實在令人無言.

以一句英文詞語來形容, 就是希臘人民正在"跳入黑暗" (a leap in the dark). 今次希臘政壇經歷天翻地覆之變, 要如何收拾殘局? 真是天曉得了.

"a leap in the dark", 出自英國 19 世紀政治漫畫.

2012年4月30日

補充‧法國政局

上次的文章提到, 法國政局自 1970 年成立第三共和以來就普遍地混亂. 而二戰英雄"戴高樂"將軍在上台後就銳意進行政改, 將選舉制度從比例代表制改為兩輪投票制, 希望能把法國的政局穩定下來. 今次就稍為用一些數據比較一下.

從 1871 年普法戰爭結束, 法國"第三共和"成立, 至 1940 年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為止, 70 年間法國換了超過 80 次總理.

從 1945 年二戰結束, "戴高樂"將軍臨危受命成立新政府, 至 1958 年阿爾及利亞危機, "戴高樂"將軍復出成立新政府, "第四共和" 13 年間法國換了超過 20 次總理.

從 1958 年"戴高樂"宣布新憲法至今, "第五共和"的 54 年間法國共換了 18 次總理.

現任總理"菲永" François Fillon 從薩爾科齊5年前上台開始便陪伴至今. 即使薩爾科齊在下星期日中的選舉落敗, 而"菲永"要隨之下台, 他也是法國共和史上"連續擔任總理時間"第二長的人.

"連續擔任總理時間"最長的人是戴高樂的屬下, "龐比度" Georges Pompidou.

Georges Pompidou, 法國總理 (1962-1968), 法國總統 (1969-1974)

2012年4月28日

法國總統大選前瞻‧第二回合

今次繼續分析法國總統選舉的最新形勢. 先看看第一輪選舉的結果.

French presidentail election 2012 (1st round): pre-election poll vs actual result
François Hollande (PS) 27~30% >> 28.63%
Nicolas Sarkozy (UMP) 25~27% >> 27.18%
Marine Le Pen (FN) 14~17% >> 17.90%
Jean-Luc Mélenchon (FDG) 12~15% >> 11.10%
François Bayrou (MoDem) 10~11% >> 9.13%

如果我們單從一般的左右分化來看, 原本被看高一線的左派"奧朗德"跟"梅朗熊"加起來只有 39.73%, 而右派的"薩爾科齊"跟"小勒龐"則有 45.08%. 表面來看右派的支持度比較高, 真是如此嗎?

很多香港傳媒在選舉過後的報導中, 往往會說"小勒龐"是造王者, 但我必須說, 這個看法大錯特錯. 首先, 造王者, 即英文的所謂 king-maker, 這個詞中間有個"造"和"make"字, 即是這個人本身是有一種可以根據自己想法和做法影響大局的能力, 但是"小勒龐"絕對沒有這個能力. 我一直也強調, "小勒龐"的極右國民陣線對主流法國人來說是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以往沒有人夠膽跟國民陣現組成同盟. 如果像一些香港傳媒的所謂分析, 薩爾科齊真的為了勝選跟"小勒龐"合作, 那只會適得其反, 嚇走原有支持者. 我們再重溫一次"老勒龐"當年的選舉情況.

          Jean-Marie Le Pen, "老勒龐"          

French presidentail election 2002: 1st round vs 2nd round
Jacques Chirac (RPR) 19.88% >> 82.21%
Jean-Marie Le Pen (FN) 16.86% >> 17.79%

我們可以看到, "老勒龐"在第二輪投票中的得票只上升了 1%, 反而其他票全都流入了對家的"希拉克"身上. 所以說, 如果薩爾科齊真的跟小勒龐合作, 後果會怎樣, 他們自己都很清楚. 所以現在薩爾科齊也是在想辦法拉攏小勒龐的支持者而非她本人. 能夠左右大局的, 只是小勒龐的支持者, 而不是她本人.


那麼, 小勒龐的支持者會走去哪呢? 真的會自動跑去同屬右派的薩爾科齊處嗎? 那也未必. 我以前也分析過, 現在歐洲流行的極右份子有兩種方面. 一是反移民和反伊斯蘭, 二是反歐盟和反歐元. 小勒龐兩種支持者都有. 對前者來說, 薩爾科齊的確是一個值得支持的人; 但對後者來說, 則是奧朗德的立場才比較接近. 事實上, 法國有民調就顯示, 小勒龐的支持者之中, 只有約一半表示會轉投薩爾科齊, 有三成已經確定會跑去支持左派的奧朗德. 同樣地, 表面是中間派的"貝魯", 他的支持者也是投給"奧朗德"的比較多. 至於極左的"梅朗雄", 則在選舉結果公布後就馬上表態支持奧朗德, 民調也顯示他的支持者高達八成會投給奧朗德. 而且別忘了我說過的法國人"討厭薩爾科齊"心態. 我們重新計算一下的話:

François Hollande 28.63% + 5.37% (17.90*0.3) + 8.88% (11.10*0.8) + 3.04% (9.13/3) = 45.92%
Nicolas Sarkozy 27.18% + 8.95% (17.90/2) + 3.04% (9.13/3) = 39.17%

加上剩餘的次流參選者當中, 也是左派的多過右派, 相信到最後奧朗德還是能贏薩爾科齊 5~10%.

法國國會所在地, 波旁宮 Palais Bourbon
而總統選舉過後, 法國人的聚焦將會是一個月後舉行的國會選舉. 如果我們連同國會選舉的部署一起考慮, 就更加能夠明白為何薩爾科齊今次將會落敗.

我上次也說過, 法國國會現時有左右兩個"選舉聯盟" electoral alliance. 眼見"社會黨" PS 的奧朗德勝利在望, 將會成為 17 年來第一位左派總統, 其他左派政黨也一定會想在國會選舉中分一杯羹. 因此受到"法國共產黨" PCF 等支持的極左代表"梅朗雄"神速投靠奧朗德, 相信正是為日後的選舉合作鋪路.

相反, 右派的聯盟是由薩爾科齊的"人民運動聯盟" UMP 獨挑大樑. 今次 UMP 失去總統寶座, 國會選舉也敗象已現, 在不組成"選舉聯盟"的前提下, 一定會惹來極右的"國民陣線" FN 和中間派"民主運動" MoDem 的夾擊. 尤其是今次表現不俗的小勒龐, 據報已經在積極的招兵買馬, 希望能在一些支持度較高的省份贏得國會議席. 由於 FN 過去一直都沒有國會議席 (除了1986年那場一度改用比例代表制的特殊選舉之外), 小勒龐一定會急於實現這個"零的突破".

對左派來說, 全面支持奧朗德的話, 將會總統國會兩者兼得. 而對"小勒龐"和"貝魯"來說, 薩爾科齊死得越慘越好. 所以說, 兩場選舉的部署是相互關連的.

奧朗德如果當選 (而他已經幾乎確定將會當選), 考驗他的有國內和國外兩大方面. 國內方面, 他本人是溫和派, 如何和極左磨合, 作出適當的政策決定, 並不容易. 國外方面, 最大的挑戰將會是他會被一個右傾的歐盟所包圍, 這也是外界所關注的.

          Angela Merkel, 德國總理         
我們先來看看歐盟現時部份領導人的所屬政黨:
歐洲理事會主席 Herman Van Rompuy (EPP/CD&V) (比利時人)
歐盟委員會主席 José Manuel Barroso (EPP/PSD) (葡萄牙人)
歐元集團主席 Jean-Claude Juncker (EPP/CSV) (兼盧森堡首相)
德國總理 Angela Merkel (EPP/CDU)
法國總統 Nicolas Sarkozy (EPP/UMP)
英國首相 David Cameron  (AECR/Con)
意大利總理 Mario Monti (Independent)
西班牙總理 Mariano Rajoy (EPP/PP)
波蘭總理 Donald Tusk (EPP/PO)
荷蘭首相 Mark Rutte (ELDR/VVD)

上面列出每人所屬的兩層政黨: 一是右面的國內政黨, 二是左面的歐盟級政黨. 我們可以看到這裡列出的10人當中, 有7人屬於保守派的 EPP (European People's Party), 1人是自由派的 ELDR (European Liberal Democrat and Reform Party), 1 人是疑歐派的 AECR (Alliance of European Conservatives and Reformists), 最後一人是獨立. 當中竟然沒有一個是左派!!

法國本身是歐盟的領頭人之二 (第一是德國), 如果忽然換上一個左派的領袖, 在歐盟之內會有多格格不入, 可想而知. 奧朗德甚至提出要修改歐盟的"財政協定" (fiscal compact), 將重點從緊縮 austere 政策改為復甦 growth 政策. 雖然現在部份歐洲政客已經開始跟風說要加強刺激經濟復甦, 但這個協定始終是由默克爾提出的, 奧朗德要修改肯定要槓上她. 萬一德法關係轉差, 這將嚴重影響歐盟運作. 奧朗德會在歐盟內發揮怎樣的角色, 對歐債危機的未來走向非常關鍵.




最後, 有香港"分析"說今次選舉中, 薩爾科齊跟奧朗德兩大黨候選人"得票低", 反映法國人投向極端黨派, 又來看看是真是假.

首先, 須知道, 以法國人愛玩反叛愛玩非主流的國民特性, 要他們經常支持主流政黨本身就有難度. 從1870年拿破崙三世下台, 共和制成立以來, 法國政局就以混亂聞名, 不同黨派常常起起落落. 因此在二戰之後, "戴高樂"將軍為了穩定政局, 才決定引入兩輪投票制: 第一輪投票是用來讓法國人可以隨自己喜好投給非主流政黨, 而第二輪投票是用來確保最終只有主流政黨可以當選. 因此, 如果是熟悉法國政局的人就會知道, 主流政黨或政客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偏低根本是很正常的事.

今次薩爾科齊跟奧朗德共得 55.81%, 真的很低嗎? 我們看看上一屆選舉,

Jacques Chirac, 法國前總統 (1995-2007 在任)
 French presidentail election 2007 (1st round)
Nicolas Sarkozy (UMP) 31.18%
Ségolène Royal (PS) 25.87%

薩爾科齊加上羅亞爾, 兩大黨的候選人共得 57.05%......根本跟今屆差不多嘛! 再看看更早的一屆選舉,

French presidentail election 2002 (1st round)

Jacques Chirac (RPR) 19.88%
Jean-Marie Le Pen (FN) 16.86%
Lionel Jospin (PS) 16.18%


社會黨的"若斯潘"得票不但掉到第三位, 而且加上共和國團結黨的"希拉克"兩大黨也只有 36.06%! 當然2002年的選舉正是以分化聞名的, 但確實相比之下, 今年 2012 年的選舉實在看不出來分化有很嚴重.

Charles de Gaulle, 法國前總統 (1959-1969 在任)
可能會有讀者問, 薩爾科齊的政黨不是叫"人民運動聯盟" UMP (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 嗎? 怎麼他的前輩希拉克又叫甚麼"共和國團結黨" RPR (Rassemblement pour la République)? 這又更顯示出法國政壇的混亂. 薩爾科齊本來也是 RPR 成員, 只是在希拉克退位後為了更新形象, 把政黨重組兼改名成 UMP. 而薩爾科齊這麼做其實也只是學希拉克, 因為 RPR 也是希拉克上位之後才改得名字; 在他的前任"龐比度" (Georges Pompidou) 的時候是叫做"共和國民主聯盟" UDR (Union des Démocrates pour la République); 在更早的, 龐比度的舊老細"戴高樂" (Charles de Gaulle) 的時候, 則是叫"新共和國聯盟" UNR (Union pour la nouvelle République)......真是搞到人"頭都大埋".

回到本來的題目. 法國政局除了在戴高樂主政的一段時間曾經穩定過之外, 之後都是每況越下, 終於弄到 02 年被極右的"老勒龐"乘虛而入. 今屆的情況比五年前差, 但比十年前卻是好得多. 那我接下來分析一下搞到很多外人以為法國政壇很"極端"的兩個原因: 極右的"小勒龐"和極左的"梅朗雄"吧.

"小勒龐"今屆的得票固然是他們一派的史上最高, 但 17.90% 其實比她爸爸"老勒龐"當年的 16.86% 也只是高了 1%, 到底算是多大進步實在很難說. 雖說對手不同, 但當年爸爸始終也是成功進入了第二輪投票, 而女兒則是差成條街. 在全法國約 100 個省當中, 爸爸當年在 35 個是所有候選人中最高票的, 女兒則只在 1 個省是最高票. 單從數據上來看, 女兒的進步其實相當有限. 可是, 父女兩代最大不同的是, 父親的形象是純粹的保守和反移民, 女兒則是反歐盟和反伊斯蘭. 前者在這個年代已經不流行了, 但後者則勢頭越來越強. "小勒龐"為自己一派所作的轉型有多成功, 恐怕非一次選舉就可以下定論.

François Mitterrand, 法國前總統 (1981-1995 在任)
至於"梅朗雄", 則更不需要大驚小怪. 我在上次的分析就提過, 極左在法國向來就很有市場, 特別是法國共產黨 PCF, 在以前甚至是一個大黨! 由於法共是法國對抗納粹佔領的其中一個主要勢力, 在法國獲解放後的一段時間, 支持度一直很高, 長期獲得超過 20% 的選票, 更曾經試過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80年代, 社會黨的"密特朗"能夠當選總統, 正是由於與法共合作. 是"密特朗"執政後, 法共的支持者流向社會黨, 法共才逐漸變成二流政黨的. 但即使是現在, 而我在上面也有提過, 法共依然有跟社會黨在國會選舉中合作. 所以法國極左雖然不是主流, 但民眾對其的接受程度要比極右高得多. "梅朗雄"今次受到關注, 主要是因為他成功協調和統合極左的票到他一人身上, 谷高了得票率. 如果我們回頭看上幾屆, 極左的總得票率其實也不低, 只是群龍無首分散了得票. 極左在法國的傳統很深, 外人或許會被他們時至今日都在大談革命的做法嚇到, 但在法國人之中, 談一談革命其實並不是些會令人驚訝的事情.

總的來說, 極左和極右的得票的確是較上屆為高, 但是否到了一個要令人戒備的情況? 則還是言之尚早. 更關鍵的還是下星期第二輪投票. 如果投票率低, 就顯示真的很多人對兩大主流政黨不感興趣. 而如果投票率仍然維持到, 就顯示大家到最後其實還是會在主流匯合, 一切都在當年的戴高樂將軍的計算之中: 第一輪投票是用來讓法國人可以隨自己喜好投給非主流政黨, 而第二輪投票是用來確保最終只有主流政黨可以當選.



真要說分化的話, 同樣將在5月6日舉行的另一場歐洲國家選舉才真是會出現令人嚇出冷汗的情況. 那就是希臘國會選舉. 希望會有時間寫一寫.

2012年4月21日

法國總統大選前瞻

因為忙於工作的關係, 很久沒更新了. 見有網友留言問我會不會分析法國總統大選, 就稍為談一談吧.

先說一說選舉制度. 法國總統選舉是採用兩輪制, 也就是說, 如果第一輪投票中沒有候選人能取得過半票數, 則最高票的兩人再進行第二輪對決. 明天4月22日是第一輪投票, 如果需要進行第二輪投票 (也應該會需要) 則會在兩星期後的5月6日再進行. 由於會進行兩輪投票, 我們分析選情時也要分開兩種情況來看.

針對第一輪投票的民調:
François Hollande (PS) 27~30%
Nicolas Sarkozy (UMP) 25~27%
Marine Le Pen (FN) 14~17%
Jean-Luc Mélenchon (FDG) 12~15%
François Bayrou (MoDem) 10~11%
其他候選人均低於 3%

從上面數字可見, 頭兩位很明顯是社會黨的奧朗德, 和現任總統人民運動聯盟的薩爾科齊. 兩人的支持度都比其他人高 10% 以上, 相信會進入第二輪投票的是這兩人無誤. (但這並不代表第 3~5 名, 各有 10% 支持度的3位候選人不重要, 稍後再解釋.)

針對第二輪投票的民調:
François Hollande (PS) 54~57%

Nicolas Sarkozy (UMP) 43~46%

又是很明顯地, 奧朗德將會以一定差距擊敗薩爾科齊. 既然結果這麼顯而易見 (事實上在去年的分析中我就已經提到奧朗德很大機會會打敗薩爾科齊), 那還要分析些甚麼呢?

首先是頭5名候選人的策略. 法國總統選舉最關鍵的是, 第一輪投票會踢走頭兩名之外的所有候選人, 而這些候選人的支持者到底會在第二輪投票中投給誰, 都是說不定的. 因此法國總統候選人都會有兩輪策略. 第一輪投票要確保有足夠基本盤, 擠身第二輪投票. 第二輪的策略則有兩種. 頭兩名候選人要爭取游離票. 而在第一輪投票中雖然落敗, 但卻有一定忠實支持者的候選人 (在今次來說是第 3~5 名的3位候選人), 則要跟頭兩名討價還價, 以組成執政聯盟為代價, 換取自己的支持者配票給特定候選人.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好了. 2007 法國總統選舉 (上一次選舉) 的第一輪投票結果是這樣
Nicolas Sarkozy (UMP) 31%
Ségolène Royal (PS) 26%
François Bayrou (UDF) 19%
Jean-Marie Le Pen (FN) 10%


Ségolène Royal, 相信大家都對這位法國美女政客有印象
第3名的貝魯雖然落敗, 但擁有的 19% 支持者卻很有可能左右大局. 於是求勝心切的羅亞爾就趕緊去找貝魯談判, 希望他能公開宣布支持自己. 其實貝魯本身就並非左派, 因此本來就不太可能支持羅亞爾. 據說貝魯開出要當總理的條件, 但羅亞爾無法接受, 於是談判就破局了. 結果大家都知道, 羅亞爾是敗於薩爾科齊.

2007 法國總統選舉結果 (第二輪)

Nicolas Sarkozy (UMP) 53%
Ségolène Royal (PS) 47%


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如果貝魯當真支持了羅亞爾, 結果會怎樣, 但總之在兩次投票之間, 這種談判也是很重要的.

再舉另一個在法國國內更有名的例子好了. 時間是 1981 法國總統選舉, 當時爭取連任的"德斯坦", 在第一輪投票中的票數與挑戰者"密特朗"非常接近, 大家都知道爭取其他候選人的支持者非常重要. 我們看看票數

1981 法國總統舉選 (第一輪)
Valéry Giscard d'Estaing (UDF) 28%
François Mitterrand (PS) 26%
Jacques Chirac (RPR) 18%
Georges Marchais (PCF) 15%

其實單從整體情況來看, 右派的"德斯坦"加上"希拉克"總共有 46%, 而左派的"密特朗"加上"馬賽" 則只有 41%, 本來右派在第二輪投票中的勝率是比較高的. 可惜的是, "德斯坦"跟"希拉克"兩人之間有私怨, 後者到最後都沒有公開呼籲支持者投給前者, 結果"德斯坦"就以極小的差距敗給了"密特朗", 這也是兩輪投票制中有名的"逆轉勝"例子.

1981 法國總統舉選 (第二輪)
François Mitterrand (PS) 52%
Valéry Giscard d'Estaing (UDF) 48%

回到今次選舉, 逐位候選人講解一下.

François Bayrou (MoDem), 目前民調中排第五
首先是第五位的"貝魯" François Bayrou. 他從政已經有一段日子, 是"民主運動" MoDem 的領袖. 貝魯有一點名氣, 上一屆選舉中排到第三, 可是今屆聲勢卻大不如前. 他的 MoDem 現時是個中間派, 前身則是中間偏右政黨 UDF, 當年也風光過, 出過"德斯坦"一位總統, 但現在只是個小黨. 貝魯今次應該不會發揮太大影響.
 Jean-Luc Mélenchon (FDG), 目前民調排第四  
第四位是"梅朗雄" Jean-Luc Mélenchon. 他本來是社會黨中的激進派, 社會黨執政時曾擔任過內閣部長, 後來索性脫黨自組"左派黨" PG. 由於 PG 本身支持度不足, 他又跟"法國共產黨" PCF 等聯合組成 "左翼陣線" FG 希望能壯大聲勢. 目前"梅朗雄"是代表"左翼陣線" FG 參選總統. 雖然實際影響力不大, 但法國極左一向都不乏支持者, 今次"梅朗雄"就成為了法國極左的代表, 在演說中猛講革命, 喪鬧資本主義, 又主張大幅加稅和搞國有企業, 深得極左之心. "梅朗雄"不太可能進入第二輪投票, 但如果同屬左派, 社會黨的"奧朗德"想安心勝出, 恐怕就要向"梅朗雄"打打主意了. 作為條件交換, "梅朗雄"一定會要求"奧朗德"作出更多左傾政策的承諾. 這一點將在分析"奧朗德"的部份講解.
          Marine Le Pen (FN), 目前民調排第三        
 第三位是"小勒龐" Marine Le Pen.她是"老勒龐" Jean-Marie Le Pen 的女兒, 代父出征總統. 他們父女的"國民陣線" FN 是極右代表, 以保守和針對新移民有名, 在歐洲政界聲譽相當差. 去年我在文章中就提到過, 小勒龐為了擺脫父親陰影, 將自己從"反移民"轉變成"反歐盟"和"反歐元"形象, 而且相當成功, 在民調中一度緊貼薩爾科齊. 可是選舉臨近, 其他候選人開始發力, 小勒龐的支持度又稍為下跌了. 目前他晉身第二輪投票的機會不大. 雖然薩爾科齊不可能直接跟這位在歐洲政界聲譽差劣的極右政客打交道, 但相信薩爾科齊依然要在第二輪投票時爭取她的支持者.

Nicolas Sarkozy (UMP), 現任總統, 民調排第二
民調中排第二的是現任總統, 爭取連任的 Nicolas Sarkozy 薩爾科齊. 講到薩爾科齊就不得不提一個謎, 那就是, 法國人不知道為什麼很不喜歡他這個人. 很多外國傳媒都嘗試過分析為何薩爾科齊的人氣一直都這麼差, 但都得不出多大結論. 只能說他給人的感覺缺乏"總統feel". 講到政績方面, 薩爾科齊的政績也的確頗為一般. 雖然他在選前不斷打造一種改革者的形象, 但他實際上成功推行的改革卻不多. 外交方面, 他經常為攻打利比亞和穩定歐元邀功, 但普遍法國人都不太視之為他的功勞. 他老是說自己有能力帶領法國走出金融危機, 但法國的評級被調低也是他任內出現的, 實在不太具說服力.
 
François Hollande (PS), 民調排第一, 下任總統?    
民調中排第一, 也是最有機會當選總統的, 是社會黨 (PS) 的"奧朗德" François Hollande. 上面說薩爾科齊"沒總統feel", 但其實"奧朗德"也是被人這樣指責, 説他為人沉悶, 沒甚麼大主見. 只能說他是得益於法國人的反薩爾科齊心態吧. 政綱方面, "奧朗德"是很明顯的左派, 不斷說要加稅和加福利, 甚至連歐盟早前通過的財政協定都要反對, 這也是外界最關注的部份. 總的來說, 奧朗德是反對緊縮政策的, 而這跟薩爾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等的歐洲主流右派政客相反. (有香港報紙說奧朗德反對財政協定是因為他"反歐盟", 這是錯的.) 甚至有人將他的左傾政策比作上一任左派總統"密特朗". "密特朗"當年一上台就搞國有化和福利, 嚇走大批外資, 結果法國經濟在兩三年內仆到直一直, "密特朗"要取消這些政策才讓法國經濟走回正軌. "奧朗德"當年也為"密特朗"工作過, 所以"奧朗德"是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左傾政策的缺點的. 但礙於黨友和左派支持者 (如上面提到的"梅朗雄") 的存在, "奧朗德"到底會左到甚麼程度, 是很直接關注.

總的來說, "奧朗德"是最大機會當選總統的. 但由於法國已經多年沒有選出過左派的總統 ("密特朗"於1995年離任), 加上"奧朗德"本人的立場也不太清楚, 外界都對他不抱太大期望. 其他英國的時事雜誌"經濟學人" Economist 就作過專題報導, 分析法國的困局在於 "法國人在金融危機當面前仍然不肯作出緊縮". 上台後會如何表現? 真是天曉得.



最後, 除了總統選舉外, 緊接會舉行 (6月中) 的國會選舉也是值得關注. 法國的政制有點特殊: 總統是國民直選, 但總理是由國會間接選出, 因此有可能出現總統和總理屬於不同政黨的情況; 總統和國會選舉在差不多時間舉行, 正是希望減低這個情況出現的可能性.

說回今次的國會選舉, 現時國會是由薩爾科齊所屬的"人民運動聯盟" UMP 控制. "奧朗德"要順利施政, 其所屬的"社會黨" PS 也要勝出國會才行. 而跟總統選舉一樣, 法國的國會選舉也是採用兩輪投票制, 因此政黨間的合作非常重要. 我們先看看現時國會的組成. (因為有點複雜, 很難在這裡打出來, 所以直接 copy wiki)


在這裡出現的不是"執政聯盟" coalition, 而是"選舉聯盟" electoral alliance/pact. 意思就是, 這些政黨是在選舉前就談好要合作配票的. 盟內的小黨要在第二輪投票中配票給大黨, 而大黨則要挑選幾個選區不跟小黨競爭, 讓小黨可以在該些選區中當選. 談判內容可以是勝出後會組成執政聯盟, 會加入內閣, 或政策會有所傾斜等. 在法國, "選舉聯盟" 分成左右兩大個. 上圖上方的是右派聯盟, 由於此聯盟支持總統薩爾科齊, 又稱為 "總統聯盟". 中間的是左派聯盟, 而下方的是其他黨派.

如果今次總統選舉由奧朗德勝出, 那他就要希望接下來的國會選舉是由"左派聯盟"勝出了. 我們可以看到, 左派聯盟除了奧朗德自己所屬的社會黨 PS 之外, 共產黨 PCF 和綠黨 VEC 也是成員之一. 因此, 之前提及的"梅朗雄"應該也是屬於這個陣營. 所以"梅朗雄"除了可以影響總統選舉之外, 也可以影響到國會選舉, 他對奧朗德陣營的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 絕對不可小看. 極左候選人"梅朗雄"雖然不可能在今次總統選舉中勝出, 但他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在法國政界內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