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期間都在弄些輕鬆一點的東西,放完假也是時候做回正經事了......首先是12月14日的日本眾議院選舉。先講結論就是,自民黨表面上是大勝,但民眾對安倍政權的支持度其實並不穩定,很多選民是無奈在野黨不成選擇才投自民黨。這也反映了日本民情的矛盾:人們一方面渴望有改善經濟的改革,同時又不願承受有陣痛的改革,令政府難以大刀闊斧處理積存的問題。希望安倍能利用爭取回來的時間推動經濟改革,而非靠民族主義轉移視線。
再提一提講選前形勢:自民黨和公明黨繼續合作在選舉中配票。民主黨希望保持最大反對黨地位。維新會分裂為維新黨 (橋下徹派) 和次世代黨 (石原慎太郎派)。未來黨改名為生活黨 (小澤一郎派)。大家的黨解散。共產黨希望靠著徹底的反安倍政策,如反對恢復核電、反對修憲等,吸引抗議票。
上面有三個 table,第一個是2012和2014年兩次眾議院選舉中,單單議席方面的各黨表現 breakdown,第二個是比例議席方面的 breakdown,第三個是兩種議席總和。
筆者以前的文章講過,在2012年的選舉中,自民黨的得票率其實不高,但在單議席單票制的特性下,同一選區內有太多其他政黨的人參選會分薄票源,自民黨則跟公明黨配票,於是自民黨能贏得大部份議席。
當然,在野黨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儘管今次選舉從宣佈到舉行只有很短時間,兩個主要在野黨民主黨和維新黨都神速地在多個選區作出協調。次世界黨和生活黨本身就沒能力派太多人參選,整體上在野黨內鬥的情況少了很多。共產黨則是獨自行動,而且它每次都是盡量派人在全部選區參選,以防自民黨有人自動當選。
結果就是,雖然自民黨在單單議席方面的得票率上升了,從43%升至48%,贏到的議席卻從237席減至223席。民主黨和維新黨的得票下跌,總共贏得的單單議席卻多了。共產黨獨自行動沒參加協調,13%票也只贏到一個單單議席。公明黨在和自民黨配票下,維持1.5%票也有9個單單議席。
整體而言,在野黨協調的效果不及預期。以幾個東京的單單選區為例,少了在野黨參選,選票未能過戶到協調的候選人身上,有不少反而流到自民黨。
上次有參選的維新、大家、未來都退出,空出了9.5萬票。有1.8萬去了次世代,1.4萬去了共產,民主只多了9千,倒是自民多了2.5萬!有近3萬人沒再去投票。
大家退出,空出了3.5萬票。維新的人跳了入次世代,也少了2.5萬票。民主黨只多了6千,共產多了1.5萬,自民也多了1.3萬。有近3萬人沒再去投票。
民主退出,大家的人跳了入維新,理應可以整合三個在野黨上次的17.5萬票,卻只拿到8.9萬票。共產得票倍增,多了2.7萬,自民黨亦多了1.2萬。整體上有近5萬人沒再去投票。
在野黨協調,搶到最多票的反而是共產黨和自民黨。因為在野黨協調,純粹是為了選舉工作而做,它們的實際政見和形象始終有差,候選人本身的質素和能力也不同,所以選民不一定會賣帳,將選票投給協調出來的候選人。在野黨明明不團結又要扮團結,對部份選民來說只是少了選擇,甚至寧願不投票。共產黨和自民黨,儘管他們立場完全相反,至少夠鮮明,選民知道他們代表甚麼。
較能反映整體支持度的比例得票,同樣只有自民和共產有明顯增加,而且不只是得票率,連得票總數也有增加。
較能反映整體支持度的比例得票,同樣只有自民和共產有明顯增加,而且不只是得票率,連得票總數也有增加。
其他在野黨有甚麼缺失呢?逐個分析:
民主黨方面,仍未擺脫上次執政失敗的陰影,贏回民眾信任。一路批評安倍的政策,但未有提出自己的主張。黨魁海江田萬里是個沒人記得、缺乏領袖魅力的人,今次選舉連自己的議席也保不住。黨魁會在1月18日重選,暫時候選人有3個:岡田克也 (61)、長妻昭 (54)、細野豪志 (43)。知名度最高是岡田克也,因他是前副首相和前黨魁,但這可能也是缺點,就是很難說服一般民眾他會推動改革。長妻在黨內有一定支持,但在民間人氣度不高。細野因後生靚仔在民間有一定人氣,但能否在黨內勝出是未知之數。
維新黨,基本上是靠大阪市長橋下徹的個人人氣來維持,大阪內外的得票明顯有差 (維新的11個單單議席有5個來自大阪)。橋下最有名的政策就是將大阪的行政區升級和改組,但大阪以外的民眾對此不太關心。
次世代黨,本來以為可以靠石原慎太郎的人氣,但他從東京都知事變身為國會議員後,沒突出的表現,又不時透露想退休 (已經82歲,今次選舉也排在比例名單最後,未能當選),結果支持度崩盤,只有2位分別75和72歲的老牌議員保住議席 (明明叫次世代,議員卻都是上世次...)。
生活黨,黨魁小澤一郎權勢大不如前,連派人參選都有困難,最終只贏到兩席。加上2名參議員,也只有4個國會議員,失去組成國會黨團和相關補貼的資格 (至少5名議員)。最新發展是拉攏了一位獨立議員山本太郎合組「生活黨與山本太郎與夥伴們」(生活の党と山本太郎と仲間たち),保住了政黨資格和補貼。可是小澤和山本很明顯是為了拿補貼才合作,這個黨名又真的太那個,網民們都創作出其他名字恥笑他們,如「小澤一郎與山本太郎與愉快的夥伴們」、「生活黨 feat. 山本太郎」、「小澤一郎With山本太郎'z」、「Ozawa & Yamamoto」......
我們又可以參考讀賣新聞這個選舉後做的民調。人們認為自民黨大勝的原因是:
比其他政黨好 65%
對安倍有期望 9%
肯定經濟政策 7%
肯定執政黨政績 6%
其他 3%
沒回答 9%
http://www.yomiuri.co.jp/election/shugiin/20141216-OYT1T50123.html
直接針對安倍政府表現作出讚賞的人,只有22%,65%人認為安倍能贏,只是因為是爛橙之中沒那麼爛的那隻。還有,文字描述部份,認為自民公明大勝是好事的只有38%,認為不是好事的反而有46%,甚至有55%認為自公應該贏少一點。
雖然自民大勝,大家卻不覺得是好事,是反映了整個政客和政黨階層表現不濟,一種令人既矛盾又無奈的情緒。所以很多人索性不投票:今次選舉投票率只有52.7%,較2年前的59.3%大跌,創下戰後最低投票率的紀錄。
日本社會面對的最大問題,始終是人口老化。日本人口近年開始收縮,預計10年內會跌穿1.2億,到204x更會跌破1億,繼續 project 下去到世紀末時只會剩下5千萬。人口減少,即是稅收和經濟會收縮,同時老人選民多,沒有政黨會夠膽老人醫療和福利,政府財政負擔不斷遞增,兩邊齊下形成惡性循環,前景越來越悲觀。老實說,這牽涉到根深柢固的社會文化,任何政府都難以應對,但總要有人去處理。安倍議席多,表面上很強勢,但得票總數不高,依賴跟公明黨配票,黨內又派系林立,令他實際上有很多勢力都不敢得失。財赤嚴重加稅?民眾不肯。削福利?不肯。開放市場跟外國競爭?又不肯。開放投資移民?同樣不肯。改善經濟和財政,最常見的招數都行不到,難道要靠民族主義轉移視線和自我麻醉......?
眾所周知安倍是大右派,修改和平憲法,甚至為戰後日本重新定位,都是他想做的。那今次勝選,會對他推動大計有幫助嗎?
雖然很多新聞報道強調自公拿下了三分二議席,有助推動修憲,但其實自公在今次選舉前本來就已經有三分二議席,單從這方面看,今次選舉是沒改變甚麼的。修憲亦並非只看眾議院三分二,還要參議院也有三分二,最後還要交全民公投。現時自公在參議院有135/242席,離三分二的162席還差27席。下次參議院選舉是2016年夏季,個人估計極限都是拿到156席左右,要去到162是非常困難,況且到時安倍民望可能比現在更低。
而且,公明黨跟自民黨的合作,主要在於選舉和國內方面,在外交上公明黨是有名的親中派,其領導層多次在訪華時獲高規格接待。安倍真要修憲的話,公明黨是否靠得住還很難說。如果靠不住,安倍就要拉攏其他政黨。以議席數目計,要彌補公明的空缺,暫時只有民主黨有能力,但他們對修憲的立場並不明確。維新黨和次世代黨會傾向贊成,但他們的議席不夠。還未計全民公投階段成功機會很難猜,多數民調都顯示支持修憲的人不過半。
所以計來計去,要循正常程序修憲,非常困難。要留意的反而是安倍會否再像之前解禁集體自衛權那樣,以改變法律條文詮釋和出白皮書的辦法,間接修憲。
樂觀地看,今次勝選會有助安倍延續聲勢,說自己的執政方向受到民眾肯定,壓下反對派,推動未必受歡迎的經濟改革。民眾最關心的,始終是經濟,經濟有改善,選民在經歷短痛後還是會投票支持。修憲方面他在解禁集體自衛權一事上已經出了很大力度,估計不會無端開條新戰線。安倍在新年講話中,說政府施政重點仍是拼經濟,希望他能信守這個承諾。
雖然很多新聞報道強調自公拿下了三分二議席,有助推動修憲,但其實自公在今次選舉前本來就已經有三分二議席,單從這方面看,今次選舉是沒改變甚麼的。修憲亦並非只看眾議院三分二,還要參議院也有三分二,最後還要交全民公投。現時自公在參議院有135/242席,離三分二的162席還差27席。下次參議院選舉是2016年夏季,個人估計極限都是拿到156席左右,要去到162是非常困難,況且到時安倍民望可能比現在更低。
所以計來計去,要循正常程序修憲,非常困難。要留意的反而是安倍會否再像之前解禁集體自衛權那樣,以改變法律條文詮釋和出白皮書的辦法,間接修憲。
樂觀地看,今次勝選會有助安倍延續聲勢,說自己的執政方向受到民眾肯定,壓下反對派,推動未必受歡迎的經濟改革。民眾最關心的,始終是經濟,經濟有改善,選民在經歷短痛後還是會投票支持。修憲方面他在解禁集體自衛權一事上已經出了很大力度,估計不會無端開條新戰線。安倍在新年講話中,說政府施政重點仍是拼經濟,希望他能信守這個承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