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

補充‧法國政局

上次的文章提到, 法國政局自 1970 年成立第三共和以來就普遍地混亂. 而二戰英雄"戴高樂"將軍在上台後就銳意進行政改, 將選舉制度從比例代表制改為兩輪投票制, 希望能把法國的政局穩定下來. 今次就稍為用一些數據比較一下.

從 1871 年普法戰爭結束, 法國"第三共和"成立, 至 1940 年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為止, 70 年間法國換了超過 80 次總理.

從 1945 年二戰結束, "戴高樂"將軍臨危受命成立新政府, 至 1958 年阿爾及利亞危機, "戴高樂"將軍復出成立新政府, "第四共和" 13 年間法國換了超過 20 次總理.

從 1958 年"戴高樂"宣布新憲法至今, "第五共和"的 54 年間法國共換了 18 次總理.

現任總理"菲永" François Fillon 從薩爾科齊5年前上台開始便陪伴至今. 即使薩爾科齊在下星期日中的選舉落敗, 而"菲永"要隨之下台, 他也是法國共和史上"連續擔任總理時間"第二長的人.

"連續擔任總理時間"最長的人是戴高樂的屬下, "龐比度" Georges Pompidou.

Georges Pompidou, 法國總理 (1962-1968), 法國總統 (1969-1974)

2012年4月28日

法國總統大選前瞻‧第二回合

今次繼續分析法國總統選舉的最新形勢. 先看看第一輪選舉的結果.

French presidentail election 2012 (1st round): pre-election poll vs actual result
François Hollande (PS) 27~30% >> 28.63%
Nicolas Sarkozy (UMP) 25~27% >> 27.18%
Marine Le Pen (FN) 14~17% >> 17.90%
Jean-Luc Mélenchon (FDG) 12~15% >> 11.10%
François Bayrou (MoDem) 10~11% >> 9.13%

如果我們單從一般的左右分化來看, 原本被看高一線的左派"奧朗德"跟"梅朗熊"加起來只有 39.73%, 而右派的"薩爾科齊"跟"小勒龐"則有 45.08%. 表面來看右派的支持度比較高, 真是如此嗎?

很多香港傳媒在選舉過後的報導中, 往往會說"小勒龐"是造王者, 但我必須說, 這個看法大錯特錯. 首先, 造王者, 即英文的所謂 king-maker, 這個詞中間有個"造"和"make"字, 即是這個人本身是有一種可以根據自己想法和做法影響大局的能力, 但是"小勒龐"絕對沒有這個能力. 我一直也強調, "小勒龐"的極右國民陣線對主流法國人來說是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以往沒有人夠膽跟國民陣現組成同盟. 如果像一些香港傳媒的所謂分析, 薩爾科齊真的為了勝選跟"小勒龐"合作, 那只會適得其反, 嚇走原有支持者. 我們再重溫一次"老勒龐"當年的選舉情況.

          Jean-Marie Le Pen, "老勒龐"          

French presidentail election 2002: 1st round vs 2nd round
Jacques Chirac (RPR) 19.88% >> 82.21%
Jean-Marie Le Pen (FN) 16.86% >> 17.79%

我們可以看到, "老勒龐"在第二輪投票中的得票只上升了 1%, 反而其他票全都流入了對家的"希拉克"身上. 所以說, 如果薩爾科齊真的跟小勒龐合作, 後果會怎樣, 他們自己都很清楚. 所以現在薩爾科齊也是在想辦法拉攏小勒龐的支持者而非她本人. 能夠左右大局的, 只是小勒龐的支持者, 而不是她本人.


那麼, 小勒龐的支持者會走去哪呢? 真的會自動跑去同屬右派的薩爾科齊處嗎? 那也未必. 我以前也分析過, 現在歐洲流行的極右份子有兩種方面. 一是反移民和反伊斯蘭, 二是反歐盟和反歐元. 小勒龐兩種支持者都有. 對前者來說, 薩爾科齊的確是一個值得支持的人; 但對後者來說, 則是奧朗德的立場才比較接近. 事實上, 法國有民調就顯示, 小勒龐的支持者之中, 只有約一半表示會轉投薩爾科齊, 有三成已經確定會跑去支持左派的奧朗德. 同樣地, 表面是中間派的"貝魯", 他的支持者也是投給"奧朗德"的比較多. 至於極左的"梅朗雄", 則在選舉結果公布後就馬上表態支持奧朗德, 民調也顯示他的支持者高達八成會投給奧朗德. 而且別忘了我說過的法國人"討厭薩爾科齊"心態. 我們重新計算一下的話:

François Hollande 28.63% + 5.37% (17.90*0.3) + 8.88% (11.10*0.8) + 3.04% (9.13/3) = 45.92%
Nicolas Sarkozy 27.18% + 8.95% (17.90/2) + 3.04% (9.13/3) = 39.17%

加上剩餘的次流參選者當中, 也是左派的多過右派, 相信到最後奧朗德還是能贏薩爾科齊 5~10%.

法國國會所在地, 波旁宮 Palais Bourbon
而總統選舉過後, 法國人的聚焦將會是一個月後舉行的國會選舉. 如果我們連同國會選舉的部署一起考慮, 就更加能夠明白為何薩爾科齊今次將會落敗.

我上次也說過, 法國國會現時有左右兩個"選舉聯盟" electoral alliance. 眼見"社會黨" PS 的奧朗德勝利在望, 將會成為 17 年來第一位左派總統, 其他左派政黨也一定會想在國會選舉中分一杯羹. 因此受到"法國共產黨" PCF 等支持的極左代表"梅朗雄"神速投靠奧朗德, 相信正是為日後的選舉合作鋪路.

相反, 右派的聯盟是由薩爾科齊的"人民運動聯盟" UMP 獨挑大樑. 今次 UMP 失去總統寶座, 國會選舉也敗象已現, 在不組成"選舉聯盟"的前提下, 一定會惹來極右的"國民陣線" FN 和中間派"民主運動" MoDem 的夾擊. 尤其是今次表現不俗的小勒龐, 據報已經在積極的招兵買馬, 希望能在一些支持度較高的省份贏得國會議席. 由於 FN 過去一直都沒有國會議席 (除了1986年那場一度改用比例代表制的特殊選舉之外), 小勒龐一定會急於實現這個"零的突破".

對左派來說, 全面支持奧朗德的話, 將會總統國會兩者兼得. 而對"小勒龐"和"貝魯"來說, 薩爾科齊死得越慘越好. 所以說, 兩場選舉的部署是相互關連的.

奧朗德如果當選 (而他已經幾乎確定將會當選), 考驗他的有國內和國外兩大方面. 國內方面, 他本人是溫和派, 如何和極左磨合, 作出適當的政策決定, 並不容易. 國外方面, 最大的挑戰將會是他會被一個右傾的歐盟所包圍, 這也是外界所關注的.

          Angela Merkel, 德國總理         
我們先來看看歐盟現時部份領導人的所屬政黨:
歐洲理事會主席 Herman Van Rompuy (EPP/CD&V) (比利時人)
歐盟委員會主席 José Manuel Barroso (EPP/PSD) (葡萄牙人)
歐元集團主席 Jean-Claude Juncker (EPP/CSV) (兼盧森堡首相)
德國總理 Angela Merkel (EPP/CDU)
法國總統 Nicolas Sarkozy (EPP/UMP)
英國首相 David Cameron  (AECR/Con)
意大利總理 Mario Monti (Independent)
西班牙總理 Mariano Rajoy (EPP/PP)
波蘭總理 Donald Tusk (EPP/PO)
荷蘭首相 Mark Rutte (ELDR/VVD)

上面列出每人所屬的兩層政黨: 一是右面的國內政黨, 二是左面的歐盟級政黨. 我們可以看到這裡列出的10人當中, 有7人屬於保守派的 EPP (European People's Party), 1人是自由派的 ELDR (European Liberal Democrat and Reform Party), 1 人是疑歐派的 AECR (Alliance of European Conservatives and Reformists), 最後一人是獨立. 當中竟然沒有一個是左派!!

法國本身是歐盟的領頭人之二 (第一是德國), 如果忽然換上一個左派的領袖, 在歐盟之內會有多格格不入, 可想而知. 奧朗德甚至提出要修改歐盟的"財政協定" (fiscal compact), 將重點從緊縮 austere 政策改為復甦 growth 政策. 雖然現在部份歐洲政客已經開始跟風說要加強刺激經濟復甦, 但這個協定始終是由默克爾提出的, 奧朗德要修改肯定要槓上她. 萬一德法關係轉差, 這將嚴重影響歐盟運作. 奧朗德會在歐盟內發揮怎樣的角色, 對歐債危機的未來走向非常關鍵.




最後, 有香港"分析"說今次選舉中, 薩爾科齊跟奧朗德兩大黨候選人"得票低", 反映法國人投向極端黨派, 又來看看是真是假.

首先, 須知道, 以法國人愛玩反叛愛玩非主流的國民特性, 要他們經常支持主流政黨本身就有難度. 從1870年拿破崙三世下台, 共和制成立以來, 法國政局就以混亂聞名, 不同黨派常常起起落落. 因此在二戰之後, "戴高樂"將軍為了穩定政局, 才決定引入兩輪投票制: 第一輪投票是用來讓法國人可以隨自己喜好投給非主流政黨, 而第二輪投票是用來確保最終只有主流政黨可以當選. 因此, 如果是熟悉法國政局的人就會知道, 主流政黨或政客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偏低根本是很正常的事.

今次薩爾科齊跟奧朗德共得 55.81%, 真的很低嗎? 我們看看上一屆選舉,

Jacques Chirac, 法國前總統 (1995-2007 在任)
 French presidentail election 2007 (1st round)
Nicolas Sarkozy (UMP) 31.18%
Ségolène Royal (PS) 25.87%

薩爾科齊加上羅亞爾, 兩大黨的候選人共得 57.05%......根本跟今屆差不多嘛! 再看看更早的一屆選舉,

French presidentail election 2002 (1st round)

Jacques Chirac (RPR) 19.88%
Jean-Marie Le Pen (FN) 16.86%
Lionel Jospin (PS) 16.18%


社會黨的"若斯潘"得票不但掉到第三位, 而且加上共和國團結黨的"希拉克"兩大黨也只有 36.06%! 當然2002年的選舉正是以分化聞名的, 但確實相比之下, 今年 2012 年的選舉實在看不出來分化有很嚴重.

Charles de Gaulle, 法國前總統 (1959-1969 在任)
可能會有讀者問, 薩爾科齊的政黨不是叫"人民運動聯盟" UMP (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 嗎? 怎麼他的前輩希拉克又叫甚麼"共和國團結黨" RPR (Rassemblement pour la République)? 這又更顯示出法國政壇的混亂. 薩爾科齊本來也是 RPR 成員, 只是在希拉克退位後為了更新形象, 把政黨重組兼改名成 UMP. 而薩爾科齊這麼做其實也只是學希拉克, 因為 RPR 也是希拉克上位之後才改得名字; 在他的前任"龐比度" (Georges Pompidou) 的時候是叫做"共和國民主聯盟" UDR (Union des Démocrates pour la République); 在更早的, 龐比度的舊老細"戴高樂" (Charles de Gaulle) 的時候, 則是叫"新共和國聯盟" UNR (Union pour la nouvelle République)......真是搞到人"頭都大埋".

回到本來的題目. 法國政局除了在戴高樂主政的一段時間曾經穩定過之外, 之後都是每況越下, 終於弄到 02 年被極右的"老勒龐"乘虛而入. 今屆的情況比五年前差, 但比十年前卻是好得多. 那我接下來分析一下搞到很多外人以為法國政壇很"極端"的兩個原因: 極右的"小勒龐"和極左的"梅朗雄"吧.

"小勒龐"今屆的得票固然是他們一派的史上最高, 但 17.90% 其實比她爸爸"老勒龐"當年的 16.86% 也只是高了 1%, 到底算是多大進步實在很難說. 雖說對手不同, 但當年爸爸始終也是成功進入了第二輪投票, 而女兒則是差成條街. 在全法國約 100 個省當中, 爸爸當年在 35 個是所有候選人中最高票的, 女兒則只在 1 個省是最高票. 單從數據上來看, 女兒的進步其實相當有限. 可是, 父女兩代最大不同的是, 父親的形象是純粹的保守和反移民, 女兒則是反歐盟和反伊斯蘭. 前者在這個年代已經不流行了, 但後者則勢頭越來越強. "小勒龐"為自己一派所作的轉型有多成功, 恐怕非一次選舉就可以下定論.

François Mitterrand, 法國前總統 (1981-1995 在任)
至於"梅朗雄", 則更不需要大驚小怪. 我在上次的分析就提過, 極左在法國向來就很有市場, 特別是法國共產黨 PCF, 在以前甚至是一個大黨! 由於法共是法國對抗納粹佔領的其中一個主要勢力, 在法國獲解放後的一段時間, 支持度一直很高, 長期獲得超過 20% 的選票, 更曾經試過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80年代, 社會黨的"密特朗"能夠當選總統, 正是由於與法共合作. 是"密特朗"執政後, 法共的支持者流向社會黨, 法共才逐漸變成二流政黨的. 但即使是現在, 而我在上面也有提過, 法共依然有跟社會黨在國會選舉中合作. 所以法國極左雖然不是主流, 但民眾對其的接受程度要比極右高得多. "梅朗雄"今次受到關注, 主要是因為他成功協調和統合極左的票到他一人身上, 谷高了得票率. 如果我們回頭看上幾屆, 極左的總得票率其實也不低, 只是群龍無首分散了得票. 極左在法國的傳統很深, 外人或許會被他們時至今日都在大談革命的做法嚇到, 但在法國人之中, 談一談革命其實並不是些會令人驚訝的事情.

總的來說, 極左和極右的得票的確是較上屆為高, 但是否到了一個要令人戒備的情況? 則還是言之尚早. 更關鍵的還是下星期第二輪投票. 如果投票率低, 就顯示真的很多人對兩大主流政黨不感興趣. 而如果投票率仍然維持到, 就顯示大家到最後其實還是會在主流匯合, 一切都在當年的戴高樂將軍的計算之中: 第一輪投票是用來讓法國人可以隨自己喜好投給非主流政黨, 而第二輪投票是用來確保最終只有主流政黨可以當選.



真要說分化的話, 同樣將在5月6日舉行的另一場歐洲國家選舉才真是會出現令人嚇出冷汗的情況. 那就是希臘國會選舉. 希望會有時間寫一寫.

2012年4月21日

法國總統大選前瞻

因為忙於工作的關係, 很久沒更新了. 見有網友留言問我會不會分析法國總統大選, 就稍為談一談吧.

先說一說選舉制度. 法國總統選舉是採用兩輪制, 也就是說, 如果第一輪投票中沒有候選人能取得過半票數, 則最高票的兩人再進行第二輪對決. 明天4月22日是第一輪投票, 如果需要進行第二輪投票 (也應該會需要) 則會在兩星期後的5月6日再進行. 由於會進行兩輪投票, 我們分析選情時也要分開兩種情況來看.

針對第一輪投票的民調:
François Hollande (PS) 27~30%
Nicolas Sarkozy (UMP) 25~27%
Marine Le Pen (FN) 14~17%
Jean-Luc Mélenchon (FDG) 12~15%
François Bayrou (MoDem) 10~11%
其他候選人均低於 3%

從上面數字可見, 頭兩位很明顯是社會黨的奧朗德, 和現任總統人民運動聯盟的薩爾科齊. 兩人的支持度都比其他人高 10% 以上, 相信會進入第二輪投票的是這兩人無誤. (但這並不代表第 3~5 名, 各有 10% 支持度的3位候選人不重要, 稍後再解釋.)

針對第二輪投票的民調:
François Hollande (PS) 54~57%

Nicolas Sarkozy (UMP) 43~46%

又是很明顯地, 奧朗德將會以一定差距擊敗薩爾科齊. 既然結果這麼顯而易見 (事實上在去年的分析中我就已經提到奧朗德很大機會會打敗薩爾科齊), 那還要分析些甚麼呢?

首先是頭5名候選人的策略. 法國總統選舉最關鍵的是, 第一輪投票會踢走頭兩名之外的所有候選人, 而這些候選人的支持者到底會在第二輪投票中投給誰, 都是說不定的. 因此法國總統候選人都會有兩輪策略. 第一輪投票要確保有足夠基本盤, 擠身第二輪投票. 第二輪的策略則有兩種. 頭兩名候選人要爭取游離票. 而在第一輪投票中雖然落敗, 但卻有一定忠實支持者的候選人 (在今次來說是第 3~5 名的3位候選人), 則要跟頭兩名討價還價, 以組成執政聯盟為代價, 換取自己的支持者配票給特定候選人.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好了. 2007 法國總統選舉 (上一次選舉) 的第一輪投票結果是這樣
Nicolas Sarkozy (UMP) 31%
Ségolène Royal (PS) 26%
François Bayrou (UDF) 19%
Jean-Marie Le Pen (FN) 10%


Ségolène Royal, 相信大家都對這位法國美女政客有印象
第3名的貝魯雖然落敗, 但擁有的 19% 支持者卻很有可能左右大局. 於是求勝心切的羅亞爾就趕緊去找貝魯談判, 希望他能公開宣布支持自己. 其實貝魯本身就並非左派, 因此本來就不太可能支持羅亞爾. 據說貝魯開出要當總理的條件, 但羅亞爾無法接受, 於是談判就破局了. 結果大家都知道, 羅亞爾是敗於薩爾科齊.

2007 法國總統選舉結果 (第二輪)

Nicolas Sarkozy (UMP) 53%
Ségolène Royal (PS) 47%


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如果貝魯當真支持了羅亞爾, 結果會怎樣, 但總之在兩次投票之間, 這種談判也是很重要的.

再舉另一個在法國國內更有名的例子好了. 時間是 1981 法國總統選舉, 當時爭取連任的"德斯坦", 在第一輪投票中的票數與挑戰者"密特朗"非常接近, 大家都知道爭取其他候選人的支持者非常重要. 我們看看票數

1981 法國總統舉選 (第一輪)
Valéry Giscard d'Estaing (UDF) 28%
François Mitterrand (PS) 26%
Jacques Chirac (RPR) 18%
Georges Marchais (PCF) 15%

其實單從整體情況來看, 右派的"德斯坦"加上"希拉克"總共有 46%, 而左派的"密特朗"加上"馬賽" 則只有 41%, 本來右派在第二輪投票中的勝率是比較高的. 可惜的是, "德斯坦"跟"希拉克"兩人之間有私怨, 後者到最後都沒有公開呼籲支持者投給前者, 結果"德斯坦"就以極小的差距敗給了"密特朗", 這也是兩輪投票制中有名的"逆轉勝"例子.

1981 法國總統舉選 (第二輪)
François Mitterrand (PS) 52%
Valéry Giscard d'Estaing (UDF) 48%

回到今次選舉, 逐位候選人講解一下.

François Bayrou (MoDem), 目前民調中排第五
首先是第五位的"貝魯" François Bayrou. 他從政已經有一段日子, 是"民主運動" MoDem 的領袖. 貝魯有一點名氣, 上一屆選舉中排到第三, 可是今屆聲勢卻大不如前. 他的 MoDem 現時是個中間派, 前身則是中間偏右政黨 UDF, 當年也風光過, 出過"德斯坦"一位總統, 但現在只是個小黨. 貝魯今次應該不會發揮太大影響.
 Jean-Luc Mélenchon (FDG), 目前民調排第四  
第四位是"梅朗雄" Jean-Luc Mélenchon. 他本來是社會黨中的激進派, 社會黨執政時曾擔任過內閣部長, 後來索性脫黨自組"左派黨" PG. 由於 PG 本身支持度不足, 他又跟"法國共產黨" PCF 等聯合組成 "左翼陣線" FG 希望能壯大聲勢. 目前"梅朗雄"是代表"左翼陣線" FG 參選總統. 雖然實際影響力不大, 但法國極左一向都不乏支持者, 今次"梅朗雄"就成為了法國極左的代表, 在演說中猛講革命, 喪鬧資本主義, 又主張大幅加稅和搞國有企業, 深得極左之心. "梅朗雄"不太可能進入第二輪投票, 但如果同屬左派, 社會黨的"奧朗德"想安心勝出, 恐怕就要向"梅朗雄"打打主意了. 作為條件交換, "梅朗雄"一定會要求"奧朗德"作出更多左傾政策的承諾. 這一點將在分析"奧朗德"的部份講解.
          Marine Le Pen (FN), 目前民調排第三        
 第三位是"小勒龐" Marine Le Pen.她是"老勒龐" Jean-Marie Le Pen 的女兒, 代父出征總統. 他們父女的"國民陣線" FN 是極右代表, 以保守和針對新移民有名, 在歐洲政界聲譽相當差. 去年我在文章中就提到過, 小勒龐為了擺脫父親陰影, 將自己從"反移民"轉變成"反歐盟"和"反歐元"形象, 而且相當成功, 在民調中一度緊貼薩爾科齊. 可是選舉臨近, 其他候選人開始發力, 小勒龐的支持度又稍為下跌了. 目前他晉身第二輪投票的機會不大. 雖然薩爾科齊不可能直接跟這位在歐洲政界聲譽差劣的極右政客打交道, 但相信薩爾科齊依然要在第二輪投票時爭取她的支持者.

Nicolas Sarkozy (UMP), 現任總統, 民調排第二
民調中排第二的是現任總統, 爭取連任的 Nicolas Sarkozy 薩爾科齊. 講到薩爾科齊就不得不提一個謎, 那就是, 法國人不知道為什麼很不喜歡他這個人. 很多外國傳媒都嘗試過分析為何薩爾科齊的人氣一直都這麼差, 但都得不出多大結論. 只能說他給人的感覺缺乏"總統feel". 講到政績方面, 薩爾科齊的政績也的確頗為一般. 雖然他在選前不斷打造一種改革者的形象, 但他實際上成功推行的改革卻不多. 外交方面, 他經常為攻打利比亞和穩定歐元邀功, 但普遍法國人都不太視之為他的功勞. 他老是說自己有能力帶領法國走出金融危機, 但法國的評級被調低也是他任內出現的, 實在不太具說服力.
 
François Hollande (PS), 民調排第一, 下任總統?    
民調中排第一, 也是最有機會當選總統的, 是社會黨 (PS) 的"奧朗德" François Hollande. 上面說薩爾科齊"沒總統feel", 但其實"奧朗德"也是被人這樣指責, 説他為人沉悶, 沒甚麼大主見. 只能說他是得益於法國人的反薩爾科齊心態吧. 政綱方面, "奧朗德"是很明顯的左派, 不斷說要加稅和加福利, 甚至連歐盟早前通過的財政協定都要反對, 這也是外界最關注的部份. 總的來說, 奧朗德是反對緊縮政策的, 而這跟薩爾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等的歐洲主流右派政客相反. (有香港報紙說奧朗德反對財政協定是因為他"反歐盟", 這是錯的.) 甚至有人將他的左傾政策比作上一任左派總統"密特朗". "密特朗"當年一上台就搞國有化和福利, 嚇走大批外資, 結果法國經濟在兩三年內仆到直一直, "密特朗"要取消這些政策才讓法國經濟走回正軌. "奧朗德"當年也為"密特朗"工作過, 所以"奧朗德"是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左傾政策的缺點的. 但礙於黨友和左派支持者 (如上面提到的"梅朗雄") 的存在, "奧朗德"到底會左到甚麼程度, 是很直接關注.

總的來說, "奧朗德"是最大機會當選總統的. 但由於法國已經多年沒有選出過左派的總統 ("密特朗"於1995年離任), 加上"奧朗德"本人的立場也不太清楚, 外界都對他不抱太大期望. 其他英國的時事雜誌"經濟學人" Economist 就作過專題報導, 分析法國的困局在於 "法國人在金融危機當面前仍然不肯作出緊縮". 上台後會如何表現? 真是天曉得.



最後, 除了總統選舉外, 緊接會舉行 (6月中) 的國會選舉也是值得關注. 法國的政制有點特殊: 總統是國民直選, 但總理是由國會間接選出, 因此有可能出現總統和總理屬於不同政黨的情況; 總統和國會選舉在差不多時間舉行, 正是希望減低這個情況出現的可能性.

說回今次的國會選舉, 現時國會是由薩爾科齊所屬的"人民運動聯盟" UMP 控制. "奧朗德"要順利施政, 其所屬的"社會黨" PS 也要勝出國會才行. 而跟總統選舉一樣, 法國的國會選舉也是採用兩輪投票制, 因此政黨間的合作非常重要. 我們先看看現時國會的組成. (因為有點複雜, 很難在這裡打出來, 所以直接 copy wiki)


在這裡出現的不是"執政聯盟" coalition, 而是"選舉聯盟" electoral alliance/pact. 意思就是, 這些政黨是在選舉前就談好要合作配票的. 盟內的小黨要在第二輪投票中配票給大黨, 而大黨則要挑選幾個選區不跟小黨競爭, 讓小黨可以在該些選區中當選. 談判內容可以是勝出後會組成執政聯盟, 會加入內閣, 或政策會有所傾斜等. 在法國, "選舉聯盟" 分成左右兩大個. 上圖上方的是右派聯盟, 由於此聯盟支持總統薩爾科齊, 又稱為 "總統聯盟". 中間的是左派聯盟, 而下方的是其他黨派.

如果今次總統選舉由奧朗德勝出, 那他就要希望接下來的國會選舉是由"左派聯盟"勝出了. 我們可以看到, 左派聯盟除了奧朗德自己所屬的社會黨 PS 之外, 共產黨 PCF 和綠黨 VEC 也是成員之一. 因此, 之前提及的"梅朗雄"應該也是屬於這個陣營. 所以"梅朗雄"除了可以影響總統選舉之外, 也可以影響到國會選舉, 他對奧朗德陣營的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 絕對不可小看. 極左候選人"梅朗雄"雖然不可能在今次總統選舉中勝出, 但他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在法國政界內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