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0日

Why did the West extend franchise?

這是今天上課的主題. 為何西方擴大選舉權.

當然, 題目中的"擴大"已經表明了這是在講循序漸進, 依一定機制去擴大選舉權至最終達致普選, 而非通過革命去一次過達到普選.

雖然題目說"西方", 但最主要的例子還是來自英國--前後五次政改方案, 共用了近一個世紀才達至普選.
1832 第一次政改 持一定資產者可投票
1867 第二次政改 資產者可投票
1884 第三次政改 擴建上次政改適用範圍
1918 第四次政改 男性普選
1928 第五次政改 兩性平等普選

另一方面, 美國的黑人選舉權運動, 也從 1860 年代的南北戰爭開始到 1960 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 經歷了過百年才完成.

這當中有兩個問題.
一. 為什麼會是以循序漸進方式實行普選而沒有革命發生?
二. 是甚麼機制推動了循序漸進方式實行普選?

為了方便本人解答, 兩個問題的答案某程度上都是共通的--那就是, 掌權者或掌權階級自行願意放棄對選舉權和政權的壟斷, 同意將該權力下放跟其他階級分享.

這聽起來有點矛盾. 掌權者怎麼可能會肯減少自己的權力? 又, 這不就即是要透過一個不公平的機制去尋求一個公平的結果, 不是緣木求魚嗎?

又一次, 為了方便本人解答, 兩個問題的答案又是共通的--後者所謂的"不公平機制"的不公平是來自於掌權者的掌控. 所以只要前者--掌權者肯減少自己的權力--成立了, 後者就迎刃而解. 於是講了這麼久, 其實今次主題的核心就是要解釋為何掌權者會肯減少自己的權力. 答案有幾種.

一. 革命的機會. 這也是最常被引用的理由. 人民革命的機會越高, 掌權者放棄權力的機會越高, 因為革命發生的話最壞情況可是掌權者會失去所有, 甚至性命, 那相比之下放棄權力的損失當然仍遠較讓革命發生的為低. 這又會引伸出令一個問題, 就是既然如此那任何掌權者最終都應該會在某一個時間點肯放棄權力, 那革命又怎麼會發生? 這就視乎掌權者跟反對派對局勢發展的認知有何差異, 還有掌權者對當中的機會成本的考量. 如果掌權者過度天真, 錯判形勢, 那他可能會無法在革命爆發前來得及放棄權力. 另一方面, 有時候即使掌權者放棄了權力, 反對派也不一定會放過他(們). 所以兩派的關係可是相當錯綜複雜的.

二. 舊制度的不足. 這個理由比較複雜, 講述的是由於經濟和社會發展過快, 政府需要隨之配合, 而舊政制將因不合時宜而被淘汰. 某程度上, 對舊掌權者而言可能推動政改更能帶來有利統治的機制. 例如隨著社會由農業社會變成商業社會, 舊的地主跟貴族階級跟不上步伐, 把新崛起的資產階級也統戰入統治階層未必會造成太大損失, 反而有利兩派協調共同得益. 可是這個理由似乎比較難證明有多大實際效果.

三. 對新制度的期待. 這個理由是講述掌權者因為有信心在政改後仍然能繼續執政而肯放膽去試. 聽起來有點矛盾, 因為如果這麼容易能繼續執政, 那之前他們又怎麼會反對政改呢? 這也不難解釋, 因為即使同樣是身處統治者地位之中, 越少人分薄得益是越好. 所以掌權者怕政改不只因為怕輸, 也可能純粹是不想跟其他人分豬肉, 即使他無論如何也一定能贏得那隻大肥豬. 問題就成了為甚麼掌權者會忽發奇想去推動政改. 可能是上面的一或二, 畢竟沒有人說這些理由不能同時成立. 如果有一有二, 再加上三, 那就更加能確定掌權者會願意通過政改了.

最後可能反而比較令一般人疑惑的是, 為什麼人民在政改後仍然支持舊掌權者? 一來民主派未必就反映整體民意, 二來不滿政制不一定代表也不滿掌權者, 三來舊掌權者可以轉型爭取新選民支持. 英國歷史就證明了舊掌權者的確能在政改後仍繼續保住地位; 現代的保守黨是在 1830 年代即第一次政改前後成立的, 它確實經歷了N次政改而不衰, 現在還再次執政. 遲些會講一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