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

解構選委會選舉結果

選委會選舉結束. 1200 個席位 (其實是1195, 因為有5人在兩個界別重複當選) 當中, 唐營至少有 200 席, 泛民也有約 200 席, 而梁營連 100 都沒有. 雖然這場選舉情況有點特殊, 因為小圈子選舉向來是很少學界人士分析的, 但也來講一下好了.



首先是泛民.

選前幾乎所有人都一致看衰泛民選情, 說甚麼策略混亂, 投票率低, 炒不起議題等等. 我在9月的文章也講過我不看好泛民, 但原因是"泛民協調沒有進展", 因為那時候放風出來是說泛民連 150 個參選人都找不到, 那當然不可能選到 150 個選委. 可是當泛民找到大約 200 人出來選後, 我倒是看得比較審慎. (雖然我快兩個月沒寫過文, 所以各位讀者也不會知道我是不是事後孔明.) 為什麼我見到泛民的參選名單後, 覺得泛民不是沒有機會成功呢? 要分開幾方面看.

首先, 泛民目標是 150 席. 但立法會議員是自動成為選委的. 即使排除了"激進三子", 泛民也座底有 20 席, 所以今次選舉中, 泛民實際上是需要拿 130 席. 那 130 席的目標難不難呢?

泛民向來的"票倉"是某些專業界別, 因為這些界別傳統上就是多人支持民主自由人權, 這些泛民主打議題的. 在立法會選舉, 我們也可以看到功能組別中的法律, 教育, 社福界必定由泛民政客當選. 所以我們首先鎖定這幾個界別. 這些界別的選委席位如下:

教育界 30
高等教育界 30
法律界 30
社福界 60

總共有 150 席. 假設泛民獲得 2/3 的票, 而對泛民而言這個票數在這些界別可說是輕而易舉, 就已經得到 100 席以上了. 加上立法會 20 席, 離目標 150 席只剩下 30 席. 只要在資訊科技, 會計, 醫學等專業界別混水摸魚搶一下, 要湊夠並不是沒可能的. 所以整體上來說, 只要泛民派夠人出選, 要有 150 票是相當有機會的.



而且, 重點是上面這個分析看漏了選委會選舉選制中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那就是, 選委會是採用全票制的. 所謂的全票制是這樣運作的. 假設界別要選出 30 席, 選民就有 30 票, 即是可以在選票名單上同時為最多 30 個候選人打 tick. 而最後點票時, 最多票的 30 個候選人就會當選. 全票制的特點是在於, 它可以變成一個"勝者全取" (winner-takes-all) 的情況. 也就是說, 只要配票得宜, 即使一個名單沒有拿到 100% 票, 也可以獲得 100% 議席. 是這樣做的. 只要 A 名單坐擁 51% 的鐵票選民支持, 而這些鐵票選民會一致地將 30 票同時投給 A 名單的 30 個候選人, 那即使剩下不支持 A 名單的 49% 選民怎樣組合配票, 他們選的非 A 名單候選人都不可能會比 A 名單候選人高票, 所以 A 名單的候選人將會全部當選.

所以, 上面我假設說泛民會在傳統票倉界別中獲得 2/3 票就會獲得 2/3 席位, 是錯的. 因為泛民如果真能獲得 2/3 的票, 而這些票都一致地投給泛民名單, 那其實就會啟動全票制的"勝者全取"情況, 將該界別中的席位盡數囊括. 事實上的確變成這樣. 泛民在這些界別幾乎全部贏盡.

應有席位跟泛民獲得席位
教育界 30 > 25
高等教育界 30 > 24
法律界 30 > 30
社福界 60 > 59

值得留意的是, 泛民在教育界跟高教界就是分別派了 25 跟 24 人出選. 如果泛民派多幾個人選, 是有可能把它們都贏掉的. 泛民另一個獲得大量支持的界別, 資訊科技界, 也是派 20 人選而有 20 人當選.

我們可以看看這些界別的實際得票:
>> http://www.elections.gov.hk/ecss2011/chi/results_s2.html

在教育界中,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奇特的現象. 獲教協 (民主派) 支持的候選人, 全部以一萬票以上的高票當選, 而沒有獲得教協支持的候選人, 全部都未能取得一萬票, 有很多甚至只有千幾兩千票. 泛民的動員能力, 明顯之至. 另外三個泛民票倉, 高等教育界, 法律界和社福界, 也是有這種當選跟落選者的得票出現極大差距的情況. 這些都顯示該些界別的選民都相當"心水清", 沒被"隱形左派"擾亂, 一致地投票給泛民. 結果單是靠這幾個界別 (也只能靠這幾個界別) 的鐵票就夠泛民入閘了. 老實說, 這個結果的確出乎意料地好.



接下來講講唐梁.

全票制的"勝者全取"機制在其他界別也可以應用. 因此在唐梁交鋒的建制派的界別, 只要其中一方能動員夠多人, 就可以壓倒性勝出.

我們在飲食界看到這個情況. 飲食界有 17 席, 唐梁兩營都各派 17 人參選, 結果唐方 17 人全勝, 梁方 17 人全敗, 是很明顯的"勝者全取".

而這也顯示, 因為唐在商界可以動員的鐵票遠較梁多, 商界的幾百席基本上可以說是由唐盡數獲得, 梁只有一些零星的支持者.

而在梁動員得較多的專業界別, 如會計界和測量界, 因為唐梁兩營均未能令鐵票達到過半支持, 結果沒有人可以"勝者全取", 要靠候選人個人影響力, 令到兩營各取幾席.



怎樣可以看得出界別選民有沒有分化? 我們可以參考每個界別的"票王"的票. 因為選民在全票制下可以投下多過一票, 候選人所得的票數全部都很高, 但總會有些候選人因為個人聲望而獲得特別多票. 如果"票王"的得票率是高過 60~70%, 即是該界別中有 60~70% 的選民都可以認同同一個候選人, 那就反映界別中的分化程度較小. 相反, 如果"票王"得得票率連 50% 都沒有, 就即是界別中多數選民連一個"共識"的候選人都沒有, 分化程度比較嚴重. 我們直接來看看統計結果.

99% 政協 盧文端 93
89% 保險界 鄭國屏 76
85% 鄉議局 周玉堂 109
83% 社會福利界 莊陳有 4419
83% 教育界 陳漢森 15016
81% 新界區議會 羅少傑 154
81% 酒店界 陳天佑 58
80% 商界(一) 田北俊 338
78% 港九區議會 張仁康 136
76% 高等教育界 鄭宇碩 1903
75% 批發及零售界 周梁淑怡 1362
75% 勞工界 吳秋北 307
73% 航運交通界 李鑾輝 112
71% 資訊科技界 莫乃光 1466
71% 飲食界 盛智文 731
68% 法律界 張達明 1410
66% 金融服務界 張華峯 230
64% 中醫界 馮玖 1340
64% 旅遊界 梁志群 374
51% 衞生服務界 黃河 2587
50% 會計界 李家祥 3406
50% 醫學界 蔡堅 1690
49% 建築及測量界 鄔滿海 1209
46% 工程界 潘樂陶 1629

可以看到 24 個界別中只有 5 個是"未歸邊"的. 而正因為其他大部份界別不是已經被唐營或泛民進佔, 就是不肯表態的 (eg 區議會), 梁剩下的機會實在少之又少.



總而言之, 因為梁實在沒有界別可以掌握鐵票, 在全票制下的投票結果, 反而比有至少 4~5 個界別有鐵票的泛民難看.



最後提一提梁本身的票. 新聞全都報導了, 在政協界的 55 個選委當中, 梁的得票排 51, 尾五. 而且, 因為明年選委席次會有改動的關係, 尾四個政協席位在明年會取消, 因此換個角度看梁在今年排尾五, 但去到明年就會變成包尾! 連公開寸爆梁的何柱國也比他高一票 (剛剛好一票), 梁今次可以說是非常難看.

有人問我會否分析寸嘴王鬧爆梁的事, 我也想過, 但今次時間有限, 明天再講回特首選戰本身.

ps. 政協界的票數
>> http://www.elections.gov.hk/ecss2011/chi/results_s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