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

大阪公投與日本世代之爭

大阪就「升格大阪都」改革進行公投,反對方以不足1%的極小票差否決,提出公投的大阪市市長橋下徹引咎宣布退出政壇。對經常關注各地選舉的我來說,看到消息後第一件事是看誰人支持?誰人反對?為什麼?結果看到日媒都提到一點:世代之爭。

今次公投,各大日媒的民調都有同一發現:年輕世代是贊成改革的佔過半,70歲或以上世代則是反對改革佔過半。以朝日新聞為例:
20代 61% 贊成
30代 65% 贊成
40代 59% 贊成
50代 54% 贊成
60代 52% 贊成
70歳以上 61% 反對
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H5J7X87H5JPTIL01M.html

產經新聞也有類似結果:
20~50代超過5成贊成
60代 52% 反對
70歳以上 64% 反對
http://www.sankei.com/politics/news/150518/plt1505180019-n1.html

於是網上出現了很多「改革是被老人否決」、「公投突顯老人民主」的聲音。在進一步講世代之爭前,先簡單講講今次「升格大阪都」本身是怎麼一回事。

(也有評論認為老人選民並沒那麼多,不可能單靠老人票否決方案,質移民調的準確性。)

「升格大阪都」

日本有47個主要行政區,他們又分為「都道府縣」4種,「都」是東京都,「道」是北海道,「府」有大阪府和京都府,其他全是縣,如千葉縣、神奈川縣、福岡縣等。今次公投是要求將大阪府升格為大阪都。有甚麼用呢?最大的差別是屬下的行政架構會改變。來看看現時東京都跟大阪府:



大阪府底下有一堆市和鄉村,其中大阪市和堺市底下又再分多個市區。至於東京都,底下是有一堆市和鄉村,但沒有東京市,各市區是直屬都政府。升格做大阪都的重點,就是廢除大阪市和堺市這兩個行政機關,將底下的市區全部交給都政府,並且重劃區界,減少市區數目。

提出今次公投的是現任大阪市市長兼「維新黨」「最高顧問」橋下徹。他認為重劃行政架構能減省政府資源和行政程序,更好地統籌各區的政策,刺激投資和經濟。當然還有個不便說出口的原因,就是將大阪變成跟東京同一級。大阪作為日本第二大城市,向來跟東京有種隱約的瑜亮情結,但現實是大阪跟東京總有一段距離。例如很多人去東京旅行,可以如數家珍地說去新宿、池袋、原宿、涉谷、銀座......等地購物,但去大阪呢?主要都是梅田和心齋橋,甚至很多人根本不太留在大阪,是去附近的京都、奈良、神戶,大阪本身的吸引力和活力似乎比不上東京。以人口計,東京都有1300萬,大阪府只有800萬。

至於反對者就指,想節省資源就要革除公務員,和減少不同層級行政機關重疊的福利措施,但橋下並未清楚交代會削減多少。也有人擔心將來的大阪都政府會專注市中心,忽略其他地區。何況單是改組行政架構就能帶來經濟效益似乎是想得太簡單。

支持反對,各有理據,但一些人說討論時間太短,我就很難同意,因為橋下2010年建立「大阪維新會」的時候,已經將升格大阪都放入政綱,是他的主打政策。他2011年甚至因為當時的大阪市市長反對升格,辭去大阪府知事 (府長) 一職 (2008年當選),參選市長改選,將這當成變相公投,儘管市長的級別比知事低。結果橋下順利當選大阪市市長 (59%票),其黨友松井一郎亦在大阪府知事補選中當選 (55%票)。可是今次公投仍以些微差距落敗,對改革有疑慮的人較想像的多。

政黨方面,除了橋下的維新黨是支持升格,所有傳統政黨一致反對,自民黨、民主黨、公明黨、甚至共產黨都組成統一戰線。先不理支持反對理據,從政黨利益角度看的話,升格後勢必會少了一堆政治職位和地區工作機會。由於各黨反對,公投是喊了很久都舉行不到的,但公明黨近月軟化說由選民決定也無妨,才能舉行。

老人民主

有日媒形容今次結果突顯日本踏入「シルバーデモクラシー」,音譯是 silver democracy「銀髮族民主」,我就簡化為「老人民主」,即投票時老人佔多數的情況。不是說老人一定錯年輕人一定對,但如果老人票結構性佔多數,的確可能令政府政策特別批偏重老人和福利。

從個人利益角度看,老人很自然會較關心福利、退保和醫療,因為他們會切實用到,對長遠發展、教育、財赤「誰人埋單」等問題的關心度則會較低,因為他們用不到或不用再交稅。還有一般而言老人投票率會較年輕人高,因後者通常對政治的關心較低、覺得投票沒用、較難被政客動員投票等。看回上面貼出的朝日新聞民調,支持反對者舉出的主要理據包括:

(贊成) 減少行政浪費 (行政の無駄減らしの面)
(贊成) 刺激大阪經濟 (大阪の経済成長の面)

(反對) 擔心居民服務 (住民サービスの面)
(反對) 因為是橋下的政策 (橋下市長の政策だから)

不少日媒認為橋下未能釋除老人對將來減少福利的疑慮,是他的敗筆。

再擴大點看,隨著社會老齡化,工作人口下降,退休人士上升,經濟活動減少,退保制度入錢的人少提錢的人多,漸漸變成財政黑洞。但政府不敢得罪老人選民,減少已有的退保和醫保,唯有向選民較少的其他方面開刀,如教育和環保,可是這樣只會更加損害長遠發展。除了日本,同樣老齡化嚴重的西歐國家都是有福利加快減慢,偏偏經濟又長期低迷的情況,造成財赤和國債危機。加上上世代有就職保障,企業不太願意聘請年輕人,更令年輕人只能做兼職甚至失業,競爭力越來越低,變成「失落的世代」。

好聽一點叫「老人民主」,難聽一點的,像日本網上憤青,就會講是「老害」,類似「公害」(污染環境對公眾構成危害)、「藥害」(藥廠失誤對公眾構成危害) 等詞,換做中文的概念就是「老而不死是為賊」、「阻住地球轉」等,甚至有憤青要求設立「投票權年齡上限」......當然也有人反過頭來批年輕人是「若害」(若在日文可解年輕)。

大阪街頭的橋下徹海報 (資料圖片)

橋下の野望

另一個不少人反對大阪都的原因是「因為是橋下」。這就要重溫橋下的履歷。

橋下徹是基層出身,苦讀當上律師,因在電視節目當「法律超人」而打出名堂 (他沒 cosplay 超人,只是專門回答法律問題而已)。到其後從政,都是語不驚人誓不休,立場極右,將自己打造成一副強人和革新者的形象,例如將自己的黨名叫做「維新黨」,政綱叫「維新八策」,令人聯想起明治維新和阪本龍馬,還說要將大阪「破壞一次再創造」(一回ぶち壊して新たな大阪を作っていく)、「日本最須要的是獨裁」(今の日本政治で一番重要なのは独裁)、「慰安婦是打仗必須的」(慰安婦制度は必要なの) 等。這個形象對不滿傳統政黨的年輕人和右派較易受落,尤其橋下在日本政客中算非常年輕 (今年45,首次當選大阪府知事時38),但老人和左派聽到就大驚慌,評價兩極。故此有人會「因為是橋下」就投反對,並不出奇。

上面貼的產經新聞調查就顯示,政黨越「左」,反對就越強烈。偏右的自民黨支持者是57%反對,偏左的民主黨和公明黨 (社福和外交政綱上) 支持者是78%和87%反對,最左的共產黨支持者更是90%反對。維新黨支持者是97%贊成,無政黨背景人士是51%贊成。

其實考慮到所有其他政黨都鋪天蓋地的反對下,橋下仍能令大阪都只差一點就獲得通過,已經算表現不錯的了。

最後是對日本國政的影響。

橋下所屬的維新黨是現時國會第3大黨和反對派第2大黨,雖然橋下名銜只是「最高顧問」,但因其知名度,以及該黨很多議員是來自大阪,大家都視橋下為該黨實際上的黨魁。如果他當真退出政壇,對這個黨的打擊會非常大,甚至難以維持。

一方面,這個極右政黨挫敗,可能會拖慢日本繼續向右傾,如安倍已多次講明的修改和平憲法計劃,但反對派陣營變弱,執政自民黨一黨獨大情況又會更明顯。另一方面,突顯了在「老人民主」和各方既得利益眾多下,日本改革難為的情況。對極需經濟改革,改善政府財赤,加強社會活力的日本來說,一個標榜自己是改革派,儘管是極右,的人受挫後退出政壇,實在難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過,有日媒就找回2007年,橋下仍是「法律超人」未正式踏入政壇前,傳媒問他會否參選來屆大阪府知事選舉,他說「N趴都唔選」(何%でもいいですよ。2万%でも。何%でもあり得ない) (幾%都好,2萬%都好,都是不可能),結果卻參選了。所以退出政壇,出自一個政治野心這麼大的人口中,還是「聽住先」吧。橋下今年才45歲,往後復出的機會還多呢,某人說完「N屆唔選」都是這樣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