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忠誠反對派」有多忠誠?

最近有新聞說中共想香港的民主派做「忠誠反對派」,今次就稍為談談這個詞彙。

所謂「忠誠反對派」,英文就叫 Loyal opposition,首先出現這叫法的是英國的「女王陛下的忠誠反對派」Her Majesty's Most Loyal Opposition,通常被簡稱為「官方反對派」Official Opposition。反對派都有官方認可?

反對派可以有很多個,例如在現時英國國會,工黨、自民黨、蘇民黨等都是反對派,但「官方反對派」一定是議席最多的那個反對派,而該黨的黨魁亦成為「反對派領袖」Leader of the Opposition,全寫是「女王陛下的忠誠反對派的領袖」Leader of Her Majesty's Most Loyal Opposition。現在的「官方反對派」是工黨,「反對派領袖」是工黨代理黨魁 Harriet Harman。

「官方反對派」的地位亦確實跟其他反對派不同,例如「反對派領袖」會獲委任入「樞密院」Privy Council 有額外銜頭,還能領高於一般議員的薪水(*)。「官方反對派」亦可以組成「影子內閣」Shadow Cabinet,在國會的首相答問會上優先問問題,還能確保國會有一定時間討論他們提出的法案。

(*) 根據以下這篇 BBC 報道,一般議員薪水是6萬英鎊,反對派領袖是12萬,副首相是13萬,首相是14萬。
http://www.bbc.co.uk/newsbeat/article/31970289/the-uks-highest-paid-politicians-who-gets-what

一些歷史和政制受英國影響的國家,像加拿大、澳洲、印度等,都有「官方反對派」的存在。印度就有個特殊規定,反對派領袖除了要來自最大反對黨,該政黨還須有至少55個議員 (下議院十分一議席)。可是最近一次大選中,沒有一個反對黨是有超過55席,於是現時印度是沒有官方反對派和反對派領袖。以色列亦有法例規定反對派領袖的產生辦法、工作、薪酬、還有每月可跟首相會談一次。

一些歐洲國家雖然不設「官方反對派」,亦會有規定讓反對派參與一定的議會工作,例如讓反對派當上不同委員會正副主席,和讓他們參與制訂議會議程。德國下議院議長通常由執政黨出任,但副議長設有多位,總之所有其他政黨不論執政黨反對黨都有代表能當副議長。意大利下議院議長通常並非由最大黨出任,70年代更試過由意大利共產黨出任,即使意大利共產黨是跟蘇聯關係密切。

但「忠誠反對派」的忠誠,是說即使執政反對兩黨對立,也應視為只是政綱和路線不同,不應質疑對方是對國家不忠。這無阻反對派攻擊政府。在所有這些國家中,反對派在議會中與執政黨針鋒相對,逢政府提出的法案就反對,必要時使出拉布手段,不斷揭發政府的黑材料拉人下台,在下次選舉中取而代之等,都是常見的。英國的「反對派領袖」和「影子內閣」往往又被稱為「候任政府」government in waiting,因為在政黨輪替的常例下,「反對派領袖」和「影子內閣」隨時有取代現屆政府的可能。

還有,概念上說「忠誠反對派」對國家忠誠是一回事,實際上誰當「忠誠反對派」都是很公式地看議席決定,總之就是最多議席的那個反對派,不會有測驗真的去試他對國家的忠誠度。例如1993年加拿大選舉,陰錯陽差下讓魁北克黨 Bloc Québécois 成了第二大黨,於是一個要求魁北克獨立、分裂加拿大的政黨就成了「忠誠反對派」,黨魁成了「忠誠反對派領袖」。類似地,澳洲的工黨在當「忠誠反對派」時亦數度提出過要廢除君主制。講到底,「忠誠反對派」忠誠的對象都是選民罷了。

這樣的「忠誠反對派」,中共接受到嗎?

2015年8月30日

重溫:大馬一人一票卻不公平的選制



大馬出現難得一見的大型反政府示威,特別是新聞片段出現大量黃衫和有人唱「今天我」,引發港人關注。但筆者認為今次示威能否推倒政府還很難說,因為有3個考慮會令政府未必要怕:

一、基本盤尚未大變

一場事前民調顯示,今次示威的支持度只是一半一半,43%受訪者說支持示威,47%說反對示威。而雙方的組成跟向來支持或反對政府的族群大致相同。城市人、中產、華人傾向支持示威,他們本身亦傾向支持反對派;鄉郊、基層、馬來人傾向反對示威,他們本身亦傾向支持執政黨。這也可以解釋到為何新聞畫面中,華人的比例較高。

http://www.thestar.com.my/News/Nation/2015/08/29/Mixed-view-on-Bersih-rally/

二、選制對執政黨有利

在上次選舉中,執政黨的支持度本來就不過半,只有47%,反對派反而有51%的票,但因選制對執政黨有利,議席是執政黨133席反對派89席。除非執政黨民望大幅下滑,特別是在鄉郊、基層、馬來人這些票倉之中下滑,在選制佔優下,執政黨不會太害怕。

三、反對派分裂

馬來西亞反對派是由DAP (民主行動黨)、PKR (人民公正黨)、PAS (馬來伊斯蘭黨) 3個政黨組成聯盟,但近來 PAS 政綱越來越強調伊斯蘭教義,跟另外兩黨關係惡化,加上 PKR 原黨魁安華 (Anwar Ibrahim) 因政府打壓正在獄中服刑,都打擊到反對派的聲勢和合作。

當然,也有可能是執政黨內部有內鬥迫走首相納吉布。他早前炒了幾個質疑他的部長,另一位前首相馬哈蒂爾也公開呼籲他下台,但這內鬥有多嚴重還未明朗。

以下會集中解釋馬來西亞選制的問題。其實筆者以前都有文章提過,但在這裡再針對馬來西亞講多一次。

以前文章:http://nonintellect.blogspot.hk/2013/11/blog-post.html

一人一票卻不公平的選制

先來個總括,馬來西亞選制有3個特性令它對執政黨有利,分別是 Malapportion (人口/議席比例失衡)、First past the post (單議席單票制)、Gerrymandering (政治操控選區劃界)。(上次選舉也有貪污腐敗的問題,但因很難證實其影響,不會在此研究。)

一般人對「普選」理解是「一人一票」,但學術上這「一票」並不只是指每人都有權到票站投一票,這一票的「價值」還要相等。「票值」指的是每一票對選舉結果的潛在影響力,最簡單體現就是人口/選民對議席的比例。例如香港的功能組別,一百票就能決定漁農界的議席,超級區議會卻往往要十幾萬票才能當選,就是「票值」不相等。

馬來西亞也有「票值」不相等的問題。以下是各州份的人口對議席比例:

State / Territory
Population
Seats
Pop/Seat
Selangor
541.1
22
245,969
Johor
323.3
26
124,363
Sabah
312.0
25
124,802
Sarawak
242.0
31
78,065
Perak
225.8
24
94,102
Kedah
189.0
15
126,007
Kuala Lumpur
162.7
11
147,924
Penang
152.0
13
116,934
Kelantan
146.0
14
104,285
Pahang
144.3
14
103,098
Terengganu
101.6
8
126,972
Negeri Sembilan
99.7
8
124,634
Melacca
78.9
6
131,451
Perlis
22.7
3
75,675
Labuan
8.5
1
85,272
Putrajaya
6.8
1
67,964
Total
2756.6
222
124,170

請看人口第一的 Selangor,有541萬人和22席,但排第二至五的 Johor、Sabah、Sarawak、Perak 都有超過22席。最多議席的州份不知為何是排第四的 Sarawak,人口242萬連 Selangor 的一半都沒有,卻有31席。

但真的是「不知為何」嗎?以下是上次選舉各州的得票和議席:

State / Territory
BN (gov)
PR (opp)
BN (gov)
PR (opp)
Selangor
685,557
1,044,717
5
17
Johor
750,786
615,123
21
5
Sabah
421,828
277,411
22
3
Sarawak
481,038
304,498
25
6
Perak
512,861
623,860
12
12
Kedah
451,095
431,999
10
5
Kuala Lumpur
227,268
425,352
2
9
Penang
229,395
493,327
3
10
Kelantan
330,382
413,087
5
9
Pahang
337,596
271,411
10
4
Terengganu
283,455
267,112
4
4
Negeri Sembilan
236,703
220,026
5
3
Melacca
202,885
174,71
4
2
Perlis
64,192
51,358
3
0
Labuan
12,694
6,455
1
0
Putrajaya
9,943
4,402
1
0
Total
5,237,699
5,623,984
133
89


反對派在 Selangor 贏了104萬票,換來17席,執政黨在和 Sarawak 只有48萬票,卻換來25席!再加上 Sabah 的42萬票和22席,執政黨憑90萬票就拿下了47席!

另外留意首都吉隆坡 (Kuala Lumpur) 是反對派大勝,也可以解釋到為何現在首都有這麼多人上街示威。

但問題不只是人口/議席不均。我們可以試試將各州的人口/議席拉平,將人口全部除以同一個基數,會得出這樣的結果:

State / Territory
Population
Orginal Seats
New Seats
Selangor
541.1
22
43.58 (44)
Johor
323.3
26
26.04 (26)
Sabah
312.0
25
25.13 (25)
Sarawak
242.0
31
19.49 (19)
Perak
225.8
24
18.19 (18)
Kedah
189.0
15
15.22 (15)
Kuala Lumpur
162.7
11
13.10 (13)
Penang
152.0
13
12.24 (12)
Kelantan
146.0
14
11.76 (12)
Pahang
144.3
14
11.62 (12)
Terengganu
101.6
8
8.18 (8)
Negeri Sembilan
99.7
8
8.03 (8)
Melacca
78.9
6
6.35 (6)
Perlis
22.7
3
1.83 (2)
Labuan
8.5
1
0.69 (1)
Putrajaya
6.8
1
0.55 (1)
Total
2756.6
222
222

如果我們採用新的議席分配,再保持雙方在各州的議席比例不變,會變成這樣:

State / Territory
Seats
BN (gov)
PR (opp)
Selangor
44 (+22)
10 (+5)
34 (+17)
Johor
26 (--)
21 (--)
5 (--)
Sabah
25 (--)
22 (--)
3 (--)
Sarawak
19 (-12)
15 (-10)
4 (-2)
Perak
18 (-6)
9 (-3)
9 (-3)
Kedah
15 (--)
10 (--)
5 (--)
Kuala Lumpur
13 (+2)
2 (--)
11 (+2)
Penang
12 (-2)
3 (--)
9 (-1)
Kelantan
12 (-2)
4 (-1)
8 (-1)
Pahang
12 (-2)
9 (-1)
3 (-1)
Terengganu
8 (--)
4 (--)
4 (--)
Negeri Sembilan
8 (--)
5 (--)
3 (--)
Melacca
6 (--)
4 (--)
2 (--)
Perlis
2 (-1)
2 (-1)
0 (--)
Labuan
1 (--)
1 (--)
0 (--)
Putrajaya
1 (--)
1 (--)
0 (--)
Total
222 (--)
122 (-11)
100 (+11)

仍然是執政黨贏,為什麼呢?這就涉及單議席單票制的一個特點,就是會放大佔優一方的議席比例。

例如有10個選區共1000位選民,如果A黨的支持度是60%,B黨是40%,A黨在以下情況可全贏10席:

選區一 A 60% B 40%
選區二 A 60% B 40%
選區三 A 60% B 40%
選區四 A 60% B 40%
選區五 A 60% B 40%
選區六 A 60% B 40%
選區七 A 60% B 40%
選區八 A 60% B 40%
選區九 A 60% B 40%
選區十 A 60% B 40%

而只要選民分配得好,即使A黨和B黨的總支持度是打和的50%,A黨也可贏得10席中的9席:

選區一 A 55% B 45%
選區二 A 55% B 45%
選區三 A 55% B 45%
選區四 A 55% B 45%
選區五 A 55% B 45%
選區六 A 55% B 45%
選區七 A 55% B 45%
選區八 A 55% B 45%
選區九 A 55% B 45%
選區十 A 5% B 95%

有沒有可能做到這樣呢?如果兩黨支持者分布是有族群和地區性差異,只要有數據找出這個差異,就可以將選區分配成偏幫其中一方。按政治需要操控選區劃界,在美國稱為 Gerrymandering。

這些問題只要是使用單議席單票制就有可能出現,即使在民主國家如美國和英國都會。例如我的舊文也引過2012年美國眾議院賓州 (Pennsylvania) 的例子,民主黨有50.3%票,換來5席,共和黨有48.8%票,卻有13席。下面 bold 了的是民主黨勝出的選區。

Pennsylvania
Dem %
Rep %
1
84.9%
15.1
2
89.3%
9.4%
3
41.0%
54.8%
4
34.4%
59.7%
5
37.1%
62.9%
6
42.9%
57.1%
7
40.6%
59.4%
8
43.4%
56.6%
9
38.3%
61.7%
10
34.4%
65.6%
11
41.5%
58.5%
12
48.3%
51.7%
13
69.1%
30.9%
14
76.9%
23.1%
15
43.2%
56.8%
16
39.1%
54.8%
17
60.3%
39.7%
18
36.0%
64.0%

回到馬來西亞。 Malapportion (人口/議席比例失衡)、First past the post (單議席單票制)、Gerrymandering (政治操控選區劃界) 三者加乘的結果是執政黨在 Sabah 和 Sarawak 等地贏得90萬票,也能比反對派在 Selangor 的100萬票換來更多議席。

但採用比例代表制的話這種不公平性會大打折扣。如果馬來西亞採用新議席分配 + 比例代表制呢?

State / Territory
Seats
BN (gov)
PR (opp)
Selangor
44
17
27
Johor
26
14
12
Sabah
25
15
10
Sarawak
19
12
7
Perak
18
8
10
Kedah
15
7
Kuala Lumpur
13
5
8
Penang
12
4
8
Kelantan
12
5
7
Pahang
12
7
5
Terengganu
8
4
4
Negeri Sembilan
8
4
4
Melacca
6
3
3
Perlis
2
1
1
Labuan
1
1
0
Putrajaya
1
1
0
Total
222
109
113

做到這一步,才能讓反對派以4席的些微差距勝過執政黨。

順帶一提,如果用現有議席分配 + 比例代表制,反對派也是贏不了,雖然差距會拉近。

State / Territory
Seats
BN (gov)
PR (opp)
Selangor
22
13 
Johor
26
14
12
Sabah
25
15
10
Sarawak
31
19
12
Perak
24
11
13
Kedah
15
8
7
Kuala Lumpur
11
4
7
Penang
13
9
Kelantan
14
6
8
Pahang
14
8
6
Terengganu
8
4
4
Negeri Sembilan
8
4
4
Melacca
6
3
3
Perlis
3
2
1
Labuan
1
1
0
Putrajaya
1
1
0
Total
222
113
109

那在現有選制下,反對派就沒有勝出的機會嗎?還是有,只是要用人海戰術,也就是贏取更多的票,才有機會蓋過選制上的劣勢。

上次選舉中,執政黨有16個贏了的選區是得票率不足50%,還有25個選區是50.0%至55.0%得票,跟反對派的差距不大。筆者粗略計過,如果所有選區都一致地有5%票從執政黨倒向反對派,那會有至少30個議席易手,反對派就能勝過執政黨。

但正如筆者開頭講的,這需要執政黨在鄉郊、基層、馬來人等票倉的支持率大跌才能做到。而且反對派能否繼續合作亦有疑問。所以我說能否推倒政府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