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34736
特首梁振英兩星期前接受外媒訪問,發表了「萬四蚊論」:如果選舉是數人頭,政府勢必向收入低於1800美元 (約等於14000港元,收入中位數) 的一半人傾斜,走向福利社會,因此要有提委會確保商界參與。這番言論的荒謬之處很多人已經談過,主要是它涉嫌歧視窮人,認為政治權利不應人人平等 (梁期後否認)。這固然是正確的,但筆者還想從現實政治操作的角度分析這番話為何錯得離譜。
數人頭令人多一方贏?
「數人頭會令人多一方贏」,這個邏輯似乎很正路,但現實中我們很難將選民做簡單的二元分化。福利只是政府其中一方面的政策,還有經濟、教育、環保、治安、移民、國防、外交等,以及候選人的個人能力,是選民會考慮,而這些都不是看選民的收入水平就能知道其立場的。除了收入,選民的年齡、性別、教育、職業、宗教、種族等都可以影響其政治取向。
例如,為何結論一定是「窮人多過有錢人,普選勢必向窮人傾斜」,而不可以是:「香港女性多過男性,普選會傾斜女性」,「香港年長者多過80後,普選對80後不公平」,「香港非耶教徒多過耶教徒,提委會要保障耶教徒」......
所以我們不可能隨便畫一條線,就說選民是分成兩派,某一派一定贏這麼簡單。不然世界各地的選舉應該一模一樣,每個地方有一個高福利黨和一個低福利黨,人們全投高福利黨,完。現實中選民會從多角度考慮,不斷改變主意,產生所謂游離票或搖擺票。低收入就一定支持某些政策,高收入就一定支持另一些政策,這樣的事是不存在的。例如80年代的英國,派開福利的工黨不得民心,民眾反而支持削福利的戴卓爾夫人,讓她贏了三次選舉和當了11年首相。
提委會篩選真的有用?
我們暫且退n步,假設萬四蚊論是對的,大多數人是支持福利,普選會選出撐福利者好了,這是否就代表篩選是個好主意?如果民意一直支持福利,而政府堅持不推福利,不就代表政府是注定跟民意有落差?這樣的制度是否注定產生一些低民望的政府?怎麼行得通?我們亦不可排除有候選人在獲得提名後,立即180度轉身,打倒昨日的我,為了爭選票而將政綱改到全部是福利政策。畢竟福利一定贏,而提委會沒有機制取消其決定,候選人取得提名後「過了海就是神仙」,為了贏怎會不改?篩選肯定有用?當然,我們同樣不可排除有人當選特首後又180度轉身偏幫商界。有人在選舉前向工聯會、社福界、體育界、宗教界拉票,現在又提萬四蚊論、體育界宗教界沒貢獻,就是最好示範啦......
要確保商界參與?
更根本的問題,是商界是否需要保障。商界人數不多,卻絕不是弱勢社群。他們不會被歧視,相反是備受資本主義價值觀吹捧,生活離地也無憂,即使人數少,還是能有龐大社會影響力,能直通天廷。我們會見到習總親自接見富豪,然後官媒點名指示他們反佔中、挺薑蓉、撐私煙,卻不會見到國家主席接見小明、陳大文、牛頭角順嫂。
建制派常說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所以要保障商界。我就未聽聞過最維護資本主義的美國有功能組別,有金融界、石油界、槍械界、藥廠界、科技界、猶太人界......的議席,但這些界別的利益都非常受普選選出的政客保護。
要玩政治玩選舉,需要的是錢。有錢人票數少錢卻多,可以以此影響政客立場。今屆美國國會選舉,單是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個參議院議席,分析估計各方為爭奪這一席就投入了逾1億美金。一個議席花1億美金,這些金主還真肯花錢。
可是如果金主的利益跟大眾利益有衝突,政客聽金主的話不怕得失選民嗎?有政治經濟學者就從集體行動理論分析為何政客有時會寧願聽少數派的意見。例如猶太人團體會游說議員支持以色列,用美國納稅人的錢資助以色列大量金錢和軍火,這對一般選民來說是可能是浪費公帑,但以色列問題並非他們投票時的主要考慮,於是對議員來說,支持以色列可以得到猶太人選票和政治獻金之餘,又不會流失多少選票,反而不支持以色列的話損失更大。所以即使美國猶太人人數不多 (總人口的2%),仍然可以發揮巨大影響力。
商界如果真要維護他們的利益,可以出錢出口,像股神巴菲特就經常發表政見,甚至親自參政,像前紐約市長彭博,何需外人保護?要有回報就要先有付出,這是常識吧。只怕有些人總是想攞著數攞到盡,既想利用制度謀取利益,又不肯有任何付出。明明功能組別是幫住他們,功能組別被人攻擊時他們卻不會幫手撐,只會求阿爺出招,搞到連阿爺都終於發火,心想次次都是你做精人我做笨人?下令官媒點名他們快點出口,別再想吃免費午餐。
最後,香港早前爆發「黑金」傳聞,據報某傳媒大亨出幾千萬給泛民政客分,我有兩點想法。首先我們得看這些獻金到底是否合法。如果沒違法,一邊說要商界參與,一邊又不許商人捐獻,想點?二來看看美國一個議席就可以燒幾億,香港幾千萬卻可以買起三分一個立法會,真是 "cheap" 到爆。香港政治這麼抵玩 ,商界就不要這麼孤寒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