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分析意大利2013大選結果:貝佬掌參議院關鍵 意政局危過希臘

意大利選舉結果出爐。左派「貝爾薩尼」掌握眾議院,但參議院則由右派「貝盧斯科尼」領先。綜合形勢,意大利政局的關鍵將在參議院,而掌握參議院關鍵議席的貝佬,更是關鍵中的關鍵。雖然從經濟角度看,今場選舉的危險性和迫切性都沒有去年的希臘選舉那麼大,可能會令歐債危機即時引爆。但從政治角度看,意大利政壇亂局將持續一段長時間,加上意大利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較希臘大,今場選舉的長遠影響亦將更大。

關鍵在參議院

繼續動用舊的《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我在上次分析中已經講過,左派預計會贏得眾議院 (上次文章稱為下議院),參議院 (上次稱做上議院) 就要看能否跟中間派合作,也介紹過「意大利版黃毓民」「格里羅」。儘管如此,今次選舉結果仍是出乎意料之外。未能明確點出參議院的重要性是本人一個疏忽。

意大利是奉行所謂「完全兩院制」,即兩院權力近乎相等,因此只控制一個院其實沒有意思,必須同時控制兩院,才能組成有效政府。過去不少政府都是因在參議院被否決而倒台。2008年,當時的總理「普羅迪」(Romano Prodi) 就是因在參議院輸掉信任投票議案 (vote of confidence) 而下台,之後更要重新舉行大選。今次選舉,意大利亦可能因無政黨能同時掌握兩院要重選。

眾議院有特殊規例,在全國取得最高票的政黨聯盟將自動獲得過半議席,因此容易出現比較直接的結果。但參議院沒有這條例,而且議席是20個選區分開計算,可以無任何政黨聯盟取得過半議席。也就是說眾議院和參議院的選舉結果可能有落差。之前文章有略為提過這一點,但沒有強調出現落差的嚴重性。這是因為太過相信民調,以為左派及中間派應該可以順利過關。事實是選舉結果跟民調結果有大差異。

政黨聯盟 / 民調 / 實際結果 / 暫時獲得議席 (參議院)
左派 33~35 / 31.6 / 113
右派 28~30 / 30.7 / 116
反建制派 14~16 / 24.8 / 54
中間派 13~15 / 9.1 / 18

左派比民調低了約3%,右派差不多,中間派低了約5%,而反建制派高了差不多10%。值得一提的是民調是有兩週滯後的,因為意大利規定選舉日前的兩星期內不得公布新民調結果。似乎在這段期間,民意出現了不少變化。當然亦有可能是民調本身做得有偏頗。

無論如何,現在支持改革的左派加中間派未能取得過半議席,意味他們將無法組成有效的新政府。反建制派講明是反建制,應該不會支持他們。如果右派也不支持他們,則很大機會要重新舉行選舉。也就是說,關鍵將落在右派領袖貝佬手上。真是可悲。

貝佬最想不重選

雖然說會否重選將由貝佬決定,但其實在四派當中,貝佬肯定是最不想重選的人。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有重選,儘管很難說是否會多到足以贏得參議院,但左派和中間派都將會吸引到一批希望政局穩定的選票。而對反建制來說,重選即是有機會再次造勢,同樣是有可能吸引更多票。貝佬一派則有可能會陷入苦戰。何況貝佬重選亦很難贏得參議院過半議席,反而現在他是掌握著關鍵議席,可以以此跟其他派別討價還價。因此在平衡選與不選兩個選項之中,對貝佬來說肯定是不選好過重選,他必定會優先避開後者。

具體做法,我暫時想到兩個。一是試圖跟左派組織新政府。但意大利左右派可是已經鬥爭了好幾十年的世仇,單是大和解難度已經非常高,更別說要組織新政府,共同制訂政府政策。二是讓左派和中間派合組新政府,然後貝佬一派在參議院中「鬆章」給政府,不主動投反對票令政府倒台。當然新政府亦要提出對貝佬有利的合作條件,或至少不反對的條件。貝佬不會想失去影響力。畢竟他已76歲,沒多少機會再東山再起。如果輸了今場的話,在意大利政壇死纏了廿年得來的成果必將煙消雲散。不過如果貝佬真的提出交涉,球丟到左派手中,左派又會不會賣不賣貝佬帳呢?那就要看貝佬肯提出甚麼條件,與及左派有沒有膽面對一場新選舉了。

也分析一下得票本身

政黨聯盟 / 今次 / 上次
左派 29.5 / 37.5
右派 29.2 / 46.8
反建制派 25.6 / --
中間派 10.6 / 5.6

選舉大贏家肯定是「意版黃毓民」領導的反建制派,一個全新的政黨竟能一下子奪得四分一選票。而且以個別政黨,而不是整個聯盟來計算,格里羅「5星運動」的票,其實比貝爾薩尼的「民主黨」或貝佬的「自民黨」都要多,是眾政黨中得票最高的。真可怕。

蒙蒂領導的中間派政黨,表現雖然較預期差,但考慮到這些政黨的上屆得票,以及蒙蒂其實是「降傘兵」,其實際表現未必是大家所講的那麼差。

貝佬領導的右派,如果仔細看其實也已經失去了 17% 的票,流失了三分一的支持者,都算不少。但在貝佬未有流失更多,反而仍然能抓住關鍵議席,可見以往貝佬勢頭好時,實力到底有多強。北方聯盟

反而是左派,理應從右派的失敗中得益,卻也比上屆低了8%,有需要檢討。檢討結果將影響萬一出現重選,左派能否再贏。值得一提的是改革派,即左派加中間派,只有41.1%票,而反改革派,主要是右派加反建制派,達54.8%。

重選未必能有大突破

選完組織不到政府,要在短時間內舉行大選的情況,我們可以參考去年的希臘。去年五月,希臘大選中緊縮派落敗,但反緊縮派之間又談不攏,結果無人能組成新政府,要重選。到了六月,在歐盟中央 (德國、法國、歐洲央行、IMF等) 多番恐嚇下,希臘人總算「選對」緊縮派,才組得成一個「各界」認同的新政府。如果意大利重選,會否這麼順利呢?我是不太樂觀。

我們看回當時希臘的選舉。在第一場選舉中,情況非常混亂,有二三十個新政黨參選,很多選民都亂投票,結果能夠夠票晉身國會的只有7個黨,而他們的得票加起來只有81%,即其餘2成票都是「浪費掉」。因此在第2次投票時,選民都不再亂投,而是將選票集中在頭7大黨,結果他們共得到94%選票。有起碼13%的人改了投票方式。當中緊縮派得票率急升,終於解決政治困局。

突破來自兩個原因。一是內力,即選民投票方式大洗牌。二是外力,歐盟中央施壓。這兩招在意大利會奏效嗎?

意大利今次選舉雖然感覺上混亂,但以票數來說卻是非常集中,4大政黨聯盟得到95%選票。加上各聯盟之間的政見差異都相當清晰,而選民都是有考慮過他們立場而投票的,因為我認為即使有重選,多數選民都不會改變決定,選舉結果出現異動的空間有限。

另外是外在因素。希臘人當時轉態,是因為被歐盟中央恐嚇一定要支持緊縮派,不斷放風說不然就要將希臘逐出歐元區甚至踢出歐盟。但這一招在意大利恐怕用不上,畢竟意大利跟希臘在歐盟內的地位相差甚遠。意大利是是歐盟內第4大國,亦是歐元區內第3大,更是創盟6名成員之一。雖然地位不如法德強勢,但始終是歐盟的主要角色,也不像希臘或英國那麼顧人怨,並不是說踢走就能踢走。希臘人當時雖然嘴上說不理,身體卻很誠實,知形勢確實危急自國議價能力有限,結果都票投緊縮派。但意大利人知道自己不會隨便被踢,不一定會賣帳歐盟中央。因此外在因素所能起的作用,必定沒有希臘那次那麼大。

政局將繼續僵持一段時間

那如果是政黨本身改變策略,例如左派跟中間派直接合拼,組成同一張政黨聯盟名單參選呢?那當然會令票數更集中。但亦有風險,就是他們的支持者未必希望兩者直接合拼,所以我們不能假設兩黨相加,得票就是1+1=2。何況以下面5個參議院選區為例,兩派即使合作,總票數亦只是和右派差不多。

LOMBARDIA
左派 29.7 + 中間 10.7 = 40.5
右派 37.6
反建制派 17.4

VENETO
左派 25.0 + 中間 11.0 = 36.0
右派 32.9
反建制派 24.6

CAMPANIA
左派 29.0 + 中間 8.2 = 37.3
右派 37.4
反建制派 20.7

PUGLIA
左派 28.5 + 中間 9.1 = 37.5
右派 34.4
反建制派 24.1

SICILIA
左派 27.3 + 中間 5.9 = 33.2
貝佬派 33.4
反建制派 29.5

還有一個做法是更換聯盟領導人,但陣前易將同樣是高風險之舉。

左派跟中間派要在重選中勝出,變數仍然很多。雖然即時的危險不會像希臘那麼嚴重,因為現在歐債危機已減退很多,但意大利政局勢必要僵持一段時間,才可能出現一個新的穩定的政府。

我早前就有預感今次會像希臘那次一樣,危機在香港傳媒連發生甚麼事都未搞清之時殺到,警告過貝佬是「打不死的蟑螂」,也介紹過「意版黃毓民」格里羅的崛起,但整盤下來,現時的結果仍是有點出乎意料。意大利人,投個票都投成這樣,真是......不知道應該再講甚麼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