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默克爾預早宣布退休的因由

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news/%E6%96%B0%E8%81%9E/%E8%A7%80%E5%AF%9F%E9%BB%98%E5%85%8B%E7%88%BE%E9%A0%90%E6%97%A9%E5%AE%A3%E5%B8%83%E9%80%80%E4%BC%91%E7%9A%84%E5%9B%A0%E7%94%B1-149196


德國總理默克爾上周突然宣布不會在下屆大選 (最遲2021年) 中競逐連任,亦不會在下月的執政黨黨魁選舉中競逐連任,受到國內外關注。自從立場保守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英法又受國內問題困擾,默克爾被視為國際政治上最大的一把自由派聲音,和歐盟的掌舵人。儘管她仍未正式退位,這樣一早為自己任期畫下期限,無疑會令她被視為跛腳鴨,打擊其影響力。到底默克爾這樣做的盤算為何,又會有何影響?

默克爾今次預報退休的背景,是她所屬的基民黨支持度持續下跌,亦在上月的兩場地區選舉中表現欠佳。根據最新民調,基民黨的支持度約26%,較去年9月大選時的得票率33%跌了不少,也是基民黨戰後創黨以來最差。跟基民黨共同組成政府的社民黨就更唔掂,最新支持度僅14%,從大選時的第二大黨 (及21%得票) 跌至第四。於是基民黨內有聲音要求換人向民眾展示新氣象,社民黨亦有聲音要求退出執政聯盟以免進一步受累。所以默克爾今次宣布某程度上是先發制人,在自己被逼宮前先為自己建下台階。事實上默克爾做到2021年的話,屆時將是67歲和當了16年總理,不少分析早就估計她不會再競逐連任。

除了先發制人,默克爾亦可能是想給繼任人時間準備。總理和執政黨黨魁不是同一人,戰後德國只試過一次,是罕見做法。在下月基民黨黨魁選舉中勝出者,肯定會被視為候任總理,他亦肯定不會願意等到2021年才做總理,畢竟到時基民黨會否再贏都未知。如果默克爾現在立刻退位,也會引發更大的政治震盪。所以默克爾不做黨魁但暫且繼續做總理,很可能是想讓繼任人有時間熱身,與此同時確保政治穩定和交接順利。待雙方覺得時機成熟了,不一定等到下屆大選,默克爾就會辭去總理。

還有一個考量,就是誰會當上繼任人還是未知鹿死誰手,默克爾要做兩手準備。德媒一般視被默克爾提拔為黨秘書長的克蘭普‧卡倫鮑爾是默克爾間接欽點的繼任人,但始終這是場黨內民主選舉,有欽點也不一定贏,現在一些批評默克爾路線的黨幹部也有參選黨魁。整體來說,默克爾一派應該是佔上風的,那默克爾就可以按原定計劃準備交接。萬一批評默克爾者勝出,默克爾也可嘗試繼續做總理死拖不交接,當然對方可能會逼宮,但總之以默克爾出了名的謹慎,她必然會做好兩手準備。

探討完默克爾的想法,接下來談其影響。默克爾之所以被視為國際自由派舵手,有幾個因素。一是德國是歐盟最大國,左右歐盟決策,而歐盟立場又在很多國際問題上都很重要,於是德國在國際上舉足輕重。這一點不會因德國總理換人而變。二是默克爾已經在任13年,經驗豐富,跟多國領導人有溝通,加上德國政治相對穩定,令她在其他領導人面前有較大發言力 (不會被質疑是否「後欄起火」)。這一點,她的繼任人會較輸蝕,發言力一定不及她。

三是她在難民、身份認同、貿易、環保等議題都持明確的自由派立場。可這會否因換人而變,值得商榷。換個問法,這到底是默克爾的個人立場,還是德國政界主流共識?如是前者,德國政府立場會在換人後有變,後者則不會。就此,我們須理解雖然默克爾在國際上被視為自由派甚至偏左,在國內是中間派甚至偏右。所以她的繼任人就算比她右傾,亦不會達到國際間極右的程度,尤其是基民黨靠社民黨支持維持國會過半議席,不可能過於右傾。

我的估計是,即使有新總理,德國在多數議題上的立場不會有大變動,始終國家利益所在不會只因換人就變,何況現在也不是換執政黨,最大機會變是難民和身份認同。但現在流向歐洲的難民數目已大跌,實際需要做的不多,出口術和做些象徵式措施已足以應付。

當然,就算只是出口術和象徵式,都會令外界有不同觀感,加上新總理在國際上發言力會不及默克爾,歐盟內的極右或民粹政黨肯定會更氣焰。不過這股浪潮會維持至幾時還很難講,例如最新在美國,特朗普的共和黨就輸了眾議院控制權。有時把聲更大,不代表就能取得更多民眾支持。事實上有評論反指,當被右派仇視的默克爾下台了,德國換了一位把口較右傾的新總理,其他歐洲主流政黨亦跟隨調節立場,反而可能讓他們從極右或民粹政黨上搶回選票 (類似的情況已在奧地利上演)。當然對自由派來說這不是最好的結果,但如果可以藉此擊退極右或民粹浪潮,也許這也不是一個壞的結果。

2018年11月22日

原來我幫緊陳凱欣宣傳

據報陳凱欣在出席 nowTV 選舉論壇,被問到作為記者會否訪問陳浩天時說:「你一定會問佢點解宣揚港獨,咁佢會講佢番理念,咁咪宣揚港獨緊港獨囉!」原來報道內提及佢理念就係幫緊佢宣揚,咁經常深入追蹤報道港獨的大公文匯肯定係大肆宣揚緊港獨,而在施政報告提及港獨的梁振英就更加係名符其實的港獨之父了。

用同樣邏輯,我仲諗到一些例子:

報道侵侵的貿易戰理念就係宣揚美國帝國主義 << ban

報道安倍去靖國神社就係宣揚日本軍國主義 << ban

報道英國議員批評香港民主自由就係宣揚英國殖民主義 << ban

報道蔡英文、達賴、熱比亞就係宣揚台獨、藏獨、疆獨 << ban

報道 ISIS 就係宣揚伊斯蘭極端主義 << ban

大陸藝人在微博愛國 << 可以報,但,台灣導演在金馬獎「播獨」<< 唔可以報

大陸運動員贏獎感謝國家 << 可以報,但,大陸馬拉松跑手丟低國旗<< 唔可以報

香港係「獨立」關稅區 << 唔可以報

經常報道「因航」的「方向報」其實係免費幫緊「因航」宣傳 << goodest logic

最後,筆者在開頭 quote 了陳凱欣一句,quote 了她的理念,所以其實我依篇文都係幫緊陳凱欣宣傳。請選舉事務處唔好向我或轉載依篇文章的網媒追選舉經費。相對地,如果陳凱欣勝選,我同一眾網媒都應記一功,畢竟我地咁落力幫佢宣傳嘛。娜,邊位讀者 share 依篇文都係幫緊陳凱欣宣傳呀吓。認同請唔好廣傳。

2018年11月16日

林鄭見美帝講呢啲

美國帝國主義者威脅撤銷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特首林鄭說會見美國有關方面和商界表明立場,筆者實在不能同意更多。就此,我草擬了一份聲明,認為林鄭應在見美帝時講呢啲: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香港人從來都是首先是中國人。廣大香港人民堅決擁護以習近平國家主席為核心的中國政府,全力支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香港政府堅定不移反港獨,絕對不會受到外部勢力的指手劃腳和說三道四動搖。而有了一帶一路、珠西大灣區、明日大嶼的國外國內港內三重互補優勢,香港的發展前景無可限量,不用懼怕任何外部勢力的干預威脅。我再重申一次,任何人士以任何方式,包括以言論自由和經濟自由為幌子,試圖將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獨立出去,都是踩紅線越底線,注定失敗的。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最根本問題上,絕對沒有任何讓步空間。」

或者有簡要版:

「我哋有一帶一路、珠西大灣區、明日大嶼,仲加埋我咁好打得,驚你美國佬制裁有牙呀?Collect 啦你。You un ng un what is collect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