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

中間派為何難生存

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06181


新東補選,焦點的本土、泛民、建制三方候選人的表現,之前討論過了,今次談談所謂中間派。過去一兩年,香港出現了一些聲音,認為社會撕裂,需要壯大中間派,還搬出「中間選民理論」、「第三條道路」、「沉默大多數」等外國理論,說中間派肯定有市場。但今次補選,自詡中間或獨立的候選人只取得合共13%票,比掟磚的梁天琦的15%還少。今次就談談為何所謂中間派沒有市場。

先從理論層面入手。必須說,恐怕這些中間派對外國理論有不少錯誤解讀。中間選民理論,簡單地講,就是要贏得議席和控制議會,至少要有50%的選民支持,所以如果我們將所有選民從最保守到最激進一字排開,正中間的選民 median voter,即有50%人比他保守,又有50%人比他激進的那個選民,是兵家必爭之對象,政黨會為了爭取中間選民而向中間靠攏,因為得不到他支持就不能達到過半。

須留意的是,這個理論並不預期會出現一個額頭寫著中間派的政黨。有保守、中間、激進三黨競爭的話,中間派遲早被另外兩黨夾死。事實上,「第三條道路」和「沉默大多數」的提倡者,英國前首相貝理雅和美國前總統尼克遜,分別來自工黨和共和黨,都不是中間派政黨。他們所做的,是將並非中間的政黨向中間靠攏,這正是中間選民理論預期的。相反,被認為是英國中間派的自民黨是長期弱勢,美國更是近乎不存在中間派。所以詭異地,向中間靠攏有用,叫自己中間卻未必有用。香港的自稱中間派表現差,符合國際慣例。

同時,即使一些外國政黨被形容為中間派,也不一定他們就站在兩大黨的正中間。例如英國自民黨,在教育和歐盟問題較接近工黨,在商貿和福利方面則較接近保守黨。被視為德國中間派的該國自民黨,支持簡單稅率和福利、同性婚姻等,也不是站在兩大黨基民黨和社民黨的中間。中間派都需要明確立場。如果毫無立場,定位模糊,選民不知道你代表甚麼的話,為什麼要投你?新東補選的自稱中間派,除了不斷說自己是中間,到底有甚麼立場呢?我就不太看到。

中間選民亦不一定等於中間派。怎麼說呢?中間選民 median voter 是講中位,有50%人比他保守又有50%人比他激進,不是計平均。如果選民是正常分布,保守和激進平衡地散開,中間選民會在保守和激進的正中間。但假若選民是偏向一方,例如激進選民多於保守選民,中間選民的實際位置會偏激進那邊。將這套分析框架套在香港,將所有政黨和選票從保守到激進一字排開,泛民建制呈六四比,即選票分布是偏向泛民,中間選民其實是投泛民陣營,大概是民協和民主黨附近。

需要強調這是計有投票的人。香港投票率很低,政治冷感的人很多。相信大家都認識人總是說討厭政治、政棍冇個好人、投票浪費時間等等,而從投票率看,這些人佔香港人大多數。有人稱他們為沉默大多數,問題不大,但認為沉默大多數就必然會投票給中間派,則很大問題。他們沉默到根本不投票,也討厭政客,很大機會認為自稱中間派的人同樣是政棍,投票給他們同樣是浪費時間。

所以自詡中間派者,以為站在泛民建制之間就會得到中間選民支持,或者打著中間派旗號就能有沉默大多數支持,都是不切實際。當然,候選人的質素亦有一定關係。相對的,不論建制派和所謂中間派如何譴責泛民拉布和暴力不得人心,vote them out 云云,今次補選中,周浩鼎加幾個自稱中間派仍只取得47%票,楊岳橋加梁天琦卻是過半票。用回一字排開的分析框架的話,中間選民其實是投了楊岳橋。

所以建制經常叫泛民向中間靠攏,某程度上是超現實的,因為建制派從未拿過一半票,即他們從未試過得到中間選民青睞,需要向中間靠攏的明明就是建制派。一班每次選舉都是少票的一方,猛叫多票的一方向中間靠攏,不是很匪夷所思嗎?又例如某保險界議員,明明自己界別只有一百票公司票,卻說直選的泛民議員兩三萬票很少,正是建制超現實言論的代表。他又說相信自己直選會贏硬,只是不想為一味討好大眾,不按良心做事才不直選,教一眾直選的建制議員情何以堪,即是說他們又少票又埋沒良心啦。

引用上面民協、民主黨等人是實際選票意義上的中間派的分析的話,也很難怪現在沒有人想當中間派,因為當中間派的下場真的會被夾死。泛民選民認為你不可靠,建制選民不會投你,沉默大多數繼續沉默不投票。然後,你想跟中央溝通,中央卻千方百計整死你,看看馮檢基和何俊仁在區議會選舉甚麼下場就知道了。政改期間,也曾經有很多溫和學者走過出來,提出一些沒有公民提名的方案,但中央眼尾都沒望過他們,於是這些溫和學者都覺得自討沒趣,自動收聲。現在還叫他們多為中間派發聲?

既然中央自己親手打死了肯溝通的溫和泛民,向全香港人展示跟中央溝通只會被中央整死,又為何要對中間派衰退和激進派抬頭感到意外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