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歐美國家當中將有三場選舉. 第一場是五月二日的加拿大國會選舉. 第二場是五月五日的英國地方選舉. 第三場是同日舉行的英國政改公投.
加拿大國會選舉
加拿大現時由保守黨執政, 總理為哈珀 Stephen Harper. 哈珀的保守黨在上次 (08年) 大選中未能單獨取得過半數議席, 又沒有跟其他黨派組成執政聯盟, 因此是個少數政府 minority government. 在之前有關執政聯盟理論的文章提過, 少數政府是個相當高難度的動作, 因為政府要維持運作就需要逐個項目跟其他黨派談判, 以爭取足夠票數通過. 今次大選就是因為在野黨終於受不了這個政府所引發, 否則一般來說不會距離上次只有三年就再次舉行新選舉的. 上屆選舉結果如下:
Canadian general election 2008
(Party) (seat%) (vote%)
Conservatives 46.4% 37.65%
Liberal 25.0% 26.26%
Quebec Bloc 15.9% 9.98%
New Democrats 12.0% 18.18%
可是這個消息剛宣佈時其實各界都很迷茫. 因為當時 (約一個月前) 在野黨的民望其實是落後執政黨的! 也就是說即使舉行大選, 情況也不會有大變. 而如果執政黨競選順利民望再升, 甚至有機會獲得過半數議席, 那在野黨們就真是"偷雞不著蝕把米"了. 可是競選開始後情況卻峰迴路轉.
由於加拿大採用單議席單票制, 對有利兩大黨, 政局一向都是保守黨跟自由黨之爭, 再加上在魁北克有影響力的魁北克黨插花. 可是今次競選後, 原來是勢力內最弱的新民主黨支持度卻忽然急升, 現在已經"超自由趕保守", 令全國上下驚訝. 原本想拼過半數議席的保守黨, 如意算盤現在已經肯定打不響, 還要小心別被新民主黨反超前. 而事前策動推倒保守黨政府, 提早大選的自由黨更是敗象已現. 傳媒認為新民主黨支持度急升是因為該黨領袖 Layton 形象夠平民化, 而保守黨總理 Harper 跟自由黨領袖 Ignatieff 太"精英". 到底是否屬實, 選舉事後自會有加拿大孔明告訴我們. 總之, 原本被視為"沉悶"的加拿大大選忽然白熱化; 還有兩天我們就知道到底民調中的新民主黨"大躍進"會否成真.
wiki 上綜合過去一個月民調的圖表. 橙色的 NDP 支持度明顯急升, 吸收了紅色的 Lib 的並快要追上藍色的 Con. 底下的青色是 Quebec Bloc, 綠色是 Greens, 但在單單制下綠黨應該不會獲得幾個議席.
英國地方選舉
這包括蘇格蘭議會, 威爾斯議會, 北愛爾蘭議會, 各市郡縣議會選舉, 市郡縣長選舉, 等等. 本來英國是中央(國會)集權國家, 地方選舉的重要性不大, 但過去十年工黨一直搞地方分權 devolution, 令蘇威北愛等三個地方議會權限增加, 地方選舉的重要性亦相應提高. 除此之外, 今次還是去年國會選舉以來的第一次大型選舉, 被視為是對保守-自民執政聯盟支持度的探熱針.
由於保守-自民執政聯盟上台以來推出多項削赤方案, 社會福利大減, 經濟又未見大起色, 一般都認為今次選舉這兩黨的表現應該不會很好. 這對勢力本來就較弱的自民黨來說更是一大考驗.
英國政改公投
但在政界跟傳媒當中, 更受注目的是同日舉行的, 英國史上第二次政改公投. 今次公投的主題是選擇選舉制度: 現存的單議席單票制 (英國稱 First past the post FPTP), 還是自民黨提案的排序複選制 Alternative Vote (下稱 AV).
(關於兩個選舉制制的比較, 原本已經打了一大堆字, 不過因為那樣會把這篇文章拖太長, 會下一次再補完. 先講今次公投的重要性)
今次公投, 會否真的改變選制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各黨未來的勢頭. 最大原因是, 今次公投三大黨的立場都不同. 提案的自民黨贊成, 保守黨反對 (黨如其名, "保守"嘛), 而工黨則六成反對四成支持. 焦點是在於: 明明同為一個執政聯盟之內, 保守黨跟自民黨的立場卻剛剛相反! 也就是說, 已經合作了一年的兩黨現在忽然變回敵人互相攻擊. 事實上, 雙方在過去一週都不斷高分貝地攻擊對方. 有趣的是, 兩黨的領袖 (也就是首相跟副首相) Cameron 跟 Clegg 都強調執政聯盟不會在公投後瓦解. 他們會繼續為了公眾利益云云而合作. 兩黨中下層成員本來就對結盟有很大怨氣, 今次公投雙方立場相反又即是注定一方勝出等於對方失敗, 到底聯盟接下來要怎樣運作下去, 的確是很值得質疑.
又, 當然的是勝出者勢力將會大增, 而失敗者相反. 由於自民黨還準備了其他一系列附帶的政改方案要提出, 如上議院改革方案. 今次公投結果會影響到這些其他方案的成敗, 對英國長遠政制將有很大指標作用.
雖然從實際層面看, 今次公投可能只會淪為對各黨支持度的另類大型民調, 但其實它本身的影響力可是跟上次的公投--1975 年的加入歐盟公投--同樣巨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