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

共和黨爆發內戰?

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33202


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醜聞爆極都有,逼得一些共和黨議員和大老紛紛割蓆 (有外媒以「人踩人」形容)。眾議院議長瑞安說不會為特朗普助選,更有其他黨友宣布會投希拉里一票。特朗普當然不會默默承受黨友離棄,發炮還擊他們懦弱和言而無信,比民主黨人更衰。為何共和黨會陷入這田地呢?

其實特朗普大嘴巴,經常發表爭議言論,政綱又亂來,跟共和黨大老們意見不合從初選已經開始。相信大家都記得幾個月前新聞說大老們輪流落注杰布布殊、魯比奧、卡西奇、克魯茲等「溫和派」「轉世靈童」要阻止特朗普勝出初選,甚至有在黨代表大會上臨時換人之說。可是特朗普依然贏了,大老們唯有忍你一鋪,改為集中攻擊希拉里,特朗普亦一度稍為收火,換取其他黨友幫他拉票。

這種黨內分分合合的情況源於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黨內架構並非從上而下。最關鍵的,是他們的總統和議員候選人都是透過初選選出,黨中央難以干涉,而為了遷就不同選區選民需要,就算政黨相同,不同選區的候選人都會有不同政綱,甚至當選議員後不按黨中央要求投票也很常見。總之他們所做的是符合選區內選民意願,下屆仍能當選即可。某程度上兩黨可被視為選舉聯盟,是為了在選舉贏對家而走在一起。特朗普和黨友走在一起也不是因為 friend,只是為了贏民主黨。如果特朗普做不到這一點,黨友們就要再盤算了。

早前民調就顯示,儘管特朗普的全國支持度落後希拉里不多,拆細逐個州看的話,希拉里的選舉策略較好,領先的州分已經足以讓她勝出。換句話說,特朗普不但要全贏現時雙方拉鋸的州分,還要反攻一些已經被希拉里拋離的州分,才有可能贏,相反希拉里只要守得好就可以。所以希拉里目前的勝算被看高一線。

而特朗普成功反攻的機會,老實講並不大。希拉里的醜聞已經爆得七七八八,民望大跌的機會不多,反而特朗普繼續亂講說話,支持度下跌的機會遠大過反升。雖說特朗普亂講說話不是新鮮事,但如果他只能維持現有支持者,無法擴闊票源,亦難以反勝希拉里。於是當近日特朗普再爆侮辱女性醜聞,共和黨人認為他會流失更多選票,勝算更低,就令他們不得不考慮放棄總統選舉,改為集中搞好國會選舉,減低議員選情受拖累的機會。

須知道分裂投票,即選民在總統和國會選舉中投給不同政黨的候選人,在美國是相當常見的。正如上面講過,就算政黨相同,候選人是可以有不同立場,加上地區工作深度有差,候選人質素有差,選民在總統選舉投A黨,議員選舉投B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以2012年為例,有多達5個州是總統方面共和黨較多票,參議院方面卻是民主黨候選人勝出,相反的州亦有1個。現在有些共和黨議員跟特朗普割蓆,正是希望可以說服選民分裂投票,不論總統選舉怎麼想法,國會選舉還是投共和黨。

更令共和黨議員和大老著緊的是,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現時都是共和黨佔多數,但民調顯示他們有機會輸掉參議院。參議院總共有100席,計入各地民調和非改選議席後,目前民主共和兩黨同樣穩袋48席,剩下4席則叮噹馬頭。這4席包括新罕州的議席,這個議席的共和黨候選人 Kelly Ayotte 正是最新跳船人士之一。民調又說總統票方面,新罕州將會由希拉里勝出,所以 Kelly Ayotte 絕對有理由怕自己被特朗普拖累。眾議院議長瑞安所屬的威斯康星州,民調也是顯示總統票會由希拉里勝出。

密蘇里州也被評為有機會出現分裂投票。特朗普在該州大幅領先希拉里超過十個百分點,參議院方面兩黨候選人卻被視為爭持不下,尤其共和黨那位做過N屆的50後侯選人 Roy Blunt 正在瘋狂告急,擔心輸給民主黨的80後新人 Jason Kander。Jason Kander 本來是大幅落後,被視為無望取勝,最近一個月卻發力狂追 Roy Blunt,主要原因是 Jason Kander 學特朗普攻擊希拉里的反建制牌,指 Roy Blunt 是個做了N屆都無甚建樹的離地建制派,又跟商界過從甚密,全家人都是做游說客 (lobbyist),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須指出的是, Roy Blunt 尚未跟特朗普割蓆,這正是因為特朗普在該州支持度偏高。

大圍來看,特朗普崛起亦突顯了共和黨這個選舉聯盟的一個弱點。目前民主共和兩邊「聯盟」的組成相當穩固,民主黨獲較多非白人、女性、年輕人、非基督徒支持,共和黨則獲較多白人、男性、長者、基督徒支持。但美國統計數字顯示,白人的比例只會越來越少,非白人越來越多。所以長遠來說,共和黨繼續鼓吹種族歧視的話,只會離總統寶座越走越遠。如果特朗普這個歧視路線的代表落敗,可能會促使共和黨未來改變路線,但轉型又勢必令歧視路線的人不滿,隨時會有更嚴重的內戰爆發。無論如何,輸掉今次總統選舉的話,共和黨都會很大件事。

2016年10月18日

係咪告埋梁君彥

梁游二人收到律政司信件,指已提出緊急司法覆核阻止兩人再宣誓。但「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今日下午已經裁決,如梁游兩人提出,兩人可以再宣誓。因此,現在跟政府有矛盾的,其實是梁君彥,不是梁游。政府要告也應該告梁君彥。

政府告立法會,真奇景也,明明其他案件都沒這麼落力,如智障女被性侵或朱經緯案。都好難怪的,中央查港澳貪腐查得如火如荼,梁特自詡的兩大政績房屋和扶貧又相繼失效。前者樓價已近升至歷史新高,後者就政府洗多幾百億開支貧窮人數仍然上升。所以梁振英為求連任,唯有瘋狂向中共表忠,不惜搞焦土戰略,破壞香港制度,踐踏法治和三權分立,無所不用其極。

2016年10月14日

梁游是應該道歉的

新科議員梁游二人在宣誓時將 China 以「支那」的發音讀出,我同意是不恰當的,對中國人民有冒犯性的,我建議他們道歉。

雖然不少網民指出,「支那」二字不一定帶冒犯性,也有用法是中性的,但我們理解一個字的意思,還要看 context,考慮其他人的理解。像我們讀外國人的名字,禮貌上也會尊重對方希望的讀法,這就是看 context。還有例如香港的親中派,在立法會和接受大公文匯訪問猛講自己作為中國人自豪,但旅行和開設離岸公司時就會拿出外國護照,申報自己是 British、American、Australian,就算拿特區護照也會強調這跟中國護照是不同的,被外國人問起是否中國人時也一定會解釋香港和中國的分別,當然還有就是一日未當上立法會主席或屍局長都不會放棄外國護照,說明是不是中國人也是看 context 的。

所以,看 context,既然中國人民覺得梁游二人用「支那」有冒犯性,他們是應該道歉的。這也是國際上常見做法,一國的政客講了冒犯其他國家的說話,通常都是會道歉的。雖然我們都見到中國的網上也有很多人會用侮辱性字眼罵外國人,如港燦、台巴子、日本鬼子、英國/美國狗等等,但我相信這是因為他們未受過文明開化教育薰陶,我們應該諒解。像美國總統夫人 Michelle Obama 講的,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我們不應該跟化外之民一般見識,尤其是代表我們香港人民的民意代表。

我認為梁游二人道歉時可以參考這樣的講法:

「廣大的中國人民,如果你們認為我們的說話侮辱了你們,侮辱了你們的國家,你們的民族,我們願意鄭重道歉。我們無意傷害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感情。我們衷心希望香港及其人民能和你們國家及民族保持長期睦鄰友好關係,促和平、保穩定、謀發展,讓香港和中國能平等共同地為東亞地區和國際社會作出貢獻。」

同時,我也質疑其他民主派議員都有為誓詞「加料」,宣誓應該是無效的。我建議全體民主派議員都像民建聯黃定光那樣,承認錯誤,向梁君彥提出自己的宣誓無效,上次的會議和投票都無效,下次會議上要重新宣誓和投票選主席。

2016年10月12日

質問陳維安是否無聊瑣碎?

立法會開局,議員陸續宣誓就任,三名民主/本土派議員被秘書長陳維安指未有正確宣讀誓詞,宣誓無效,引發民主/本土派群起質問陳維安憑甚麼權力這樣做。有些人就認為民主/本土派這樣做很無聊瑣碎,「咁都要搞?」

我就認為這並非無聊瑣碎。今屆政府處處抬出「依法施政」口號,實質就處處扭曲法律,不斷僭建權力,從選舉主任可以憑感覺不讓人參選,親中派可以報假學歷,英國人可以做立法會主席,到今次宣誓事件,民選議員和市民的權利不斷受到限制。如果沒有人去質疑,這個政府只會有恃無恐,繼續無限僭建權力。他行前一步,你不反抗,他就得寸進尺,再行多一步一步,最後逼到你埋牆角走投無路。香港就是這樣被破壞被崩壞到體無完膚。所以有不平一定要鳴。

事實上,如果秘書長是依法這樣做的,秘書處有法律顧問,立即提出法律依據就可以解決啦,不會花大家幾多時間。現在陳維安不識得如何答人,不就更讓人感覺是有問題嗎?原來你沒有研究過自己有沒有權力這樣做,就做左先算?

又有人說,人地都是打份工,議員在其他議會工作上亦需要秘書處幫忙,無謂搞到關係咁僵啦。也許在甚麼場合質問,怎麼質問法,可以有更好方式處理,但至少在理據上,我是完全同意民主/本土派是有理據去質問的。不然甚麼都怕得罪人,甚麼都不用做啦。

最後,再次證明筆者先前的講法,香港地任何事情一扯到拔萃仔就出事。陳維安又是師兄來。

2016年10月11日

騎呢台灣史 928vs228


各位讀者國慶快樂。話說之前我在自己 fb 看到有文青說愛旅行時帶本書看。Well 我有時旅行都會看書,不過不是因為我是文青,而是有時候等下一班車等好久,剛好車站旁邊有書店就可以消磨時間,順便看看人家最近流行甚麼,如果我看得懂又有興趣,就買一本來看看囉。

今次介紹這本上月去台灣旅行時見到的書。那時離去機場還有點時間剩,入了書店逛一圈,想看看台灣流行甚麼樣的書,結果在流行榜上被這本書吸引了我的眼球。到底是多「有梗」呢?好奇之下翻了幾頁,好像都 ok 好笑,被它提醒我又想起我又真的未怎麼研究過台灣歷史,就買下來了。買完之後才看到推薦人還包括鄭立。

那到底怎麼叫「有梗」的歷史呢?quote 幾句出來做例子......

「李旦和顏思齊的生平事蹟太像了!所以也曾有人懷疑,顏思齊和李旦根本是同一個人,李旦只是顏思齊的化名;就像張惠妹為什麼這麼像阿密特、Hebe為什麼這麼像田馥甄......」

「因為鄭成功即將武力犯臺的傳言已經流傳了快十年,荷蘭人終於忍不住派使者直接去問......那你在中國東南沿海一直加強軍力是在幹嘛,鄭成功說那個不是針對臺灣的啦......啊不好意思我把習近平和鄭成功的言論搞混了。」

「在民間故事中,殿試的最高潮通常是皇帝親自口考,會考什麼鬼完全沒有人知道,有可能是要你即席做一首詩,有可能要你對『我上等威風,顯現一身虎膽』的下聯等等。」

「雙方的火力、紀律、鍛鍊所綜合起來的軍力,相差真的有王心凌到鍾欣凌那麼懸殊。」(是說這個比喻也太有畫面了吧)

大概就是這個 level 吧,有點像看谷阿莫在講故事那種感覺,不過變成講台灣歷史。還有因為強調是「台灣史」的關係,描寫角度是以台灣為本位的,集中講台灣歷史,也加入一些野史、文化史、舊時生活等等。雖然不是嚴謹的歷史書,但對想認識台灣歷史的人來說應該可以當做入門的,因為至少它不悶,夠我在機場和機上一路不停看。

接下來到標題的後半。話說看到書的尾段,講到228事件時,越看越覺得過程很面善。之前雖然看台灣新聞常常會提到228,大概知道就是國民黨接收台灣時殺了很多人之類,但都沒深究過,今次看完這本書之後上 wiki 看多一點。唔睇由是可,一睇根本改幾隻字就變成講香港囉。來看看 wiki 上怎麼講228事件: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姦污婦女、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行政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 當時國民黨駐台最高官員也是叫行政長官,人名是陳儀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使用暴力手段查緝私菸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市民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憤怒的民眾透過廣播電臺向全臺灣廣播軍警的暴行,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

「二二八事件發生當時與臺灣獨立運動無關,當時幾乎沒有臺獨的倡議,但是陳儀以「陰謀叛亂」、「鼓動暴亂」、「臺灣獨立」、「陰謀叛國」、「臺灣人與共黨合作」等為由電請南京派兵來臺鎮壓,也以藉口捕殺林茂生、陳炘等懷抱強烈祖國認同的臺灣人,臺灣菁英犧牲慘烈,使臺灣人的祖國夢碎,二二八事件也因此成為後來臺灣獨立運動興起的重要原因。」

先不論死很多人的部分,但大陸官員以征服者自居,中國統治與當地人期望出現落差,行政長官要求出動軍隊鎮壓示威,事件本身無爭取獨立卻引發往後的獨立思潮等等,不是很熟口熟面嗎?

我們又來看看事發前台灣人辦的報紙是怎麼評論中國政府接收 (繼續 from wiki):

「接收人員那種耀武揚威的戰勝者姿態,和一個侵略者在別人的土地上有什麼兩樣呢?」

「祖國的政治文化的落後,並不使我們傷心,最使我們激憤的,是貪污舞弊,無廉無恥」

「許多外省人,開口就說臺胞受過日人奴化五十年之久,思想歪曲......臺胞雖受五十年之奴化政策,但是臺胞並不奴化,可以說一百人中間九十九人絕對沒有奴化。只以為不能操漂亮的國語,不能寫十分流利的國文,就是奴化。那麼,其見解未免太過於淺薄,過於欺人」

「好像把臺省看做一種殖民地,對臺胞抱著一種優越感,使臺胞和外省人,在不知不覺之中,漸漸發生隔膜。這些人未免太小氣,人缺少大人的風度」

「自祖國來臨的大先生們,時常說我們奴化,當初我們很憤慨,不知道指什麼為奴化,現在我們已經瞭解了,奉公守法,即是奴化,置禮義廉恥於度外,才能夠在這個『祖國化』的社會裏生存」

有興趣的人可以點下面的 wiki 連結。台北也有座二二八紀念館的樣子,下次我可能要去看看。今次講到這裡。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4%BA%8C%E4%BA%8C%E5%85%AB%E4%BA%8B%E4%BB%B6

2016年10月8日

民主派只有碎片化一途?

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31456


今次立法會選舉,很多評論都形容是「碎片化」,並認為民主派只會繼續碎下去,但真是這樣嗎?的確,我們看到很多新人進入議會,但同時一些只有一位議員的舊政黨落敗,所以單計政黨數目的話,今屆跟上屆是差不多的,舊有大黨民主黨甚至多了議席。選舉後我們也見到各方都試圖整合協作,舊有泛民跟新人合組平台,民主派功能組別議員亦組成聯盟,社民連和人民力量則研究合併等等。為何碎片化後又會重整呢?

政黨為何存在

政黨可說是現代政治,特別是議會政治的產物。看回西方歷史,首先被稱為政黨 political party 的,是17世紀英國的「輝格黨」Whigs 和「托利黨」Tories。但這兩個政黨跟現在理解的政黨不同,他們只是外界按議員的政治立場歸類 (支持立憲 vs 支持王權),沒有組織架構,不會一起行動,一個「黨」之內可以同時有人支持和反對政府,甚至有人自稱屬於某黨卻被外界歸為另一黨。英國到19世紀才出現現代政黨 (保守黨和自由黨),有組織和領導,會協調選舉工程和議會工作。新型政黨出現,是因為英國通過政改方案,選民人數大增,選舉和政府從貴族控制變成要面向群眾,政客要提出政綱和首相人選,一起爭取民意來取得權力。

美國獨立之初,國父們製憲時,心中也是沒有政黨的,還會撰文批評派系鬥爭的醜惡。但政府和國會開始運作後,他們立即發覺推動法案就要將意見相近的議員組織起來,之後又醒覺應該先一步在選舉中擊敗對家,於是國父們在幾年間從批評黨爭變成自己落場組黨搞黨爭。

這兩個例子是想說明,即使當初沒有想搞政黨政治,沒有立政黨法云云,現代政治運作是必然會產生政黨,以協助議會工作、選舉工程、和訓練政治人才的。甚至連獨裁國家都需要政黨。有些人說中共害怕政黨,但中共自己不就是一個政黨嗎?大陸不是還有所謂八大民主黨派嗎?雖說只有一個政黨,中共的統治也有政黨政治元素。中共害怕的只是不受他控制的政黨而已。

令政黨分合的因素

香港政界出現碎片化,很多人歸咎比例代表制。的確,在比例代表制下,小黨只憑少數選票也可當選,甚至有分拆名單參選的現象,但這並不等於政界一定會碎片化。同樣使用比例代表制的奧地利,國會只有6個政黨,比香港少得多,以前還試過只有3個政黨能夠進入國會。以往日本也流行分拆名單參選,依然出現自民黨長期一黨獨大取得過半議席的情況。所以比例代表制或分拆參選本身並不一定會導致碎片化。選舉制度之外,整體政治環境還有其他因素會令政黨合併或分裂。

一個維繫政黨的重要因素是利益。如果加入政黨能帶給政客權力和資源,退出則會失去,那政客當然有很大誘因留在政黨內。例如日本自民黨是以派系鬥爭激烈聞名,而且這鬥爭是高度規範化的,各派系有名銜、領袖、組織和定期會議。現時自民黨有8大派系,黨魁兼首相安倍晉三屬於「清和會」、副首相麻生太郎屬「為公會」、外相岸田文雄屬「宏池會」、副黨魁高村正彥屬「番町研」、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屬「志帥會」......而這些派系都會留在自民黨內,不會分裂,正是靠利益維繫。他們組成一個政黨,就能大大提高取得國會過半議席和執政的機會,而執政能帶來政經人脈、政治獻金、地區工作資源等等,所以要在一起。

但香港的政黨,特別是民主派,跟執政、權力和資源都無緣,就少了誘因要留在同一個政黨內了。

另一個因素是組成新黨後是否仍能當選。在外國,很多時候勝出的政黨會組成政府,該黨的黨魁會當上首相,所以選民會非常重視候選人屬於哪一個政黨。外國的議會又動輒有幾百個議員,選民根本不可能全部認得,就更加要靠認政黨和黨魁了。於是,除非政客有堅強的實力,退出原有政黨後未必能夠再次當選。

但香港的選民傾向重視兩點,一是候選人個人特質,二是泛民與建制之爭的「大局」。不管你是民主黨、公民黨、工黨、人民力量......總之你是民主派,個人OK,又告急是「關鍵一席」,就會有一堆選民「含淚配票」給你。於是甚麼政黨就變得次要,退黨後仍有機會爭取到足夠選民支持當選,令政客沒那麼怕退黨。加上民主派經常爭拗人事和路線問題,像是「唔妥」某個黨內大佬,嫌政黨太溫和或激進,或者疑心某人是「鬼」云云,都令分裂更易出現。

我們現在看到一些民主派要求整合,正是物極必反。很多議員進入議會後會明白單打獨鬥作用有限,多少要跟別人合作才能做某些動作和有談判籌碼。即使是拉布,如果其他泛民議員不是離開議事廳而是長期坐在裡面,拉布四子已經少了點人數一招可用。而對議會新人來說,多點跟其他人交流和學習也是好事。所以我們看到有幾位激進派人士都有加入新平台。同時,多個資深議員退下來或落選,新議員大家「咁高咁大」,亦令「大佬文化」減退,有助營造合作氣氛。

從選舉部署的角度看,今次選舉突顯了太多同路人參選導致「攬炒」的危機,加上本土派的出現,壓縮了原有民主派的生存空間,都令民主派必須考慮改變選舉部署。何況,就算政客們不協調,民間也會自己啟動配票工程,既然如此政客們何不自己做回協調,取回主導權呢?不然下屆選舉阿乜水教授又周圍 send message 叫人配票就唔覺意整死左自己,咪死得好冤枉?

2016年10月5日

我支持梁君彥

梁君彥想做立法會主席,我舉腳贊成。梁君彥 in the past 做內委會主席,有時要暫代立法會主席,當時他表現稱職,完全沒有受英國子民的身分影響,也讓香港重現由 Englishman 主持立法會會議的情況,恢復成殖民地時代一樣,實現香港歸英第一步。我相信讓他坐正做 speaker 而並非只是暫代,市民和外界對立法會的信任會上升。

What?你說梁君彥已經 gave up 英國護照?那又如何,I won't believe it,我相信他心裡還是效忠事頭婆的。正如選舉主任指出,梁天琦以前講過N次港獨言論,在參選一刻才放棄是不可信,梁君彥之前12年一直一邊做英國人一邊做議員,現在參選主席才放棄,也是 not trustworthy 的。我相信他聽到「國歌」一詞時,還是會唱 god save the queen。

又有人說功能界別議員做主席不公平,我就說 come on,這個看法 misses the point 囉。他做4屆議員都是0票自動當選,一生人從沒取得過一張選票,正好不用怕他票高蓋主,outshine 689或者習大大的2952。Think about it,涂謹申有成24萬票,let him 做主席,第日對著689或者習大大的話還得了?So embarrassing!

而且我們也知道功能組別議員是較高級和有 privilege 的,梁君彥能夠一邊做議員一路 hold 住英國國籍就是一例,直選議員可是參選時就要放棄 (又稱「梁特權」)。這樣0票當選、有特權、有英國國籍的功能界別議員,才 meet 到立法會主席尊貴的身份。

對此,中聯辦 deserves the credit。在中聯辦治港、manipulate 立法會選舉之下,香港建制派人才濟濟,立法會 is full of 一生0票的英女王子民,讓香港人可以緬懷英國統治,加強港人對愛英愛港陣營的信任,促進反中歸英,實在功德無量。中聯辦,you did a great job!

曲線要講明
試試中英夾雜寫文

2016年10月3日

西班牙最新局勢

早幾日的多國選舉 update 講過,西班牙去年12月大選後因為四黨並立,未能籌組新政府,在今年6月重新大選,而新一次結果仍是四分天下,至今都未組成新政府,繼續下去恐怕要重新重新大選。但事情出現新發展,第二大黨 PSOE 過去一周發生黨內政變,黨魁 Pedro Sánchez 被逼走,分析認為有助新政府組成。

先來看看現時勢力分布:

Podemos (‘we can’)
71
(hard left)
PSOE (socialist)
85
(left)
Ciudadanos (citizens)
32
(centre)
PP (people’s party)
137
(right)
Republican Left of Catalonia 9
Democratic Divergence of Catalonia 8
Basque Nationalist Party 5
Basque Unite 2
Canarian Coalition 1
(Regionalist / nationalist)



西班牙下議院有350席,要過半就是176席,因四分天下,數學上只有以下兩個組合可以達到過半,但兩個組合都是一左一右,分歧甚大,難以合作:

PP + PSOE (grand coalition) 222
PP + P (impossible coalition) 208

比較有機會合作的中右聯盟、中左聯盟、左左聯盟,都達不到過半:

PP + C (centre-right coalition) 169 
PSOE + C (centre-left coalition) 117
PSOE + P (left coalition) 156 

雖然如此,中間派的 C 在「大局為重」下仍跟 PP 達成了暫定協議,並呼籲地區型小黨支持。不過這些小黨中只有加泰羅尼亞的兩個有足夠議席讓 PP+C 過半,而這兩個黨都是支持獨立的,對他們來說「中央」越亂越好,不會合作。

PP+C 想起還有一個「走盞位」,就是國會在選出首相時,並不硬性要求全體議員過半贊成,有投票的議員之中過半贊成即可,所以只要有十多位議員不投票,過半門檻就會降低至 PP+C 的169票也能過關。PP+C 於是改求其他政黨不投票「鬆章」給他們。

Podemos 當然不理他們,因為他全心要來搞局的。PSOE 則出現分歧,以黨魁 Pedro Sánchez 為首的一派反對「鬆章」,另一派則支持,認為政治僵局不可沒完沒了。各方僵持不下之際,上周末兩個省舉行地方議會選舉,PSOE 都落敗,得票更落後 Podemos,反 Pedro Sánchez 派藉機發難,批評他辦事不力。他們先讓十多名中央委員辭職,令中央委員會不足法定人數,要召開特別黨大會,再在會上成功逼 Pedro Sánchez 辭職。

預計 PSOE 會由反 Pedro Sánchez 一派控制,一切順利的話劇本發展將會是,國會再次討論首相人選時 PSOE 不投票,讓 PP 黨魁兼現任首相 Mariano Rajoy 在 C 的支持下勝出。這麼一來西班牙將出現少數政府 (minority government)。事實上這個做法在西班牙並不少見。由於西班牙採用比例代表制,又有地區小黨,傳統兩大黨 PP 和 PSOE 雖然大,卻經常都差一點點才夠過半,要靠地區小黨分勝負。

環顧歐洲,少數政府亦越來越流行。現時葡萄牙、愛爾蘭、丹麥、挪威、瑞典都是少數政府,而歐洲以外,紐西蘭也是少數政府。香港人常常說政府弱勢就會點點點,其實弱勢政府很常見,還是可以正常運作的。

Country
Parties forming gov cabinet
Parties agreed not to vote out gov
Total seats
Portugal
Socialist 86
Left Bloc 19
Dem Coalition 17
122/230
Ireland
Fine Gael 50
Fianna Fail 44
94/158
Denmark
Venstre 34
Danish People 37
Liberal Alliance 13
Conservative 6
90/179
Norway
Conservative 48
Progress 29
Christian Dem 10
Liberal 9
96/169
Sweden
Social Dem 113
Green 25
Left Party 21
Moderate Party 84
Centre Party 22
Liberal 19
Christian Dem 16
300/349
New Zealand
National 60
Maori 2
ACT 1
United Future 1
6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