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

疑似特首選舉‧疑似新劇目之‧疑似以退為進

偶然也講講香港.

自從疑似特首候選人犯婦人不斷相逼"某疑似特首候選人辭職我就支持他選特首"之後, 傳媒一直關注剩下的兩位疑似特首候選人的動態, i.e. 何時辭職. 兩位疑似候選人的疑似支持者又不斷在放風, 說疑似候選人們疑似會在某個時候辭職. 今天新聞又追蹤疑似候選人是否已經疑似辭職了. 某疑似公信力第一的報紙又在追查某疑似特首候選人的疑似婚外情對象疑似被加插到總商會之中.....

反正從頭到尾都在"疑似"就是了 (是說"疑似"這個字還真的蠻好用的). 連這個新聞本身也是"疑似", 不是實在的. 怎麼說呢? 因為講到底, 特首選舉都只是關一千二百人事, 其餘香港市民影響力實在是微乎其微. 疑似候選人們和疑似中共代言人們常常強調市民意見的重要性, 民意真的那麼重要, 不如乾脆馬上普選好了, 那就肯定選舉結果是反映民意了吧? 荒謬的制度, 造就荒謬的反應. 例如曾生在上次選舉中當選後, 走去"落區""謝票", 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明明當場沒有一個人有份投票, 他是要"謝"誰的票? 又, 分析都說兩位疑似候選人應該盡快辭職落實競選計劃, 但其實現在的氣氛跟他們已經實質上參選了相差無幾, 他們的一舉一動早就受到各方的關注和打量, 競選早就開始. 這場"以退為進"的劇到底在搞甚麼? 沒有其他更值得市民關心的新聞嗎?

不過話說回來, 香港人平日生活苦悶, 有一場大戲看看也總是聊勝於CCTVB師奶劇, 至少茶餘飯後也多一個話題. 個人來說, 我倒是希望泛民別亂入搞亂這台戲. 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泛民也派人參選, 中共為了保險起見一定會提早封殺較少支持的那位建制派疑似候選人, 那我們就看不到建制派vs建制派這場好戲了. 道理其實跟五區補選時建制派杯葛一樣, 建制派走了, 那泛民就會內鬥; 同理, 泛民不參選特首, 那就輪到建制派內鬥了. 建制vs泛民這種劇情平日就夠多了, 當然是泛民vs泛民或建制vs建制更新奇好玩, 更緊張刺激, 更勾心鬥角, 更暗箭亂飛, 更多官場現形記看. 建制vs泛民的話, 勝負早就已經決定; 但建制vs建制的話, 至少對外界來說變動性更大.

萬一即使泛民不選, 中共也只准一個建制派參選, 最後變成自動當選? 那泛民依然可以繼續批評特首選舉制度荒謬云云, 總會有辦法"插"它幾下的. 但相信這樣的機會不大, 因為現在中共流行"差額選舉", 不流行自動當選. 何況如果放眼世界, 專制國家搞假選舉也是很普遍的. 共產國家會有"人大選舉", 獨裁國家會有"總統選舉", 而結果通常都是官方以 9x% 高票當選, 以顯示政府得到人民支持. 所以除非建制派內的兩位疑似候選人的支持度真的近得連中共也沒辦法干涉誰勝誰敗, 否則一日中共仍有能力控制結果, 他都可以容許兩位疑似候選人"競爭"一番.

但對泛民來說, 直接棄選的話立場上又有點不一致, 因為泛民主流現時的立場是要經過現有政治渠道去推動政改, 所以才會參選功能組別和選委會. 泛民如果棄選特首, 需要解釋這個決定. 不過暫時狀況來看, 泛民協調參選選委似乎沒甚麼進展, 所以大概最終也不會有能力參選特首就是.



最後, 個人估計"英年沒早逝"的那位疑似候選人會較大機會勝出. 我知道很多人會反對, 認為他太"廢". 但古語有云"無用之用", "英年沒早逝"這位人兄的"廢", 表面上看是其缺點, 但其實換個角度看實在是一大優點. 中共任用港共有甚麼時候是看其才幹的呢? 中共不期望港共管治香港, 只期望港共能把好關看好門, 別讓外國勢力粗暴干涉內政, 最好是即使五十萬人上街也繼續搞廿三條的那種. 所以對土共而言, 才幹不需要很強, 最重要的是"聽話". 而"英年沒早逝"此等廢柴, 毫無自我思考能力, 正是最有機會"聽話"之人. 中聯辦講甚麼, 他照做. 港澳辦講甚麼, 他照做. 公務員助手們講甚麼, 他照做. 而人民講甚麼, 他完全不做. "英年沒早逝"兄越廢, 中共和建制派就越能架空他來控制香港政府, 而他本人甚至可能毫無怨言, 繼續"條條fing"到處喝紅酒, 樂不思政. 這豈不是大家共贏的美好局面.

至於"召集人", 太過陰濕, 難以捉摸, 又不似"英年沒早逝"兄是三世祖廢柴, 上台後雖然仍會忠心, 但難保不會搞些意料之外的怪政策出來. "犯婦人"現在已經是人大常委, 上了神檯, 以中共治港的慣例不太有機會真的安插成為特首.

因此我認為"英年沒早逝"兄最大機會當選特首. 其實, 雖然他廢, 但如果他真的有優勢的助手代為上陣, 那倒不會出太大問題. 即使阿斗扶不起來, 至少有諸葛亮在的那幾年都叫撐得不錯. 就怕"英年沒早逝"兄身旁只有臭皮匠而沒有諸葛亮. 很可惜的, 個人是不太相信三個臭皮匠是能勝過諸葛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