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

英國公投問題出在哪

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26230


之前英國脫歐公投結束,一些評論員立即跳出來說證明公投不是好東西,讓人民決定是不會有好結果。公投就一定被民粹劫持,或者不民主就一定不民粹嗎?早幾個月瑞士那個超民粹的全民派錢建議就在公投中被77%對23%壓倒性否決。公投如何舉行,背後也有學問。

第一個重點是公投是否跟政治考慮捆綁上。今次英國公投是由首相卡梅倫基於政治考慮提出:他怕黨內疑歐派搞分裂影響自己連任,承諾連任成功就會搞脫歐公投,以為可以穩定軍心,但其他人有更多政治盤算。公投開始後,過去從未表明疑歐立場的倫敦市長約翰遜和司法大臣高文浩,突然宣布支持脫歐,因為他們想藉機推倒卡梅倫自己做首相,更不惜講出明知不正確的資訊誤導選民。留歐陣營方面,工黨黨魁科爾賓對歐盟無甚好感,部分黨員亦認為沒必要出手幫卡梅倫,蘇格蘭人則認為英國脫歐引發混亂有利藉機再搞蘇獨,都未有出盡全力撐留歐。各方都將政治考慮排先,最終賠上國家前途。

又講一個意大利的例子。意大利預定10月就政改方案舉行公投,該方案由總理倫齊提出,今年4月獲國會通過。當初民調顯示是較多人支持政改的,但當屬於執政黨的上議院議長宣布將反對派拉布用的8000萬條修訂一次過剪掉,反對派立即起哄,炮轟執政黨粗暴硬推法案,又批倫齊變成獨裁者墨索里尼,民調中反對政改的比例立即彈升。倫齊又說,政改方案是他的最大政績,如果被人民否決他將會辭職,這講法卻造成反效果,因為他的民望近期正在下跌,反對派勢必會將政改公投塑造成變相公投,透過否決政改趕倫齊下台。於是,即使政改方案內容沒變過,反對政改的比率卻不斷上升。

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公投背後太多政治考慮絕非好事,尤其當公投跟政府捆綁起來的時候,政黨和政客的立場會受政治盤算影響,民眾亦有機會誤將公投當成宣洩對政府不滿的機會,不會客觀分析正反利弊。

那兩者是否一定會捆綁著的呢?不是。有些國家的公投是由民間啟動,例如收集一定數目簽名,那就不用跟政治考慮捆綁。前述的瑞士全民派錢公投就是民間團體發起,政黨和選民都能以較客觀的角度分析,最終以大比數否決全民派錢。而且瑞士公投次數多,一年起碼有十幾次,多到每季都要指定一個公投日讓民眾一次過表決,正因經常有得投,民眾能以較成熟的態度看待,習慣參與討論不同議題,亦不用將對政府的不滿發洩在公投上。

第二個重點是公投有甚麼選項。雖然今次英國公投重點是脫歐,但在缺乏具體方案之下,脫歐有何實際影響其實是口同鼻拗。公投結束後大家才發現,原來脫歐派政客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的!一些留歐派人士就說,應該在有確實方案後讓民眾再投一次,確認是否要以該種形式脫歐。這聽起來是輸打贏要,但並非全無道理,因為選項不同的確是有差別的。

繼續拿瑞士做例子好了。由於該國多間銀行在金融海嘯蝕到乜之下仍然向高層派巨額花紅,該國民眾在2013年3月以68%大比數支持限制公司高層薪金不可以太高。但同年11月,當有人提出具體方案付諸公投,要求公司高層薪金不可超出基層的12倍,則被65%人投反對否決。次年2月,瑞士以50.3%對49.7%的些微差距支持限制來自歐盟移民,之後11月再次公投,是否將全部移民數目限制為人口的0.2%,又以74%對26%的大差距否決。

這些例子可以看到,只是就著一個大致方向作表決,跟就著一些具體方案作表決,是真的不同的。選民絕對可以支持某個方向,到有具體方案時又不滿方案並予以否決。很多英國民眾投脫歐,是因為脫歐派政客說歐盟不可以沒了英國,歐盟最後一定妥協。但如果展開談判後歐盟真的不妥協呢?要跟歐盟做生意一定要接受歐盟國民自由出入呢?或者繼續受大量條款限制呢?然後蘇格蘭真的搞獨立呢?民眾仍然會投脫歐嗎?即使只有幾個%的人轉態,從脫歐變留歐,都足以改變公投結果。

今次公投只有留歐和脫歐兩個選項,也是將事情過度簡單化和兩極化,其實公投不一定要這樣。例如瑞典1980年曾經就關閉核電廠進行公投,有三個選項,都是關廠的,但立即關還是遲些關,是否因此開發其他能源,就有不同組合。今年的紐西蘭改國旗公投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招募新國旗候補,第二階段是公投決定哪一個新設計最好,第三階段是決定採用最好的新設計還是沿用舊設計。

政府亦有機會透過提出甚麼方案影響民眾投票取向。民調說支持乜乜乜,政府不想做,就推一些市民不可能接受的方案出來嚇人,又用拖字訣搞些超長的諮詢,又說社會未有共識云云,消耗民間支持者的氣勢,最後一事無成。不只公投,平日政府推政策也可以這樣。例如香港政府搞全民退保,提出兩個方案都被鬧爆,一個人人都派被批評花費太大,另一個資產審查8萬元被批評太孤寒,結果兩個方案都沒人支持,全民退保就不用做了,不就是這樣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