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

關於選舉的幾點

這幾天其實沒甚麼心機寫長文,但選舉臨近有些 point 不寫又怕錯過了,唯有逼自己的起心肝寫完吧。

沒有完美的候選人

先講講我自己會投票甚麼人。很多人說自己是看政綱和論壇表現才決定,我個人是不太信這一套的。跟很多人講話,不難發現大家其實沒仔細看完政綱和論壇,通常都講不出詳細內容,較多是憑整體印象決定。我亦不太信有人在仔細看完政綱和論壇後能夠決定,因為大部分候選人的政綱都是老生常談,無突出之處,論壇表現亦算不上好。

但憑感覺投票是正常的。筆者以前讀書,有老師講過,從 cost benefit 的 rational approach 來看,投票是一個不理性的行為。一來你投的一票能影響選舉結果的機會是微乎其微,二來你無法確定候選人當選後是否能落實政綱或表現令你滿意,所以你投票當下能從中確實取得的 benefit 是近乎零,但投票花你幾分鐘的 cost 是確實存在。唯一解釋,是投票時的滿足感作為 benefit 蓋過了 cost。所以某程度上,投票的確是一件講感覺的事。

事實是憑政綱選擇候選人也是很難的。社會上存在著無數多的政策決定,不可能有候選人能在所有決定上都跟你一致,候選人的政綱一定某種面向大眾的公約數。於是你一定只能從眾多跟你意見不同的候選人中選相對接近的一位。但政策決定太多,重要性亦不同,還可能會有在選舉後才冒出的新議題,所以實際上是不可能單憑政綱決定。

講到底,投票是你是否信得過一位候選人,即所謂信任一票。無論他的政綱寫到幾天花龍鳳,口才和知識多廣博,只要你無法相信那個人,你是不會投票給他的。

投你信得過的人

在我來說,我會投一位我相信會在重要時刻堅守香港的民主、自由和法治的人。只要我對那位候選人有一點懷疑,他的政綱和演說和履歷再漂亮,我都絕對不會投那個人。沒錯,這某程度上是立場先行,但我認為這是解釋得過去的,畢竟現在的香港,還有比民主自由法治面臨破壞更重大的事情嗎?

有些人說某些年輕候選人口才不好,知識水平不高,論述能力不足,社會歷練不夠云云。口才好,知識多,有社會經驗的人,如果他是投共的,要他何用?事實是很多這樣的人,樂做中共爪牙,擘大眼講大話,破壞香港。每天打開電視新聞,梁振英、林鄭、羅范、李國章、范徐......幾多所謂社會精英,還有些是宣誓效忠英女王過的,自甘墮落。所以即使年輕候選人有其他缺點,只要他是面對政府逼害都不會退縮,單憑這一點,我就可以投他信任一票。

何況人是會進步的。有政治觸覺的人,只要開了竅,進步可以很快。相反沒有觸覺和開竅的人,進入議會多久,在政界打滾多久,有幾多社會歷練云云,都可以是水平超低。不妨考慮給年輕候選人一個機會嘗試。

時代因素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對選民來說,四年投一次票是很小的事,但對全身投入政治的年輕候選人來說,花人生中的四年等待下一次機會,是很漫長的。有些人如果今次得不到市民支持,沒人知道他們能在沒有政治薪水的情況下捱多久繼續從政,說不定會曇花一現四年內消失。如果你想四年後再見到他們,要給他們一個撐下去的理由。

又,如果這些年輕候選人全軍覆沒,會發出甚麼訊息呢?年輕人不應該參政?老人繼續做才是最穩陣?那香港政壇如何能更替呢?這是我們今次投票時也要考慮的時代因素。

策略性投票

如果你覺得同時有幾個候選人是你可相信的,那你仍需要選擇最後是投給誰。策略性投票,是一個考慮。

講到配票,很多人有「含淚投票」的印象,但我想我們不需要這麼負面。我已經講了,有個前提是「同時有幾個候選人是你可相信的」,或者退而求其次,是「同時有幾個候選人是你可接受的」,我才會叫你考慮策略性投票。如果你只有一位候選人是可相信或可接受的,我講再多都說服不到你。但如果你的確是心大心細,不妨考慮一下。

始終選舉的目的是贏議席,在議會盡量發揮影響力。當然很遺憾地,在香港K型的制度下,非親中者能在議會中發揮的影響力有限,但這不代表甚麼都做不到。阻止一些事發生,如拉布拉倒惡法,某程度上已經是做了一些事。而民調均顯示民主派加本土派的支持者,只要投票策略得當,的確是可以取得更多議席。放棄全無機會當選,集中到有勝算的人身上,盡量以同樣數量的選票贏取最多議席,是為策略性投票。

當然很多人會說泛民依樣拉不倒,拉不倒果樣,配票有何用。但拉布的確是在很多因素配合下才能奏效,如果主席堅持剪布,像吳那星和陳乜波那樣厚顏無恥 (後者已經自動當選),你做甚麼都沒用。面對這些無恥者,我想那些所謂更激的人的掟東西、衝主席台等建議亦不見得有用。

焦土不可行

而即使你不相信議會工作,贏議席都有其效用,因為議會內和外是可以相配合的。尤其是當選議員能帶來薪水,帶來資源,只要調配適當,是能夠間接幫助議會外的工作。這是進入議會的另一種目的。也跟上面提過的讓年輕人繼續有動力從政相關。

有一說法是「焦土戰術」,立法會輸了也不是大事,港共將香港破壞到一個地步,人們就會起來反抗。但到底專制政權將社會破壞到甚麼程度人民才會反抗,我們無法知道。中國接連出現大飢荒和文革,人民都沒有推翻共產黨;德國和日本在二戰中傷亡慘重,人民亦基本上沒有反抗政府:赤柬屠殺了四分一國民,也是靠越南軍隊才打敗之。

所以我是不相信所謂焦土,一來我很懷疑香港有多少人真的會搞革命,二來即使有,之前一段的破壞都可能是不可彌補的。在仍有能力守住立法會的情況下,我們都應該盡量守住。

2016年8月24日

英國公投問題出在哪

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26230


之前英國脫歐公投結束,一些評論員立即跳出來說證明公投不是好東西,讓人民決定是不會有好結果。公投就一定被民粹劫持,或者不民主就一定不民粹嗎?早幾個月瑞士那個超民粹的全民派錢建議就在公投中被77%對23%壓倒性否決。公投如何舉行,背後也有學問。

第一個重點是公投是否跟政治考慮捆綁上。今次英國公投是由首相卡梅倫基於政治考慮提出:他怕黨內疑歐派搞分裂影響自己連任,承諾連任成功就會搞脫歐公投,以為可以穩定軍心,但其他人有更多政治盤算。公投開始後,過去從未表明疑歐立場的倫敦市長約翰遜和司法大臣高文浩,突然宣布支持脫歐,因為他們想藉機推倒卡梅倫自己做首相,更不惜講出明知不正確的資訊誤導選民。留歐陣營方面,工黨黨魁科爾賓對歐盟無甚好感,部分黨員亦認為沒必要出手幫卡梅倫,蘇格蘭人則認為英國脫歐引發混亂有利藉機再搞蘇獨,都未有出盡全力撐留歐。各方都將政治考慮排先,最終賠上國家前途。

又講一個意大利的例子。意大利預定10月就政改方案舉行公投,該方案由總理倫齊提出,今年4月獲國會通過。當初民調顯示是較多人支持政改的,但當屬於執政黨的上議院議長宣布將反對派拉布用的8000萬條修訂一次過剪掉,反對派立即起哄,炮轟執政黨粗暴硬推法案,又批倫齊變成獨裁者墨索里尼,民調中反對政改的比例立即彈升。倫齊又說,政改方案是他的最大政績,如果被人民否決他將會辭職,這講法卻造成反效果,因為他的民望近期正在下跌,反對派勢必會將政改公投塑造成變相公投,透過否決政改趕倫齊下台。於是,即使政改方案內容沒變過,反對政改的比率卻不斷上升。

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公投背後太多政治考慮絕非好事,尤其當公投跟政府捆綁起來的時候,政黨和政客的立場會受政治盤算影響,民眾亦有機會誤將公投當成宣洩對政府不滿的機會,不會客觀分析正反利弊。

那兩者是否一定會捆綁著的呢?不是。有些國家的公投是由民間啟動,例如收集一定數目簽名,那就不用跟政治考慮捆綁。前述的瑞士全民派錢公投就是民間團體發起,政黨和選民都能以較客觀的角度分析,最終以大比數否決全民派錢。而且瑞士公投次數多,一年起碼有十幾次,多到每季都要指定一個公投日讓民眾一次過表決,正因經常有得投,民眾能以較成熟的態度看待,習慣參與討論不同議題,亦不用將對政府的不滿發洩在公投上。

第二個重點是公投有甚麼選項。雖然今次英國公投重點是脫歐,但在缺乏具體方案之下,脫歐有何實際影響其實是口同鼻拗。公投結束後大家才發現,原來脫歐派政客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的!一些留歐派人士就說,應該在有確實方案後讓民眾再投一次,確認是否要以該種形式脫歐。這聽起來是輸打贏要,但並非全無道理,因為選項不同的確是有差別的。

繼續拿瑞士做例子好了。由於該國多間銀行在金融海嘯蝕到乜之下仍然向高層派巨額花紅,該國民眾在2013年3月以68%大比數支持限制公司高層薪金不可以太高。但同年11月,當有人提出具體方案付諸公投,要求公司高層薪金不可超出基層的12倍,則被65%人投反對否決。次年2月,瑞士以50.3%對49.7%的些微差距支持限制來自歐盟移民,之後11月再次公投,是否將全部移民數目限制為人口的0.2%,又以74%對26%的大差距否決。

這些例子可以看到,只是就著一個大致方向作表決,跟就著一些具體方案作表決,是真的不同的。選民絕對可以支持某個方向,到有具體方案時又不滿方案並予以否決。很多英國民眾投脫歐,是因為脫歐派政客說歐盟不可以沒了英國,歐盟最後一定妥協。但如果展開談判後歐盟真的不妥協呢?要跟歐盟做生意一定要接受歐盟國民自由出入呢?或者繼續受大量條款限制呢?然後蘇格蘭真的搞獨立呢?民眾仍然會投脫歐嗎?即使只有幾個%的人轉態,從脫歐變留歐,都足以改變公投結果。

今次公投只有留歐和脫歐兩個選項,也是將事情過度簡單化和兩極化,其實公投不一定要這樣。例如瑞典1980年曾經就關閉核電廠進行公投,有三個選項,都是關廠的,但立即關還是遲些關,是否因此開發其他能源,就有不同組合。今年的紐西蘭改國旗公投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招募新國旗候補,第二階段是公投決定哪一個新設計最好,第三階段是決定採用最好的新設計還是沿用舊設計。

政府亦有機會透過提出甚麼方案影響民眾投票取向。民調說支持乜乜乜,政府不想做,就推一些市民不可能接受的方案出來嚇人,又用拖字訣搞些超長的諮詢,又說社會未有共識云云,消耗民間支持者的氣勢,最後一事無成。不只公投,平日政府推政策也可以這樣。例如香港政府搞全民退保,提出兩個方案都被鬧爆,一個人人都派被批評花費太大,另一個資產審查8萬元被批評太孤寒,結果兩個方案都沒人支持,全民退保就不用做了,不就是這樣嗎?

2016年8月16日

我不是我

立法會和特首選舉臨近,劣質的親中派人士「甩轆」一幕又一幕,笑話一浪接一浪,令市民目不暇給。昨日有林鄭司長「擘大眼講大話」講「我不是我」,而工聯會郭乜強不知道李克強是誰 (有線訪問),今日則有袁國強KO梁振英,以及工聯會亡國乜比支聯會梁咩忠更不認識基本法 (明報報道)。

其實林鄭說「我不是我」,我是完全明白的,因為跟中共搵食的多是沒有自我,黨說甚麼就甚麼之輩。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哪裡有錢就向哪邊靠,有奶便是娘,港英時代就宣誓效忠英女王,回歸中國就忽然嘴上愛國愛黨,手上就繼續拿著外國護照和家人住外國的商界專業人士。據說中共將會出新規定,人大政協不可持外國護照和家人住外國,恐怕香港十個人大政協中起碼九個會被「搣柴」。

第二種是自港英時代已經愛國的傳統土共,但那個年代的精英怎會不跟港英搵食而跟中共搵食呢?所以土共多是基層出身,沒怎麼讀過書,水平好聽一點叫做比較平庸的人。即使有異數者如曾鈺成,他們在黨內打滾多年,已經黨性大過人性,上頭一吹雞就不會管自我。
有線電視畫面
明報報道
正因「我不是我」,黨大於我,他們甘於做扯線公仔,無需有半點內涵和墨水,也能當上高薪厚職。於是就有水平低到連自己大老闆李克強的樣子都不認得 (還承認自己不太認得7位「政治委員會」成員) (正是「阿媽都唔認得」),和比支聯會成員更不認識基本法的人,都能當上立法會議員。

(他們亦大可以抗辯說,自己當年宣誓效忠英女王時「我不是我」,所以效忠英女王跟效忠中共是沒有矛盾的。或者,自己說擁護基本法時,「我不是我」,所以不識基本法跟擁護基本法也是沒有矛盾的。)

親中人士常常說反對者都是不認識國情和不認識基本法,但其實現實正好相反,很多人就是因為認識國情和基本法,才會反對中共干預香港。不然就是「擘大眼講大話」,反正賺夠之後隨時可以從櫃桶底拿出外國護照遠走高飛。

2016年8月13日

容乜乜暗撐香港成邦?



在某大台新界東選舉論壇上,新民黨的容乜乜引述「西方學者李伯特」講「共識政治」,估計是 Arend Lijphart 和他首先稱呼的 consensual democracy,我書架上正好有一本他寫的書。

Consensual Democracy 講的不單是減少社會分化令各方變得一樣意見,而是怎樣在社會多元分化之下協助達成共識,和而不同。這主要是靠政制。Lijphart 提出的重點包括:
1. 比例代表制:讓不同聲音都能進入體制,讓各方有公平機會發聲。

2. 多黨執政聯盟:承上,要讓不同聲音都進入政府,不能讓一黨獨大,將各方綁在一條船上,逼他們共同承擔責任和合作,重點是分享權力 power sharing。

3. 互相制衡:行政和立法要互相制衡,不能有一方獨大。施政要順利,當然需要雙方適時合作,但這是建基於平等的協商,不是行政逼立法通過。

4. 嚴謹憲法、司法獨立、司法覆核:承上,都是互相制衡,而且要保障少數派有反對的渠道。

5. 聯邦制:在不少國家,社會分化是源於民族、文化、語言等的差異。使用聯邦制能保障少數民族/文化/語言分子的權益,也能增加他們循制度解決紛爭的誘因。

再補充,與 consensual democracy 相對的是 majoritarian democracy,網上譯「多數決民主」(因為我是讀書時是用英文,中譯要靠網上找),即多數派 majority 可以全取權力的民主形式。具體一點就是兩黨制,永遠一黨執政一黨在野,執政黨夠票就可以無視少數派硬推政策的模式。

如果照搬「西方學者李伯特」的「共識政治」過來中國和香港,就要建立憲政民主、三權分立、多黨政治、聯邦制,香港可以成為大中華聯邦的其中一個參與國。不知容乜乜是否這個意思呢?

ps 筆者以前也寫過一篇講 Lijphart 和 consensual democracy 的,當時是因為聽到京官來港亂 up 24 時引用西方學者。不知容乜乜是否在學該京官?該篇文章講的更詳細,有興趣可看看:

讀書防止受騙:京官亂引西方學者
http://nonintellect.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2.html

2016年8月12日

從板塊角度看港大民調 III

 選舉臨近,公司工作都忙起上來,不過還是要 update 一下。相隔一星期的港大民調:

新界東 (9) 港大4/8公布

傳統民主派
楊岳橋  24 林卓廷 6 張超雄 5
= 35

新進民主派
鄭家富 6梁國雄 6 范國威 5
陳志全 2
= 19

本土派
(梁天琦 6) 梁頌恆 2 陳雲 2
梁金成 0
= 10

中間派 / 不明顯
方國珊 6 李梓敬 5 李偲嫣 3
麥嘉晉 1 廖添誠 0 陳玉娥 0
黃琛喻 0
= 15

建制派
葛珮帆 10 陳克勤 5 鄧家彪 5
容海恩 3 侯志強 0
= 23
新界東 (9) 港大12/8公布

傳統民主派
楊岳橋  23 張超雄 6 林卓廷 5
= 34

新進民主派
范國威 7 陳志全 6 鄭家富 5
梁國雄 4
= 22

本土派
梁頌恆 5 陳雲 4 梁金成 1
= 10

中間派 / 不明顯
方國珊 8 李梓敬 3 李偲嫣 0
麥嘉晉 0 廖添誠 0 陳玉娥 0
黃琛喻 0
= 11

建制派
陳克勤 9 葛珮帆 8 容海恩 3
鄧家彪 2 侯志強 1
= 23
安全:楊岳橋  23
大機會:陳克勤 9 葛珮帆 8 方國珊 8  范國威  7 
有機會:陳志全 6 張超雄 6 林卓廷 5  鄭家富 5 梁頌恆 5  梁國雄 4  陳雲 4

各派變化不大。傳統泛民夠票3個入晒,但很難分得勻。新進民主派不可能4個入晒,必須放棄至少1人。本土派只夠入1個。建制方面,陳克勤 、 葛珮帆、方國珊其實都沒有很多多餘的票, 李梓敬、容海恩、鄧家彪只救到1人。

新界西 (9) 港大4/8公布

傳統民主派
李卓人 15 郭家麒  12 馮檢基  5
尹兆堅 4 黃潤達
= 39

新進民主派
朱凱迪 3 黃浩銘 1
= 4

本土派
鄭松泰 5 黃俊傑 3 (陳浩天 1)
 = 9

中間派 / 不明顯
周永勤 1 呂智恆 1 湯詠芝 0
張慧晶 0 高志輝 0
= 2

建制派
田北辰 24梁志祥 8 陳恒鑌 7  
麥美娟 6 何君堯 3 鄺官穩 0
= 48
新界西 (9) 港大12/8公布

傳統民主派
郭家麒  13 黃潤達李卓人 8
尹兆堅 6 馮檢基  6
= 41

新進民主派
黃浩銘 4 朱凱迪 1
= 5

本土派
黃俊傑 7 鄭松泰 3
 = 10

中間派 / 不明顯
呂智恆 2 周永勤 1 高志輝 1
湯詠芝 0 張慧晶 0
= 4

建制派
田北辰 19 梁志祥 5 陳恒鑌 5  
麥美娟 5 何君堯 5 鄺官穩 0
= 39
安全:田北辰 19 郭家麒 13
大機會:黃潤達李卓人 8  黃俊傑 7 
有機會:尹兆堅 6 馮檢基  6 梁志祥 5 陳恒鑌 5  麥美娟 5 何君堯 5  黃浩銘   4

建制的整體得票不知為何跌了不少,但只要分掉田二少的票,仍然可以多人同時當選。傳統民主派在分票分得完美的情況下可以5人入晒,但現實上目標為4人放棄1人,較為可取。本土派只夠票入1人。新進民主派恐怕難以跑出。

九龍東  (5港大4/8公布

傳統民主派
胡志偉  18譚文豪  14 胡穗珊 5
= 37

新進民主派
譚香文 7 譚得志 0
= 7

本土派
黃洋達 7 陳澤滔 3
= 10

中間派 / 不明顯
呂永基 2 高達斌 0
= 2

建制派
黃國健 18 謝偉俊 14 柯創盛 12
= 44
九龍東  (5港大12/8公布

傳統民主派
胡志偉  21 譚文豪  12 胡穗珊 3
= 36

新進民主派
譚得志 7 譚香文 1
= 8

本土派
黃洋達 9 陳澤滔 1
= 10

中間派 / 不明顯
呂永基 0 高達斌 0
= 0

建制派
黃國健 24 謝偉俊 14 柯創盛 7
= 45
安全:黃國健 24 胡志偉 21
大機會:謝偉俊 14 譚文豪  12
有機會:黃洋達 9 譚得志 7 柯創盛 7

本應是最穩定的選區出現變化,主要是黃國健吸了柯創盛 的票,令後者掉到黃洋達譚得志之後。不過只要建制派發動配票機器,柯創盛甚有機會反勝。

九龍西  (6港大4/8公布

傳統民主派
毛孟靜 15 黃碧雲 12 譚國僑 2
= 29

新進民主派
劉小麗吳文遠  0
= 2

本土派
黃毓民 16 游蕙禎  6
= 22

中間派 / 不明顯
狄志遠 3 何志光 2 朱韶洪 1
李泳漢 0 關新偉 0 林依麗 0
= 6

建制派
梁美芬 25 蔣麗芸 15
= 40
九龍西  (6港大12/8公布

傳統民主派
毛孟靜 14 黃碧雲 8 譚國僑 4
= 26

新進民主派
劉小麗 吳文遠  0
= 3

本土派
黃毓民 10 游蕙禎  8
= 18

中間派 / 不明顯
狄志遠 4 何志光 2 李泳漢 2
朱韶洪 1 關新偉 0 林依麗 0
= 9

建制派
梁美芬 24 蔣麗芸 21
= 45
安全:梁美芬 24 蔣麗芸 21  毛孟靜 14
大機會:黃毓民 10 黃碧雲 8 游蕙禎 8

戰況相差不遠,應該都是這六人的了。不過黃碧雲 游蕙禎仍需「補底」,避免建制名單上第二人跑出。

香港島  (6港大4/8公布

傳統民主派
陳淑莊  18 何秀蘭  7 許智峯 5
= 30

新進民主派
劉嘉鴻司馬文 2 羅冠聰
徐子見 1
= 6

本土派
鄭錦滿 3

中間派 / 不明顯
王維基 15 詹培忠 2 黃梓謙 2
沈志超 0
= 19

建制派
葉劉淑儀  25 張國鈞 8 郭偉強
= 40
香港島  (6港大12/8公布

傳統民主派
陳淑莊  14 何秀蘭  4 許智峯 2
= 20

新進民主派
羅冠聰 3 司馬文 2 徐子見
劉嘉鴻 0
= 7

本土派
鄭錦滿 6

中間派 / 不明顯
王維基 16 詹培忠 3 黃梓謙 1
沈志超 0
= 20

建制派
葉劉淑儀  31 張國鈞 10 郭偉強 6
= 47
安全:葉劉淑儀 31 王維基 16 陳淑莊 14
大機會:張國鈞 10
仍有機會:郭偉強 6 鄭錦滿 6  何秀蘭 4

民主派情況越趨嚴峻。現在不是票分不勻的問題,是本身不夠票,想分都分不到。必須想辦法從王維基身上搶票。
  
超區 (5港大4/8公布

傳統民主派
涂謹申  32 梁耀忠 12 鄺俊宇 6
 陳琬琛 4 何啟明 2
= 56

新進民主派
關永業  3

建制派
李慧琼 27 王國興 8 周浩鼎  6
= 41
超區 (5港大12/8公布

傳統民主派
涂謹申  33 梁耀忠 14 鄺俊宇 6
 陳琬琛 6 何啟明 1
= 60

新進民主派
關永業  3

建制派
李慧琼 24 王國興 9 周浩鼎  5
= 38
安全:涂謹申 33 李慧琼 24  梁耀忠 14
大機會:王國興 8

仍有機會:鄺俊宇 6 陳琬琛 6 周浩鼎 5

最後一席仍然勝負難料,李慧琼一定會配票給周浩鼎,但如果民主派能集中配給鄺俊宇或陳琬琛 其中一人,仍有機會勝過建制。

再多幾點。

雖然大家平日常常聽到人說老人政治,希望有新血入立法會,但整體上新人的表現都是不及舊人。尤其 demosisto 在七一中籌到最多錢,羅冠聰的支持度卻一直低迷。看來很多人雖然嘴上說「我支持新人架」或者「你出黎選我支持你架」,但他們是同時對很多新人這樣隨口講,當手上只能投一票的時候,他們的決定還是會傾向保守。新組織要打入立法會,比想像中困難。

其中一個因素是太多新人同時想搶入立法會。例如本土派基本上已成熱普城系 vs 民青系的情況。雖然他們嘴上說不搞大台、協調、合作云云,但這兩個派系本身就是由幾個更小的組織組成,根本就是在搞大台、協調、合作不是嗎?他們的票加起來在各區都有一成左右,是夠入立法會,但攬炒機會甚大。如果真的攬炒,到時還能口響講不搞合作甚麼嗎?但個人觀察是,這些本土派的人都很多圍爐、私怨、內鬥,合作機會確實不大。

最後是王維基。筆者一直認為他是個異數,因為他擺明是建制派,不會夠膽得罪中央,或在關鍵時刻企出來支持香港民主,卻吸走很多泛民的票,至少我見不少網上說支持他的人都是黃絲。個人估計這是因為他們將對港視的支持投射到王維基身上。但理性和細心地想,他的主打是反梁,泛民和本土個個都反梁的啦,為何偏要投他?還有,如果梁振英下年真的被中央炒魷,他進入立法會的意義不就失了嗎?所以我們終究是要看他對不同方面的整體政綱和立場。而他講到明不排除支持袋住先和廿三條。泛民支持者不可被港視和反梁的二葉蔽目。

當然還有個可能,就是港島中產多,真的會有一些人支持所謂中間派或第三道路。具體來說,就是會反政府,但不搞太激烈的抗爭,同時經濟政策偏右派的人。這的確是市場上的空隙。但在港島以外的地區還有沒有這個空隙,或者是否足夠選到個人入立法會呢?有點難說。

2016年8月4日

更新:港大立法會民調

獲多間傳媒贊助的港大民調今日出爐,且來分析一下。下表的左邊是三星期前「民主動力」贊助的民調,供各位作參考。

新界東 (9) 港大 14/7

傳統民主派
楊岳橋 21.6 張超雄 4.9 林卓廷 3.9
= 30.4

新進民主派
范國威 7.9 梁國雄 4.6 陳志全 3.1
= 15.6

本土派
梁天琦 10.3 陳雲 1.5
= 11.8

中間派 / 不明顯
李梓敬 10.4 方國珊 7.7
民主思路 0.5 新思維 0.1
= 18.7

建制派
葛珮帆 9.9 陳克勤 8.1
工聯會 3.2 新民黨 2.5
= 23.7
新界東 (9) 港大4/8

傳統民主派
楊岳橋  24 林卓廷 6 張超雄 5
= 35

新進民主派
鄭家富梁國雄 6 范國威 5
陳志全 2
= 19

本土派
(梁天琦 6) 梁頌恆 2 陳雲 2
梁金成 0
= 10

中間派 / 不明顯
方國珊 6 李梓敬 5 李偲嫣 3
麥嘉1 廖添誠 0 陳玉娥 0
黃琛喻 0
= 15

建制派
葛珮帆 10 陳克勤 5 鄧家彪 5
容海恩 3 侯志強 0
= 23
安全:楊岳橋 24 葛珮帆 10
大機會:林卓廷 6 鄭家富 6 梁國雄方國珊 6 張超雄 5 范國威李梓敬5 陳克勤 5 鄧家彪 5


有超多人都在當選邊緣,結果可以有很大變數,尤其是楊岳橋和梁天琦的票會否在此後轉到其他泛民/本土人身上,李偲嫣分走3%票亦可能影響建制派配票。

新界西 (9港大 14/7

傳統民主派
郭家麒  9.8  李卓人  9.3 馮檢基  5.7
 尹兆堅  4.1 黃潤達  2.9
= 31.8

新進民主派
黃浩銘  6.0 朱凱迪  2.1 譚凱邦  1.1
= 9.2

本土派
黃俊傑  5.1 鄭松泰  3.1 陳浩天 1.1
= 9.3

中間派 / 不明顯
周永勤  2.0  新思維  1.9
= 3.9

建制派
田北辰  18.0 +  麥美娟  7.7 陳恒鑌  6.8
梁志祥  6.0  民建聯  3.7 何君堯*  3.3
= 45.5
新界西 (9) 港大4/8

傳統民主派
李卓人 15 郭家麒  12 馮檢基  5
尹兆堅 4 黃潤達 3 
= 39

新進民主派
朱凱迪 3 黃浩銘 1
= 4

本土派
鄭松泰 5 黃俊傑 3 (陳浩天 1)
(中出羊子 0)
 = 9

中間派 / 不明顯
周永勤 1 呂智恆 1 湯詠芝 0
張慧晶 0 高志輝 0
= 2

建制派
田北辰 24 梁志祥 8 陳恒鑌 7  
麥美娟 6 何君堯 3 鄺官穩 0
= 48
安全:田北辰 24 李卓人 15 郭家麒 12 
大機會:梁志祥 8 陳恒鑌 7 麥美娟 6 馮檢基 5 鄭松泰
仍有機會:尹兆堅 4 黃潤達 3 朱凱迪 3 黃俊傑 3 何君堯 3

跟新東一樣,有超多人都在當選邊緣,變數很大。個人估計西環在見到田二少支持度這麼高之後會配走他的票,所以即使現在排他名單第二的人按理可以當選,該人最終當選的機會並不大。何君堯很大機會因此贏得最後一席。

九龍東  (5港大 14/7

傳統民主派
譚文豪  24.8  胡志偉  16.8  胡穗珊  0.9
= 42.5

新進民主派
譚得志  3.6  黎文洛  3.1
= 6.7

本土派
黃洋達  4.5  陳澤滔  2.1
= 6.6

建制派
民建聯  16.8  工聯會  13.6  謝偉俊  13.5
= 43.9
九龍東  (5港大 4/8

傳統民主派
胡志偉  18譚文豪  14 胡穗珊 5
= 37

新進民主派
譚香文 7 譚得志 0
= 7

本土派
黃洋達 7 陳澤滔 3
= 10

中間派 / 不明顯
呂永基 2 高達斌 0
= 2

建制派
黃國健 18 謝偉俊 14 柯創盛 12
= 44
安全:黃國健 18 胡志偉 18 譚文豪 14 謝偉俊 14  柯創盛 12 

其他候選人似乎不太可能追上,大局已定。

九龍西  (6港大 14/7

傳統民主派
毛孟靜  19.8  黃碧雲  13.9 譚國僑  5.4
= 39.1

新進民主派
劉小麗  1.8 吳文遠  1.1
= 2.9

本土派
黃毓民  11.0  游蕙禎  7.3
= 18.3

中間派 / 不明顯
民主思路 0.5 新思維  0.3
= 0.8

建制派
蔣麗芸  17.9 梁美芬  16.0  工聯會  4.9
= 38.8
九龍西  (6港大4/8

傳統民主派
毛孟靜 15 黃碧雲 12 譚國僑 2
= 29

新進民主派
劉小麗 2  吳文遠  0
= 2

本土派
黃毓民 16 游蕙禎  6
= 22

中間派 / 不明顯
狄志遠 3 何志光 2 朱韶洪 1
李泳漢 0 關新偉 0 林依麗 0
= 6

建制派
梁美芬 25 蔣麗芸 15
= 40
安全:梁美芬 25 黃毓民 16 毛孟靜 15 蔣麗芸 15 黃碧雲 12 
大機會:游蕙禎 6

大局相對穩定,最後一席應是游蕙禎與梁美芬名單第二人之爭。


香港島  (6) 14/7

傳統民主派
陳淑莊  20.0 何秀蘭  8.2 許智峯  5.2
= 33.4

新進民主派
司馬文  1.9  羅冠聰  1.6  劉嘉鴻  1.6
 徐子見  1.3
= 6.4

本土派
梁頌恆  1.9 鄭錦滿  1.3
= 3.2

中間派 / 不明顯
王維基 14.6 詹培忠  1.8 民主思路  0.5
= 16.9

建制派
葉劉淑儀  26.3 張國鈞  6.2 郭偉強  4.9
鍾樹根  2.6
= 40.0
香港島  (6) 4/8

傳統民主派
陳淑莊  18 何秀蘭  7 許智峯 5
=  30

新進民主派
劉嘉鴻 2  司馬文 2 羅冠聰 1 
徐子見 1
= 6

本土派
鄭錦滿 3 (賴綺雯 0)
= 3

中間派 / 不明顯
王維基 15 培忠 2 黃梓謙 2
沈志超 0
= 19

建制派
葉劉淑儀  25 張國鈞 8 郭偉強 7 
= 40

安全:葉劉淑儀 25 陳淑莊 18 王維基 15
大機會:張國鈞 8 何秀蘭 7 郭偉強  7

泛民暫時只有2席,worst case scenario 是連何秀蘭都落敗,只有陳淑莊一人當選。泛民死在太多支持者被王維基呃到。

超區 (5) 14/7

傳統民主派
涂謹申  29.9 梁耀忠  10.7  陳琬琛  5.5
 鄺俊宇  4.2  何啟明  1.6
= 51.9

新進民主派
關永業  2.5  陳國強 1.8  譚香文  1.6
= 5.9

建制派
李慧琼  27.4  周浩鼎  6.2  工聯會  4.9
 其他建制派  2.6
= 41.1
超區 (5) 4/8

傳統民主派
涂謹申  32 梁耀忠 12 鄺俊宇 6
 陳琬琛 4 何啟明 2
= 56

新進民主派
關永業  3

建制派
李慧琼 27 王國興 8 周浩鼎  6
安全:涂謹申 32 李慧琼 27
大機會:梁耀忠 12 王國興 8 鄺俊宇 6周浩鼎 6

泛民還是建制會取3席,就看配票的能力了。

------

overall 預計地區直選當選者


熱普 (2) 黃毓民 鄭松泰 
青政 (1) 游蕙禎
社民 (1) 梁國雄
人力 (0)
眾志 (0)
公民 (5) 楊岳橋 郭家麒 譚文豪 毛孟靜 陳淑莊 
民主 (3) 胡志偉 黃碧雲 林卓廷 
工黨 (3) 李卓人 何秀蘭 張超雄
民協 (1) 馮檢基
街工 (0)
新民主 (0)
其他 (1) 鄭家富
泛民 14 + 本土 3

中間 (2) 王維基 方國珊 
思路/思維 (0)

新民黨 (2) 葉劉淑儀 田北辰 
工聯會 (4) 鄧家彪 麥美娟 黃國健 郭偉強 
民建聯 (7) 梁志祥 陳恒鑌 葛珮帆 陳克勤 柯創盛 蔣麗芸 張國鈞 
自由 (0)
其他 (3) 謝偉俊 梁美芬 何君堯
建制 16

建制派在選前一直營造他們會輸的形象,無論是所謂派少些名單參選、不肯答撐不撐CY、確認書反增港獨曝光等。但由於泛民和本土派都相當大機會攬炒,建制派的整體形勢未必不利。我就按此民調預計泛民+本土只會有17席,相當大機會失去地區直選過半,而且他們很多都是在當選/落選邊緣,隨時會贏得更少議席。這時候王維基和方國珊就會成為關鍵少數,但當然,他們實際投票時很大機會是偏向建制派的。

傘兵和本土派預計取得的議席會相當少,最壞情況是只有黃毓民這個其實都不知算不算數的當選。還有今屆議會中較多參與拉布的黃毓民、梁國雄、陳志全、陳偉業 (退休)、范國威5人,最壞情況也是只有黃毓民1人連任。輿論或網上曝光和實際選情不成正比,動搖體制恐怕比大家想的更難。當然這也跟缺乏協調、多人攬炒有關。筆者認識不少年輕選民,都說協調和配票冇用唔洗理。但其實熱普城聯盟、青年本民九東聯盟等等,不都是協調的一種嗎?嘴上跟支持者說不用協調和配票,其實自己就部署晒囉。

最後,離投票日還有一個月,選舉論壇亦未做,票數仍會浮動。而且這個民調的樣本是全港一千人,每個區只有百幾二百人,誤差不低。這些都是大家要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