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

「女權強國」選舉與香港80後

回來了, 也總算能定下來更新文章了. 之前有篇文章用「女權強國」形容芬蘭, 因為該國的 top 2 政客, 總統跟總理, 都是女性. 今次就承用「女權強國」做主題, 先看看芬蘭數日前 (4月17日) 的國會選舉.



我不太清楚港媒有沒有留意這次芬蘭選舉, 因為那幾天我還在旅行中沒甚麼時間 update, 不過我猜相關報導應該不多, 畢竟芬蘭並不是個一般港媒會有興趣的國家. 可是今次芬蘭選舉在歐洲則有兩個觸目點.

一, 今次選舉前歐債危機在葡萄牙再次爆發, 作為歐元區"非歐豬"派的芬蘭選舉結果會否拖累到應對歐債危機, 無論在政治還是財經界都頗為重要. (實際上已經有拖累到了; 芬蘭執政黨們為了集中應付選舉一直在歐元會議上施拖字訣.)

二, 選舉前的民調顯示極右排外的 True Finns 支持度三級跳, 從上次選舉時的 4% 急升至 15% 以上. 該黨的崛起會否影響芬蘭新政府對歐盟 (甚至歐債危機) 的取態, 也是受到外界關注.

今次選舉結果如下:

Finnish Parliament Election 2011

National Coalition Party 20.4% 44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19.1% 42
True Finns 19.1% 39
Centre Party 15.8% 35
Left Alliance 8.1% 14
Green League 7.3% 10
Swedish People's Party 4.3% 9
Christian Democrats 4.0% 6
Other 1
Total 200

如選前民調顯示, 女總理 Mari Kiviniemi 所屬的 Centre Party 得票下跌, 總理之位多數會由新的第一大黨 National Coalition Party 代表 Jyrki Katainen 擔任. 而備受關注的 True Finns 實際得票更達 19.1%, 比民調還要高, 成為國會第三大黨. (芬蘭是採用多重分區式的比利代表制, 所以得票跟議席會有輕微差別.)

(話說不知道維基上的人是不是"整蠱"女總理, 知道她敗選後照片也馬上換了張"黑面神"上身的.)


before


after

在這裡, 就要稍為回應一下上一篇「女權強國」文章了. 雖然該文章叫「女權強國」, 但其實也提到了北歐各國除了女權之外在很多其他類型的人權問題上都做得很不錯; 那為何文章只講「女權」強國而不索性叫「人權」強國呢? 那是因為即使是北歐也避不了對某類人的人權狀況越來越打擊的現象: 那就是新移民的人權.

無論是丹麥, 瑞典, 荷蘭, 瑞士 (雖然地理上不是北歐, 但政治方面經常用來相提並論), 還是本文章焦點的芬蘭, 都陸續出現了極右排外的政黨, 而這些政黨的勢力還越來越強.

丹麥的 Danish People's Party 反對新移民, 也反對加入歐盟. 該黨在上次選舉中有 13.9% 選票, 是國會第三大黨.

瑞典的 Sweden Democrats 也是強烈的反新移民, 特別是伊斯蘭眾. 該黨在上次選舉中有 5.7% 選票, 議席數並不出眾, 但值得留意的是這是該黨歷史上首次獲得足夠票數擠身國會的選舉.

瑞士的 Swiss People's Party 要求加強監督新移民, 特別是伊斯蘭眾. 該黨得票 28.9%, 是國會第一大黨, 在瑞士的聯邦委員會 (政府內閣) 中也有席位.

荷蘭的 Party for Freedom 在歐洲頗為惡名昭彰, 因為該黨主席 Geert Wilders 是有名的反伊斯蘭教人士, 甚至寫過文章和拍過網上短片大講可蘭經及伊斯蘭教義怎樣反民主自由云云, 在很多地方都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英國政府就曾拒絕他入境.) 該黨得票 15.5%, 是國會第三大黨.

當然, 除了北歐之外, 整個歐洲本身的反移民勢力都在擴張中. 在另一篇文章「多元文化失敗與民主政治」也有提及到. 如法國的 National Front, 意大利的 Lega Nord 等等.

在這裡再稍為解說一下, 這些政黨雖然都被稱做"極右"或"排外", 但實際主張的重點則視該國國情而定. 總括來說有三大種主張: 一, 反歐盟/歐元; 二, 反新移民; 三, 反新移民特別是反伊斯蘭.

之前看到香港網民提及英國的反新移民政黨 BNP British National Party. 對, BNP 是很受注目 (因為發生在英國的事情本身就比較受注目), 但該黨的實際支持度其實很低, 相比上述那些得票達1x 甚至 2x% 的例子, BNP 在歐洲極右政黨中實際上算是很弱的. 而且, 在英國, 同樣被指是"極右"的 UKIP UK independence party 支持度也比 BNP 高得多, 而 UKIP 的重點主張是反歐盟而不是反新移民. 反歐盟始終會較反新移民容易被人接受.

同樣地, 今次芬蘭 True Finns 得票"大躍進", 很多分析都認為並不是芬蘭的排外歧視性大增, 而是反歐盟跟反歐元的部份大增. 芬蘭經濟總量雖然不大, 但作為歐元區內人均富裕的那一派, 始終是會被要求出手救一眾"歐豬"的, 而很多芬蘭人 (還有德法荷等) 都對此越來越不滿. 上任女總理的政府本身是支持歐盟跟歐元的. 分析認為她的落敗是選民向一眾政客發出"別再救歐豬"的警號.


在法國旅行時經過報攤看到"小勒龐"的雜誌封面, 似乎是在講歐元問題. "小勒龐"較他老爸受歡迎, 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她較少作出歧視新移民的言論, 並加強了反歐盟和反歐元的部份.



接下來就是主題的後半部份了. 「女權強國」選舉與香港80後有何關係呢? 我想講的主要是關於"反新移民"方面. 今次文章的中間部份都講過了, 今次芬蘭的選舉跟很多近期的歐洲國家選舉一樣, 都出現了極右排外政黨勢力越來越強的情況. 我之前看過香港網民討論香港會不會也會變成這樣的問題 (好像在這個 blog 也被人問過). 我個人認為機會不大, 一來要成立新政黨需要時間和資源, 二來新移民問題同時也是中港關係的一部份, 香港不可能太明顯地反對"同胞".

可是長遠一點看, 例如過多十年之後, 萬一這個社會矛盾跟分化越來越深, 會不會真有"勇士"跑出來弄個反新移民政黨呢? 那就比較難說了. 我個人感覺在香港反新移民的似乎是年輕人比較激烈, (我個人本身並不喜歡"80後"這個 term, 所以內文用回"年輕人"算了. 那為什麼主題又要用"80後"呢? 很明顯是嘩眾取寵之用.) 這並不奇怪, 因為很多方面上年輕人本來都是比較激進的. 可是年輕人對中港關係的觀念似乎的確較上一代人薄弱, 畢竟我們成長時的中港交流跟上一代時候的中港交流情況很不同. 加上時下又流行所謂"社運", 就令情況更複雜, 可能令激進者更激進了. 十年後, 會越來越多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爬上社會階梯, 也有可能令政治環境改變. 而同時, 以一般政治理論來說, 年輕人對政治事項的取態仍未成型, 較容易接受新政治理念, 新政客跟新政黨. 所以將來會有更多年輕人從政出不出奇.

說到這裡, 又扯到年輕人參政的問題了. 香港, 甚至整個大中華跟東方社會, 似乎還是比較重視資歷, 年輕人參政比較少見. 看看我們議會, 很多議員都是已經做了 N 屆的. 參選特首更是訂明要 40 歲以上. 可是在西方社會特別是歐洲, 年輕人參政就普遍得多. 就拿大家最熟的英美來說吧. 奧巴馬, 現年 49 歲, 比我們一堆尊貴的議員都年輕了. (雖然選舉時也有人批評奧巴馬太年輕.) 英國現時三大黨的領導歲數則更年輕, 分別是 David Cameron 44 (保守黨, 首相); Ed Miliband 41 (工黨, 反對派領袖); Nick Clegg 44 (自民黨, 副首相). 這麼看來, 似乎還蠻流行 4x 歲就當上領導人級別的.

又用回我們的「女權強國」做例子吧. 芬蘭各大政黨的領袖歲數如下:

NCP; Jyrki Katainen 39
SDP; Jutta Urpilainen 35
True Finns; Timo Soini 48
Centre; Mari Kiviniemi 42
Left; Paavo Arhinmäki 34
Greens; Anni Sinnemäki 37
SPP; Stefan Wallin 43
CD; Päivi Räsänen 51

竟然有一半黨派的領袖是只有三十幾歲! 敗選的女總理 Mari Kiviniemi 是 42 歲, 而最大機會當選新總理的 NCP 的 Jyrki Katainen 更只有 39 歲. 如果在香港的話, 他會因為未夠年齡沒辦法當上領導人. 最後可能會更鼓勵反新移民"80後"從政的消息: 上面提及過的瑞典極右政黨 Sweden Democrats, 其黨領導 Jimmie Åkesson 只有 31 歲. (當然, 政黨不是他創的啦.) 香港的 "Try breast" 人兄似乎會強調自己代表年輕人, 可是看向這些外國例子, 真是小巫見大巫.

為什麼香港這麼少年輕人參政? 可能真的是文化問題? 如果我們看看"阿爺", 他們的年齡真的是"阿爺級"的. "阿爺" 常常說政客需要"歷練", 莫非是怕人因為太年輕而犯錯...? 好像扯太遠了. 今天寫到這裡為止罷.

3 則留言:

  1. 那為什麼主題又要用"80後"呢? 很明顯是嘩眾取寵之用
    xddd

    我覺得香港同歐洲的新移民問題性質不太相同, 歐洲的移民是種族,文化都有很大差異, 香港的移民主要還是城鄉差異, 文化水平的差異. 反而真正的異族, 南亞, 東南亞, 鬼佬等卻無人注意

    回覆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的確是不同, 上面也提過歐洲還有歐盟問題, 香港則無權自己處理移民問題. 不過這篇主要是看一下香港會不會也像歐洲出現排外政黨.

    因為新移民人數比較多, 而且直接要求入籍吧. 還有恐共心態. 歐洲也不是任何外人都排擠, 現在主要是排中東人. 東亞人和印度人同樣是異族但基本上被視為是相對無害的移民. 我現在身處的倫敦地段, 選出的國會議員是孟加拉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