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news/%E6%96%B0%E8%81%9E/%E3%80%90%E8%A7%80%E5%AF%9F%E3%80%91%E9%BB%91%E9%A6%AC%E9%AC%A5%E9%BB%91%E9%A6%AC%E7%9A%84%E6%B3%95%E5%9C%8B%E5%A4%A7%E9%81%B8-75083
法國總統選舉將在周日舉行,共有11位候選人角逐,如無人能取得過半票,將在五月舉行第二輪投票,由頭兩位決一死戰。最新民調顯示有四位候選人支持度較高,有機會晉身第二輪投票。而令外界特別關注的,是其中兩位都支持法國脫歐,表面上看法國有一半機會選出一位支持脫歐的「黑天鵝」,到底會否如此呢?
法國傳統兩大黨或一齊出局
法國政壇,從極左、左、中、右、到極右,大致可分為五個板塊。目前民調中支持度領先的四人,是中間派的馬克隆23%、極右的勒龐23%、極左的梅朗雄19%,和右派的菲永19%。就這樣看,第二輪投票最大機會是馬克隆對勒龐。至於左派候選人亞蒙,支持度僅8%,跟總統寶座無緣,其他候選人支持度更低。
今次選情非常特別。過去半個世紀的法國政壇,左派社會黨和右派共和黨勢大 (共和黨以前改過幾次名,可追溯至戴高樂將軍成立的新共和國聯盟),另外三派則勢弱,但今屆選舉卻可能兩大黨的候選人 (亞蒙和菲永) 都無法進入第二輪投票。這樣的情況是第一次出現,而如果兩大黨在一個月後 (六月) 舉行的國會選舉繼續表現不濟,法國政壇勢可謂發生大洗牌。
為何會這樣呢?最主要還是選民反建制氣氛濃厚。法國經濟自從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後一直無甚起色,失業率持續高企,加上難民問題和連環恐襲,以及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都令法國人心思變,不想再由兩大黨執政,想給其他人一個機會,於是現時領先的其中三人都不屬於兩大黨。雖然他們三人現在都是熱門,但他們又同時是黑馬,本來沒有一個是被看好能勝出的。
中間派的馬克隆年僅39歲,是最年輕的候選人,無甚從政經驗,今次是他首次參選,而且他的政黨是去年才由他自己創立,政治背景可說是四人中最弱,但他因形象最清新而民望爬升至第一位。勒龐和她的父親因其極右主張,向來被視為票房毒藥,兩父女過去一共五次參選總統都落敗,選市長和議員亦幾乎每次都輸,現在卻能跟馬克隆並排第一。梅朗雄則是左王,獲法國共產黨支持,過去未做過高官,現在政綱說想向富人徵100%稅,這個年代還搞共產主義真是一聽就不覺得他會選到吧,但他也爬升至第三。
相反,一些從政經驗豐富、做過高官、本來被視為政治實力雄厚的人選,都先後在黨內初選階段就已經敗陣。社會黨的現任總統奧朗德,因民望太低放棄角逐連任,同屬社會黨的總理瓦爾斯,則在初選敗給黨內造反派亞蒙 (亞蒙過去多次因反對瓦爾斯的政策而在國會投反對票),可是亞蒙勝出初選後又因社會黨民望太低,未能從大圍突出自己。共和黨初選方面,由前總理菲永、前總統薩爾科齊、前總理朱佩競爭,雖然菲永勝出了,很快又爆出藉聘請老婆做助理騙取公帑津貼的醜聞,民望只得第四。
馬克隆如勝出將成最年輕總統
第一輪選舉情況大致如此,第二輪又如何呢?民調也問過了。如果是馬克隆對勒龐或菲永,左派票會全部投馬克隆,令他勝出,對上梅朗雄則相反,輪到右派票全投馬克隆,他同樣可以勝出。所以只要馬克隆成功擠身第二輪,他可說篤定當選,最大變數是他能否在第一輪時保持領先,現時他在第一輪的支持度跟其他三人相差不大,不是沒有機會被爬頭。這又是這個選制有趣的地方:作為中間派的馬克隆,在第一輪選舉中會被左右夾擊,但只要進入第二輪單對單,他的左派對手不會取得右派票,右派對手又不會取得左派票,情況反過來對中間派的他有利。馬克隆如果成功當選,會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總統。
那如果馬克隆墮馬,第二輪投票出現其他組合呢?民調預計梅朗雄對上其餘兩人都可望勝出,只有菲永對勒龐的情況是難知鹿死誰手。
接下來講回政綱。馬克隆和菲永都支持自由經濟和留在歐盟,但在社會議題如墮胎和同性戀方面,馬克隆較開放而菲永較保守。梅朗雄和勒龐則是支持保護主義和脫歐,社會議題方面是梅朗雄開放而勒龐保守。如馬克隆或菲永當選,商界和市場會最開心,因不用脫歐,梅朗雄或勒龐當選則可能變「黑天鵝」。有趣的是,雖說馬克隆形象最清新,但某程度上他的政綱跟現屆政府最相近:適度削減稅率和福利刺激經濟、支持歐盟、支持社會向多元發展。
如果馬克隆順利當選,很多人之前估歐盟今年玩完的預言就落空了。之前的荷蘭大選就已經是沒有黑天鵝,法國又沒有的話,那就剩九月的德國大選。但目前來看默克爾仍有一定機會連任,而即使她敗給主要對手社會黨的舒爾茨,舒爾茨也是支持留歐的,德國不可能脫歐。反倒是英國「May姐」文翠珊提前大選和啟動脫歐,進展需要關注。還有英國脫歐後會升呢為歐盟第三大的意大利,最遲明年初要舉行大選,屆時也要留意。
2017年4月21日
2017年4月19日
解構法國總統選舉民調
Far Left
|
Left
|
Centre
|
Right
|
Far Right
|
Melenchon
|
Hamon
|
Macron
|
Fillon
|
Le Pen
|
(Supported by Communists)
|
Socialist Party
|
En Marche!
(=Forward!)
|
The Republicans
|
National Front
|
~19
|
~8
|
~23
|
~19
|
~23
|
法國總統選舉將在周日舉行,如無人取得過半票,由最高票兩人晉身第二輪,兩星期後決勝負。今次法國選舉都幾特別,以往選舉通常是由社會黨和共和黨 (後者改過很多次名,但都可追溯回戴高樂將軍的政黨) 左右兩個傳統大黨爭做總統,今次卻有四人都有機會晉身第二輪,其中三人都不屬於傳統兩大黨。
上表是最新民調的平均值。現時並排第一的是中間派馬克隆 Emmanuel Macron 和極右的勒龐 Marine Le Pen,各有23%,而極左的梅朗雄 Jean-Luc Mélenchon 和右派的菲永 François Fillon 亦各有19%,不是沒機會爬頭。當中只有菲永屬傳統兩大黨之一的共和黨。傳統兩大黨之另一個,左派的社會黨的候選人亞蒙 Benoît Hamon 只有8%,無緣當選。
為何兩大黨表現差了呢?另一篇文再探討,今次主要想講民調,因為跟之前香港特首選戰的民調有值得比較之處。接下來還有一個五人政見的總結,供大家參考。
Issues
|
Melonchon
|
Hamon
|
Macron
|
Fillon
|
Le Pen
|
Economy
|
protect
|
protect
|
open
|
open
|
protect
|
Social
|
liberal
|
liberal
|
liberal
|
conservative
|
conservative
|
EU
|
exit
|
remain
|
remain
| remain |
exit
|
法國總統選舉民調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上面列出的,問大家在第一輪投票會投誰。第二種,也是必須跟第一種一同分析的,是假設第二輪投票可能出現的各種組合,然後問題大家在各種假設情況 (scenario) 下會投誰。我總結成這幅圖,四人不同顏色,連起來的線代表在該兩人對決的情況下誰會贏:
看得懂嗎?馬克隆對上其他三人都是橙色,都是他贏。梅朗雄對馬克隆是敗,對勒龐和菲永則可望取勝。菲永只有對上勒龐才有機會贏。勒龐應該對誰都輸,但跟菲永差距最小,想搏一舖就只有在對菲永的情況下。
將兩種民調一齊分析的話,現在馬克隆最大應該當選總統,因為他很大機會能夠擠身第二輪,而屆時他對上誰都能贏。相反,雖然勒龐在第一輪的支持度不相上下,當選機會卻很小,因為她只有在第二輪對上菲永才有一線生機。
晉身第二輪的兩人,在第一輪時是誰人領先,有時並不重要。下表是歷屆選舉晉身第二輪的兩名候選人得票 (第一輪/第二輪)。1974年時季斯卡 Valéry Giscard d'Estaing (*男性) 原本落後密特朗 François Mitterrand,最終在第二輪逆轉勝。1981和1995也是出現逆轉勝。2002年並非逆轉勝,但也有巨大差異:希拉克 Jacques Chirac 的得票從19.9%變成82.2%。
Far left
|
Centre-left
|
Centre
|
Centre-right
|
Far Right
| |
1965
|
Mitterrand
31.7 / 44.8
|
De Gaulle
44.7 / 55.2
| |||
1969
|
Poher
23.3 / 41.8
|
Pompidou
44.5 / 58.2
| |||
1974
|
Mitterrand
43.3 / 49.2
|
Giscard
32.6 / 50.8
| |||
1981
|
Mitterrand
25.9 / 51.8
|
Giscard
28.3 / 48.2
| |||
1988
|
Mitterrand
34.1 / 54.0
|
Chirac
19.9 / 46.0
| |||
1995
|
Jospin
23.3 / 47.4
|
Chirac
20.8 / 52.6
| |||
2002
|
Chirac
19.9 / 82.2
|
Le Pen
16.9 / 17.8
| |||
2007
|
Royal
25.9 / 46.9
|
Sarkozy
31.2 / 53.1
| |||
2012
|
Hollande
28.6 / 51.6
|
Sarkozy
27.2 / 48.4
|
至於為何我說勒龐對菲永的話仍有機會爭,是因為菲永之前爆出聘請老婆做助理,涉嫌騙取公帑津貼的醜聞,令他個人民望極低。這就輪到第三種形式民調出現,就是問大家在不理會選舉投票的情況下,回答支持還是反對每一個政客。從下表可以看到,在這問法下各人的支持/反對率,跟問大家投誰的結果差很遠。這兩個民調都是由同一間機構做,時間也相差只有幾日,兩個民調的差距理應不涉及調查機構有 bias。
投票 (選一個)
|
支持 (可重覆)
|
反對 (可重覆)
|
|
Emmanuel Macron
|
26%
|
45%
|
30%
|
Jean-Luc Mélenchon
|
16%
|
40%
|
30%
|
Alain Juppé
|
非候選人
|
36%
|
29%
|
Benoît Hamon
|
8%
|
31%
|
33%
|
François Bayrou
|
非候選人
|
30%
|
31%
|
Marine Le Pen
|
25%
|
29%
|
54%
|
Nicolas Dupont-Aignan
|
5%
|
25%
|
34%
|
Ségolène Royal
|
非候選人
|
23%
|
40%
|
Marion Maréchal-Le Pen
|
非候選人
|
23%
|
55%
|
François Fillon
|
17%
|
19%
|
60%
|
source http://www.odoxa.fr/sondage/barometre-politique-de-mars-macron-melenchon-senvolent/
source http://www.odoxa.fr/sondage/bombe-melenchon-talonne-fillon-tomber-hamon-10/
最明顯的差異,是勒龐跟菲永的支持度都較低,反對率也較高,但願意投票給他們的人卻相對地高。這可以用支持程度來解釋。喜歡勒龐的人只有29%,但他們大都是忠實粉絲,於是願意投她票的也有25%。同樣地,喜歡菲永的19%人幾乎全都視菲永為 first choice,於是他有17%票。支持馬克隆的45%人卻未必都視他為 first choice,於是說投他的只有26%。同樣道理可應用在梅朗雄和亞蒙身上。
相對的,這也能解釋為何去到第二輪投票,馬克隆和梅朗雄的勝出機會又會大過勒龐和菲永:馬克隆和梅朗雄都有一堆人是在第一輪沒投他,但在原本的 first choice 被淘汰後可以轉投他們,相反的肯投勒龐和菲永的人在第一輪已經差不多盡出,第二輪會轉投他們的人很少。
所以,雖然有三種形式的民調,卻可以一起分析。也所以,之前特首選舉民調,很多人拿著鬍鬚曾、林鄭、胡官的支持度講,我卻說可以假設只剩鬍鬚曾和林鄭來分析,也要搞清楚民調問法,是只准揀一個還是可以任揀。
最後是這兩個民調的圖表版,供大家參考,不過是法文的。
2017年4月18日
簡單回應英國提早大選
Latest poll avg.
|
Last election vote
|
Last election seat
|
|
Conservative
|
~43%
|
36.9%
|
330
|
Labour
|
~26%
|
30.4%
|
232
|
Liberal Democrat
|
~10%
|
7.9%
|
8
|
Scottish National
|
4.7%
|
56
|
|
Others
|
24
|
英國首相「May姐」文翠珊明明講過N次會等到2020年任期屆滿才重新大選,結果還是「唔選又選」,預定最快6月英國就會提早大選。
從民調上看,保守黨民望贏工黨9條街中,支持度差距約17%,如果選舉結果真的如此,這將是1930年以來兩黨差最遠的一次,有機會取得6成甚至7成議席。即使未來2個月內兩黨差距縮窄,也不可能拉平17%這麼大的差距。而上次選舉保守黨贏6.5%票已經足以取得過半議席,所以今次保守黨再拿過半應該無難度。
為何May姐改變主意呢?首先這個民望差距是很誘人,不趁這機會增加議席兼攞工黨命真是搵自己笨。其次現在保守黨只比過半的325席多5席,並不算多,但未來2年會有爭議性極大的脫歐談判,而眾所周知保守黨內反對脫歐的人不少,萬一臨門一腳被人拖後腿就麻煩了。這個情形歐盟方面亦肯定看到,不排除會被他們當成談判招數。所以趁支持度高提早大選擴大議席優勢都算是正路做法。
不過這樣一來選舉的主軸就肯定是脫歐。英國始終有48%人是反對脫歐,不可以說全無風險,雖然上面都講過,17%支持度差距很難在2個月內拉平,所以保守黨贏面還是極大。但還有一個風險是不影響保守黨勝算卻會影響整個英國國體的,就是蘇獨派和愛獨派藉機造勢,令聯合王國更加分化。99年前的1918年大選中,愛獨派全贏南愛爾蘭所有議席,就說自己得到愛爾蘭人廣泛支持,立刻宣布南愛爾蘭獨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