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選過了一個星期,各方主要的意見都差不多出完了。雖然內鬥和互相指責仍然無日無之,不過這也是民主派的特性了。我也談談我的總結吧。
其實,補選投票率會比換屆選舉低,民主派會跌票,選前已經很多評論員講過,有的更預期會失去一或兩席,建測界是輸硬,港島有一定機會輸,不過意外的是最後輸掉的是九西。建測界上次是親中派有兩人參選,姚松炎才漁人得利當選,大家早知親中派只有一人參選的話民主派很難贏 (事實上姚松炎本人都不夠膽再選)。之所以預計港島輸而不是九西,因為16年選舉時港島的民主派得票率較低,更加不容有失票。可是結果九西失的票較預期多,同時對手鄭泳舜得票較預期高,於是輸掉的是九西而不是港島。
為何失票較預期多呢?很多人怪本土派。但筆者上周的文章已經講過,在16年選舉中,九西本土派得到4萬票,而今次姚松炎得票較16年民主派總和 (包括本土派) 少了5.5萬票,所以少了的不只是本土派的票,傳統泛民的票也失了一堆。何況我不認為本土派全數=焦土派,總有一少部分是有投姚的,儘管可能很少,總之這麼一來傳統泛民少了的票就不只1.5萬了。
講到傳統泛民也跌票,另一批人就開始怪民協了,指在很多民協地頭票站,姚松炎得票較16年民主派大跌。可是該區區議員是民協,是否就代表民協能在該區呼風喚雨,該區民主派支持者都是聽民協支笛呢?我不這樣認為。區議會選舉多數細區只有一個民主派候選人,很多人是「焗投」民協的。民協在12年選舉輸掉議席,16年選舉更跌至萬幾票,我們不宜誇大他們的影響力。還有根據這個邏輯,親中派佔全港7成區議員,豈不是應該在立法會選舉打低民主派好耐了?
民協跟姚松炎有無牙齒印,我估是有的,特別是馮檢基本人。但這是否表示民協不落力拉票,或者流失傳統泛民票就能歸咎於民協呢?證據不足。還有其他可能的原因令傳統泛民沒有出來投票,例如宣傳不足、不認識姚、不同意姚立場或政綱等。況且姚本人也說了他認為民協有落力拉票,我想大家不用太責怪民協。
總之,我相信本土派和傳統泛民,兩邊都有失票。至於誰責任較大,很難評估,畢竟姚只差2500票就能贏,任何一派稍為多出一點力就已經足夠,所以很難說本土派、傳統泛民、甚至姚團體本身 (後述),誰是真正的「戰犯」。
很多人喜歡講今次選舉有甚麼教訓,我認為是,民主派政客不要再大安旨意認為民主派支持者一定出來投你票,必須大家一起坐下來,認認真真檢討選舉策略。以前有個講法,就是對民主派來說,單單制較比例制有利,因為民主派支持者較多,在單單制下大家集中票源谷衡佢就贏了,倒是比例制考大家配票麻煩得多。今次選舉顯示,事情不再是這麼簡單。
廿年前,民主派幾乎等於民主黨,也許這個講法還可行,但現在民主派的光譜越來越闊,從大中華、重地區工作的民協和民主黨,到理念為先、重視抗爭的港獨派都有,你很難有一個候選人是可以同時滿足所有人的願望。比例制下,不同路線的候選人集中拉攏自己的支持者,也可能夠票當選,單單制卻必須最大化 (maximize) 選票,不能只靠一部分。當一位候選人同時要拉攏這麼多不同類型的選民,怎麼企好?向一邊靠攏,即有機會得失另一邊,拿捏要小心。今次姚的文宣似乎較面向激進派和本土派,較少面向傳統泛民,這可能是他認為已經穩住傳統泛民票,於是集中防止本土派焦土。
所以這是否姚或其團隊的錯呢?我覺得只有部分是。這種傳統泛民票是袋硬落袋、民主派在單單制下贏是理所當然的想法,整個泛民都有,姚可能只是受大圍影響。我也不期望每個政客每次選舉都懂得拿捏,如果人人都做到就沒有人輸啦。我覺得姚本身是個不錯的候選人,他有一定知識背景,並非很多泛民政客只有區議員質素,同時他不太溫和又不太激進,按理來說有利最大化選票,可惜最後仍以些許差距落敗。有人說,姚唔得是否馮就會得呢?我不認為馮更能最大化選票。他也許吸回一些傳統泛民票,但肯定會流失激進和本土票。
又有些評論員愛說,今次選輸了,證明乜乜路線行不通,應該行物物路線,那就贏硬啦。這種認為同一招可以不斷贏選舉的想法,我絕對反對。民意會變,政治生態會變,選舉形勢會變,每次選舉都需要做好分析,不可能靠一招就永遠贏下去。有選民重視DQ,有選民重視地區議題,有選民重視本土論述,百貨應百客,集中行一條路線,在比例制下是可以的,但補選是單單制,要最大化選票,同時拉攏不同類型選民,就不能齋靠一味。
老實講,我覺得今次輸了一席未必是壞事,因為這正好在一個損失較小的情況下給泛民政客一個當頭棒喝,選民不是奉旨要投你們一票的。泛民政客過去廿年都慣了只要用那幾個口號,如守住議會、關鍵一席、阻止23條等等,就會一堆人走出來投票,但這並非必然。早前就有些外國分析說,英國脫歐和美國特朗普,都被對手批評如果中了就會世界末日,是「project fear」,結果選民唔 buy 這一套。對選民應該 carrot and stick,既有嚇人的,也有吸引人的,多管齊下,才行。現在還有些人繼續「屌票」,批評沒出來投票的人,好像批評完,下次他們就會出來投票了,著實令人大開眼界。
對經常看外國選舉的筆者而言,香港這樣幾廿年來多數投票人都在投同一派政客,本身就不簡單。或者有人會說日本人都投了自民黨幾廿年啦,但自民黨是執政黨,真的會有著數派給支持者,香港泛民是在野黨,投他們無甚著數可言,頂多是鬧下政府和可以否決政改,這樣都有多數投票人長期支持,其實已經很難得。在外國,只隔幾年就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子更加多。
當然,仔細看的話,其實民主派支持者也非一成不變,近兩年的選舉我們見到很多新人參選和當選,都反映很多民主派支持者求變。但求變的只是一部分人,也有一部分仍未變,於是在比例制下新舊勢力都有人當選。新舊勢力應該怎麼整合,大家似乎仍在摸索,但這整合必須進行,摸索必須要快,因為親中派可不會等你。現在傳媒親中化較以前嚴重得多,越來越難指望公平報道選舉,政府對於講大話誤導市民亦越來越肆無忌憚,甚至連直接DQ都出埋。在這麼多不利因素下,民主派政客必須團結找出方法應對,不能再一盤散沙、山頭主義和喜好內鬥。
某程度上,也許我也算是焦土思維的人,希望輸一席能換來大家痛定思痛,檢討和整合。不過我覺得輸過一次就夠了,往後務必全力阻止再有落敗。
2018年3月13日
失票不能全賴焦土
焦土一定有人做,但我不認為全部上屆投本土派的人都焦土。始終正如民主派光譜咁闊,本土派內部其實都幾闊,所以我不認為全部都是死硬地憎傳統泛民多過親中派。儘管只是少數,多少都會有人肯含淚,何況今次的3個候選人都不能叫做傳統泛民。
其次,今次3區失的票都是多過本土派的票加起來,即即使本土派真的100%全部不投票,都補不到個洞,是真的有一些傳統泛民支持者沒有投票。
以九西為例,姚松炎較上屆民主派總和 (包括本土派) 少了5.5萬票,但游+毓民是4萬票,所以至少有1.5萬傳統泛民沒有投票。我純粹做思考練習,假設本土派有四分一人肯含淚,就有1萬票有投姚,那麼傳統泛民的走票就達到2.5萬了。
當然,因為姚差2500票就贏到,如果沒有焦土佢贏硬,焦土本土派有責任。但同樣地,如果傳統泛民肯全部出來投票,姚也是贏硬。所以講責任,各方都有。
新東更厲害,少了15萬票,而上屆梁頌恆+陳雲是6萬票,即傳統泛民走了至少9萬票。同樣純粹假設,本土派有四分一肯含淚,傳統泛民就走超過10萬了。
最後港島區,少了4.4萬票,上屆鄭錦滿2.2萬,所以傳統泛民走至少2.2萬飛。繼續假設四分一肯含,就是傳統泛民走了約2.7萬。
2018年3月12日
比較2016及2018得票
選舉結果,各有說法,我就相信最會說話是數據,且來比較一下2016和2018年。
首先最觸目的當然是九西。從上表可見,建制派比上屆還多了5000票,也許是吸收埋狄志遠,反而民主派流失5.5萬票 (16萬>10.5萬),估計各派別都有流失。
建制方面,首先這一區的布陣一向比較簡單,只有民建聯+梁美芬兩隊人,要結合競選相對容易 (另外兩區建制分布較雜亂)。而且你笑鄭泳舜是富二代裙腳仔都好,人家叫做2007年已經開始做區議員,亦一向積極部署參選,應該有一定地區支持。
泛民方面,首先從初選開始這一區已是爭議和矛盾比較大,有並不團結之說 (筆者沒有風收,無法證實)。二來姚松炎是空降,主打只有DQ一樣,似乎效果有限。至於有人說他左膠,區諾軒更左更膠,所以我又不認為很致命。新移民更加不成理由,2年前泛民一樣贏很大。
(另外,毛孟靜現在可算激進/本土,但當日的確是傳統泛民)
接下來是港島區。民主派亦從18.1萬減至13.7萬,不過跌幅已是三區中最小,可能同此區本身較少本土派、民主派在此區相對團結,以及周庭被DQ刺激等等有關。建制派亦跌了票,而且似乎冇乜吸到中間選民。
(我都知有人會質疑點解我計范國威係本土派,但一來冇人可以清楚為本土派定義,二來佢當日的確成日強調自己係香港優先云云,所以咁計。不滿意的話可以閣下自己將佢撥返入激進泛民再比較過,有依個表的話應該好易做到)
2018年3月8日
建制派最捱得
據報行會成員、科技園主席、前廉政專員、前教署高層、董建華愛將、范鴻齡個妹的羅范椒芬,日前回應有指年輕人未能從預算案受惠,說了一句「捱吓啦後生仔」。筆者不能同意更多。香港中環核心價值就是成功=有錢=努力=肯捱,肯捱就會做成功人士,不肯捱就會做失敗人士,所以羅范椒芬此言是袋錢落年輕人袋。
以羅范本人為例,她在官場浮沉多年,捱過不少次,如教師自殺風波、教院風波、梁特偷步改組政府風波等等,全部以失敗收場,堪稱香港AO史上最失敗人士之一。但就是因為她肯捱,夠勤力,所以獲得香港政界黑幕、亂港四人幫之一的董建華賞識,每次她有難都出手相救,立即幫她搵份新工,而且每份筍過一份。所以羅范證明,識得泊碼頭識老細......不對,是肯捱,是幾重要。
董建華本人當然也是肯捱的典範。眾所周知他非常勤力,據說做特首時經常返工N個小時。他也是在政商界浮沉多次。無論是搞到老豆留低間公司就黎破產,還是搞到英國人留低的香港從高峰跌至谷底,他都是肯捱,夠勤力,所以獲得「阿爺」打救,可說是「如果沒有中央出手你早就完蛋了」的始作俑者。所以董生證明,識得投胎做二世祖......不對,是肯捱,是幾重要。
親中派這麼多有錢人,也是因為他們肯捱。例如現在北京開兩會,翻開人大政協名單,除了董浩雲個仔,還有李嘉誠個仔、李兆基個仔、李國寶個仔、郭得勝個仔、呂志和個仔、霍英東個仔、唐翔千個仔、田元灝個仔、陳有慶個仔、李東海個仔、王華生個仔、黃保欣個仔、邱德根個仔、林百欣個仔、曾憲梓個仔、何英傑(何伯)個孫、劉皇發個仔、楊孫西個女、何鴻燊個仔(澳門)、崔世安阿哥(澳門)......當然少不了「成功需苦幹」的蔡志明個仔等等。筆者相信這些後生仔也是因為肯捱,才獲國家賞識,出任人大政協。
話時話,早幾日FB看到九西民建聯候選人阿邊個有錢仔和蔣麗芸一起拉票的片段,只見他又被「秋姐」疾住兼串爆。捱吓啦後生仔,唔湊住啲大佬大姐同中聯辦......不對,是唔努力拉票和服務街坊,點有咁易當選丫。
轉個頭,FB又彈出一條某新聞台的節目,訪問街邊拾紙皮阿婆幾辛苦搵錢。佢肯定係後生時唔肯捱啦,否則點會搞成咁。不過雖然係咎由自取,筆者都相信香港咁多市民生活艱難,都係源於經濟差,比唔上深圳。例如,香港政府年度盈餘得千幾億,政府儲備得一萬億,你話經濟幾差。之所以經濟咁差,都係因為泛民拉布囉,阻住起基建工程和科學園,冇運用好一帶一路和大灣區機遇。筆者相信只要泛民停止拉布,貧窮問題、老人問題、醫療問題、房屋問題,立即迎刃而解。至於有人要求派糖派錢增加福利呢,養懶人架,搞到啲人唔捱得架,啲人唔肯捱班親中派二世祖仲可以剝削邊個......不對,最後一句打錯的,唔好理呀下。
2018年3月7日
默大媽沒有連任限制,所以呢
有網友問,怎樣回應五毛說德國默大媽都沒有任期限制。
個 bottom line 係,人家德國真的是民主國家,中國不是。
國家是否民主,不是單看一項規定,要整個政制和政局看。
德國有自由和公平、容許反對派參選甚至政黨輪替的選舉,有三權分立,有言論自由。默克爾現在是聯合政府,她的基民黨在國會只有3成議席,要周圍求其他政黨支持她做總理,否則就要下台。她的黨見她搞不掂的話,也可立即下令她下台。她如果做事被指違憲,會被告上憲法法院,可能會判她違法。德國其他政黨、傳媒、網上,可以自由散播批評她的言論,如她接收難民就很多人批評。
中國有嗎?你有先和人家德國比啦。現在不是說因為你取消任期限制所以變成獨裁,是你本來已經是獨裁,取消任期限制就更加獨裁。
中共說修憲是人民意志,搞個公投囉,而且是CCTV人民日報會報導反對聲音,微博微信可以隨意轉發反對意見的,夠不夠膽搞?
只捉著一點來比較,就好像林鄭有心肝脾肺腎,狗有心肝脾肺腎,豬有心肝脾肺腎,所以就是一樣的嗎?不是嘛。
又或者,老虎有斑紋,所以你行山見到隻有斑紋的動物就報警說見到老虎。一樣咁柒。
2018年3月5日
[速評] 繼奧地利後,意大利亦將有31歲總理?
迪馬約官方fb照片 |
綜合意大利各大傳媒的票站調查推算,民粹反建制的5星運動表現大超預期,儘管沒有一舉奪下過半議席,但議席拋離其他政黨,肯定成為籌組新政府的要角,其31歲黨魁迪馬約 Luigi Di Maio 有相當機會成為總理。雖然跟鄰國奧地利的新總理庫爾茨 Sebastian Kurz 同年,但迪馬約比庫爾茨大一個月,所以全球最年輕國家領導人仍然是庫爾茨,迪馬約只能屈居第二,不過都是後生過金正恩。另外奧地利只有8百萬人,意大利有6千萬人,而且GDP(名義)全球第8,國際影響力有差。順帶一提是兩人都沒有讀完大學。
筆者綜合各家民調的不負責任推算:支持度/下院議席/參院議席
5星運動 32.5% / 215 / 96
民主黨 19.0% / 135 / 78
北方聯盟 15.8% / 110 / 59
前進黨 14.5% / 110 / 59
兄弟黨 4.1% / 30 / 16
其他 30 / 12
下院630席,過半315;參院320席,過半160
暫時來說,預計下屆政府會是民粹+極右,即5星+北方+兄弟,或民粹+左翼,即5星+民主。不過民主黨是現時執政黨,一直跟5星運動針鋒相對,很多政策立場亦相反,所以民粹+極右的機會較高。如果成真,意大利將推民粹政策,如增加福利、收緊移民、取消強制疫苗等,情況堪虞。唯一可幸的是貝盧斯科尼 (貝佬) 終於玩完。
整體來說,民粹+極右三黨的總得票,從上屆32%大增至52%,既反映民眾對移民的擔心,亦反映對傳統大黨的失望。執政民主黨固然因推行緊縮政策惹來反感,貪腐纏身的貝佬想無限復活亦肯定讓人警戒。貝佬在選舉前夕宣布推薦歐洲議會主席塔亞尼 Antonio Tajani 做總理候選人 (貝佬本人因貪腐案被法院下令不可出任公職) 亦可能是敗招,因塔亞尼在意國國內不太多人識,只讓人感覺是貝佬傀儡。
倒是5星運動在選舉前夕宣布獲得多位著名學者和專業人士支持,又說如果組閣會邀請這些人入閣,可能是加分。5星運動近月亦調整形象,如經常在網上爆粗鬧傳統政黨的創黨領袖格里羅 Beppe Grillo (可當是意版黃毓民) 淡出,由樣子較斯文和在上屆大選後當選下議院副主席的迪馬約擔任總理候選人 (可當是鄭松泰,不過學歷有差),政綱亦不再提退出歐元區等。本來5星運動亦有不少醜聞,可是民眾實在太不相信傳統大黨,令5星運動支持度未有下跌,甚至繼續上升。
意大利大選 黑天鵝再臨?
意大利將在3月4日舉行國會選舉,不少分析員擔心又會成為「黑天鵝」事件。意大利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也是「歐豬」國之一,出現政治動蕩的確可能成為有心人在市場興風作浪的藉口。意大利在2016年亦曾因時任總理倫齊推動修憲失敗辭職,一度被認為會釀成黑天鵝,但最後冇事。當時倫齊辭職,並不影響國會的政黨勢力,倫齊所屬的民主黨及盟友仍然保有過半議席,他們立即推舉時任外長真蒂洛尼接任總理,令政治真空沒有出現。但今次選舉會影響國會組成,如果選舉後沒有政黨能夠取得過半議席,政黨又爭拗不斷組不成聯合政府,政治動蕩就會出現。
意大利今次大選有兩大因素令政治動蕩較大機會出現。首先是選舉制度的改變。以前用開的選舉制度是有條款訂明,最高票的政黨名單 (意國可以幾個政黨共組一張名單參選) 無論得票幾多,都會自動取得過半議席,較易組成聯合政府。可是意國最近修改了選舉制度,令最大黨的優勢減少。意媒基於民調估計沒有政黨能夠取得過半議席,聯合政府可說成定局,問題只在由哪幾個政黨組成。
第二個因素是民粹主義更盛,令政壇更分化。今次選舉有四大陣營競逐 (正如上面提過,可以幾個政黨共組名單),分別是現時執政的民主黨為首的中間陣營、前總理「貝佬」貝盧斯科尼的前進黨為首的右派陣營、新興民粹政黨五星運動 (單獨參選)、以及較弱的左派陣營。意媒預計國會630席中,右派陣營可取得將近300席,中間陣營和五星運動各約150席,左派陣營約30席,沒有陣營可以過半。右派陣營離過半不遠,不是沒機會爆冷達到過半,唯意媒普遍認為機會很小。
右派陣營有最多議席但未夠過半,組成政府就需要跨陣營支持了。由於五星運動表示不會跟傳統政黨合作,左派陣營亦不可能跟右派合作,跟中間陣營合作似乎機會最大,但因兩個陣營又各由不同政黨組成,談判會非常複雜。例如右派陣營雖然以貝佬的前進黨為首,但北方聯盟和兄弟黨兩個極右政黨都預計會取得不少議席,而他們很大機會反對跟中間陣營合作。有意媒揣測,前進黨可能擺脫北方聯盟和兄弟黨,自行跟中間陣營合作。另一個可能是五星運動反口,跟同樣較民粹的北方聯盟和兄弟黨合作。哪一個組合可能出現,還要視乎各黨的實際議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發展難測。
無政黨單獨過半 組成新政府變數多
意大利政局變成如此混亂,有多個因素影響。過去廿年,意大利經濟停滯不前,加上歐債危機殺到被逼實行緊縮政策,民眾生活倒退,選民不再信任傳統政黨,令新的民粹政黨五星運動冒起。他們提倡打倒舊有政客和貪腐,要求減稅和加福利,批評歐盟和德國逼意大利行緊縮政策,甚至跟風反對疫苗 (很多學者認為他們的政綱根本亂來)。儘管他們也爆出醜聞,但因民眾實在太不信任傳統政黨,民調預計五星運動仍能取得28%選票。
難民問題,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極右興起,亦帶動北方聯盟和兄弟黨兩個極右政黨支持上升,民調預計他們分別有14%和5%支持度 (加上五星運動的28%就是有47%人會投給民粹或極右政黨)。此兩黨在5年前的大選只有6%得票 (合計),貝佬的前進黨則有22%得票,令後者明顯是右派陣營的大佬。可是民調預計前進黨今次只會有16%票,即使三黨及其他小黨加起來預計會令右派陣營取得37%票,為四大陣營最多,貝佬卻有被極右兩黨反客為主的危險。
最後,上一次大選中勝出的中左陣營,由於左派不滿兩任總理倫齊和真蒂洛尼的中間路線,指部分政策如削減福利和工人權益太似右派,分裂成中間和左派兩個陣營,分薄了票源。民調預計中間和左派陣營分別會有27%和6%票,如無分裂,本來尚有機會跟右派陣營一搏。
正如前面所講,因選情複雜,選後談判更複雜,現在很難講誰能笑到最後。五星運動雖說不會跟傳統政黨合作,在權力引誘下有可能反口,屆時該黨年僅31歲的領袖馬約有機會問鼎總理寶座。81歲仍無限復活的貝佬,由於貪腐官司法律上不容許做總理,唯視乎前進黨表現仍有望成造王者 (值得一提的是他至今未講明會支持誰做總理)。支持度上升的極右兩黨亦勢必會爭取加上政府。中間陣營方面,前總理倫齊也想再次拜相,或會跟真蒂洛尼爭做總理,不過前提是他們贏得到。總之真的很複雜就是。德國去年9月大選至今搞了差不多半年都未組成新政府,意大利隨時更混亂。
2018年3月3日
意大利大選有幾複雜?
早幾日看到報道說,花旗銀行向客戶表示,雖然周日 (3月4日) 的意大利大選有機會影響歐元和股市走勢,但因選情太過複雜,建議客戶不要浪費時間去理解它,直接等選舉結果分析就算。到底意大利大選有幾複雜?筆者會用幾個列表來講解。
1987
|
1996
|
2008
|
2018 polls
|
Christian Democracy 34.3%
|
Left Democrats 21.1%
|
People of Freedom 37.4%
|
5 Star Movement 28%
|
Communist 26.6%
|
Forza Italia 20.6%
|
Democrat 33.2%
|
Democrat 23%
|
Socialist 14.3%
|
National Alliance 15.7%
|
Northern League 8.3%
|
Forza Italia 16%
|
Social Movement 5.9%
|
Northern League 10.1%
|
Union of Centre 5.6%
|
Northern League 14%
|
Republican 3.7%
|
Communist Refound 8.6%
|
Italy of Values 4.4%
|
Free and Equal 6%
|
Democratic Socialist 3.0%
|
People’s 6.8%
|
The Left –Rainbow 3.1%
|
Brothers of Italy 5%
|
Radical 2.6%
|
Christian Centre 5.8%
|
The Right – Tricolour 2.4%
|
More Europe 3%
|
Greens 2.5%
|
Renewal 4.3%
|
|
Us with Italy 2%
|
Liberal 2.1%
|
Greens 2.5%
|
|
|
第一個。這是1987、1996、2008、2018年意大利大選的主要政黨得票 (2018為預計) 。可以看到每次大選政黨陣容都不同,換句話說意大利的政黨每隔幾年就來一次大洗牌。
本來意大利政黨是無甚變動的,從戰後即1946年起至1992年為止,每次大選最大黨都是基督民主黨,第二大黨是意大利共產黨,基民黨是永遠執政黨,共產黨是永遠反對黨。不過1992年下半年起,基民黨多名高層 (包括前總理) 因貪腐被捕,支持度暴跌,共產黨則因蘇聯倒台決定改名改路線,令意大利原有政黨構圖瓦解,選民去向不定,新政黨不斷冒出。
2013 Election
|
2018 polls
|
Left Ecology Freedom 3.2% / 37
|
Free and Equal 6% / 25
|
Democrat 25.4% / 297
|
Democrat 23% / 140
|
Union of Centre 1.8% / 8
|
More Europe 3% / 10
|
Civic Choice 8.3% / 39
|
Us with Italy 2% / 15
|
People of Freedom 21.6% / 98
|
Forza Italia 16% / 140
|
Brothers of Italy 2.0% / 9
|
Brothers of Italy 5% / 40
|
Northern League 4.1% / 18
|
Northern League 14% / 100
|
5 Star Movement 25.6% / 109
|
5 Star Movement 28% / 150
|
Others / Regionalists 15
|
Others / Regionalists 10
|
不過也可以留意幾點:民主黨的得票率跟上屆比其實只跌了2%,為何議席會減半這麼多?還有為何預計5星運動28%票換150席,民主黨23%也有140席,前進黨只有16%也有140席?這是源於意大利複雜多變的選舉制度。
意大利選舉制度的特點是複雜和多變。多變,是在意國真的經常修改選舉制度,今次大選會用的制度是今年1月才通過的,跟上屆的不同,所以意媒其實都不肯定自己做的 seat projection 對不對。複雜,是因它注重選舉結盟,幾個黨可以組成一張名單參選,點票時會計算他們的總票數,令越多政黨組成的名單越有利,但議席又逐個黨分返開計,而且選舉時是同一張名單不代表選舉後一定繼續合作,真是好鬼亂龍。
兩者相加就可以解釋上面提及的問題。為何民主黨議席會減半這麼多?因為上屆大選民主黨+左翼黨的合組名單取得最多票,於是他們獲得額外的議席。今屆大選則預計是前進黨+兄弟黨+北方聯盟+我們與意大利的合組名單取得最多票,於是今次輪到他們獲得額外的議席。5星運動沒有跟其他政黨合組名單,所以較為輸蝕。
2018 polls
|
Position/Coalition
|
Leader
|
Free and Equal 6% / 25
|
Left
|
Pietro Grasso
|
Democrat 23% / 140
|
Centre-Left / Centre-Left
|
Matteo Renzi
(Paolo Gentiloni)
|
More Europe 3% / 10
|
Centre / Centre-Left
|
Emma Bonino
|
Us with Italy 2% / 15
|
Centre / Centre-Right
|
Raffaele Fitto
|
Forza Italia 16% / 140
|
Centre-Right / Centre-Right
|
Silvio Berlusconi
(Antonio Tajani)
|
Brothers of Italy 5% / 40
|
Right / Centre-Right
|
Giorgia Meloni
|
Northern League 14% / 100
|
Right / Centre-Right
|
Matteo Salvini
|
5 Star Movement 28% / 150
|
Anti-Establishment
|
Luigi Di Maio
|
Others / Regionalists 10
|
|
|
第三個列表,中間一行列出了各黨的自身立場和合組名單。但須留意的是,前進黨+兄弟黨+北方聯盟+我們與意大利的合組名單,預計取得295席,依然不及過半的315席。當然,離選舉還有幾日,加上民調不一定準,雖然很小,這個右派合組名單可以取得過半議席的機會仍然是有的。
始終他們無法過半的機會較大,這就是亂龍的時間了。上面提過,選舉時是同一張名單,不代表選舉後維持合作,所以沒有合組名單取得過半,大家就會當沒有發生過,拆散重組,這就甚麼組合都有機會出現了。例如其中一個意媒認為可能出現的組成,是民主黨+更多歐洲+我們與意大利+前進黨+地區政黨,這個列表預計他們會剛好有315席。另一個意媒認為可能出現的,是兄弟黨+北方聯盟+5星運動,雖然這個列表預計他們只有290席。
另外,也可以留意列表最右面一行,有些政黨的領袖有兩個。在前進黨來說,外號「無限復活」「政壇老而不」「政壇打不死」「政界蟑螂」的黨魁貝盧斯科尼,因為涉貪被法庭頒令不可出任主要公職,提出勝選的話由親信 Antonio Tajani 做總理。而在民主黨來說,現任總理 Paolo Gentiloni 並非黨魁,前總理 Matteo Renzi 才是黨魁,故此如果民主黨跟其他政黨達成聯合政府,兩人都有機會做總理。
最後,就算組成聯合政府了,政黨之間肯定有一大堆 give and take 的妥協,沒有一個政黨可以完全實現政綱,於是連政綱是真是假都沒人知。偏偏今次個個政黨都提出又減稅又加福利的政綱,以意大利政府已經身陷財赤債台高築,根本不可能實現。最頂的開版圖就是意國網民諷刺政客的改圖,左邊是「選舉承諾」,右邊是「現實」,雖則也是諷刺兄弟黨黨魁 Giorgia Meloni 的官方宣傳照對比一般意媒照片肯肯定是PS過啦......
總括來說,就是從民調到選舉,從選舉到組成政府,從組成政府到實現政綱,都存在大堆變數,所以意大利大選真係好鬼複雜。花旗銀行建議不要浪費時間去理解,可能真的是正確見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