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7日

本土派冒起 傳統泛民如何應對

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04374

選前一篇:本土崛起 香港政黨體制第三次大變

http://nonintellect.blogspot.hk/2016/02/blog-post_26.html


新東補選,筆者原本預期本土派會取得約一成,不足兩成的票,結果取得15%,都算範圍以內。筆者兩個月前寫過一篇文,講歐洲新政黨冒起,對舊政黨而言是有危亦有機,今次本土派冒起,對傳統泛民而言也是如此。被本土派搶去近四分一的票,九月能取得的議席勢將減少,傳統泛民應視這為檢討和整合的契機,否則只會攬住一齊輸。

有些人說,激進票向來都有啦,沒甚麼好訝異。但以往的激進派跟現在的本土派,不是同一個層次。本土派掟磚頭和打警察,以往的激進派有做到這樣過嗎?本土派有清晰論述和目標,最終不排除港獨,以往的激進派有嗎?今次投本土派的選民,投得一班掟磚頭、講港獨的人,還會回頭嗎?認為本土票跟激進票一樣,絕對是斷錯症。

那是否就是「三分天下」呢?一個由建制、泛民、本土為主軸的新政黨體系,的確是正在成形,但現階段本土派的支持度仍跟前兩者有距離,所以未至於是「三分天下」。一個政黨體系,可以持續發展十幾廿年的。隨著中港矛盾日深,新一代選民日增,筆者估計未來支持本土的選民只會不斷增加,長遠是可能形成三分的。傳統泛民靠著固守,仍能取得一定選票和議席,但只守隨時變成捱打,長遠而言,傳統泛民有三件事需要做。

一是確立選舉和政治工作方面的定位。當政黨體系真的變成建制加泛民加本土,屆時泛民可能變成另一種意義上的中間派。中間派不只是站在中間,中間派也要清楚告訴選民你代表甚麼,跟另外兩派有甚麼不同,跟另外兩派構成甚麼關係,選民才會投你。立場模糊不清,兩面不是人,只會大敗而返,今次補選某自稱中間派的人的得票比本土派還要低,就是例子。事實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有兩大派之爭,很少是由自認中間派的政黨掌權的。所以泛民跟本土派是甚麼樣的關係,甚麼情況要合作或競爭,是時候開始摸索了。

二是確立論述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定位。現在傳統泛民和本土派的分野,大致可循2方面看,一是對暴力的取態,二是對中國的取態。傳統泛民是和平+大中華,本土派是暴力+本土。筆者認為,傳統泛民遲早要考慮發掘和平+本土的路線,因為具本土意識的選民只會增加,而他們未必都支持暴力。傳統泛民亦要有更清晰的論述和目標。某程度上,這是避無可避的,因為當本土派開始探討2047年後怎麼辦,你都沒有對中港關係和香港政制的立場,選民才不會理你。

三是停止分裂,加強整合。過往傳統泛民的選舉策略,其實不成策略,就是看準選民怕保皇黨取得多數,一定會保住任何一個民主派的心態,每次都告急,呼籲人配票給自己。這造成不斷分裂,因為人人都認定,即使分裂了,只要掛著民主派這個牌頭就一定有人含淚投自己。有人告急就投邊個,亦令選民對眾多泛民政黨的分別其實不太清楚,很多時候只是單純靠認人樣。例如,到底民主黨、公民黨、民協、工黨、街工等的政見有多大分別呢?恐怕很少人講得出。但劉慧卿、余若薇、馮檢基、李卓人、梁耀忠,就很多人分得到了。

現在本土派崛起,跟傳統泛民的差異大了,可以誰告急就投誰的選民少了,能夠取得的議席也少了,泛民就真的沒有本錢再分裂。特別是一些只有一兩個議員的小黨,定位又不清楚,隨時有亡黨的危險。既然政治定位和論述都要重整,傳統泛民好應該趁此機會整合。還有一個契機是各黨現在都搞年輕化,推出新團隊。以往泛民分裂,少不免跟人事有關,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或者是想搶做龍頭大哥。現在新團隊上陣了,他們不應被上一代的私怨拖累,好應該一起協調選舉,否則只是攬住一齊輸,丟了份工。政客轉行做第份工可是不容易的。

最後,中央又該怎麼回應呢?本土派的急速冒起,是在佔領運動失敗後開始,至旺角事件後爆發。最簡單地將這些連在一起,不難得出本土派冒起的原因,包括政改方案另人失望、中央和港府被認為不理民意 (甚至逆民意)、反而加派警察打壓異見、民眾認為和平理性溝通無用等。反其道而行,就需要改善警民關係、讓梁振英宣布不連任、新特首上台重塑政治環境、重推政改、加強跟泛民甚至本土派溝通等等。

當然這幾樣各有難處,中央知道了也未必肯做,特別是後兩項。當日對著溫和泛民,中央都嫌他們不夠聽話,不可讓他們參選了,現在連港獨份子都出現,搞真普選豈不是更危險?但某程度上這個難題也可說是中央出給自己的。如果當日肯跟溫和泛民商討,肯接納一些妥協方案,證明和平理性溝通是有用的,中央是有誠意跟港人談的,而不是落閘放狗亂咬,現在選民又怎會離棄溫和派,令港獨勢力上漲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