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梁振英大力宣傳,陳浩天在FCC談港獨一事,恐怕不會有這麼大社會甚至國際關注。筆者對比5家英美傳媒報道,發現它們在提及港中政府打壓陳浩天時,都多有以梁振英為例。其中紐約時報更尊稱梁振英為 "father of Hong Kong independence",讚揚梁振英成功令港獨登上國際舞台。梁振英「港獨之父」的身份原來已獲國際認可。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45167660
在BBC這篇報道中,梁振英被提及1次,林鄭月娥被提及2次,中國外交部被提及1次。但比較篇幅的話,外交部和林鄭只各有半句,梁振英卻有成3段,而且還附了其fb留言的link。梁振英明顯為「宣獨」做了一大助攻。報道標題 (How China's ire put global spotlight on Hong Kong activist Andy Chan) 亦點出政府打壓只令陳浩天及外國傳媒更加大肆報道事件。
https://www.ft.com/content/8f31b6f6-9f94-11e8-85da-eeb7a9ce36e4
在金融時報的報道中,梁振英被提及2次,中國外交部被提及1次,林鄭則是完全冇被提及。梁振英更獲封為反陳浩天的領袖 (The opposition to Mr Chan and the FCC was led by CY Leung)。
https://edition.cnn.com/2018/08/14/asia/hong-kong-independence-intl/index.html
在CNN的報道中,梁振英被提及3次,林鄭月娥被提及2次,中國外交部被提及2次。梁振英的fb留言同樣有被link到。
https://www.nytimes.com/2018/08/14/world/asia/hong-kong-andy-chan-fcc.html
紐約時報是最比面梁振英的,不但提及其名字7次之多,更尊稱他為協助宣傳港獨的港獨之父 (Mr. Leung has sometimes been mockingly called the “father of Hong Kong independence” for highlighting the movement.)。中國外交部被提及2次,林鄭月娥則只被提及1次。
http://www.foxnews.com/world/2018/08/14/activist-compares-beijings-rule-in-hong-kong-to-colonialism.html
至於美國總統侵侵最愛的 fox news 報道中,梁振英和林鄭各被提及1次,中國外交部則被提及0次。可能侵侵都會從此記得港獨之父!
2018年8月14日
2018年8月5日
馮檢基可以放心歸去矣
立法會議員 | 登記選民 | 全港人口 | ||||||
18-20 | 98506 | 2.58% | 0-19 | 1171362 | 15.97% | |||
21-30 | 21-30 | 529142 | 13.87% | 20-29 | 955310 | 13.02% | ||
31-40 | 14 | 20.59% | 31-40 | 530008 | 13.90% | 30-39 | 1148525 | 15.65% |
41-50 | 16 | 23.53% | 41-50 | 613173 | 16.08% | 40-49 | 1136842 | 15.50% |
51-60 | 17 | 25.00% | 51-60 | 830864 | 21.78% | 50-59 | 1266114 | 17.26% |
61-70 | 20 | 29.41% | 61-70 | 684212 | 17.94% | 60-69 | 890982 | 12.14% |
71/+ | 1 | 1.47% | 71/+ | 528413 | 13.85% | 70+ | 767450 | 10.46% |
68 | 100.00% | 3814318 | 100.00% | 7336585 | 100.00% | |||
avg 52 | median53.5 | median43.4 |
剛看網媒報道,馮檢基說社會很多60歲以上人士,立法會需要有60歲以上人士為他們發聲。筆者立即翻查維基,發現全體立法會議員中,有21人或30.9%是61歲或以上,較全港60歲或以上人口的22.6%高,但跟全港61歲或以上選民的31.8%相若。看來已經夠多人代表他們,馮檢基可以放心歸去矣。
立法會議員年齡統計自維基
選民登記數字為政府2018年數字
全港人口數字來自統計處2016年統計
小心後兩者的統計表劃線不同,分別是1-0和0-9
立法會議員年齡統計自維基
選民登記數字為政府2018年數字
全港人口數字來自統計處2016年統計
小心後兩者的統計表劃線不同,分別是1-0和0-9
2018年8月3日
抓緊東京大灣區發展機遇
![]() |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8-03/china-dethroned-by-japan-as-world-s-second-biggest-stock-market |
據統計,日本股市近日已經超越了,因人民幣轉弱及佔中釋放獸性而在國際排名中節節下跌的中國股市,成為按美元計總值的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場。筆者認為這顯示日本在以安倍晉三為核心的自民黨中央領導下,勝利完成實現大和民族偉大復興的日本夢。加上來年日本新天皇上任和後年東京舉行奧運,日本勢將有一股新氣象,東京大灣區發展潛力無可限量。
香港人必須抓緊這次機遇,發揮獅子山下香港拼搏精神,學好日文加強競爭力,走出 comfort zone 多往日本搞好民心互通。政府亦須重視東京大灣區發展機遇和安倍經濟學。政府應在下次施政報告中至少30次提及安倍經濟學,盡快設立安倍經濟學研究辦公室幫助港企打入日本市場,舉辦獎學金資助年輕人前往日本學習,資助兩地大學創科研究發展。切忌在與日本人交往期間牽涉太多政治,記得香港是商業城市不是政治城市。
還好很多香港年輕人都非常生性,令筆者倍感安慰。筆者認識很多年輕人早就開始學習日本語言、文化和商業,例如從電影學到「打咩」「也咩爹」等日文,經常吸收「N大抵食食店」等日本食文化情報,還有赴秋葉原等核心地帶親身吸收當地經濟和創科資訊。隨著兩地廉航班次增加,建立四小時生活圈,將來或許不會再有香港人,只會有東京大灣區人。我們要放眼世界,絕不可閉關鎖港,排外港獨,拒絕跟東京大灣區融合的大好機遇。
最後,我們還須關心因人民幣轉弱及佔中釋放獸性而在國際排名中節節下跌的中國股市。據彭博統計,中國股市總值從年初的8兆美元大跌至近期的6兆美元,短短半年暴跌四分一,全民損失2兆美元或將近14兆人民幣,換算成全國14億人民每人平均損失1萬人民幣,佔中後果何其險惡。一個唔好彩,閣下在中國股市見頂時買晒全副身家落去,現在身家就已經縮水四分一了。幸好筆者認識很多年輕人都是抓緊東京大灣區 instead of 粵港澳長三角環渤海大灣區,沒有損手爛腳,善哉善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