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1日

香港、孟加拉、丹麥......勢力干涉英國內政

近日英國大選出現了一則小趣聞。由於今次選舉選上了首位華裔議員 Alan Mak (父母是港人移民),華文媒體記者追問他對終於有華人選到議員,及推動改善英中關係有何看法。但他一副「who xxxking cares」地回說自己跟一般議員沒分別,首要目標是服務選區,又說自己不會中文。

今次就介紹多幾個都有外國血統的英國議員。據英媒統計今次至少有三十多位少數族裔人士當選議員 (有些傳媒數到四十人,可能混血人士不同傳媒有不同計法吧),真要問,有很多「你會否推動改善XX關係」可以問。

巴基斯坦勢力干涉英國內政


Sajid Javid,現任文化大臣,英國出生,巴基斯坦裔。新聞剛說他在新一屆內閣中獲提升至較重要的商業大臣一職。


Sadiq Khan,前交通大臣,英國出生,巴基斯坦裔。

尼日利亞勢力干涉英國內政



Chuka Umunna,英國出生,尼日利亞裔,被英媒視為有機會競爭逐工黨黨魁的候選人。

孟加拉勢力干涉英國內政


Rushanara Ali,孟加拉出生,選區 Bethnal Green and Bow 是有名的南亞裔移民聚居地,包括「咖哩街」Brick Lane。

(維基上沒照片)

Tulip Siddiq,英國出生,母親是孟加拉人,阿姨 (母親的姐姐) 是現任孟加拉總理 Sheikh Hasina,外祖父是孟加拉國父 Sheikh Mujibur Rahman。這恐怕真的是孟加拉勢力干涉英國內政......

Bangladesh President Hamid congratulates UK election win
http://bdnews24.com/bangladesh/2015/05/08/bangladesh-president-hamid-congratulates-rupa-tulip-rushanara-on-their-uk-election-win

丹麥勢力干涉英國內政


Stephen Kinnock,英國人,但妻子是現任丹麥首相 Helle Thorning-Schmidt,可說真的是丹麥勢力干涉英國內政。(雖然丹麥人又可以說是英國勢力干涉丹麥內政。)

Helle Thorning Schmidt cheers husband Stephen Kinnock to victory in Wales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072878/Here-s-one-leader-worry-tonight-Danish-PM-Helle-Thorning-Schmidt-attends-Aberavon-count-support-husband-Stephen-Kinnock.html

美國勢力干涉英國內政


Boris Johnson,也是倫敦市長,因為在美國出生擁有美國國籍,但早前已宣布放棄。有人認為是為爭奪黨魁之位鋪路 (萬一卡梅倫輸掉),但也有認為他只是不想再交美國稅。


2015年5月9日

短評英國大選 (續)

全部選舉結果出來了,看以下列表:

Party
Vote est.
actual
change*
Seat est.
actual
change*
Conservative
34%
36.9%
+0.8%
280
331
+24
Labour
34%
30.4%
+1.5%
270
232
-26
Scot Nat
3%
4.7%
+3.1%
25
56
+50
Lib Dem
9%
7.9%
-15.2%
25
8
-49
UKIP
13%
12.6%
+9.5%
5
1
+1
Green
3%
3.8%
+2.8%
1
1
--
* change 是指跟上屆比,不是跟預測比

首先看到的,是我上一個更新所講的,最終保守黨跟工黨的得票並不是像民調所講的不相佰仲,而是差了6.5%,這讓保守黨在議席方面也能跟工黨拉開距離。

可是,如果我們不是看預測跟實際的差異,而是看今屆跟上屆的差異,保守黨跟工黨的得票都是微升,其實兩黨得票差距跟上屆是差不多的。那為何上屆保守黨沒拿到過半,今屆卻能呢?而且,同樣是得票微升,保守黨的議席是上升了,工黨的議席卻是下跌。所以有需要搞清楚到底議席的易手情況是怎樣。於是我綜合各方資料製作了這幅圖:(ps 我只懂用小畫家,請多包含,應該看得懂吧。)


工黨少了26席,計法是:失了40席給蘇民黨、失了8席給保守黨、從保守黨搶到10席、從自民黨搶到12席。議席下跌主要是因為蘇格蘭的議席全敗了給蘇民黨,這一點各方的分析都有講了。同時請留意單計工黨和保守黨之間的話,其實工黨是淨賺保守黨2席的。可是,即使工黨沒失去蘇格蘭的40席,議席也只是上升到232+40=272,仍然少於保守黨,保守黨過半這一點亦沒變。所以接下來要看保守黨多了的議席是從哪裡得來。

保守黨多了24席,計法是:失了1席給英獨黨、淨蝕2席給工黨、從自民黨搶到27席。所以今屆保守黨多了議席,全是靠從自民黨處搶來的。自民黨丟失的議席中,大部分都是被保守黨搶去。

於是,保守黨能夠議席過半的原因出來了:自民黨的自滅!

也就是說,自民黨加入政府後:一,推行的政策跟政綱不同,流失支持者;二,選民難以分辨自民黨跟保守黨的差異,既然投自民黨最後還是保守黨上台,那我不如投保守黨啦;三,不再是萬年在野黨,無法吸引為反而反的「抗議票」(protest vote)。三樣加起來,自民黨支持度崩盤,保守黨則保持穩定,於是保守黨搶了一堆自民黨的選區,議席數目得以推高至過半。

自民黨加入政府,結果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雖然對個別黨大老來說高官薪水是大豐收),不但以後一段時間都難東山再起,亦可能讓各方政客往後對再組織執政聯盟卻步。

暫時寫到這裡,下次再談談加入執政聯盟這回事,預定會用德國的自民黨等做例子。

2015年5月8日

短評英國大選

英國大選,「奇蹟日」出現,保守黨表現好過預期,達到過半議席,無須再組聯合政府。

筆者之前文章講,兩大黨無法過半,問題出在雙方支持度太相近,只要其中一方稍為拉開距離,就有機會能夠過半。至於小黨崛起的現象,除了蘇民黨比較值得關注外,其影響可說是被誇大了。現在兩黨支持度拉開至6%,議席差距就立即拉開到100席,保守黨成功過半,顯示理論和原則是對的,只是作預測時所套用進去的數字不準確。有些人說民調不準,我就傾向說是有選民臨尾改變主意。畢竟我寫文章很靠民調,如果我從根本上否定民調的作用,我就少了一半東西寫了。改變主意,我想到三個方面。

一是保守黨打經濟牌成功。像我之前說的,民調顯示選民對保守黨搞經濟比較有信心,對工黨搞社福較有信心。而臨去投票前一刻,有部分中間選民覺得,始終是經濟比較重要,於是投了保守黨。

二是保守黨打「反蘇牌」成功。像我之前說的,保守黨其中一個宣傳策略,是拿著民調說,看,如果保守黨輸了,會是工黨加蘇民黨組成政府,難道大家想蘇民黨上台,再搞一次蘇獨公投嗎?這可能嚇到了一些選民,心想,還是保住保守黨好一點,於是投了保守黨。

三是進行政黨輪替的動機不強。看回過去三十年,英國甚少有政黨在一屆後就落敗,例如之前工黨 (貝理雅+白高敦) 執政了13年,保守黨 (戴卓爾+馬卓安) 更執政了18年。如無特別理由,英國選民似乎不太傾向隨便更換執政黨。所以有些人會想,保守黨又不是那麼差,不如照舊算了。

有以上心路改變的選民不用特別多,有2至3%人最後一刻從投別的黨轉投保守黨,一來一回就會造成4至6%的差距。比較一下筆者之前講的民調預測數字跟最新數字 (已公布638/650個選區),會是這樣:

政黨 預測票 / 實際票 / 預測席 / 實際席
保守黨 ~34% / 36.8% / ~280席 / 323席
工黨 ~34% / 30.5% / ~270席 / 228席
蘇民黨 ~3% / 4.8% / ~50席 / 56席
自民黨 ~9% / 7.7% / ~25席 / 8席
英獨黨 ~13% / 12.6% / ~5席 / 1席
綠黨 ~3% / 3.8% / 1席 / 1席

其實真要講,今次還未至於算「奇蹟日」,早兩日加拿大 Alberta 省的地方選舉才真是「大奇蹟日」(BBC 訪問的評論員說「真是豬都識飛」"pigs do fly"),不過那又是另一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