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

匈牙利、選制混搭、得票議席不成比例

匈牙利剛剛進行新一輪國會選舉,本來沒甚麼興趣寫,可是有網友留言問可否談一下今次選舉,特別是今次選舉採用新的選舉制度一事,那就即管試一試。順便也談一談「混合選制」(mixed electoral system) 和「不成比例比率」(disproportionality) 的事。選舉制度,基本款有兩種,單議席單票制 (簡稱「單單制」或FPTP) 和比例代表制 (PR),而不少國家是兩種制度混合使用,一部份議席以單單選出,另一部份以比例制選出,選民要投兩次票。也有些國家雖然是有幾種議席,但選民只需投一次票,同一張票會轉移到不同議席中再計一次。不同混搭形式,都會影響計算議席過程,令選民即使投下一同一張票,都可以出現不同結果。

匈牙利概況

先簡談一下匈牙利政局的背景。匈牙利在1989年結果共產黨一黨專政後,政壇大致上由民主黨 Fidesz 跟社會黨 MSZP 兩黨爭奪。今屆選舉跟2010年的上屆一樣,由  Fidesz 勝出,屬於該黨的總理 Viktor Orbán 可以連任。Viktor Orbán 在過去4年中,大肆推行政治改革,將一些原本獨立於政府以外運作的公共機構,收歸回政府直轄,被歐盟其他國家批評是搞中央集權和民主倒退。今次選舉也被部份國際機構批評不夠公平、公開。

但 Viktor Orbán 可以連任,跟對手 MSZP 積弱也有關;屬於 MSZP 的前總理 Ferenc Gyurcsány 被爆料曾在黨內會議上說「我們為了贏選舉向民眾講大話」(*)。MSZP 本來是由前匈牙利共產黨轉化而成,Fidesz 在講話曝光後就不斷炮轟 MSZP 仍然是共產黨作風。加上早幾年 MSZP 當政時匈牙利的經濟亦的確很差,都令 Fidesz 可以輕易連贏選舉。

(BBC報道:......he says the party had lied to the public and his "boneheaded" government failed to introduce any real policies. http://news.bbc.co.uk/2/hi/5354972.stm)

另外,根據美國智庫 PEW 在2009年,也就是共產黨倒台20周年,在東歐做的民調,匈牙利是東歐國家中對民主化最失望的國家之一。從同一個調查可以看到,民眾對民主的感想跟經濟狀況有密切關係。

http://www.pewglobal.org/2010/04/07/hungary-dissatisfied-with-democracy-but-not-its-ideals/



匈牙利政改

Viktor Orbán 過去4年進行的政改中,其中一個跟筆者的寫作話題比較有關連的是選舉制度改革。網上資料顯示,這個改革的重點包括:

1. 議席大減:從386席,變為199席
2. 單單制議席的比例略為提高,從 45.6% 加至 53.3%
3. 選票轉移機制:單單制候選人所得票數,可加入他所屬政黨在比例制的票數

第一項,從選舉制度的本質上來說,不算太大改變。

第二項。匈牙利採用混合制,一部份議席由單單制選出,一部份由比例制選出。由於單單制傾向由大黨勝出,比例制則容許小黨過關,兩種議席的相對數目,會影響整體來說是大黨還是小黨佔優。現在匈牙利提高了單單制議席的比例,估計會對大黨有利。

第三項,選票轉移機制。這可能有點複雜,但的確有國家使用。在香港、台灣、日本,選民為兩種議席投兩次票,但兩票並不互相影響。例如香港直選/功能議席的票互不相干、台灣分區/不分區立委的票不會加在一起計算。

德國、奧地利、瑞典選制

但有些國家是會影響的。在德國下議院,同樣是有兩種議席,選民要投兩次票,但兩邊的選情會互相牽制:一個政黨每贏到一個單單議席,比例議席就要倒扣。例如去年的德國大選中,總理默克爾所屬的 CDU 得到34.1%票,按推算在議會631席中應該獲分配255席,但CDU已經贏了191個單單議席,那比例議席就要倒扣,只能獲得64個比例議席。第二大黨 SPD 取得25.7%票,按推算應有193席,贏了58個單單議席,那剩下的135就是比例議席。

也有些國家有選票轉移機制。奧地利國會選舉,每個選民只需投一次票給一個政黨,但該張選票會計3次。奧地利國會有全國、州份和地區3重選區。在第一輪點票時,各個小選區計一次。在第二次點票時,將同一批票加起來給相應的州份選區再計算,但要扣除小選區的議席。而第三次點票時,就將全國的票加起來計,並且扣除小、中選區議席。計完3次票後,選票和議席比例上的誤差應該很小。

瑞典的國會有2種議席,分區議席和「調整」議席 (adjustment seat)。選民只需要投票給分區議席,而在計算完分區議席後,會將全國的票加起來,按比例代表制原則計算各黨應得議席,如果分區議席分配結果跟全國比例有差異,就由調整議席去平衡。

現在匈牙利的制度則不同。首先,它只會轉移部份選票:單單選區落敗的候選人的所有票可以轉移,而勝出者只能轉移「多出」的票 (即跟最高票落敗者的差距)。其次,轉移後的票是獨立計算議席,不會考慮已經拿了多少個單單議席。跟德國、奧地利和瑞典比起來,匈牙利的制度仍然是對大黨有利,因為在前三國,比例議席是用來將總數「調整」至符合比例,贏得多單單議席會令比例議席減少,但匈牙利並不是這樣,單單選區贏得多不會令比例議席變少,結果就是大黨恆大、小黨恆小。

議席和選票不成比例

我們可以比較不同選舉的「不成比例比率」(disproportionality),即政黨的得票比例和議席比例的差異。如果是最公平、最單純的比例代表制,兩個比例的誤差應該很小。計法是,先計算各個政黨的議席比例和得票比例,計算兩個比例的差異,再將它們加減乘除甚麼的:

\mathrm{LSq} = \sqrt{ \frac{1}{2} \sum_{i=1}^n ( V_i-S_i ) ^2}

荷蘭可能是全世界各國中,使用最公平、最單純的比例代表制的國家。荷蘭全國構成一個選區,按全國的票計算議席,加上進入國會門檻極低,計算議席的方程式亦尚算公平,整體來說各個政黨的議席和得票比例幾乎一模一樣。

Dutch 2012 election (>1% vote)
VVD 2,504,948 votes / 26.6% / 41 seats / 27.3% (+0.7%)
PvdA 2,340,75 votes / 24.8% / 38 seats / 25.3% (+0.5%)
PVV 950,263 votes / 10.1% / 15 seats / 10.0% (-0.1%)
SP 909,853 votes / 9.7% / 15 seats / 10.0% (+0.3%)
CDA 801,620 votes / 8.5% / 13 seats / 8.7% (+0.2%)
D66 757,091 votes / 8.0% / 12 seats / 8.0% (--)
CU 294,586 votes / 3.1% / 5 seats / 3.3% (+0.2%)
GL 219,896 votes / 2.3% / 4 seats / 2.7% (+0.4%)
SGP 196,780 votes / 2.1% / 3 seats / 2.0% (-0.1%)
PvdD 182,162 votes / 1.9% / 2 seats / 1.3% (-0.6%)
50PLUS 177,631 votes / 1.9% / 2 seats / 1.3% (-0.6%)
disproportionality index = 0.95

我們來看看上面提及的德國、奧地利、瑞典等國。

Sweden 2010 election (>1% vote)
SP 1,827,497 votes / 30.7% / 112+0 seats / 32.1%  (+1.4%)
MP 1,791,766 votes / 30.1% / 107+0 seats / 30.7% (+0.6%)
MPG 437,435 votes / 7.3% / 19+6 seats / 7.2% (-0.1%)
FPL 420,524 votes / 7.1% / 17+7 seats / 6.9% (-0.2%)
CP 390,804 votes / 6.6% / 21+2 seats / 6.5% (-0.1%)
SD 339,610 votes / 5.7% / 14+6 seats / 5.7% (--)
VP 334,053 votes / 5.6% / 9+10 seats / 5.4% (-0.2%)
KD 333,696 votes / 5.6% / 11+8 seats / 5.4% (-0.2%)
disproportionality index = 1.11

Austrian 2013 election (>1% vote)
SPÖ 1,258,605 votes / 26.8% / 52 seats / 28.4%  (+1.6%)
ÖVP 1,125,876 votes / 24.0% / 47 seats / 25.7% (+1.7%)
FPÖ 962,313 votes / 20.5% / 40 seats / 21.9% (+1.4%)
Grünen 582,657 votes / 12.4% / 24 seats / 13.1% (+0.7%)
Stronach 268,679 votes / 5.7% / 11 seats / 6.0% (+0.3%)
NEOS 232,946 votes / 5.0% / 9 seats / 4.9% (-0.1%)
BZÖ 165,746 votes / 3.5% / 0 seats / 0% (-3.5%)
disproportionality index = 3.18

Germany 2013 election (>1% vote)
CDU 14,921,877 votes / 34.1% / 191+64 seats / 40.5%  (+6.4%)
SPD 11,252,215 votes / 25.7% / 58+135 seats / 30.5% (+4.8%)
LINKE 3,755,699 votes / 8.6% / 4+60 seats / 10.2% (+1.6%)
GRÜNE 3,694,057 votes / 8.4% / 1+62 seats / 10.0% (+1.6%)
CSU 3,243,569 votes / 7.4% / 45+11 seats / 8.9% (+1.5%)
FDP 2,083,533 votes / 4.8% / 0 seats / 0% (-4.8%)
AfD 2,056,985 votes / 4.7% / 0 seats / 0% (-4.7%)
PIRATEN 959,177 votes / 2.2% / 0 seats / 0% (-2.2%)
NPD 560,828 votes / 1.0% / 0 seats / 0% (-1.0%)
disproportionality index = 7.82

德國出現較高的 disproportionality,進入國會門檻是個主要因素。德國國會規定要得到5%以上的票才能進入國會,而今次選舉有兩個4%票的政黨剛好低於門檻無法擠身國會,令國會內只有5個政黨,只代表到84%有投票的人,disproportionality 因此提高。荷蘭並無此門檻,政黨得票低至1.9%都可以進入國會,令國會內的政黨代表了99%有投票的人,disproportionality 自然較低。同樣是德國大選,2009年時有多一個政黨跨過5%門檻進入國會, disproportionality 就下降了。

Germany 2009 election (>1% vote)
CDU 11,828,277 votes / 27.3% / 173+21 seats / 31.2%  (+3.9%)
SPD 9,990,488 votes / 23.0% / 64+82 seats / 23.5% (+0.5%)
FDP 6,316,080 votes / 14.6% / 0+93 seats / 15.0% (+0.4%)
LINKE 5,155,933 votes / 11.9% / 16+60 seats / 12.2% (+0.3%)
GRÜNE 4,643,272 votes / 10.7% / 1+67 seats / 10.9% (+0.2%)
CSU 2,830,238 votes / 6.5% / 45+0 seats / 7.2% (+0.7%)
PIRATEN 847,870 votes / 2.0% / 0 seats / 0% (-2.0%)
NPD 635,525 votes / 1.5% / 0 seats / 0% (-1.5%)
disproportionality index = 3.35

接下來看看匈牙利的情況。我們還可以將匈牙利今次選舉和上屆選舉作比較,即比較改變選制前後。

Hungary 2010 election
Fidesz 2,706,292 votes / 52.7% / 173+87 seats / 68.1% (+15.4%)
Socialist 990,428 votes / 19.3% / 2+57 seats / 15.3% (-4.0%)
Jobbik 855,436 votes / 16.7% / 0+47 seats / 12.2% (-4.5%)
LMP 383,876 votes / 7.5% / 0+16 seats / 4.1% (-3.4%)
MDF 136,695 votes / 2.7% / 0 seats / 0% (-2.7%)
disproportionality index = 12.09

Hungary 2014 election
Fidesz 2,135,891 votes / 44.5% / 96+37 seats / 66.8%  (+22.3%)
Centre-left 1,246,465 votes / 26.0% / 10+28 seats / 19.1% (-6.9%)
Jobbik 985,029 votes / 20.5% / 0+23 seats / 11.6% (-8.9%)
LMP 252,373 votes /  5.3% / 0+5 seats / 2.5% (-2.8%)
disproportionality index = 17.77

一如預期,選制改變後變得大黨更大,小黨更小。在2010年選舉,Fidesz 的議席比得票多15.4%,2014年差異擴大到22.3%,Fidesz 只有44.5%票卻能拿到2/3的議席。左派的得票有所上升,議席方面的增幅卻跟不上。Jobbik 更是票多了,議席反而少了。而不論改革前後,匈牙利的 disproportionality 都較上面計算過的四國為高。

一般來說,採用這種半單單半比例的混合選制的國家 disproportionality 有多高,跟兩種議席各佔多少有關。例如匈牙利現在是單單106席 (53.3%) 比例93席 (46.7%)、日本是單單300席 (62.5%) 比例180席 (37.5%):

日本2012年眾議院選舉 (>1% vote)
自民黨 16,624,457 votes / 27.6% / 237+57 seats / 61.3% (+33.7%)
維新會 12,262,228 votes / 20.3% / 14+40 seats / 11.3% (-9.0%)
民主黨 9,628,653 votes / 15.9% / 27+30 seats / 11.9% (-4.0%)
公明黨 7,116,474 votes / 11.8% / 9+22 seats / 6.5% (-5.3%)
大家的黨 5,245,586 votes / 8.7% / 4+14 seats / 3.8% (-4.9%)
共產黨 3,689,159 votes / 6.1% / 0+8 seats / 1.7% (-4.4%)
未來黨 3,423,915 votes / 5.6% / 2+7 seats / 1.9% (-3.7%)
社民黨 1,420,790 votes / 2.3% / 1+1 seats / 0.4% (-1.9%)
disproportionality index = 25.70

由於自民黨跟公明黨在單單選區會配票 (自公同盟),他們在比例區得票只有27.6%和11.8%,在單單選區卻會升到近40%,令他們贏得大量單單議席,而我在這裡只計他們的比例票,自然令 disproportionality 上升。或者換個角度分析,兩個加起來約4成得票的政黨,卻取得近7成的議席,明顯是不成比例。除了選舉制度本身,政黨的選舉策略如何應對,也可以有很大影響。

香港立法會整體的 disproportionality 也不算高,但細心逐個黨分析的話,有進行配票的親中派政黨 (特別是民建聯) 較能取得得票比例之上的議席。從制度上來分析,香港各選區的票是分開計算,不像上面提及的歐洲國家是全國加起來計算,加上每區議席數目較低、計算議席的方程式 (Largest remainder - Hare quota) 等因素,都會令議席和得票比例難以吻合。

香港2012年立法會選舉 (分區選舉) (>1% vote)
民建聯 366,140 votes / 20.2% / 9 seats / 25.7% (+5.5%)
公民黨 255,007 votes / 14.0% / 5 seats / 14.3% (+0.3%)
民主黨 247,220 votes / 13.6% / 4 seats / 11.4% (-2.2%)
人民力量 176,250 votes / 9.7% / 3 seats / 8.6% (-1.1%)
工聯會 127,857 votes / 7.0% / 3 seats / 8.6% (+1.6%)
工黨 112,140 votes / 6.2% / 3 seats / 8.6% (+2.4%)
社民連 87,997 votes / 4.8% / 1 seats / 2.9% (-1.9%)
新民黨 68,097 votes / 3.8% / 2 seats / 5.7% (+1.9%)
自由黨 48,702 votes / 2.7% / 1 seats / 2.9% (+0.2%)
街工 43,799 votes / 2.4% / 1 seats / 2.9% (+0.5%)
謝偉俊 38,546 votes / 2.1% / 1 seats / 2.9% (+0.8%)
梁美芬 34,548 votes / 1.9% / 1 seats / 2.9% (+1.0%)
民協 30,634 votes / 1.7% / 0 seats / 0% (-1.7%) 
范國威 28,621 votes / 1.6% / 1 seats / 2.9% (+1.3%)
方國珊 24,594 votes / 1.4% / 0 seats / 0% (-1.4%)
龐愛蘭 23,988 votes / 1.3% / 0 seats / 0% (-1.3%)
disproportionality index = 5.57

不成比例是不民主嗎?

議席和選票變得更加不成比例,這樣是否就是不民主呢?難說,畢竟有些國家雖然是整個議會的所有議席都使用單議席單票制,即「不成比例比率」隨時嚴重過匈牙利,但他們卻是公認的民主國家:英國和美國。

UK 2010 general election (excluding N.I.)
Conservative 10,703,654 votes / 36.1% / 306 seats / 47.1% (+11.0%)
Labour 8,606,517 votes / 29.0% / 258 seats / 39.7% (+10.7%)
Lib Dem 6,836,248 votes / 23.0% / 57 seats / 8.8% (-14.2%)
UKIP 919,471 votes / 3.1% / 0 seats / 0% (-3.1%)
BNP 564,321 votes / 1.9% / 0 seats / 0% (-1.9%)
SNP 491,386 votes / 1.7% / 6 seats / 0.9% (-0.8%)
Green 265,243 votes / 0.9% / 1 seat / 0.2% (-0.7%)
disproportionality index = 15.02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2012 election
Democrats 59,645,531 votes / 48.8% / 201 seats / 46.2% (-2.6%)
Republicans 58,228,253 votes / 47.6% / 234 seats / 53.8% (+6.2%)
disproportionality index = 4.74

英國的 disproportionality 非常高,而美國的 disproportionality 雖然低,卻出現較多票一方反而取得較少議席的情況。可是畢竟這兩國都是公認的民主國家,所以倒果為因地看的話,我們很難說 disproportionality 就是不民主。

一般來說,只要符合這些條件,我們都可以說一個國家的制度是符合民主:
1. 選舉公平、公開、公正進行
2. 沒有對政治權利 (如投票權、參選權) 的不合理限制 (特別是出於政治需要的限制)
3. 保障言論和新聞等自由

選制上的細節安排,例如用單單制或比例制或混合制,則沒有限定。所以攏統地說,英國和美國的制度依然是民主的。雖然也有歐洲國家 (如德國) 認為只有比例代表制才能做到一人平等地有一票,那種強制要求「少數服從多數」的選制不民主就是。

2014年4月8日

一錘定音神功

很少談香港的事,但偶然也忍不住要講一下,因為笑話真是越來越多。

香港近日因為政制改革的事,親中派 (美名「建制派」) 和民主派不斷隔空交火,而作為中共棋子的香港政府,也多番邀請大陸「權威人士」來港充當「護法」。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早前出席其中一個政改座談會後,就說出席座談會的「權威人士」饒戈平指「公民提名不符合香港基本法」的講法是「一錘定音」,可是幾日前饒戈平又再發表言論,說「中央可以下令香港實施內地的國安法」,林鄭月娥就迴避記者提問今次是否也是「一錘定音」。到底饒戈平是否有這個「一錘定音」的功力呢?

我們先看回饒戈平的身份,他是「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下稱「基委會」)的委員。這個基委會是甚麼東西呢?根據其官網的講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简称“香港基本法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下设的工作委员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的决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的任务是:就有关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7条、第18条、第158条、第159条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意见。

(基委會網頁 http://www.npc.gov.cn/npc/bmzz/xianggang/node_1775.htm)

哦,原來是中國國會 (全國人大) 下設的一個工作小組,而工作就是「進行研究和提供意見」。這個機構其實很難定位耶,工作小組,算是怎樣?尤其是它的職權是「提供意見」,沒說過具法律效力,權力仍在全國人大手上。我們再來看看基委會的組成:



主任:李飛
副主任:梁愛詩、張榮順
委員:劉迺強、陳弘毅、鄭淑娜、饒戈平、莫樹聯、徐澤、黃玉山、黃蘭發、譚惠珠

咦?其實有好幾個都是香港人耶。饒戈平的地位,跟幾位香港的親中政客和律師,劉迺強、陳弘毅、莫樹聯、黃玉山、譚惠珠等人一樣,甚至比香港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還要低。那既然饒戈平講話有「一錘定音」的功力,按理來說,劉迺強、陳弘毅、莫樹聯、黃玉山、譚惠珠等人應該都可以吧?而地位更高的「大師姐」梁愛詩,說不定不用「一錘」,「3/4錘」或「1/2錘」已經可以「定音」。

其實,去年基委會主任,地位相當於「大師兄」的李飛來港「護法」的時候,我就覺得很奇怪的了。林鄭月娥當時說,李飛是來為香港官員和各界人士「講解」基本法。原來基本法在香港回歸以來實施了十幾年,政府的政務司、律政司、政制局長等人,全部都對基本法一竅不通的嗎?怎麼需要個大陸官員來「講解」給他們聽?還有,過去十幾年香港政府都在進行基本法推廣活動,花了以億計的公帑,但原來港府官員是不懂得基本法的,那他們是在推廣甚麼?推廣一些對基本法的錯誤理解?那不就是誤導了公眾十幾年?

李飛是基委會主任,是在人大工作的,也就是說他是一個大陸的議員,不是官員也不是法官。還有,根據官方資料,他的學歷是經濟學碩士,是讀經濟學的。



(李飛個人資料 http://www.npc.gov.cn/delegate/viewDelegate.action?dbid=121804)

哦,原來讀過經濟學碩士已經可以來為我們香港的政府首長講解基本法這麼厲害了,難怪我去外國讀書時,經濟學碩士 (taught master) 的收費這麼矜貴,我那一間大學,讀個 MSc Economics 也要大約2萬英鎊,還好我是讀便宜得多的政治。可是多付幾千英鎊就能夠修得「一錘定音神功」,可以來香港教導政務司和律政司法律耶,說不定會有人覺得划算。

我們假設,假設基委會這個國會屬下工作小組,真的可以「一錘定音」好了。那按同樣原則,香港立法會屬下的委員會,例如司法委員會,是不是應該也能「一錘定音」?可是香港立法會畢竟只是地方議會,地位比國會低,出一錘應該不足以定音,那我放寬一點,兩錘定音,甚至三錘定音,總可以了吧?我們看看司法委員會的成員名單:

主席:梁美芬
副主席:郭榮鏗
委員:劉慧卿、何俊仁、涂謹申、梁家傑、湯家驊、黃毓民、梁國雄、
譚耀宗、蔣麗芸、李慧琼、陳鑑林、葛珮帆、何俊賢、鄧家彪、麥美娟、田北辰、
謝偉俊、石禮謙、吳亮星、廖長江、馬逢國、陳健波、姚思榮、謝偉銓、鍾國斌

(http://www.legco.gov.hk/yr13-14/chinese/panels/ajls/general/ajls_mem.htm)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全國人大基委會普通委員饒戈平有這個功力,那香港立法會司法委員會出動三個委員,例如劉慧卿+何俊仁+黃毓民或梁國雄,應該也能夠一戰,不然也可以出動梁美芬+譚耀宗+蔣麗芸之類的組合。

但要單挑饒戈平,我們還是應該出動香港立法系統的最高權威人士,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他在饒戈平說「香港實施國安法」後的第二天,就跳出來說這個講法行不通,可見曾鈺成應該也具有「一錘定音」的功力。可是改天饒戈平又還擊,說「不要動不動拿符不符合基本法來說事」。原來有些事需要符合基本法,有些事又不需要符合基本法,連這麼高深的事情都能定斷,饒戈平的「一錘定音」功力果然深厚。

其實不止立法系統,行政系統也能「一錘定音」。例如之前林鄭月娥說即使基本法的條文沒寫,也已經「不言而喻」地要求了香港高官要「愛國愛港」。莫非林鄭月娥有神通力,懂得天眼通,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法律條文又沒寫,她竟然可以理解到法律背後有個「不言而喻」的意義。最新發展,林鄭月娥又跳出來「一錘定音」,說一些學者提出的政改方案符合基本法。

可我又不懂了。林鄭月娥幾個月前不是還不懂得基本法,需要李飛教她的嗎?怎麼功力突然突飛猛進,已經練成「一錘定音」的神功了?看來李飛一定是傳了一套心法口訣給林鄭月娥,令她在短短時間內就練成神功。既然她是李飛徒弟,那將來看見梁愛詩,就應該喊「師伯」,見到饒戈平,可以喊「師叔」。

不過我覺得最離奇的是,現在的香港,要詮釋法律,甚麼事情合法不合法,甚麼事情要符合或不符合基本法,原來不是靠法官,是靠議員和官員。香港,當真是講法治的社會,即是人人都是靠把口在講法治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