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

為何美國法官任命這麼政治化

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news/%E6%96%B0%E8%81%9E/%E8%A7%80%E5%AF%9F%E7%82%BA%E4%BD%95%E7%BE%8E%E5%9C%8B%E6%B3%95%E5%AE%98%E4%BB%BB%E5%91%BD-%E9%80%99%E9%BA%BC%E6%94%BF%E6%B2%BB%E5%8C%96-146256


獲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出任最高法院法官的卡瓦諾,經過一輪爭議後終於上任。美國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向來都會伴隨不少爭議,但今次的較平常大,不但有民眾到首都華盛頓上街示威,甚至有人在國會審核卡瓦諾時在旁聽席叫囂。而最終參議院是以50票贊成48票反對通過人選,這是近70年來最低票的法官,以得票率計更是美國史上第二低。為何今次法官任命這麼大爭議?

首先我們要明白美國最高法院在政策形成方面的重要性。制訂政策不是政府或議會的工作嗎?關法院何事?這是因為美國在講求權力制衡的原則下,通過政策需要總統、參議院、眾議院三者支持,缺一不可,令具爭議的政策只要在其中一關失敗就宣告死亡。此時,不服氣的民間團體就會以司法覆核尋求最高法院支持,逼政府和議會做事。無論黑人平權、墮胎合法化、同性婚姻、選舉經費管制等多方面政策,都是最高法院釋法後議會和政府才做事。因此,最高法院的法官有甚麼政治傾向,就為司法覆核成功與否提供重要線索了。

法官如此政治化,可以嗎?某程度上這是傳統。美國從立國開始,具法律背景人士從政已是常態,加上法官任命需要議會通過,法官政治化並非罕見,美國第27任總統塔虎脫更在卸任後當上最高法院法官。相比當年,現在法官和政客已是分開了兩條較清楚的 career path,但因法官對政策形成的重要,議會審核法官人選時仍然難免會政治化。

同時,美國有一派法官認為釋法不只是按立法原意詮釋,還要考慮時代進步及社會責任。例如美國立國時很明顯沒有保障黑人的打算 (不少建國元勳持有黑奴),同性婚姻問題更是近年才出現,但這一派的法官認為要適應時代需要,最終還是宣布了同性婚姻合憲。法官本身對政策有傾向,及他們樂於在釋法時採取這立場,亦令法官任命政治化。

還有,最高法院法官是終身制,他們一日不去世或主動退休都可以一路做下去,例如現時最老的一位最高法院法官金斯伯格已經85歲都不退休,一次任命可能影響未來十幾廿年的最高法院人事構成,都令審議人選時要更小心。近年的總統都傾向提名較年輕,例如50多歲的法官,一上任隨時可做二三十年,卡瓦諾現時也才53歲。

但今次卡瓦諾任命特別具爭議,還有三個原因。一是被卡瓦諾取代的前法官肯尼迪,本來被視為關鍵一票。儘管肯尼迪在多數個案中傾向保守派立場,他有時亦會支持自由派立場,而他以外的8人 (最高法院共有9位法官) 剛好是4人保守派4人自由派,肯尼迪立場搖擺就令最高法院不會特別傾向其中一方。不過卡瓦諾被視為堅定的保守派,由他取代肯尼迪將打破平衡令最高法院大幅傾向保守派,因此保守派政客硬推他,自由派則反對。

二是品格問題。卡瓦諾被指年輕時曾侵犯女性,而現在正值女權運動 Me Too 在美國流行之際,令大量女性反對他。他在參議院聽證會上雖然堅定否認指控,但他表現奇怪,一時大怒一哭,又多次迴避問題,都令反對者有理由指責他不適合當最高法院法官。

三是今次爭議已成各方政治角力之場地,無人肯退。其實立場保守的下級法官大有人在,特朗普大可以換個品格較正常的人選,可是他的個性就是不肯退,共和黨整體亦不想被視為軟弱,令他們執意推卡瓦諾。這也關係到下月的美國中期選舉。今次中期選舉會改選參議院三分一議席,整個眾議院,還有多個州長和州議會。由於特朗普民望偏低,多個分析都指眾議院有機會由共和黨多數變成民主黨多數,參議院亦有一定機會易手,令今次法官任命更加成為戰場,共和黨人不敢令支持者失望,民主黨亦加緊攻擊順便為選舉造勢。

最後,今次爭議不一定就此告終。民主黨人勢必以今次為例,說明重奪國會控制權的重要性,催促支持者出來投票,共和黨人亦要反擊,令事件變成選舉議題之一。而法官任命越政治化,人選越被質疑有品格問題,最高法院越被視為並非政治中立,長遠來說都可能影響民眾對最高法院甚至司法制度的信心,對美國民主制度來說是壞事。贏了場交輸了場仗,黨利大於國益,大概就是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