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5日

在野黨混亂有利安倍

文章已在 am730 刊出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37400



「安倍經濟學」失靈,日本陷入經濟衰退,加上閣員接連爆出醜聞,安倍晉三民望持續下跌,他卻在此時宣布提前大選。面對連串打擊,按常理應該會怕輸掉選舉才對,為何安倍偏要在此時大選?這是因為在野黨的形勢比安倍更不妙,令他有信心以現時的民望也足以勝出。

自民黨現在能贏是怎麼計出來的呢?首先,日本眾議院六成議席是採用單議席單票制,對大黨有利 (其餘議席採用比例代表制)。自民黨即使本身民望不高,只要高過晒其他對手,再跟盟友公明黨配票 (通稱「自公聯盟」),就足以取得大量議席。看回上一屆大選,自公聯盟在單單議席方面的總得票率其實只有44%,幾個敵對政黨的票加起來超過五成,但後者互鬥分散票源,每個黨只拿到一至兩成票,就令他們無法勝過自公聯盟。自公聯盟在上次選舉中取得八成幾的單單議席,非自公的幾個黨只拿到不足兩成。計入比例議席,自公聯盟共得全個國會68%議席。

現時日本傳媒對政局有兩個常用辭彙,分別是「一強多弱」和「野黨再編」,後者指的是如何整合在野黨一起挑戰自民黨。只要在野黨繼續分裂,自公聯盟就可以大安旨意地勝選,而這正是安倍在民望下滑中仍然夠膽提前大選的緣故。

在野黨有多分裂呢?上一屆選舉時,非自公的政黨包括:當時是執政黨的民主黨、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和大阪市長橋下徹共同領導的維新會、其他小黨如大家的黨、未來黨、共產黨、社民黨等。而過去兩年,野黨再編都無實質進展。

民主黨落敗後,前首相野田佳彥退任黨魁,改由海江田萬里領導,但他未能令民主黨民望恢復過來,黨內不少人亦不服他。維新會方面,正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石原慎太郎和橋下徹兩位極具野心的人物,只是為選舉合作,選完很快就分裂,其中石原派支持安倍的右傾政策,組成次世代黨,橋下派則自組新的維新黨。大家的黨就成為民主黨和維新黨的爭奪對象,有成員跳槽到維新黨,亦有成員打算跳到民主黨。未來黨改了名做生活黨,但沒甚麼人再提。社民黨也是冇影。共產黨反而比較突出,他旗幟鮮明地反對安倍的政策,反對修憲、反對加稅、堅持廢除核能,吸引了一些不滿政府的選民。

隨著安倍宣布提前選舉,野黨再編的討論再次湧現。大家的黨預料近日會宣布解黨 (*),多數成員會併入民主黨。民主黨亦和維新黨嘗試協調參選人數,免得再互搶票源。即使如此,多數評論都不認為這種程度的野黨再編足以對自民黨構成威脅。總之,日本講了野黨再編足足兩年都仍然是山頭多多,亂到連日本人自己都快要跟不上最新發展,令自民黨能擺出一副捨我其誰的姿態,仍有信心能贏。加上安倍已同時宣布順應民意押後下一輪加稅,可能也能短暫地提高民望,有助選情。
(* 按:因排板關係文章遲了幾日刊出,大家的黨經已宣布解黨)

最後是時機的問題。日本眾議院任期是四年一屆,上次選舉是2012年,最遲2016年一定要再選過。對安倍和自民黨來說,他們是沒有把握到時民望能夠回升,亦沒有把握到時選舉一定能贏,但如果提前下個月就大選,再下次選舉就可以延至2018年。平衡風險之下,趁現在仍然能贏就大選比較有利,至少可以確保能執政到2018年,爭取更多時間推行改革。另外,下一輪加稅押後至2017年,如果2018年才再次舉行大選,也夠時間消化加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今次贏了是否就代表安倍地位穩固呢?也不然。今次勝選,穩固的只會是自民黨作為最大黨的地位。萬一選舉後安倍民望繼續下跌,他仍然有機會在黨內被推倒,畢竟自民黨內有很多次突然更換首相的往績,所以安倍在選舉過後仍然要想辦法提高民望。

有評論認為安倍會在外交上更加右傾,以爭取支持,但筆者並不認為這樣做會有用。安倍民望下跌的原因,就是他搞錯政府施政重點,大部份民眾最關心的經濟他搞不好,拜靖國和推修憲這些只有一部份民眾關心的事他卻猛出力。早前看一些日本民調,有七成人反對短期內再增加消售稅,更有近八成人感受不到安倍經濟學有為自己帶來好處。如何推行經濟改革,改善經濟,才應該是安倍未來施政的重點。所以安倍今次提前大選,主打的應該是跟隨民意押後下一輪加稅。如果他只顧著再搞些激怒中韓的小動作,對日本經濟和自己的地位都無好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