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4日

關於英國革命

之前大篇幅地講過英國如何和平和循序漸進地改革, 而這也是一般人對英國民主化的印象, 但如果我們將所研究的時間範圍再推前兩百年, 那得到的印象將會很不同. 當然, 研究對象的時間範圍要多久才適當本身也是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例如有人說如果埃及妖后是個醜女說不定會改寫世界史), 但現在先姑且不計較這個問題, 因為的確有不少著名學者將英國民主化的基礎定在十七八世紀. 而今次要探討, 將會決定以後英國民主化步伐的兩個事件, 就是 1642-51 英國內戰跟 1688 光榮革命.

首先我們要從再之前的玫瑰戰爭講起. 玫瑰戰爭 War of the Roses 指的是 1455-85 年間英格蘭兩大貴族 House of Lancaster 和 House of York 為了爭奪王位而爆發的內戰. 詳情對我們的題目不太重要, 總之最後 Lancaster 派的亨利七世 Henry VII 勝出, 並和 York 派的女兒 Elizabeth 聯婚, 結束了內戰. 兩人的兒子就是鼎鼎大名的亨利八世 Henry VIII. (順帶一提, 叫 War of the Roses 是因為兩大貴族的家徽分別是紅玫瑰和白玫瑰)


Henry VIII, 1509-47 英格蘭國王兼愛爾蘭國王.
......超肥

Henry VIII 有三件事出名. 一是他結了六次婚. 這在當時極度罕見, 一來政治婚姻不能隨便取消 (會激怒對家), 二來宗教上不容許, 三來當時反而對婚外情很開放 (因為全部人都不能離婚, 唯有對婚外情"隻眼開隻眼閉"). 二是他處死了其中兩位妻子. 三是他因為羅馬天主教會不讓他離婚而退教, 自行創立英國國教會. 可是他搞這麼多事情都是為了一個目的: 得到男繼承人. Henry VIII 很害怕沒有繼承人的話英國又會變回父母時代的內戰, 所以很緊張生男孩. 他的第一個妻子只生女, 而婚外情所生的私生子也不能成為合法繼承人, 唯有搞出這麼多事. 雖然 Henry VIII 最後生了愛德華六世 Edward VI 一個男丁, 但 Edward VI 體弱多病, 即位後不久就去見上帝, 結果 Henry VIII 搞了這麼多東西還是白費心機. Edward VI 死後分別由他大姐和二姐, 瑪麗一世 Mary I 跟 伊莉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繼承, 但兩人也是沒有子嗣. 於是英格蘭王位由血緣最接近的親戚, 剛好是蘇格蘭國王的詹姆士一世 James I 繼承. (James I 的爸爸的媽媽的媽媽的爸爸是 Henry VII, 看得懂嗎)


Mary I, 1553-1558 英格蘭女王兼愛爾蘭女王.
Mary I 是狂熱的天主教徒, 試圖把英格蘭從新教改回舊教.
她殘酷地處死了大量新教反對派, 令她得到 "血腥瑪莉" Bloody Mary 之名.
(當然, 雞尾酒 "血腥瑪莉" 不是她發明的)


Elizabeth I, 1558-1603 英格蘭女王兼愛爾蘭女王.
在她統治期間, 英格蘭海軍擊敗了西班牙, 一躍成為海上強國.
Elizabeth I 終身未婚, 又被稱為 "處女女王" Virgin Queen.

*當時英格蘭和蘇格蘭是兩個國家. 一人同時擔任兩個國家國王的情況在中世紀相當普遍, 這叫做"共主邦聯" Personal Union. 法理跟行政上雖然是兩個國家, 但由於有同一個國王, 外交跟軍事上的配合度會相當高. 另外, 愛爾蘭當時已經被英格蘭殖民, 所以實際上 James I 還兼任愛爾蘭國王.

可是這個 Personal Union 並不太順利, 因為英格蘭跟蘇格蘭的政局相差太遠. 蘇格蘭長年都是個獨立小國, 國王非常專制. 英格蘭則是海上強國, 也有個由有勢力的貴族組成的國會, James I 初繼位後花了很多時間磨合. 還好英蘇兩國跟 James I 有個共通點: 他們在此時都已經信了新教. (蘇格蘭在 1560 年改宗) 靠著這點, 加上 James I 努力不讓英蘇跟歐洲大陸列強開戰, 總算沒出大亂. 可是地域差異, 加上宗教問題, 在 James I 的兒子查理一世 Charles I 的時候再次浮上檯面.


James I, 1567-25 蘇格蘭國王, 1603-25 英格蘭國王兼愛爾蘭國王.
冷知識: 他統治期間搗破了反對派試圖在倫敦市中心策動連環爆炸的計劃 (以現在的說法就是恐怖襲擊?), 慶祝平安無事的活動流傳到今天成為了英國節日 Bonfire Night.


Charles I, 1625-49 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國王
國王被國會處死一事, 永遠地扭轉了以後英國國王跟國會的相對地位.

Charles I 是個強烈的"君權神授論" Divine right of King 者. 此論認為君主統治的合法性來自上帝, 因此 Charles I 比其前代更加專制. 此外, 他娶了個天主教妻子, 還跟大陸的天主教國家示好, 引來了英蘇兩地新教徒反感. 1639 年, Charles I 計劃加強控制蘇國國教會, 終於爆發了蘇格蘭新教徒叛亂. 為了應付蘇格蘭叛亂, Charles I 要求英格蘭加稅跟出兵, 但本來跟國王就關係不好的國會否決了要求, 國王跟國會關係每況愈下, 結果 1642 年內戰終於在英格蘭爆發. 同時, 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又以支持國王為名反對英蘇, 內戰在英倫三島間蔓延. 雖然有愛爾蘭援助, 但主戰場在英蘇方面, Charles I 面對聯軍履戰屢敗, 終在 1649 年被已經由反對派控制的英格蘭國會處死.

英格蘭國會宣佈成立共和體制, 並下令軍隊頭頭克倫威爾 Oliver Cromwell 進軍蘇格蘭愛爾蘭平息內戰. 但掌握軍權的的克倫威爾之後又自任"護國公" Lord Protector 一職, 實際上進行了獨裁統治. 克倫威爾死後, 國會又迎接 Charles I 的兒子查理二世 Charles II 回國恢復王位 (1660年), 共和制結束.


Oliver Cromwell, 1653-58 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 "護國公".
雖然他之後實行獨裁統治, 但時至今日仍被反帝制人士高度評價.


Charles II, 1660-85 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國王.
下一次還會提到他哦.



這次內戰造成國王 Charles I 被處死, 情況其實堪比法國大革命處死法王路易十六 Louis XVI, 對以後的英國政治影響深遠. 雖然之後英國又恢復王政, 但新上任的國王已經不能再忽略國會的勢力. 國會之後的權力也逐漸膨脹, 國王權力相對下降, 為二百年之後以改革國會為中心的民主化打下基礎.

下次繼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