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

難為選舉勝負定分界

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news/%E6%96%B0%E8%81%9E/%E8%A7%80%E5%AF%9F%E9%9B%A3%E7%82%BA%E9%81%B8%E8%88%89%E5%8B%9D%E8%B2%A0%E5%AE%9A%E5%88%86%E7%95%8C-97727


作為對各地選舉都有興趣的傳媒工作者,筆者向來關心媒體報道選舉的手法。最近德國選舉結果出爐,筆者就在BBC上看到一篇有趣的報道。報道標題說總理默克爾勝選再次連任,內文的分析員卻說結果對默克爾來說是災難,肯定打擊其管治威信。那到底默克爾是贏了還是輸了呢?其實選舉這回事,有晒數字,表面上應該可以科學地分析,但實際上怎樣分析仍然是可以很主觀。

選舉數字可多角度分析

單以今屆選舉結果來看,默克爾所屬的基民黨取得32.9%票,為所有政黨中最高,遠勝排第二的社民黨的20.5%,以及其他只有10%左右的小黨,因此她的確是贏了及可望連任。但與過去相比的話,32.9%是基民黨創黨以來第二低的得票,而由於第一低票是1949年創黨後第一次參選的31.0%,我們又可以說今次是基民黨60多年以來最差成績,因此又的確可以形容為災難。

看整個政治大環境的話,今次也是60多年來首次再有極右政黨夠票進入德國國會,就是以12.6%排第三的「另類選擇黨」。這也是1990年大選以來首次再有新政黨進入國會,以往廿年德國國會只有最多5個政黨,現在加上另類選擇黨後變為6個政黨,令政局進一步複雜化,或用一個香港傳媒流行用的字就是碎片化。傳統兩大黨基民黨和社民黨的合計支持度今屆為53.4%,較上屆的67.2%大跌了13.8%,同樣是戰後最低。

有些評論將有極右進入德國議會跟納粹復辟相提並論。但這也是傳媒觀點與角度的問題。另類選擇黨固然是反移民,但跟新納粹仍然有距離,隨便就說納粹復辟,跟日本一有動作就說軍國主義復辟一樣,都是太過魯莽。相對的,意大利民粹主義盛行,根據最新民調幾個民粹政黨的合計支持度達到5至6成,卻不會被形容為法西斯主義復辟。跟德國同文同種,也是希特拉出生地的奧地利,該國極右支持度達到25%,早就進入過議會甚至執過政,情況比德國嚴重得多,卻不太引起外界關注。

事實上,有外國的評論員形容今次其實是德國政治的「正常化」。也就是說,其實一個國家有極端政黨是很普遍的現象,德國現在有極右政黨進入國會,某程度上只是跟國際接軌了。德國極右的得票仍然比很多國家的極右少,像美國的特朗普和法國的勒龐,還有上面提過的意大利和奧地利等。另類選擇黨得票較上屆升了8%成功進入國會的同時,上屆意外不夠票入國會的中間路線自民黨亦升了6%重返國會。加上綠黨的話,德國非極端政黨仍然有超過7成支持度,相對不少國家,情況不算很壞。

單是今次德國大選的數字,就已經可以從N個角度做分析和比較,所以說難為選舉勝負定分界。

而難為選舉勝負定分界的另一個原因,是有時候選舉形勢複雜,不是只有兩個政黨參選,像一些使用比例代表制的國家有N個政黨,沒有一個佔明顯多數,就難以一刀切地說哪一方是勝或敗。例如今年3月大選的荷蘭,有13個政黨進入國會,最多議席一個亦只是佔2成幾,令籌組新政府的工作非常難做,到現在過了半年仍未有新政府,一直由上屆署任。也有時候一些最多議席的政黨談判失利,未能組成執政聯盟,反而第二甚至第三大黨談判成功,像現在丹麥首相就是來自第三大黨。如果傳媒自動將最多議席的政黨視為贏家,就太快下結論了。

有時複雜的選舉制度亦可以產生自相矛盾的情況。像特朗普當選是因為美國「選舉人票」制度的特殊性,實際投票給他的人少過投希拉莉的成300萬之多。那到底我們該視美國人是支持特朗普還是希拉莉呢?雙方都有條件說自己才是得到人民授權的一方。

事後傳媒報道亦有影響

還有,很多時候,傳媒怎麼報道亦可以影響民眾的觀感,更加影響不同政客和政黨的勢頭。像法國的馬克龍在5月贏了總統選舉後,在6月的國會選舉再下一城,傳媒就將他煲到很大,講法國人怎樣為他瘋狂,讓他一時風頭無兩。但其實在總統選舉,是因為第二輪投票時只有馬克龍和極右的勒龐兩個候選人讓人揀,馬克龍才取得高票的66%,在有更多候選人的第一輪投票,馬克龍只有24%票。之後的國會選舉時,很多民眾覺得反正馬克龍都做了總統,大局已定,懶得投票,令投票率只有42%的史上最低,實際投票給馬克龍的前進黨的人,只佔全體選民的兩成。如果這樣深入分析的話,就不會對往後馬克龍民望不穩感到意外了。

還有英國大選,無論得票和議席,保守黨都高過工黨,但因為保守黨表現差過預期而工黨好過預期,選舉後卻出現了一種工黨是贏家保守黨是輸家的氣氛,甚至很多評論員立即說文翠珊玩完,工黨的郝爾賓做硬首相 (雖然前者賴死不走,到現在仍是首相)。

所以說「期望管理」也是選舉中重要的一環。因為選舉後傳媒怎麼報道也會影響政局走向,如果競選期間已經大致 feel 到自己贏定輸,但能夠及早猜測傳媒的分析角度並想好應對辦法,引導傳媒怎麼報道,也能減低傷害。像現在日本提早大選了,首相安倍晉三說目標是確保過半議席,但明明執政自民黨和公明黨原本是有三分二議席的,過半不是個很低的目標嗎?這就是怕自己議席減少很多,一早就開始「期望管理」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