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2011年大事回顧 (下)

8 月

日本終於換首相.

菅直人原本因為黨內造反而要即時下台, 不過死拖爛拖總算拖到8月才換人. 這件事我也在這裡分析過. 新上場的是野田佳彥, 是民主黨內一個較小的派系的代表, 本身人氣度也一般. 不過對日本的政黨政治來說, 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黨內其他派系肯推人上台. 民主黨內的反小澤派就是這樣推了野田上台. 野田上台以來最大特點大概就是全面走親美路線吧, 無論是軍演還是PTT之類的都很明顯. 國內方面消費稅問題似乎會再次成為焦點.


日本首相, 野田佳彥. (現任)

9 月

丹麥大選.

左派的 Helle Thorning-Schmidt 成功成為丹麥首位女首相. 今次選舉特別在是近期少有從右派換成左派的選舉. 丹麥同時亦由反歐盟派變回親歐盟派.


Prime Minister of Denmark, Helle Thorning-Schmidt (Incumbent)

10 月

踏入 2011 年最後的3個月, 國際政治因為歐債危機加劇而再度出現很多變化, 但要到最後才出現結果.

今個月先有一場波蘭大選.

總理 Donald Tusk 成功連任, 是近期歐洲少有可以順利連任的政府. 這主要是拜波蘭經濟相對強勁所賜. 強勢政府亦有助波蘭在歐盟內爭取發言權.


Prime Minister of Poland, Donald Tusk (Incumbent)

瑞士亦在本月大選.

瑞士的政局基本上挺平穩的, 今次選舉也沒甚麼特別要關注的地方.

拉美大國之一的阿根廷也舉行大選.

一如所料由現任女總統以拋街式高票連任, 沒甚麼大新聞. 雖然喪夫也有加分效果, 但阿根廷總統主要也是靠著穩定的經濟而連任.


President of Argentina, 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 (Incumbent)

最後是突尼西亞的選舉.

突尼西亞在 1 月才推翻舊政府, 這麼快就可以順利過渡, 實在不簡單. 選舉最後由伊斯蘭教義式政治 (Political Islam) 的復興黨 Ennahda 勝出. Ennahda 同意跟溫和派和自由派組織聯合政府. 希望該國可以繼續順利發展下去. 正如我先前所說的, 民主國家在中東實在買少見少, 突尼西亞的經驗將會受到各界關注.


Prime Minister of Tunisia, Hamadi Jebali (Incumbent)

10 月還有一件事, 就是卡達菲被殺. 不過主要的分析先前做過了, 不再講.

11 月

大事開始一單接一單, 連續三個"歐豬"國都在今個月內換政府.

首先是希臘.

原本舊總理 Papandreou 已經跟歐盟方面談好了救市方案, 卻偏偏要搞甚麼公投, 結果只惹起了各方反彈, 要提早下台. 其實從結果上來看, Papandreou 拋下的這個震撼彈確實成功令到希臘跟歐盟要面對現實, 正視歐債危機可能出現的最壞狀況, 即"大家一齊玩鋪勁", 並非全無好處.

新上任的 Papademos 本身並非是民選政客出身, 而是所謂的"技術官僚" (technocrat). 民選政府要讓位給精英政府, 這對希臘這個"民主" (democracy) 一辭的發源地來說實在是一大諷刺.

在古希臘, 有一種政治理論是將政府依兩條軸分成六種.
1. 一人的好政府, 君主制 (monarchy)
2. 一人的壞政府, 暴君制 (tyranny)
3. 少數人的好政府, 貴族制 (aristocracy)
4, 少數人的壞政府, 寡頭制 (oligarchy)
5, 多數人的好政府, 民主制 (democracy)
6, 多數人的壞政府, 暴民制 (ochlocracy / mob rule)

莫非希臘現在證實了他們先人理論中, 民主可以被暴民破壞的講法?

先不講理論層面. 現實是這個精英政府也很快就要講拜拜, 因為已經確定了下年4月要舉行新一屆大選. 惡性循環又要再來了嗎?


Prime Minister of Greece, Lucas Papademos (Incumbent)

同月, 歐豬國之一的意大利亦要換政府.

希臘是因為政府自己"玩鋪勁""玩大左"而要下台, 尚算合理. 意大利則是被殃及池魚, 因為金融市場狂插, 貝佬總理失去總統和國會支持而要下台. 接替他的也是一位"技術官僚" Mario Monti. 意大利會繼續照歐盟建議的推出緊縮政策.

儘管如此, Monti 也跟希臘的 Papademos 一樣, 要面對國會中的民選政客的施壓. 雖然 Monti 現時得到的支持度尚可, 也不像希臘那樣已經確定了下一次大選的日期, 但仍有一定的提早下台風險. 同時, 貝佬也是個有名的"打不死的蟑螂". 雖然他今次下台了, 但下次選舉時是否就是輸硬? 很難講. 更重要的是他一手培養的 PdL 黨依然離不開他.

理論層面方面, 意大利的情況比希臘的更離奇, 因為促成換政府的原因是金融市場攻擊意大利國債. 看來現在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已經龐大到可以直接左右一個國家, 甚至是全世界國力最大的國家之一, 政府的更替了, 這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說希臘的情況反民主, 那意大利的情況更可怕.


Prime Minister of Italy, Mario Monti (Incumbent)

西班牙也在本月進行大選, 換了政府. 這麼一來"歐豬"五國就全部都換過政府了.

西班牙會換政府其實早就可以知道, 畢竟選前民調已經清楚顯示在野的 People's Party 支持度大幅拋離執政的 Socialist. 相信西班牙也會繼續照歐盟建議的推出緊縮政策.

不過這又回到另一個問題. 現在政界都流行"緊縮"政策 (austerity), 所以各國都選出支持"緊縮"的政府上台. 但事實上大眾是不喜歡"緊縮"的, 到底這些民選的"緊縮"政府可以撐到多久? 同時, 基本的經濟理論告訴我們, 經濟差時政府是應該刺激經濟, 而相反經濟好時政府才應該積穀防飢. 但現在卻是經濟差時要緊縮, 經濟好時要加緊派糖. 到底問題是出了在哪裡呢...?


Prime Minister of Spain, Mariano Rajoy (Incumbent)

今個月尾紐西蘭也進行了大選. National Party 的 John Key 成功連任.

因為沒甚麼大爆點就不詳細講了.

12 月

雖然"歐豬"五國全部換了政府, 但歐債危機還未結束, 因為市場馬上就改為吹風說法國跟比利時也要變成"歐豬"了.

於是, 歐債危機以來第一單正面的新聞出來了: 比利時終於組成到新政府.

由於歐債危機殺到埋身, 比利時在 2010 年大選以後 541 日後終於組織到聯合政府. 法語系社會黨的 Elio Di Rupo 成為新首相. 除了歐債危機外, 他還要面對依然嚴重的國內分裂, 和學好荷語的難題.

Di Rupo 本身也是世界上首位公開的男同性戀國家領袖. 據報導在 1996 年, 他被傳媒發現是同性戀者, 第二日步出家門時被傳媒圍堵. 被問及這個問題時, 他只回應了一句 "yes, so?"


Prime Minister of Belgium, Elio Di Rupo (Incumbent)

同月的一場選舉, 則意外地成了大新聞, 那就是俄羅斯國會選舉.

本來選舉結果是一如所料地由總理普京所屬的 United Russia 所勝出, 但其得票率之"低" (49%) 卻驚動了全國. 原因就是, 大家都知道 UR 在選舉中有施行舞弊工作, 而如果舞弊後才得到 49% 的票, 那就很明顯他們本來的得票更低, 肯定沒有半數. 看到 UR 的支持度如此下滑, 加上選舉舞弊的指控, 俄羅斯內不滿普京統治的人空群而出, 造成了龐大的群眾運動.

回到理論層面, 今次群眾運動的影響可以是很大的. 一來這是普京上台以來最大和最明顯的反對示威, 而且這種示威最容易變成人民力量式革命. 有學者就分析過, 在過去十幾廿年中, 選舉舞弊是最容易造成人民力量式革命的原因之一. 我們可以看看下表:

1986 菲律賓 (總統選舉舞弊)
2000 南斯拉夫/塞爾維亞 (總統選舉舞弊)
2003 格魯吉亞 (總統選舉舞弊)
2004 烏克蘭 (總統選舉舞弊)
2009 伊朗 (總統選舉舞弊) (失敗)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幾個原因. 1. 人們普遍都期望選舉是可以公正地反映民意的, 選舉舞弊當然會遭到人們反對. 2. 選舉前夕大家都多少會感覺到到底是哪一個候選人得到民意支持, 所以大家會明白出來示威並非沒有民意基礎的. 3. 示威行動越多人, 政府就越難抓人, 鎮壓, 秋後算帳, 所以示威開始後很容易會蔓延. 4. 反對派的政客也知道這是個行動的好時機. 5. 西方那些"民主強國"也會乘機抽水.

事實上, 我們也看到普京對示威的反應不如以往那麼果斷地就直接鎮壓, 恐怕他也是得到了類似的分析, 怕亂反應會惹來民眾反彈. 他到底會怎樣面對這件事是很值得留意.


Prime Minister of Russia, Vladimir Putin (Incumbent)

最後一件年尾的超級大事件, 當然就是我們偉大的領袖金正日將軍逝世的消息. (請想像我一邊在打字一邊像北韓首席主播李春姬那樣顫抖.)

這場喪禮大概是人類史上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了. 一來北韓是史上個人崇拜最強, 獨裁統治最可怕的地方; 以後再無人可以打造這種萬人空巷的場面. 二來現在也是科技最高的年代, 以往絕對無人可以這樣動員全國上下拍一場大 show. 三來金正日也是少有從小到死都被神化地崇拜的人, 北韓有超多他從小到大的神功異能片段.

雖然其他很多話可以分析, 不過最近幾日已經夠多媒體報導了, 所以就免了吧. 反正大家就等著看小金有甚麼下場吧.


北韓最高領導人, 金正恩 (在任)



如有大事遺漏, 請勿見怪.

有時間會再整理一個 2012 大事展望.

祝大家新年快樂.

2011年大事回顧 (上)

年尾總要回顧一下. 今次揀選了約20個國家的選舉和政局轉變的事件出來回顧. 不回顧都不發覺今年轉了這麼多個政府......明明已經剔除了一堆甚麼拉脫維亞, 克羅地亞那些"冷門"國家的了.

1 月

突尼西亞總統 Ben Ali 被革命推翻.

今次是中東國家近廿多年來第一次成功的人民力量式革命, 對周邊國家帶來了重大衝擊, 也對國際局勢構成深遠影響. 前者, 主要是源於政治學者 Huntington 的"民主浪潮"理論 (wave theory), 即一個國家的民主化可能影響鄰近國家; 而我們的確看到中東國家相繼出現如浪潮一般的人民力量革命. 這卻也對 Huntington 的另一個理論"文化衝突" (clash of civilisation) 造成反駁; 此理論原本是說不同文化會造成政治差異, 甚至國際衝突, 但從今次事件來看, 伊斯蘭文化的人也可以追求民主自由, 而且暫時來看西方和中東國家的關係並未有變差, 因為西方國家介入幫助反而另很多中東人民對西方的看法變得更正面了.


Former President of Tunisia, Zine El Abidine Ben Ali

2 月

埃及總統 Mubarak 被革命推翻.

大路分析跟突尼西亞差不多. 不過埃及跟突尼西亞不同的地方在於西方國家的介入更大, 而且連續兩國革命成功, 民主浪潮的氣勢也變得更強, 激發了更多中東國家人民起義. 另外, 埃及跟突尼西亞的經濟和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異, 這些都將影響兩國在革命成功後深化民主的路向.


Former President of Egypt, Hosni Mubarak

2 月另一件國際政治事件是愛爾蘭大選.

愛爾蘭是今年爆發歐債危機以來, 第一個改選的"歐豬"國, 受到外間注視. 一如選前所料的, 執政黨 Fianna Fail 被在野聯盟 Fine Gael -Labour 擊敗. 這次大選的另一焦點是, 今次是 FF 80 年來第一次失去國會第一大黨地位的選舉 (而愛爾蘭獨立只有約 90 年), 對愛爾蘭政壇影響深遠.


Taoiseach (Prime minister of Ireland) Enda Kenny (Incumbent)

3 月

聯軍開始空襲利比亞.

今次是阿拉伯之春 (Arab Spring) 開始以來, 西方國家首次直接派兵出陣, 也另很多人聯想到上一次的伊拉克戰爭, 但兩者有兩個根本上的不同. 伊戰是美國單方面指責伊拉克有大殺害力武器而發動的, 而利戰是在當地人先起義反抗卡達菲後, 西方才支援他們的; 當地人的反應有明顯差異. 伊戰是美國拉動手下英國直接去馬的, 利戰是在得到聯合國授權和阿拉伯聯盟支持下才做的; 反映美國的外交手段大大轉變了. 最後, 伊戰是有打地面戰, 而在利戰中聯軍只有空襲, 並未直接參與地面戰 (雖然大量提供軍火給起義軍); 這也是西方軍事干涉的一種新模式.


Former Libyan "Leader" Muammar Gaddafi

3 月另一件大事是日本地震+海嘯+核危機.

只能講南無阿彌陀佛...



4 月

芬蘭大選.

雖然不是歐豬國之一, 但因為芬蘭是歐元區"富有派"主要成員之一, 對歐債危機有一定影響力, 芬蘭大選也受到一定觸目. 結果是執政黨 Centre Party 下台, 由盟友 National Coalition Party 接手. 選舉中也可以看到打族群派, 反對歐元的 True Finns 得票大增. 這會否是反映歐洲人民普遍都對領袖處理歐債危機的手法感到厭惡?


Prime Minister of Finland, Jyrki Tapani Katainen (Incumbent)

4 月另外一件大事是英國皇室婚禮.

本來英國皇室民望一般, 在英聯邦國家間的民望則更加低到多一人想踢走這個掛名元首. 不過婚禮一舉行後就大逆轉. 只能講美人計是有效的...


Wedding of Prince William and Catherine Middleton

5 月

首先是加拿大大選.

保守黨 (Conservatives) 的 Harper 成功連任, 但更重要的是保守黨終於拿到過半議席, 執政黨地位更為穩固. 這也是加拿大 7 年來第一次再有穩定多數議席的政府. 選舉另一個焦點是長期支持度低迷的 New Deomocrats 突然變成第二大黨, Liberals 和 Bloc Québécois 議席大跌. 這會否是加拿大政情改變的跡象? 但 New Democrats 的黨魁 Jack Layton 在 8 月就因為急病去世了, 令在野黨派間的政情變得不明朗. Greens 也歷史性地首次在國會得到議席.


Prime Minister of Canada, Stephen Harper (Incumbent)

5 月另一場選舉, 本 blog 也有跟進過的, 就是新加坡大選.

雖然執政黨人民行動黨 (PAP) 的領導地位並未受到影響, 但其得票率之低, 和相應的反對派的得票率之高, 是多年未見的. 總理李顯龍在選前選後多次強調會聆聽民意, 連其父李光耀亦辭去"資政"一職, 可見 PAP 確實有在重視今次選舉結果. 雖然新加坡一向給人一種獨裁國家的感覺, 但這並不代表人民不會用選票表達對政府的不滿.


新加坡總理, 李顯龍 (現任)

5 月的最大新聞, 雖然對國際政局的影響有限, 當然就是拉登之死.

到底他臨死前對恐怖份子網絡還有多大的影響力? 實在很難估計, 因為近年我們看到有關恐怖主義的新聞, 似乎多數都已經跟"阿爾蓋達"組織無關. 但至少美國今次是報了一次仇, 也成功提升了總統奧巴馬的聲望 (但不是民望). 值得一提的是, 因為美國在狙擊拉登之前並未有跟巴基斯坦當局聯絡, 事件反映了兩國政府間的互信實在是已經跌到谷底.


美國政府高層現場連線中.

還有一項花邊新聞, 就是 IMF 總裁 DSK 被指強姦.

結果他不但要辭職, 想明年角逐法國總統的大計也煙消雲散了. 另一方面, 新總裁是同樣來自法國的 Christine Lagarde. 相信經過今次事件, 大家都知道這些國際機構的"話事權"到底在誰手上.


法國的報攤 (本人攝)

6 月

又有選舉, 今次是葡萄牙.

葡萄牙也是"歐豬"國之一. 一如民調顯示, 在野黨 Social Democrats 勝出 (雖然我在早前的 entry 就指出過, 葡萄牙的社民黨其實是右派). 這是今年第二個換政府的"歐豬"國.


Prime Minister of Portugal, Pedro Passos Coelho (Incumbent)

又有選舉, 今次是土耳其.

總理 Erdoğan 的 AKP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 再次勝出, 成功連任. 今場是 AKP 第3場勝出的大選. 由於 AKP 是個偏向伊斯蘭教義式政治 (Political Islam) 的政黨, AKP 在 10 年前上台前很多人都擔心土耳其的世俗化 (secularism) 會否受影響. 但 10 年過去了, 似乎 AKP 依然得到很強支持. 今次選舉另外一項值得一提的是, 被指跟庫爾德人 (Kurds) 關係緊密的 BDP 繞過選舉法例推出了 61 名"獨立"候選人, 其中 35 人當選, 被視為是庫爾德人在政治上的重大勝利.


Prime Minister of Turkey, Recep Tayyip Erdoğan (Incumbent)

7 月

因為下半年比較多事件, 7 月也在這裡講完

泰國大選.

結果英祿哥哥他信的"為泰黨"加持下忽然當選了首相...看來泰國還是走不出他信的陰影. 到底兩派的鬥爭會到何時呢?


泰國總理, 英祿 (現任)

挪威恐怖襲擊.

一位持極右思想的男子襲擊挪威政府總部和執政工黨的夏令營, 多人死傷. 事件令歐洲各界關注近年高漲的極右情緒. 事件也反映, 恐怖襲擊的發動者不一定就是伊斯蘭人士, 本土恐怖主義也需要關注.

2011年12月14日

解構選委會選舉結果2:隱形左派弄巧反拙;葉劉攝位不成反露底

在講特首選戰整體形勢前, 再講一下選委會選舉結果. 今次會集中看兩方面: 1, 泛民的選票改動; 2. 葉劉露底變 CY 第二.


泛民選票改動

上次說過, 因為全票制的關係, 泛民在"票倉"界別可以輕易大贏席位, 但有個前提是選民夠心水情. 畢竟選前有很多分析員說, 有很多"隱形左派"出來參選, 怕泛民支持者會被混淆. 但現實是, 泛民"票倉"幾個界別都是專業人士和堅定支持自由民主, "隱形左派"的目的完全被看穿. 從實際票數上來看, "隱形左派"甚至可以說是弄巧反拙.

我們又來找幾個高票人物比較一下 2006 跟 2011 兩次選舉的差異.

首先是法律界跟高等教育界. 這兩個界別的選情變化不大.

高等教育界
2006: 2505 人投票 (36%)
2011: 2829 人投票 (31%)

鄭宇碩 (城大教授)
2006: 1709 票 (68%)
2011: 1903 票 (67%)

法律界
2006: 2253 人投票 (41%)
2011: 2329 人投票 (35%)

張達明 (港大教授)
2006: 1335 票 (59%)
2011: 1410 票 (61%)

接下來是教育界和資訊科技界, 民主派票數略有增長.

教育界
2006: 17223 人投票 (22%)
2011: 20084 人投票 (23%)

陳漢森 (教協)
2006: 12843 票 (75%)
2011: 15016 票 (75%)

資訊科技界
2006: 2306 人投票 (46%)
2011: 2264 人投票 (41%)

莫乃光 (民主黨/公共專業聯盟)
2006: 1228 票 (53%)
2011: 1466票 (65%)

最後是社福界, 也是最多怪人參選, 選舉前傳媒報導最多的界別. 結果是泛民完勝.

社會福利界
2006: 4724人投票 (41%)
2011: 6100 人投票 (42%)

莊陳有 (前樂施會香港總幹事, 港大教職員)
2006: 3302 票 (70%)
2011: 4419票 (72%)

羅致光 (民主黨, 港大教授)
2006: 2840 票 (60%)
2011: 3952 票 (65%)

狄志遠 (民主黨)
2006: 2789 票 (59%)
2011: 3664 票 (60%)

但泛民在社福界增長最強的, 還是一眾社工系學者.

陳麗雲 (港大教授)
2006: 2592 票 (55%)
2011: 3896 票 (64%)
票數 +50%

黃洪 (中大教授)
2006: 2623 票 (56%)
2011: 4070 票 (67%)
票數 +55%

馮可立 (中大教授)
2006: 2299 票 (49%)
2011: 3647 票 (59%)
票數 +59%

從結果上來看, "隱形左派"參選, 不但沒分薄泛民鐵票, 反而是剛剛相反, 令泛民的支持者更踴躍投票!

接下來看看兩個泛民退步的界別, 工程界和醫學界. 這兩個界別雖然都是專業人士, 但選民並不見得很熱衷於爭取民主自由. 立法會的議席現時也是由建制派持有.

工程界
2006: 3147人投票 (41%)
2011: 3856 人投票 (43%)

黎廣德 (公民黨/公共專業聯盟)
2006: 1156 票 (37%)
2011: 1230 票 (32%)

潘樂陶 (前工程學會會長, 非泛民)
2006: 1107 票 (35%)
2011: 1629票 (42%)

醫學界
2006: 3218人投票 (32%)
2011: 3787 人投票 (34%)

歐耀佳 (泛民名單)
2006: 1079 票 (34%)
2011: 853票 (23%)

蔡堅 (醫學會會長, 非泛民)
2006: 1521 票 (47%)
2011: 1690票 (45%)

謝鴻興 (非泛民)
2006: 945 票 (29%)
2011: 1403票 (37%)

泛民候選人歐耀佳的票數明顯出現倒退. "堅過石堅"的醫學會會長蔡堅兩屆都是界別內的票王. 謝鴻興則是近來因為在傳媒上大罵引入外國醫生不該而出盡風頭, 得票急升至排名第三. 接下來再看多幾個醫生的選情.

高永文 (前醫管局行政總裁, 非泛民)
2006: 1300 票 (40%)
2011: 1661票 (44%)

方津生 (陳方安生弟弟, 但不是泛民候選人)
2006: 1079 票 (34%)
2011: 1330票 (35%)

陳以誠 (...)
2006: 1075 票 (33%)
2011: 1272票 (34%)

好了, 講這麼多個醫生幹嘛呢? 那就是要看, 其實大部份有名氣的非泛民醫生的選情都相對穩定. 這就要帶出文章下一個部份, 葉劉攝位不成反露底. 我們來看看葉劉好友, 新民黨副主席史泰祖的情況.

史泰祖 (新民黨)
2006: 1423 票 (44%)
2011: 1329票 (35%)

史泰祖的得票竟然退步了一百票, 得票率還大跌 9%!!

同時在區議會界別, 葉劉的手下, 新民黨也派了兩個人"攝位"攝入建制派的協調名單. 但這兩人都以低票當選選委!

黃楚峰 (新民黨) (港九區議會界別)
2011: 109票 (排名 57/65)

黃卓健 (新民黨) (新界區議會界別)
2011: 140票 (排名 34/66)

港九區議會今年選出 59 個選委, 而新界區議會選出 62 個選委. 由於明年立法會增加 10 席, 兩個各別會各減 2 席, 實際上兩界別的選委分別是 57 和 60 個. 新界區的黃卓健得票排 34, 還算可以, 但已經是在中位以下. 港九區的黃楚峰更是"包尾". 由於區議會是由民建聯/B隊把持的, 這會否反映出, 傳統左派對新民黨實在沒甚麼興趣? 雖然容許他們入局, 但卻提不起勁給他們更多票?

無論如何, 葉劉的選委票真是全部傳媒落力數極都是兩隻手就數得出. 再陪跑下去只會變 CY/范太 第二, 快點消失吧.



最後, 很多分析員都說今屆投票率低, 選舉氣氛冷清云云. 的確, 上面界別的投票率都沒大改變, 有不少甚至減少了. 但如果留心投票人數, 卻是大大增加. 人數增加, 投票率卻下跌, 這顯示登記選民數目本身也增加得更多. 可是, 這些都講明是"專業界別", 從業人數不可能短期內大增. 也就是說, 登記選民增加, 很多並不是自然增長 (有新人入行), 而是舊有從業員新登記所致.

只看投票率的確是選情差不多, 但看看競爭率, 投票人數和選民登記的增長, 怎麼可能是冷清? 別被單一個數字遮蔽了.

2011年12月12日

解構選委會選舉結果

選委會選舉結束. 1200 個席位 (其實是1195, 因為有5人在兩個界別重複當選) 當中, 唐營至少有 200 席, 泛民也有約 200 席, 而梁營連 100 都沒有. 雖然這場選舉情況有點特殊, 因為小圈子選舉向來是很少學界人士分析的, 但也來講一下好了.



首先是泛民.

選前幾乎所有人都一致看衰泛民選情, 說甚麼策略混亂, 投票率低, 炒不起議題等等. 我在9月的文章也講過我不看好泛民, 但原因是"泛民協調沒有進展", 因為那時候放風出來是說泛民連 150 個參選人都找不到, 那當然不可能選到 150 個選委. 可是當泛民找到大約 200 人出來選後, 我倒是看得比較審慎. (雖然我快兩個月沒寫過文, 所以各位讀者也不會知道我是不是事後孔明.) 為什麼我見到泛民的參選名單後, 覺得泛民不是沒有機會成功呢? 要分開幾方面看.

首先, 泛民目標是 150 席. 但立法會議員是自動成為選委的. 即使排除了"激進三子", 泛民也座底有 20 席, 所以今次選舉中, 泛民實際上是需要拿 130 席. 那 130 席的目標難不難呢?

泛民向來的"票倉"是某些專業界別, 因為這些界別傳統上就是多人支持民主自由人權, 這些泛民主打議題的. 在立法會選舉, 我們也可以看到功能組別中的法律, 教育, 社福界必定由泛民政客當選. 所以我們首先鎖定這幾個界別. 這些界別的選委席位如下:

教育界 30
高等教育界 30
法律界 30
社福界 60

總共有 150 席. 假設泛民獲得 2/3 的票, 而對泛民而言這個票數在這些界別可說是輕而易舉, 就已經得到 100 席以上了. 加上立法會 20 席, 離目標 150 席只剩下 30 席. 只要在資訊科技, 會計, 醫學等專業界別混水摸魚搶一下, 要湊夠並不是沒可能的. 所以整體上來說, 只要泛民派夠人出選, 要有 150 票是相當有機會的.



而且, 重點是上面這個分析看漏了選委會選舉選制中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那就是, 選委會是採用全票制的. 所謂的全票制是這樣運作的. 假設界別要選出 30 席, 選民就有 30 票, 即是可以在選票名單上同時為最多 30 個候選人打 tick. 而最後點票時, 最多票的 30 個候選人就會當選. 全票制的特點是在於, 它可以變成一個"勝者全取" (winner-takes-all) 的情況. 也就是說, 只要配票得宜, 即使一個名單沒有拿到 100% 票, 也可以獲得 100% 議席. 是這樣做的. 只要 A 名單坐擁 51% 的鐵票選民支持, 而這些鐵票選民會一致地將 30 票同時投給 A 名單的 30 個候選人, 那即使剩下不支持 A 名單的 49% 選民怎樣組合配票, 他們選的非 A 名單候選人都不可能會比 A 名單候選人高票, 所以 A 名單的候選人將會全部當選.

所以, 上面我假設說泛民會在傳統票倉界別中獲得 2/3 票就會獲得 2/3 席位, 是錯的. 因為泛民如果真能獲得 2/3 的票, 而這些票都一致地投給泛民名單, 那其實就會啟動全票制的"勝者全取"情況, 將該界別中的席位盡數囊括. 事實上的確變成這樣. 泛民在這些界別幾乎全部贏盡.

應有席位跟泛民獲得席位
教育界 30 > 25
高等教育界 30 > 24
法律界 30 > 30
社福界 60 > 59

值得留意的是, 泛民在教育界跟高教界就是分別派了 25 跟 24 人出選. 如果泛民派多幾個人選, 是有可能把它們都贏掉的. 泛民另一個獲得大量支持的界別, 資訊科技界, 也是派 20 人選而有 20 人當選.

我們可以看看這些界別的實際得票:
>> http://www.elections.gov.hk/ecss2011/chi/results_s2.html

在教育界中,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奇特的現象. 獲教協 (民主派) 支持的候選人, 全部以一萬票以上的高票當選, 而沒有獲得教協支持的候選人, 全部都未能取得一萬票, 有很多甚至只有千幾兩千票. 泛民的動員能力, 明顯之至. 另外三個泛民票倉, 高等教育界, 法律界和社福界, 也是有這種當選跟落選者的得票出現極大差距的情況. 這些都顯示該些界別的選民都相當"心水清", 沒被"隱形左派"擾亂, 一致地投票給泛民. 結果單是靠這幾個界別 (也只能靠這幾個界別) 的鐵票就夠泛民入閘了. 老實說, 這個結果的確出乎意料地好.



接下來講講唐梁.

全票制的"勝者全取"機制在其他界別也可以應用. 因此在唐梁交鋒的建制派的界別, 只要其中一方能動員夠多人, 就可以壓倒性勝出.

我們在飲食界看到這個情況. 飲食界有 17 席, 唐梁兩營都各派 17 人參選, 結果唐方 17 人全勝, 梁方 17 人全敗, 是很明顯的"勝者全取".

而這也顯示, 因為唐在商界可以動員的鐵票遠較梁多, 商界的幾百席基本上可以說是由唐盡數獲得, 梁只有一些零星的支持者.

而在梁動員得較多的專業界別, 如會計界和測量界, 因為唐梁兩營均未能令鐵票達到過半支持, 結果沒有人可以"勝者全取", 要靠候選人個人影響力, 令到兩營各取幾席.



怎樣可以看得出界別選民有沒有分化? 我們可以參考每個界別的"票王"的票. 因為選民在全票制下可以投下多過一票, 候選人所得的票數全部都很高, 但總會有些候選人因為個人聲望而獲得特別多票. 如果"票王"的得票率是高過 60~70%, 即是該界別中有 60~70% 的選民都可以認同同一個候選人, 那就反映界別中的分化程度較小. 相反, 如果"票王"得得票率連 50% 都沒有, 就即是界別中多數選民連一個"共識"的候選人都沒有, 分化程度比較嚴重. 我們直接來看看統計結果.

99% 政協 盧文端 93
89% 保險界 鄭國屏 76
85% 鄉議局 周玉堂 109
83% 社會福利界 莊陳有 4419
83% 教育界 陳漢森 15016
81% 新界區議會 羅少傑 154
81% 酒店界 陳天佑 58
80% 商界(一) 田北俊 338
78% 港九區議會 張仁康 136
76% 高等教育界 鄭宇碩 1903
75% 批發及零售界 周梁淑怡 1362
75% 勞工界 吳秋北 307
73% 航運交通界 李鑾輝 112
71% 資訊科技界 莫乃光 1466
71% 飲食界 盛智文 731
68% 法律界 張達明 1410
66% 金融服務界 張華峯 230
64% 中醫界 馮玖 1340
64% 旅遊界 梁志群 374
51% 衞生服務界 黃河 2587
50% 會計界 李家祥 3406
50% 醫學界 蔡堅 1690
49% 建築及測量界 鄔滿海 1209
46% 工程界 潘樂陶 1629

可以看到 24 個界別中只有 5 個是"未歸邊"的. 而正因為其他大部份界別不是已經被唐營或泛民進佔, 就是不肯表態的 (eg 區議會), 梁剩下的機會實在少之又少.



總而言之, 因為梁實在沒有界別可以掌握鐵票, 在全票制下的投票結果, 反而比有至少 4~5 個界別有鐵票的泛民難看.



最後提一提梁本身的票. 新聞全都報導了, 在政協界的 55 個選委當中, 梁的得票排 51, 尾五. 而且, 因為明年選委席次會有改動的關係, 尾四個政協席位在明年會取消, 因此換個角度看梁在今年排尾五, 但去到明年就會變成包尾! 連公開寸爆梁的何柱國也比他高一票 (剛剛好一票), 梁今次可以說是非常難看.

有人問我會否分析寸嘴王鬧爆梁的事, 我也想過, 但今次時間有限, 明天再講回特首選戰本身.

ps. 政協界的票數
>> http://www.elections.gov.hk/ecss2011/chi/results_s4.html

2011年11月7日

才子慣用技:馬後炮時間

預測 vs 實際席次

民建聯 100 席以上 / 136
民主黨 40~50 / 47
公民力量 10~20 / 16
民協 10~20 / 15
西九新動力 10~20 / --
工聯會 5~10 / 12
自由黨 5~10 / 9
公民黨 5~10 / 7
新民主同盟 ~5 / 8
街工 ~5 / 5
社民連 5 席以下 / 0
新民黨 5 席以下 / 4
人民力量 5 席以下 / 1
其他建制派團體 ~20 / ?
獨立民主派 5~10 / ?
獨立人士 100 以上 / ?

大概中八成政黨...?

2011年11月6日

超級區議員

因為時間問題,加上區議會結果未完全公布,只打數據跟總結出來好了,詳情遲點再講。

首先,超級區議員有5席。泛民/建制在立法會的得票比例多數是6:4,因此我們可以預期泛民會有3席而建制會有2席。但始終誰人去參選,還有配票成效等等,也會影響結果,所以現階段我們只可以認為泛民/建制各有兩席是安全的,兩派仍會爭最後一席。

超級區議員需要有15位一般區議員提名,所以兩邊各派三人出戰就要有45席,這方面問題應該不大。問題在候選人本身,因為選區是全港單一選區,需要有高知名度,所以實際上可以揀的人選不多。

再來看看各黨上屆立法會選舉的得票:

民主黨 345,907 22.83%

公民黨 206,980 13.66%
社民連 153,390 10.12%
職工盟 52,919 3.49%
街工 42,441 2.80%
民協 42,211 2.79%
其他民主派 34,842 2.30%
民主派l 878690 57.98%

民建聯+工聯會 433,684 28.62%
新民黨 74,084 4.89%
自由黨 50,445 3.33%
其他建制派 43,601 2.88%
建制派 601,814 39.71%

其他人 34,955 2.31%

Total 1,515,459 100%

選5席的話,15~16%是安全線,在這以上的應該可以順利當選。

民建聯+工聯會夾起來剛好夠選兩席。大概會分別派劉江華跟陳婉嫻。至於建制派的第三位候選人,相信會派"隱形左派",如田北辰,梁美芬之流。當然前題是他們當選。

民主派方面比較麻煩。民主黨派兩人應該無問題,但要向其他黨派拿票才夠當選。而剩下的一席派誰好?公民黨?不知道有誰選得上區議員。社民連?已經分裂了,而且超級區議員嚴格來說是功能組別,恐怕很難說服去選。民協,職工盟,街工是最有機會擔任第三位泛民候選人的,但他們勢力有限,能否成功當選是未知之數。

總之,超級區議員第五席花落誰家仍很難講。

最後也談談整體形勢。超級區議員如果最後又變成民建聯vs民主黨的格局,而雙方派的人都是那些熟面孔,其實也反映兩件事。一,過去十年雖然不斷有新政黨冒出,但都不成氣候。二,新一代政治人才仍未能出現。(雖然舊一代的人是不是政治"人才"也值得商榷。)

遲些再講

2011年11月5日

區議會選舉前瞻

區議會選舉又到了。雖然我對這個選舉本身的興趣不大,但畢竟是在香港發生,就約略談談吧。

先單刀直入,講一下對選舉結果的預測吧。我粗略看過今屆和上屆的名單和票數,分析了一下可能出現的選舉結果。當然,每個區本身內部可以有很多因素令四年內選民取態有所改變,但我不可能全都知道,所以只能根據上次各黨票數和今次參選政黨的競爭來作預測。有些選區的候選人上一屆拋離對方蠻多的,甚至已經自動當選,那結果就很明顯了。有些選區是上屆候選人以很小的差距當選,或是上屆跟今屆完全換了人選,甚至是新劃出的選區,那就比較難預測了。總括來說,在全部 412 個區議會選區中,接近300個是勝負很明顯,剩下約100個不是。我現在先談一談我對整體結果的預測,再分析一下各黨形勢,也會拿一些重點選區出來做例子。



整體結果預測: (上屆數字)
民建聯 100 席以上 (115)
民主黨 40~50 (59)
公民力量 10~20 (18)
民協 10~20 (17)
西九新動力 10~20 (--)
工聯會 5~10 (1)
自由黨 5~10 (14)
公民黨 5~10 (8)
新民主同盟 ~5 (--)
街工 ~5 (4)
社民連 5 席以下 (6)
新民黨 5 席以下 (--)
人民力量 5 席以下 (--)
其他建制派團體 ~20
獨立民主派 5~10
獨立人士 100 以上

民建聯和工聯會
* 有很多候選人是同時申報屬於民建聯+工聯會的,這類人我會全部歸入民建聯,只有只申報屬於工聯會的人才計入工聯會。
民建聯在上屆獲得 115 席,工聯會則獲得 1 席, 預計今屆會獲得更多議席。這當然跟泛民各黨都有弱點,而建制派在地區工作上更勤力有關。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很多候選人依舊同時申報兩黨,但只申報工聯會的人有上升趨勢。估計這跟兩黨想分開派人參選立法會有關。

民主黨
民主黨在政改風波後雖然整體民望還算可以,但議席數目仍要下降。雖然人民力量的狙擊聲勢浩大,但如果仔細地看的話,會發現民主黨的高危選區中遭人民力量狙擊的並不多,相反遭人民力量狙擊的有不少是民主黨的鐵票區或是本來就沒有勝出的選區,也就是說有沒有狙擊結果也相差不遠。當然,我們還未能知道人民力量的狙擊到底會搶走民主黨多少票,但至少我們可以看到人民力量的狙擊,雖然聲勢頗大,但其實沒甚麼整體計劃性,狙擊的實際效果會如何是很值得懷疑。反而民建聯的地區工作,還有激進派脫黨組成新民主同盟,對民主黨議席的直接打擊應該更大。整體上來說會有大概四十幾個議席吧。

公民力量
雖然這個政黨在立法會中並無議席,但區議會議席卻不少。沙田和西貢區的居民,還有有留意政情的人,都會知道公民力量其實就是劉江華的手下,完全是所謂的"民建聯B隊"。估計這一隊人今次的表現也會不錯,有十幾個議席。

民協
民協表面上遭到民建聯跟人民力量雙重夾攻,但像民主黨一樣,真正會受害的選區其實不多。不過,對於民協來說這些選區實在是一個不能少,所以還是需要嚴陣以待。當然對民協來說,最重要的還是馮檢基的一席;如果連這一席也保不住,民協以後的生存空間恐怕更難看好。整體來說應該能維持雙位數的議席吧。

西九新動力
即是梁美芬那一班人,又是一個"民建聯B隊"。雖然宣傳不多,實際議席數目倒是不少。今次表現應該也會穩定,有十幾個議席。

自由黨
由於不斷有成員退黨,現有的區議員數目本身就已經下降了不少,今次議席數會比上次少是肯定的事。應該會從雙位數跌至單位數。

公民黨
雖然因為多立法會議員而經常上新聞,但區議會方面很弱是眾所周知的事。加上近期不斷因為社會議題遭到建制派圍攻,相信單是要保住現有議席也有困難。應該也是只有單位數的成績。

新民主同盟
民主黨激進派分出來的政黨。成員不少是長期擔任區議員,應該能穩守吧...?但在缺乏強大後盾下,要擴大勢力會有困難。長遠到底會怎樣發展也是很值得留意。應該也是只有單位數的成績。

街工
又是一個很小的政黨,主要是梁耀忠跟幾個屬下。要保住現有議席應該問題不大吧。

社民連
本來議席數就少的了,加上跟人民力量分裂了,應該會更倒退。大概會只剩三四個議席吧。

新民黨
雷聲大雨點小。雖然葉劉經常上新聞,但這對地區工作的幫助恐怕不大。而且由於是新政黨,根基不夠,形勢更惡劣。恐怕也是會只有三四個議席...甚至更少。

人民力量
雖然參選人數眾多,但參選的目標本來就不是要自己贏,而是要搞輸對手,所以對他們自己來說應該問題不大吧...?不過如我上面所說的,人民力量缺乏整體計劃,實際會害到的民主黨/民協議席應該不多。甚至有些人民力量參選的選區是沒有民主黨/民協的。有趣的是,人民力量其實在兩三個選區是有現任議員的,說不定會可以連任到。

整體對陣
總的來說,民主派各黨加上獨立民主派,大概只會有80~100席,保不住三位數。民建聯一個黨已經可以過百席,加上那些B隊,還有傳統親建制的獨立人士(e.g.鄉事派),建制派控制的議席隨時有二百席以上。

順帶一提,蘋果日報多數也會報急。



最後是拿一些選區出來分析一下。

首先是, 部份可能因人民力量狙擊而輸掉的民主黨/民協議席 (Bold者為上屆優勝)

F09 麗閣: 1.馮檢基(民協); 2.趙植東(人民力量); 3.鐘詠淵(獨立); 4.范國輝(民建聯)
上屆結果:1.范國輝(民建聯)2030; 2.馮檢基(民協)2115

G11 啟德: 1.楊振宇(民協); 2.葉志偉(經濟動力); 3.張芬蘭(民建聯); 4.李漢森(人民力量)
上屆結果: 1.廖成利 (民協)863; 2.司徒建華(民建聯)623; 3.葉志偉(自由黨)531

K17 象石: 1.蔡子民(民主黨); 2.陳振中(民建聯); 3.黃志順(人民力量)
上屆結果: 1.蔡子民(民主黨)1565 ; 2.陳振中(民建聯)1463 ; 3.廖志強(獨立)164

L05 友愛南: 1.曾憲康(民建聯); 2.黎家朗(人民力量); 3.蔣月蘭(民主黨)
上屆結果: 1.陳傑芳(民建聯)1108; 2.蔣月蘭(民主黨)1165

Q23 廣明: 1.陳艷珠(獨立); 2.陳堂榮(獨立); 3.舒孝傑(獨立); 4.虞瑋倩(人民力量); 5.莊元苳(民建聯); 6.柯耀林(民主黨)
上屆結果: 1.舒孝傑(獨立)1125; 2.柯耀林(民主黨)1130;3.陳艷珠(獨立)40; 4.林仲科(民建聯)1101

S09 新石籬: 1.陳嘉樂(人民力量); 2.李梓敬(自由黨); 3.梁國華(民主黨)
上屆結果: 1.梁國華(民主黨)2680; 2.黎少棠(自由黨)2445



部份民主派/建制派只在佰仲之間的選區

A04 山頂: 1.陳淑莊(公民黨); 2.陳浩濂(自由黨)
上屆結果: 1.林文傑(自由黨)679; 2.梁永安(獨立)186; 3.陳淑莊(公民黨)795

C11 景怡: 1.楊漢成(獨立); 2.梁國鴻(民建聯); 3.陳耀德(民主黨)
上屆結果: 1.陳耀德(民主黨)2046; 2.梁國鴻(民建聯) 2074

D08 華貴: 1.麥謝巧玲(民建聯); 2.楊小壁(民主黨)
上屆結果: 1.洪天理(獨立)1337; 2.楊小壁(民主黨)2077; 3.麥謝巧玲(民建聯)2161

G01 馬頭圍: 1.莫嘉嫻(民協); 2.林心廉(民建聯);
上屆結果: 1.莫嘉嫻(民協)1943; 2.梁定濤(民建聯)1720

R13 顯嘉: 1.莫偉雄(民主黨); 2.林松茵(公民力量)
上屆結果: 1.莫偉雄(獨立)2022; 2.林松茵(公民力量)2080

R18 大圍: 1.梁永雄(新民主同盟); 2.董健莉(民建聯)
上屆結果: 1.袁貴才(民建聯)2851; 2.梁永雄(民主黨)2768



可能參選超級區議員的知名人士選區

B05 大坑: 1.沈四海(獨立); 2.黃楚峰(新民黨); 3.劉嘉鴻(人民力量); 4.單仲偕(民主黨)
上屆結果: 1.黃楚峰(獨立)1059; 2.李慶偉(民主黨)947

H03 龍上: 1.陳婉嫻(工聯會); 2.林偉基(民主黨); 3.任亮憲(人民力量)
上屆結果: 林文輝(民建聯)自動當選

K06 愉景: 1.王銳德(民主黨); 2.田北辰(新民黨)
上屆結果: 王銳德(民主黨)自動當選

L19 樂翠: 1.陳偉業(人民力量); 2.何俊仁(民主黨); 3.沈錦添(獨立)
上屆結果: 1.何俊仁(民主黨)1606; 2.李錦文(民建聯)1007

R04 第一城: 1.湯家驊(公民黨); 2.黃嘉榮(獨立)
上屆結果: 1.黃嘉榮(獨立)2235; 2.李永成(前綫)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